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382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ocx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出现了所谓“毕业即失业”的说法。

因此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有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

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大学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政府、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四个参与主体以及高校扩招、劳动力市场等其他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论,总结出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Abstract

 

Inrecentyears,thenumberofcollegegraduatesinChinaisincreasingyearbyyear,coupledwiththecurrentfinancialcrisis,employmentsituationforgraduatesreceivedahithertounknownchallenge,appearedeventheso-called"graduationnamelyunemployment".Thuscollegegraduates'successfulemploymenthasbecomeahotissueofcommonconcern.Thedifficultemploymentofcollegestudentsisnotonlythesocialreason,alsohavethereason.Howtosolvethedifficultproblemofemploymentofuniversitystudentsisnotonlyrelatedtothevitalinterestsofstudents,morerelatedtosocialharmonyandstability,needgovernment,enterprise,Universityandcollegestudentstoworktogether.

ThispapermainlytoMarx'seconomictheoryasaguide,todevelopedcountriesemploymenttheoryasafoundation,withabachelor'sdegreegraduatesastheresearchobject,throughthegovernment,employers,collegesanduniversities,graduatesoffourparticipantsandtheenrollmentexpansion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labormarketandotherfactorsinfluencetheemploymentofuniversitystudentstoconductresearchandanalysis;finally,accordingtotheaboveanalysisconclusion,summeduptheimprovementofcollegegraduatesemploymentstatus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collegegraduates,employment,influencingfactors,analysis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引言……………………………………………………………………………………4

第一章就业理论8

1.1就业相关概念8

1.2西方经济学对就业问题的研究8

1.3西方就业理论的新进展10

第二章四个参与主体对高校毕业生的影响13

2.1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四个参与主体13

2.2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14

2.2.1宏观经济因素14

2.2.2制度政策因素14

2.3高校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17

2.3.1学生培养质量的影响17

2.3.2人才培养结构的影响18

2.3.3学校名气的影响18

2.3.5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影响19

2.4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20

2.5个人因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20

2.5.1家庭因素21

2.5.2就业观念21

2.5.3就业心理21

2.5.4诚信度22

第三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23

3.1我国当前的就业环境23

3.2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界定24

3.3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表现24

第四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28

4.1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剖析28

4.1.1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宏观经济环境分析28

4.1.2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需求分析29

4.1.3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31

4.1.4我国高等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33

4.1.5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33

4.2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理论分析34

4.2.1基于职业搜寻理论的分析:

市场信息不充分与寻找工作的时间34

4.2.2基于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分析:

主要劳动力市场上的“分割性收益”36

第五章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41

5.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41

5.1.1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41

5.2深化高等教育改革42

5.2.1优化高等教育结构42

5.2.2.明确办学理念43

5.2.3调整专业设置44

5.2.4加强就业指导47

5.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48

5.3.1适应形势,转变观念48

5.3.2调整就业期望值48

5.3.3树立正确的就业观49

5.3.4自主创业51

第六章结语53

致谢…………………………………………………………………………………………..54

参考文献…………………………………………………………………………………..55

引言

1999年6月,在第三次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确定了高等教育扩大发展的新思路,使接受高等学校教育学生的人数大幅增加。

高校毕业生数量已由1999年的100多万,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495万,2008年的532万。

随着高等教育体质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过去所谓的“精英”教育已经转变为“大众”教育。

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水平的逐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也由过去的国家统一分配变为面向市场公平竞争、自主就业,过去的“毕业即就业”的局面已经被打破。

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涌向市场寻求就业,而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备,社会上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日益高涨,就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以就业难为突出表现的许多新特点。

然而,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

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又有着另一层含义,即是真正迈向社会的开端,是自立的开始。

解决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青年成长和发展极为重要。

同时,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我国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中坚力量,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最初始,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首先,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之间的合理配置问题,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振兴与富强。

邓小平同志早在七十年代末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大学毕业生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群体,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是各级领导和干部人事部门必须重视的工作和应尽的责任。

这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最好体现。

其次,大学毕业生就业牵动着每一位大学生与家长的心,左右着无数家庭的悲喜,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再者,大学毕业生能否成功地实现就业,社会对其的欢迎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的教育水平与质量。

如果毕业生就业工作没有做好,不仅造成人才浪费,而且给在校生的学习情绪与学习质量及学校的声誉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甚至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总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由于其存在的特殊性、波及面的广泛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而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己成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社会、高校及大学生自身所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日益困难的形势下,认真分析其表征与成因,深入研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制,提出有效可行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概念的界定

(1)高校毕业生

高校毕业生是指在高等教育机构接受全日制的、学校形式专业教育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总称。

(2)就业

就业就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

就业应具备三个条件:

一要从事社会劳动,二要得到社会承认,三要取得报酬或收入。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rissa在其著名的“人生需求理论”中指出:

人有着不同的需求,从生理需求到安全需求到友爱和归属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通过获得一份职业,人们获得安身立命的基本物质条件,但人还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体现自我的价值,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就业就是个体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根据社会需要和发展趋势,获得职业工作的机会,进入职业工作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通过自己的工作努力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做贡献,同时亦能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实现生命的完满。

但是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有一份工作,并不代表他在进入职业生涯的过程中没有困难。

如果他(或她)学非所用,或者仅仅是为了糊口而就业,此时的个体就没有就业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感觉和体验,这种状况对于经历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而他离开现有职业,或干脆放弃就业的可能性就会增加,那么对于个体来说,实际生活中就出现了就业困难的状态。

(3)就业困难

就业困难就是指由于个人的专业技能、择业取向或者社会竞争等原因,在选择职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整个社会的就业与再就业压力较大,就业竞争激烈,高校扩招的大批学生相继毕业,离开校园,加入到职业竞争大军的行列,他们直接面临就业中的多重困难,这种困难既有来自于体制转轨造成的结构性就业困难的问题,也有因为教育改革滞后带来的问题,同时亦有高校毕业生自己的择业观念落后、职业期望值高带来的问题。

但无论原因到底是什么,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就业难度加大,就业困难问题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是以就业率来统计判断的,在就业问题并不突出的时候,就业率的统计一般只计算每年六月份的就业率。

后来又增加了毕业后三个月统计的九月份就业率和毕业后半年内统计的十二月份就业率。

从这种统计变化中,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在六月份毕业的时候,有一部分同学并没能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员的转变,没有能够顺利地进入职业工作过程,而是在继续寻找就业的机会,从六月份延长到九月份,后又延长到十二月份,表明高校毕业生进入理想的职场所需要的时间延长了,难度加大了。

据报道,2010年总共有630万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之大,其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大学生,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数量之多可想而知。

21世纪初,随着高等学校相继开始大规模扩招,越来越多的高中学子获得了步入大学殿堂的机会,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

与此同时,大学生也从原来的天之骄子一落千丈,变得越来越普通。

而随着改革的不断开展,我国对大学生的就业也由原来的包分配转为自主择业。

这就使得毕业大学生数量远远超了社会的需求量,因而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而过多的毕业生与不足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还在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数量虽然呈大规模增长趋势,但其素质却没有大的提高,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没有学到深入精通的知识,只是拿到一张文凭而已。

这就导致了中国市场上对普通职业需求的饱和和对高、精、尖端职业的极度缺乏。

 

第一章就业理论

就业,劳动者同生产物质条件相结合,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提供劳务,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行为。

就业是全社会所有具备劳动力的人所面临的最普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会现象。

1.1就业相关概念

在阐述讨论就业理论之前,让我们先讲述一下与就业相关的几个重要指标:

劳动年龄人口、就业率、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劳动年龄人口一般指法律规定的成年人口减去达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以后的人数,如我国规定男子16岁~60周岁,女子为16岁~55周岁,这部分人口可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

但是,在市场经济里,并不是所有的劳动年龄人口都愿意就业的。

因此,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愿意就业的(包括处于失业状态,但继续寻找工作的人数)构成劳动力人口总数,不愿意就业的劳动人口被称为不在劳动力人口。

在一个经济的全部劳动年龄人口中,己经就业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称为就业率,没有就业的人数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在劳动力人口和失业人口,失业人口占劳动办人口的比率称为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是不同于周期性失业率的一种失业,是与劳动市场的不完善,寻找工作需要成本等情况下必然存在的一种失业率。

1.2西方经济学对就业问题的研究

就业问题历来就是一个热点问题,不同时期的经济学说中均不乏对就业问题的研究,本文主要选取几个在就业问题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和评述。

(1)凯恩斯的失业均衡理论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大爆发,西方国家出现了大量失业者,宣告了传统经济学理论破产。

这样,主张国家干预的经济学理论诞生了,其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凯恩斯认为,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

失业之所以持续不断,是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般均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

总需求受到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偏好三大心理因素影响。

由以上三个心理规律决定的需求不足,引发了有效需求不足,不足的有效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使社会的就业水平经常处于一种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因此,为实现充分就业,必须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依靠国家干预。

国家通过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咚府开支,兴建公共工程,增发货币,扩大信贷,增加支付手段,降低利息率等等,用以刺激社会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

凯恩斯虽然用需求不足和工资刚性解释了失业的存在和持续,但他并没有很好地解释工资刚性的原因。

(2)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力利用不足,人力资源大量闲置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困扰。

在20世纪50年代,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刘易斯、拉尼斯等讨论了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下的就业问题。

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是以农村和城市相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为特征,但是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是经常发生的。

城乡间的二元结构、地区间发展差距加大和贫富间的两极分化引起社会利益向两极方向的分化。

发展经济学关于扩大就业的主张主要有:

(l)尽量减少城乡不均等的就业机会,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2)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村工业。

(3)适度发展教育事业,避免教育失业和人力资本闲置,提高资本增长对就业的扩散效应,增加就业机会。

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对我们研究和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特别是我国这种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又可以避免教育失业和人力资本闲置,保持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没有经济的增长,人力资源开发就不可能持久,缺乏人力资源开发,经济的增长就难以为继。

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对它的开发和充分有效地利用,是增加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也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3)奥肯定律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潜在的产出”这一重要概念,从而揭示了经济中失业率与增长率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

奥肯利用美国55个季度(1947~1%0年)的失业率和实际GNP的变化资料,得到失业率与产出增长率之间数量变动的规律:

如果失业率下降1个百分点,总是伴随着GDP增长3个百分点和产出缺口减少3个百分点。

〔13]理论现己为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并被称为奥肯定律。

需要指出,奥肯定律不仅描述了失业率同GNP增长率变动关系的数量关系,更重要的是它指出了二者之间变化的方向,即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以上,失业率同增长率之间具有替代性。

奥肯定律的借鉴意义在于,它把失业率变化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

这无疑对研究我国失业率变化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行为科学家们分别提出了实利人、社会人、成就人和复杂人等人性假设,认为人性是复杂多变的。

与之相对应,1943年美国人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

他把人类需要分为基本的生理需要,即衣食住用,繁衍后代等;安全需要,即免于天灾人祸,未来有保障;社交需要,即信任、友情、归属感与爱;尊重需要,即自尊与受人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实现个人理想与抱负等5个层次,并认为这些需要逐次产生,前一种需要一旦得到基本满足,就会产生后一种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我们研究我国大学生在就业制度变革和高等教育发展后的就业观念以及指导大学生如何转变就业观念适应社会都具有一定意义。

1.3西方就业理论的新进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更多的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失业问题,发展和完善了失业理论。

在此基础上,新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和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就业理论。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在维护原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的基础上,批评、继承和发展了原凯恩斯主义。

他们用工资粘性代替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工资刚性的概念。

另外,还引入了原凯恩斯主义所忽视的两个假设:

一是经济人最大化原则;二是吸纳了理性预期学派的理性预期假设,着力于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理论构筑微观基础。

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力市场理论主要包括名义工资粘性和实际工资粘性两方面。

名义工资粘性是由于长期劳动合同的存在和错位调整工资所致,工资通常是由于工会与企业通过谈判而固定下来的,在合同有效期内工资不能随市场供求行情而调整。

实际工资粘性论则进一步认为,造成失业的更主要原因是由于实际工资粘性。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应该更多地考虑长期失业者的利益,为他们多提供就业机会,政府应该干预劳动工资合同,使工资较有弹性,以提高就业率。

(2)职业搜寻理论

职业搜寻理论是1970年由费尔浦斯(Ds.Phelps)等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理论流派。

该理论认为:

(l)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同时每个企业给劳动者的报酬不同,劳动者为了获得报酬满意的工作,必须在劳动力市场搜寻。

(2)为寻找工作而采取的失业时间越长,劳动者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获得的工作报酬就越高,但是随着他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时间的延长,未来寻找到的工作岗位报酬的提高幅度递减。

(3)劳动者为获取有关报酬和工作岗位的信息需要花费成本。

随着搜寻时间的延长,职业搜寻成本也随之增加,并且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成本递增。

(4)根据成本—收益分析法,当职业搜寻收益大于搜寻成本时,进行职业搜寻就是有利的,而最优的职业搜寻时间为多久,则取决于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时间成本。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劳动者应该继续搜寻,直到二者相等时才应该停止搜寻。

根据这一理论,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毕业生为了找到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他必须花费时间不断地搜寻,在搜寻时间达到最佳点之前,他继续搜寻就是理性行为。

在搜寻期间,他并非没有工作机会,有的毕业生手头甚至拽着几个用人单位进行比较选择,因害怕今后找到的工作比手头上的差,为了保底,又不愿退出来,白白多占了本来有限的就业信息,加剧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

职业搜寻理论对我们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作用,对于高校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减少初次失业机率具有一定的意义。

(3)人力资本理论

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他著名的有关人力资本的演讲中,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概念,并首次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及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工资增长等方面的作用,并经由贝克尔等人的努力建立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框架。

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对于正规教育、培训、升迁和健康的投资,人力资本作为一种人格化的知识和技能将使拥有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回报。

人力资本理论的确立对教育与就业关系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一、人力资本理论肯定了教育对个人就业的重要影响;二、人力资本理论高度估计了教育在人们就业收益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计算方法;三、人力资本理论开拓了教育与就业关系研究的广泛领域。

人力资本在解释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忽视了劳动力的异质性,随着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增加的同时,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也在增加,导致交易成本增加,所以在特定情况下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不一定导致就业率的提高。

我国职教生、大学生以及研究生就业率的情况就反映了这种现象。

西方这些有影响的就业理论对研究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仍有重要意义。

对于要不要政府干预大学生就业市场,大学生失业是不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损失,经济增长是否必然带来就业的增长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价值。

 

第二章四个参与主体对高校毕业生的影响

2.1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四个参与主体

高校毕业生就业涉及到四个行为主体,即政府、用人单位、高校与毕业生本人,一个主要市场,即劳动力市场。

凯恩斯以及其追随者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部门、市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受到来自以上五个方面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着该国人力资源的配置模式,在不同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下,各参与主体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

各参与主体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并不能时时保持一致。

此时就需要有一个有效的就业机制来加以协调,使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尽量提高。

大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后转变为大学毕业生,进而通过劳动力市场进入用人单位。

从个人角度出发,高等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以追求多元化个人发

展目标。

但毕业生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价值观念趋向的变化。

从建国到80年代初期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使得绝大多数的高校毕业生以服从分配为己任,心甘情愿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然而当社会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以后,毕业生个人的意识也必然会随之变化。

自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作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影响日益增大。

受此影响,在毕业生的价值取向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开始主导着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行为。

政府根据劳动力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