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及答案教育研究方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49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及答案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及答案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及答案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及答案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及答案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及答案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及答案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及答案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及答案教育研究方法.docx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及答案教育研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及答案教育研究方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及答案教育研究方法.docx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及答案教育研究方法

2012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及答案教育研究方法

  一、填空

1. 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 () 的。

2. 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的方式选择样本。

3. 系统取样指从一个正确排列起来的总体序列中,每()间隔选择样本的方式。

4. 研究计划一般包括:

(),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假设,方法,时间表7部分。

5. 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

(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6. 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较高;然而,在实验室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较高。

7. 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8. 狭义的教育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为了解答所欲研究的问题而说明对研究中各种变量()的一种简要的计划、结构、方法和策略等,即资料搜集与分析的程序。

9. 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目的有两项:

其一是通过研究设计,确定()研究数据的方式方法,实现采用合理、有效和经济的研究方法;其二是通过研究设计,提出实现研究目标的操作方案和研究过程,保证()研究的问题和达到研究目的。

10.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以按照方法中使用的手段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实证、数学方法、()表述四类基本方法。

二、名词解释(做)

1.取样, 2.自变量, 3.因变量, 4.中介变量, 5.操作性定义, 6.样本容量, 7. 随机性原则, 8.教育研究设计, 9.信度, 10. 效度。

三、简答题(选三题做)

1. 研究设计的工作内容

2. 列出4种随机取样方法

3. 简单随机取样法

4. 分层随机取样法

5. 确定研究变量的主要工作内容

6. 取样的原则

7. 取样的一般过程

8. 操作定义的原则

9. 操作定义设计的基本方法

10. 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

四、选择判断题(参考)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2. 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

A.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简明、可行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3.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 公式用于下列那种取样方法。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多段随机取样法

D.定额取样法

5. “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

”这是采用()。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6. 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

A.整群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

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

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8. 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

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9. 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五、论述题(选二题)

1. 试论取样的意义

2. 试比较不同取样方式的优点与不足

3. 试述操作性定义的作用

4. 试述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自测题

(一)参考答案 

 一、

1. 一致

2. 比例抽样

3. 隔一定

4. 课题表述,文献查阅

5. 被试方面的因素

6. 外部效度,内部效度

7. 解决研究问题

8. 如何控制

9. 收集和分析,回答

10. 思辨,符号 

二、

1. 研究取样是从确定的研究对象总体中,为实现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而随机选取的一定样本容量的样本。

2. 即能够独立的变化和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或因素。

3. 即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关因素或特征。

4. 中介变量即位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起联系、传导、转化或解释变量之间关系作用的变量,由于它起中介作用,因而得名。

5. 操作定义就是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6. 样本容量是指样本内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

7. 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是否被抽选的概率(即可能性)是完全均等的。

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当大的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说,具有最大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特征在样本中得以表现,从而保证由样本推论总体。

8. 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取客观、明确、可靠的研究结论,而制订出周密、科学、完整的研究工作计划和安排。

9. 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所得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10. 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三、

1. 取样设计、工具设计、分析设计、执行设计。

2. 简单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整群随机取样法,多段随机取样法。

3. 简单随机取样法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作为样本。

它保证总体的每一个对象有同等的被抽取到的可能性,并要求它们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

简单随机取样法的具体抽取方式有两种:

抽签和利用随机数字表。

4. 分层随机取样法就是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型(统计上称为层),再根据类型的数量在总体数量中所占的比例(或比率),然后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的数量,最后按随机原则和确定的各类型样本抽取数量,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5. 主要内容:

分析、确定研究的变量的性质和特点;辨明无关变量;确定研究变量的数目;考虑变量的测量水平。

6. 取样的基本原则是随机性原则,所谓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是否被抽选的概率(即可能性)是完全均等的。

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当大的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说,具有最大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特征在样本中得以表现,从而保证由样本推论总体。

7. 完整的取样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规定总体、选定抽样方法、确定样本容量并选取样本。

8. 设计操作定义的两条基本原则:

一致性原则、独特性原则。

9. 方法与程序描述法、动态特征描述法、静态特征描述法

10. 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观测指标(变量指标)

四、

1.C,2.D,3.D,4.B,5.C,6.A,7.D,8.A,9.B,10.A。

五、(要点)

1. 依据取样理论,随机抽取的有代表性和足够多数量的样本,可以推论出总体的情况。

取样设计的优势主要有四条:

(1)解决总体研究的困难。

(2)节省人力、时间、费用。

(3)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深度。

(4)减少研究“污染”范围,保证以后研究的科学性。

2. 

(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简便易行,误差计算方便,在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

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

·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

·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

·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当知道研究对象的某种特征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时,要想对其加以控制,就不能采用简单随机取样法。

(2)等距随机取样法比简单随机取样法更简便,它能在总体的整个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因此,一般情况,其样本更为准确、抽样误差比简单随机取样误差小。

但是,如果总体中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或变化,系统取样所得的样本就可能出现系统偏差,这是运用等距随机取样法时应当注意的。

(3)分层随机取样法的优点是代表性和推论的精确性较好。

它适用于总体单位数量较多,并且内部差异较大的研究对象,在样本数量相同时,它比简单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的抽样误差小,而在抽样误差的要求相同时,它则比简单随机取样、等距随机取样所需样本容量少。

此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各层采取不同的抽取方式和比例,使取样更加灵活。

分层随机取样法的局限性是要求对总体各单位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否则就难以做出科学的分类。

有时候,这一点在实际研究前难以做到。

如果是采用最优分配分层随机取样,则需根据前人资料(或以往研究经验)或试测估计标准差,因而比较烦琐。

(4)整群随机取样法的优点是样本比较集中,适宜于某些特定的研究。

如教学实验一般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

因此,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常用此法。

此外,在规模较大的调查研究中,整群随机抽样易于组织,可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其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代表性较差,抽样误差(因各群间差异较大)也比较大。

(5)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可综合运用各种抽样方法,简便易行,节省经费,对研究总体范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的情况十分有效。

其不足是抽样误差相对于简单随机取样大。

3. 操作定义的作用主要有5条:

(1)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

(2)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

(3)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

(4)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5)有利于研究的评价、结果的检验和重复。

4. 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消除法。

消除法是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

它是控制无关变量的理想方法和基本方法。

消除无关变量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无关变量产生原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恒定法。

恒定法就是采取一定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它也是控制无关变量的基本方法。

(3)平衡法。

平衡法就是对某些不能被消除,又不能或不便被恒定的无关变量,通过采取某些综合平衡的措施或方式,使其影响通过平衡而抵消,达到控制它们的方法。

平衡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