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变化液体压强 上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9758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强变化液体压强 上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压强变化液体压强 上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压强变化液体压强 上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压强变化液体压强 上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压强变化液体压强 上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压强变化液体压强 上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压强变化液体压强 上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压强变化液体压强 上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压强变化液体压强 上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压强变化液体压强 上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压强变化液体压强 上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压强变化液体压强 上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压强变化液体压强 上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强变化液体压强 上海.docx

《压强变化液体压强 上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强变化液体压强 上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压强变化液体压强 上海.docx

压强变化液体压强上海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

教师:

冯明宝科目:

物理学生:

陶晓雯时间:

2012年8月14日10:

00—12:

00段

一、授课目的:

(1)液体压强专题训练。

(2)常见题型分析。

(3)解题思路训练。

二、授课内容(大纲):

1,液体压强的变化;2,常见中考题型精讲;3,常见液体压强计算题;

三、重难点:

重点:

液体压强的推理,液体压强的计算。

难点:

液体压强的计算,液体压强的变化

四、本次课后作业:

液体压强的相关练习

五、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

学生签字:

五、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好○较好○一般○差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好○较好○一般○差

教师签字:

校长签字________

龙文教育教务

 

常见液体压强变化:

一,导入或倒出液体

1,图3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SA>S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若在A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体,在B容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

A.倒入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等于V乙

B.倒入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大于h乙

C.抽出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小于V乙

D.抽出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等于h乙

2,如图3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一定能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方法是()

    A.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C.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D.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3,如图3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甲和乙,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下列措施中,有可能使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无液体溢出)()

A分别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

B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

C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甲、乙。

D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

4,如图4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一定能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方法是()

A.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C.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D.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5,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ρ水>ρ洒精),在两个圆柱形容器内再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后(水和酒精都不溢出),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A)P水>P酒精

(B)P水<P酒精

(C)P水=P酒精

(D)无法确定

二,放入或取出物体

1,如图4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不同的液体,已知距容器底部均为h的A、B两点的压强相等。

现将实心金属球甲、乙分别浸没在左右两液体中,均无液体溢出,此时A点的压强大于B点的压强,则一定成立的是()

A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

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

C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

D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2,如图6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两种不同液体,已知两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下列做法有可能使两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P甲与P乙大小关系不变的是(无液体溢出,ρ铜>ρ铁)------------------------------()。

A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将质量相等的铜球、铁球完全浸入液体之中。

B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将质量相等的铁球、铜球完全浸入液体之中。

C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将体积相等的铜球、铁球完全浸入液体之中。

D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将体积相等的铁球、铜球完全浸入液体之中。

3,如图3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

A.甲球的密度小于乙球的密度

B.甲球的密度大于乙球的密度

C.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

D.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4,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现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和铝球(ρ铜>ρ铝)分别浸没在甲、乙两个容器中,且均无水溢出,这时两个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F甲、F乙和压强P甲、P乙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5,如图4所示,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液体甲和乙。

已知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相等。

若分别在两容器中放入一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后,且无液体溢出,则()

A甲对容器底部压强一定小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

B甲对容器底部压强一定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

C甲对容器底部压力一定小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力。

D甲对容器底部压力一定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力。

6,如图3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A、B、C三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

现将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分别浸没在三个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pA=pC>pB。

7,如图3所示,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液体甲和乙,液面相平。

已知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相等。

若分别在两容器中放入一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后,且无液体溢出,则()

A甲对容器底部压强可能等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

B甲对容器底部压力可能小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力。

C甲对容器底部压强一定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

D甲对容器底部压力一定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力。

8,两个相同的金属球分别浸没在不同液体A、B中,盛液体的柱形容器相同,将小球从液体中取出后,容器中剩余液体对底部的压强大小相等,如图3所示。

可以确定小球取出前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A、FB和压强pA、pB的关系是()

A.FA=FB,pA>pB

C.FA<FB,pA<pB

B.FA<FB,pA=pB

D.FA>FB,pA>Pb

9,如图4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A和B,已知两容器内液面等高,且液体的质量相等。

现将实心金属球甲浸没在液体A中、实心金属球乙浸没在液体B中,均无液体溢出,这时A、B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相等,则

()

A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

B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

C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D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10,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

现将两个相同材料的实心木球、实心木块分别放入两个容器内,所处状态如图1所示,此时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已知木球浸入水中的体积分别为V甲,木块浸入酒精中的体积分别为V乙,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以上都有可能。

11,内都装有水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面积足够大的水平桌面中间位置上。

若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铝球(已知ρ铜>ρ铝)分别放入两个量筒中沉底且浸没于水中后(水未溢出),两个圆柱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此时水对圆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为()

A放铜球的压强大

B放铝球的压强大

C可能一样大

D一定一样大

12,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水和酒精(水>酒精),将实心金属球甲浸没在水中,实心金属球乙浸没在酒精中,这时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将甲、乙小球从液体中取出后,容器中的液体对底部的压强大小仍相等,则可以确定()。

A.甲球的质量等于乙球的质量B.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

C.甲球的体积等于乙球的体积D.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

二,液体压强的计算

1,在底面积分别为0.02米2和0.01米2的甲、乙圆柱形薄壁容器中,分别盛有高均为0.05米的水和酒精,已知酒精的密度为800千克/米3。

求:

⑴甲容器中水的质量;

⑵酒精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

⑶为了使水和酒精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

现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在甲、乙容器中放入质量相等的花岗石或木块,如上表所示。

观察到的现象是:

花岗石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木块漂浮在液面上,而且均无液体溢出。

(已知ρ木=500千克/米3,ρ花岗石=2500千克/米3)

①请判断:

方法(选填序号)是可行的;

②求可行方法中花岗石或木块的质量。

 

2,如图11所示,甲、乙两个薄壁柱形容器质量分别为1千克和0.5千克,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0.015米2和0.01米2,均放在水平面上,甲容器中装有3.0×10-3米3的水。

求:

①甲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

②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③现将甲容器的水倒一部分到乙容器中,使两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都相等,求倒入乙容器水的质量⊿m。

 

3,如图11所示,金属圆柱体甲的密度为5.0×103千克/米3,体积为2×103米3,底面积为102米2;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的高度为0.25米,底面积为2×102米2,容器中盛有0.12米高的水。

求:

①圆柱体甲的质量。

②圆柱体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③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设想求出当用绳子将甲物体的1/2体积浸入乙容器的水中时,乙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增加量。

他们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计算的主要步骤

小明

步骤1()

乙容器中水深度的增加量△h=△V/S甲=103米3/(102米2)=0.1米

步骤2()

乙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增加量△p水=ρ水g△h=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9.8×102帕

小华

步骤1()

乙容器中水深度的增加量△h=△V/(S乙-S甲)=103米3/(2×102米2-102米2)=0.1米

步骤2()

乙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增加量△p水=ρ水g△h=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9.8×102帕

 

请判断,小明同学的计算过程___________,小华同学的计算过程___________。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若他们的计算过程有错误,请在错误步骤的序号后打“×”。

若你认为他们的计算过程均有错误,请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

 

4,如图11所示,质量均为20千克的圆柱体甲、乙分别放置在水平面上。

已知甲的密度为10×103

千克/米3,底面积为0.010米2;乙的密度为8.0×103千克/米3,底面积为0.016米2。

①求:

圆柱体甲的体积V甲。

②求:

圆柱体甲对水平面的压力F甲、压强p甲。

③若要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小明、小红和小华分别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不同方法。

请先判断,同学的设计是可行的;再求出该方法中所截去的高度h(或体积V或质量m)。

 

同学

设计的方法

小明

分别在甲和乙上部,水平截去相同的高度h。

小红

分别在甲和乙上部,水平截去相同的体积V。

小华

分别在甲和乙上部,水平截去相同的质量m。

甲乙

 

5,如图11所示,圆柱形容器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4×l0-2米2和10-2米2,甲容器中盛有0.2米高的水,乙容器中盛有0.1米高的水。

求:

①甲容器中水的质量m甲.。

②乙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p乙。

⑤若从甲容器中抽水至乙容器中,当两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相等时,甲容器中水面下降的高度△h甲。

 

6,个底面积为3×10-2米2薄壁柱形容器内装有质量为1千克的水,把容器放在水平桌面

中央。

现把一木块轻轻放在水里,排开水的体积为0.6×10-3米3(容器足够深),如图11

所示。

求:

(1)容器中水的体积:

(2)木块所受到的浮力:

(3)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7,重为5牛、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容器内盛有0.2米深的水,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2.45×103帕。

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水。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容器。

(3)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分别计算了容器中水的重力G水,小明的答案为39.2牛,小华的答案为44牛。

请判断,小明的的答案是__________的,小华的答案是__________的。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