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入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836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像摄影入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像摄影入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像摄影入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像摄影入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像摄影入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人像摄影入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人像摄影入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人像摄影入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人像摄影入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人像摄影入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人像摄影入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人像摄影入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人像摄影入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人像摄影入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人像摄影入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人像摄影入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人像摄影入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人像摄影入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人像摄影入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人像摄影入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像摄影入门.docx

《人像摄影入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像摄影入门.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像摄影入门.docx

人像摄影入门

人像摄影入门

 

   "对不起,请问可以帮我们照张相吗?

"你回过头,一对情侣正在热切的看着你,一款相机伸到了你面前,当然,你无法拒绝这样的请求,伸手接过了相机……

   不知道你有多少次外出时遇到这样的场景,反正我是很多次了。

对于摄影者来说,人像是最常遇到的拍摄题材之一,除了本身它非常吸引人外,在生活中也是最常见到的。

实际上普通的用户使用相机绝大多数用于拍摄人物。

在个人爱好上,有的人可能并不怎么喜欢拍摄人像,觉得不用关心这个问题,然而要完全避免人像拍摄几乎是不可能的,除了偶尔要为朋友和家人拍点生活旅游照外,还要应付外出时需要你帮忙拍照的陌生人:

想想如果背着一堆器材的你,在热切的盼望下却拍出了极为失败的照片,那是多么丢脸的一件事啊。

因此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只要你拥有相机,就应该掌握一点人像摄影的常识。

这篇东西试图阐述一些基本的概念,以帮助大家掌握人像摄影的基本点。

要注意的是,本文针对的是初学者,希望能帮助避免大多数导致失败的因素,但要真正拍出出色的照片,却要靠大家自己的努力了。

 

基本要素

 

基本技术要点

    基本的技术包括拍摄时的选择焦距、对焦、曝光等基本操作,这些东西不是成功拍摄人像的充分条件,却是必要条件。

在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似乎不必对这个问题特别关注,因为今天的设备已经很先进了。

但对初学者来说,很多时候问题就出在这些方面。

    拍摄人像时,主体作为一个活动的、有意识的动体,往往很容易令拍摄者分心,结果导致了对焦不准的情况出现。

而许多人等被摄者摆好姿势,匆匆忙忙拿起相机就拍,也常常会导致对焦情况不理想的情况出现。

常犯的毛病是没有留意对焦点,即向哪里对焦的问题。

相机通常都是默认在镜头中心点进行对焦的(很多相机会有一个指示点),拍出来的照片画面中这一点的位置最为清晰。

如果拍摄的人物在画面中心或景深大的话,问题并不明显,但如果人物不在画面中心或景深小的话(很不幸这恰恰是许多成功的照片的主要因素),人物的清晰度就会有问题了。

正确的方法是,拍摄时先对准主体对焦,然后再调整画面拍摄。

    对于人像摄影来说,人物往往在画面中占很大的比例,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对焦呢?

人像最重要的部分常常是脸部,而眼睛又是脸部器官中最具表现力的,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比较保险的做法是对眼镜对焦,以保证眼睛的清晰。

当然仅有眼睛清晰也是不够的,必须保证鼻尖也清晰,这样的话,即使采用很小的景深,只要保证眼睛和鼻尖清晰,整个脸部就是清晰的。

对脸部对焦的另一个好处是使你在对焦时可以留意到人物的表情,方便捕捉生动的表情。

    说明:

人物占画面很大比例,景深很小,要确保眼睛清晰

    为了方便拍摄场景、姿势不断变化的人物,进行人像拍摄时很多时候都是手持相机进行拍摄。

这时就需要留意快门的速度,如果快门速度比较低的话,有可能会导致影像模糊不清。

如果是拍摄动态的人物,就必须采用大光圈或更高的ISO值,以提高快门速度,才有可能拍摄出清晰的照片。

    1/8s,f9.3,说明:

手持相机拍摄,如果快门速度低,会造成影像模糊不清。

    1/74s,f4.7,说明:

采用更大的光圈,提高快门速度,确保影像清晰

    焦距的选择也是不可忽略的,现在的数码相机多数可以变焦,除非有特殊需要,否则尽量不要选择广角端,因为有可能会导致人物影像的变形,一般来说,采用80mm左右的焦距较为适合。

(注意这里指的是等效于135相机的焦距,而不是数码相机的实际焦距,一般数码相机会标示等效于135相机的焦距)

    说明:

采用广角端拍摄特写,影像变型

    说明:

采用中焦距拍摄特写,影像正常

    人像摄影的曝光一般是根据人物的皮肤进行的,这样可以保证人物的正确曝光和肤色的正常显示,如果拍摄的人物肤色较为黝黑,可以适当减少曝光值。

如果拍摄女性或儿童的话,不妨适当过曝,使肌肤显得更白。

    说明:

正常曝光

    说明:

曝光补偿加0.3

    说明:

曝光补偿加0.7

    说明:

曝光补偿加1.0

    结论:

适当过曝可使肤色显得更白

基本构图

    对于任何画面来说,构图都是影响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照片也不例外。

对初学者来说,组织复杂的构图要素是很困难的,但依然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可以让我们避免犯错。

    人像摄影中首先要考虑的构图要素是幅面。

普通数码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并不是正方型的,而是长方型的,因此幅面有两种:

水平幅面和垂直幅面。

具体采用什么幅面,需要根据表现形式而定,由于人的体形特点,在拍摄单人照片时,通常采用垂直幅面。

水平幅面则适合表现非直立的人像和集体人像。

    不管采用什么幅面形式,画面中的人物形状、色彩、线条等因素都必须均衡,否则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是很重要的,作为主体的人应该处在画面的什么位置才适合呢?

初学者常常把人物四平八稳的放在画面的中央,这样虽然没有什么错,但画面容易流于死板单调。

实际上,有一个经典的黄金分割法则可以让我们参考,就是让主体处于画面黄金分割的位置上,可以产生协调而不单调的构图效果。

黄金分割的比例约为0.618,我们可以取接近的2:

3,这样黄金分割的位置就是在画面1/3或2/3的地方。

我们可以用线条把画面垂直和水平各分成均等的三块,所产生的交叉点就是画面的最佳兴趣中心,我们可以把人物适当的安排在这些位置上。

当然,由于人并不是死板一块的,因此我们需要考虑把表现的重点放在黄金分割的位置,例如人的头部或者眼睛(如果人物在画面中比较大的话)。

如果非要把表现的重点放在画面中心的话,那么可以在姿势和其它方面采取一些变化,使画面保持生动。

另外这里要注意,如果头部是侧向的,则应使空白较多的一边对着脸部,这样比较符合我们的视觉习惯。

图:

010.jpg,说明:

可以用三等分来大致确定黄金分割的位置

图:

011.JPG,说明:

空白较多一边在头后部,感觉稍微有些不舒服

图:

012.JPG,说明:

空白较多一边对着脸部,比较符合视觉习惯

    在人像摄影中,人物的形体是构成画面线条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些形体构成的线条形状常常有三角形、对角线、平行线、曲线、L形等等,不同的形状有不同的表现力,如三角形安定稳重、对角线具有动感、L形可以收拢呼应左右宽阔画面等等,这些构图形式都是可以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加以应用。

图:

013.JPG,说明:

对角线构图

    值得注意的是,人像摄影的主体通常是人,因此在拍摄时必须突出这一点。

要突出人物的形象,最简单的做法是让人物在我们的画面中尽量大一点。

这一点是初学者常常忽略的问题,使得拍出来的人物在画面中只占很小的一点位置,画面的感染力大打折扣。

图:

014.JPG,说明:

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太小

图:

015.JPG,说明:

让主体在画面中比例大一点,可以大大增强感染力

    另外还要注意人物在画面的剪裁,如果不是全身照的话,势必要截取人物的部分。

怎么样截取,从哪里开始截取也会影响构图和美感,一般来说,常用的截取部位包括:

膝盖以上、齐腰、胸部以上、肩部及头部、头部。

如果剪裁得不好,有可能会给人怪怪的感觉。

    对于数码相机而言,利用工具剪裁照片是很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可以把拍摄后的照片重新剪裁,使构图更好。

基本光线的运用

    光线无疑是摄影的关键之一,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光线及它对人像摄影的影响,我们就没有办法拍出成功的照片。

    光线有很多种特性,其中方向常常影响人物表现。

光线可分为直射光和散射光,直射光直接照射在人物上,具有很强的方向性,明暗反差明显,产生明显的阴影,而散射光是间接四处反射的光线,没有明确的方向性,明暗反差不明显,阴影不明显。

    直射光的方向在水平方向上可分为正面光(顺光、前侧光、侧光、侧逆光及逆光。

正面光方向与相机镜头相同,人物受光平均,清晰明亮,阴影及明暗反差较少,缺乏层次。

前侧光指在主体前方一定角度方向(30-60度的光线,能产生丰富的明暗对比和适中的阴影,立体感强,适于表现质感和表情。

侧光指位于主体90度侧面的光线,由于主体只有一半受光,因此影像明暗参半,富有戏剧效果。

侧逆光从主体后方一定角度(30-60度投射,主体的边缘产生反光,而正面大部分处于阴影中。

逆光则是在主体后面投射的光线,可以造成强烈的轮廓或剪影效果。

直射光在垂直方向上还可以分为顶光、高角光、平角光和低角光。

顶光是由主体正上方投射的光线,低角光是从主体下部投射的光线,这两种光线产生违反我们视觉习惯的阴影,因此在人像摄影中一般较少采用。

高角光从高于视平线的方向投射,是符合我们欣赏习惯的主要用光形势。

平角光方向与视平线等高,能清晰表现和刻画主体。

图:

018.JPG,说明:

正面光

图:

019.JPG,说明:

前侧光

图:

020.JPG,说明:

侧光

图:

021.JPG,说明:

侧逆光

图:

022.JPG,说明:

侧逆光可以产生漂亮的轮廓反光

图:

023.JPG,说明:

逆光

图:

024.JPG,说明:

逆光可以用来制造剪影效果

    当然在实际拍摄环境中,极端的单一方向光线是不多见的,往往是各种直射和反射光线的综合作用,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确定主要的光线方向,采用什么方向的光线因人而异。

在人像摄影中,前侧光往往是最普遍的。

    散射光因为光线柔和,因此有一种说法是,散射光比较适合表现女性、儿童和优雅的人物形象。

在阴天和多云的时侯,周围的光线就属于散射光,而强烈的阳光属于直射光。

    在拍摄时,很多情况下人脸部会产生难看的阴影,或脸部的亮度不够,这时就要适当的补充一些光线,减少脸部的阴影,增强亮度。

对普通摄影而言,最常用补光方式有两种:

反光板和闪光灯。

反光板可以把适当的光线反射到阴影部位,减少阴影。

对于初学者而言,当然不一要采用专门的反光板,实际上,任何可以反射光线的东西都可以排上用场,例如白色的画纸、浅色或银色的太阳伞等等,用反光板的好处是效果自然,而且可以事先知道补光的效果,但操作相对不便。

由于内置闪光灯是大多数数码相机的标准配备,因此利用闪光灯来补光非常方便,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能很好的满足我们的需要,不过需要留意与环境光的配合以及闪光强度的问题。

图:

025.JPG,说明:

侧逆光,左脸部光线偏暗

图:

026.JPG,说明:

用一张简单的A4白纸对左脸颊补光,左脸颊亮度增加(如果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使用反光更强的东西或专门的反光板

图:

027.JPG,说明:

用内置闪光灯补光,整个脸部被均匀照亮

    在室外阳光强烈的情况下,采用顺光或前侧光效果可能并不适合,因为人的眼睛会因为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眯起来。

此时可以采用侧逆光,安排人物背面侧对着太阳(当然这时要利用反光板或闪光灯进行补光。

侧逆光能使主体边缘产生漂亮生动的反光,因此是很多人(包括我的偏好,如果拍摄的对象是染发的年轻女孩子,采用侧逆光产生漂亮的头发反光将使你大吃一惊,有机会一定要试试哦。

 

图:

028.JPG,说明:

强光下顺光拍摄,人的眼睛会眯起

 

图:

029.JPG,说明:

背对强光可以使神情自然,适当补光即可

增强表现力

    只要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注意以上的基本准则,就可以拍出中规中矩的人像照片。

为了做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同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以增强照片本身的表现力。

注意背景

    拍摄人像要注意背景的选择,好的背景能和主体人物相互呼应衬托,而一个凌乱的背景会破坏画面的构图,并使主体无法突出。

为了使主体突出,避免背景的干扰,一个常用的方法是使景深变得很浅

 例如采用大光圈和长的焦距等,这样背景就会模糊,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清晰的主体上。

当然如果不加区别的一味采用这个办法也不见得是好事,很多人一味追求模糊背景,以为背景模糊就是成功的人像照片,其实不然,很多情况下背景往往也是表现和衬托主体的主要因素之一。

除此之外,如果景深太浅,也不利于清晰的捕捉人物动态,加上对数码相机而言景深普遍较大,因此背景选择显得更为重要。

图:

030.JPG,说明:

背景凌乱,特别后面的三角架干扰了主体的表现

图:

031.JPG,说明:

改变角度避开凌乱背景,并尽量使背景模糊

    我们常常可以利用背景的对比来使主体更加生动,例如质地粗糙的背景与光滑的肌肤或衣料对比;残旧的环境与时髦的人像对比;年幼的孩童与古老物件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照片的感染力。

使用闪光灯

    室内拍摄时,光线常常不足够,使用闪光灯是理所当然的。

使用闪光灯拍摄人像的最大问题是很容易产生讨厌的红眼现象:

这是因为闪光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反射而造成的。

绝大多数的相机都有防红眼功能,即正式闪光拍摄前利用一系列短促闪烁强光迫使人眼的瞳孔收缩,以减轻闪光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反射。

不过这种办法常常并不十分奏效,补救的办法是改变拍摄的角度,尽可能使人物的眼睛不要正对着镜头,又或者利用反射闪光。

图:

032.JPG,说明:

完全黑暗的环境下拍摄,红眼现象特别严重

图:

033.JPG,说明:

眼睛不正对着镜头,减轻红眼现象

    由于闪光灯的光线很强,因此如果正面照射的话,人物可能会显得不自然,同时也可能会在人物的背后造成难看的阴影,如果无法采用反射式闪光的话,我们应该注意被摄者的背景,尽量避免让被摄者过于靠近浅色的墙壁而留下阴影,也应该与被摄者保持一定距离,以免闪光过强,使被摄者曝光过度。

    在许多情况下,如Party、表演等情况下,使用闪光灯会破坏原有的光线,使现场的气氛无法体现出来,此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闪光灯,而采用提高感光度的办法来保证正确曝光,许多新式的数码相机可以调节ISO值。

    闪光灯的另一个问题是范围有限,因此拍摄夜景人像时,常常导致主体人物光线充足而背景一片漆黑,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慢速同步快门的功能来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采用慢速同步快门时,快门的速度比较慢

闪光过后快门依然开启以对较暗的背景曝光,所以应注意让被拍者在闪光过后依然保持不动一会,否则可能会导致影像模糊。

利用快门速度慢的特点,夜间拍摄时还可以刻意制造一些特殊的效果,如利用公车驶过形成的光带作为背景等。

图:

034.JPG,说明:

夜间使用闪光灯,主体后面场景曝光不足,一团漆黑

图:

035.JPG,说明:

使用慢速闪光同步,后面的场景得到正确曝光

图:

036.JPG,说明:

慢速快门还可以制造一些特殊效果

捕捉神态

    在人像摄影中,人物神态的捕捉往往是照片成功的关键,因为生动的神态才是最能表现人物特性的地方。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构图和光线也许不成问题,但要成功的捕捉生动的神态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在普通人像摄影中,因为我们的主体人物往往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模特,因此在镜头面前会变得拘禁和不自然,结果拍出来的人物很容易死板僵硬。

    要捕捉到自然生动的神态,首先要让被拍者放松下来,因此拍摄者的沟通技巧就很重要了,鉴于普通的摄影多为家人或朋友,这一点应该不成问题。

拍摄者可以一边和被拍者聊天,一边观察,发现好的神态就立即拍下来。

也可以先让被摄者摆好姿势,然后告诉他你正在调整,还没开始,然后等他放松时趁其不备拍摄。

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让被拍者从事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把这个过程适当的拍下来,也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这一点对定不住的儿童来说尤其有效。

当然偷拍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要捕捉到自然生动的神态,时刻通过相机取景框观察是很重要,一旦出现我们想要的神态,就要立即按快门拍摄下来。

遗憾的是,大多数数码相机属于非单反取景方式,不利于清晰的观察人物的神态,而且快门延迟也是大敌之一。

一个好的办法是多拍摄,或者采用连续拍摄,这样可以挑选出神态比较好的照片。

这一点对于拍摄成本基本固定的数码相机来说尤为适用。

图:

037.JPG,

 

图:

038-1-64s-f5.3.JPG,

 

图:

039-1-53s-f5.2.JPG,说明:

多拍几张,可以选择较好的神态

    

注意色彩

    一张成功的照片,色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鲜艳的色彩可以使照片拥有更强的美感和感染力,在拍摄人像时,有可能的话,应该让被摄者换上鲜艳的衣服,特别是女性和儿童,可以轻易的让画面更富冲击力。

另外还需注意色彩的搭配,不要让相同或不协调的色彩冲撞,诸如黑色衣服的人物站在黑色的背景前这样的错误应该尽量的避免。

虽然色彩的和谐搭配是一门不易掌握的学问,但只要多注意明暗对比、冷暖对比,还是可以尝试出成功的照片的。

一般说来,使用中性的颜色如黑、白、灰与鲜艳的冷暖纯色对比,大致不会犯错误。

例如灰色的墙衬红衣的人,或白衣的人衬绿色的草坪等。

图:

040.JPG,说明:

鲜艳的色彩可让照片更有感染力

    

如何摆姿势

    拍摄人像时,被摄者的姿势是一个让很多人头痛的问题,拍摄者和被拍者往往都不知道应该怎么站、怎么坐、手脚怎么摆等等。

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套路而言,因为毕竟人的姿势是最为灵活丰富的。

对于大多数被拍者而言,一个让他们感到轻松舒服的姿势也许就是一个好姿势,因为这时候人的体态和神情是自然的。

然而对于拍摄者而言,几个简单的做法也许会有所帮助:

我们首先要根据背景、环境和目的决定被拍者的主要姿势,例如是站姿、坐姿、蹲姿还是躺姿,是否依靠某样东西等;然后确定拍摄的角度,例如是正面照还是侧面照,是仰拍还是俯拍等;然后我们看看是否需要辅助的物品,例如眼镜、玩具、花什么的;这些确定后我们就可以一边通过构图一边尝试调整被拍者的姿势,例如头部是高一点还是低一点?

眼睛看哪个方向?

手放在背后还是前面?

是否需要托着头部?

腿部是并立还是交叉?

身体朝向哪一个方向?

等等。

一般说来,曲线形的姿势较具美感,因此要尽量避免平直的姿势,虽然不一定要做到专业式的S形,但身体的倾斜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稍微动一下,效果就会大大不同。

图:

041.JPG,说明:

身体倾斜并不难

    在半身像中,特别要注意头部与肩部的位置,如果让头部和肩部都平直的对着镜头,往往会显得很死板,只要让肩部向一边倾斜一点,头部向反方向平衡一下,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而把肩部适当转动一个角度,让3/4的肩部对着镜头,就可以构成经典的规范姿势,我们常常可以在肖像画中看到这种姿势。

图:

042.JPG,说明:

头肩平直对着镜头,显得较死板

图:

043.JPG,说明:

肩部稍微向一边倾斜,头部自然反向平衡,效果就会大大改善

图:

044.JPG,说明:

经典规范姿势:

前3/4肩对着镜头

图:

045.JPG,说明:

经典规范姿势:

后3/4肩对着镜头

    如果是拍摄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照片,情况可能会更为复杂一点,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几个人采用相同的姿势,例如同一姿势站着或同一姿势坐着等,而应安排不同而又相呼应的姿势,例如一个站一个坐,一个直立一个倾斜,或者眼睛、脸部、身体的朝向各不相同等等。

图:

046.JPG,说明:

两人合照,相同姿势显得死板

图:

047.JPG,说明:

一站一坐,互相呼应,效果截然不同

图:

048.JPG,说明:

脸部朝向不同,简单易行,效果不错

使容貌更上相

    对于专业摄影来说,评价一张照片往往有很多尺度,而对生活上人像摄影来说,尺度往往只有一个,而且是非理性的,那就是是否好看,特别是对被摄者本人来说。

许多人往往关心的是:

怎么让拍出来的人物好看?

也就是说怎么使人"上相"?

在拍摄年轻女性时尤为如此。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特别复杂,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人物的缺点,使人物更上相。

总的来说,一个人上相与否无非取决于几个因素:

脸形、五官搭配、皮肤纹理和体态。

我们在拍摄时,要了解不同拍摄对象的特点,尽量做到扬长避短。

如果人物的体态上有所欠缺,则可以通过不同的姿势和衣着来调整,例如腿部不够修长笔直,则可以少用直立姿势,或只拍半身像;如果不够高,可以尝试采用仰角拍摄等。

如果人物皮肤有瑕疵,除了化妆补救外,还可以采用正面光照明和适度过曝的方法,让皮肤肌理"消隐"。

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很多影楼写真照片就采用了这一招)当然,还可以加上采用柔焦镜的办法,数码相机的话用Photoshop就可以搞定了。

图:

049.JPG,说明:

仰角拍摄,显得更高

    五官的搭配是很难改变的,化妆可以适当补救,不同的神态也会有所帮助,例如有的人笑起来比较好看,就不妨多下点功夫。

另外拍摄的角度也很重要。

我们看一些搞笑片的时候,有时会听到一些类似"我这边脸靓一点"的对白,其实这不单纯是一种噱头。

人脸的左右两边实际上确实是不完全一样的,因此自然存在哪一边比较上相的问题。

如果一下子分析出被摄者哪一边脸比较上相有困难的话,我们可以在条件许可时先拍摄正面脸部的照片,然后复制分成两半,把左边脸和左边脸拼接,右边脸和右边脸拼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哪一边比较好看。

    就脸型来说,拍摄出来的效果取决于拍摄的角度,一般来说,瓜子脸比较上相,因此我们可以在不改变容貌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看起来像瓜子脸的角度。

在大多数情况下,从30-60度侧面拍摄可以做到比较好的效果。

图:

053.JPG,说明:

多数情况下,侧面拍摄效果较好

    

因人而异

    人是有差异的,因此拍摄不同类别的人手法也应该各不相同。

例如拍摄女性可能采用柔和光线,而拍摄男性则可能采用较强的侧光,或者适当利用能表现男性特点的道具;拍摄活泼的人用鲜艳的颜色,拍摄老成的人用沉稳的颜色。

这里要注意的是,拍摄儿童通常应该与他的视线等高,这样可以充分表现儿童的特点和心理,而在拍摄初生婴儿时,不要使用闪光灯,以免伤害他的眼睛。

图:

054.JPG,说明:

利用摩托车来表现男性

    采用滤镜风景摄影中,我们常常使用各种滤镜来调节效果,在人像摄影中也一样可以。

例如用柔焦镜制造柔焦效果,用滤色镜调节色温等。

由于数码相机本身已经具有许多效果功能,而且拍摄后照片可以方便的在软件中调节,因此滤镜的作用已经不那么明显。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利用常用的PL镜来减少人像的反光,使肤色的表现更好。

    只要我们掌握了以上的法则,慢慢加以体会应用,就一定可以使我们的人像拍摄效果大大改观。

当然,这些法则并不是铁律,为了更好的表达拍摄者的意图,实际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改变。

    不管怎么样,多拍多练习是颠扑不破的法则。

光圈

    光圈的大小是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参数。

说得直白一些,光圈的大小将决定光线穿过镜头的强弱。

因此大家可以很容易地想像到,光圈越大其透过镜头投影到数码相机CCD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那么它的大小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拍摄出的数码照片的成像质量。

比如在快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大则相片越亮,假如光圈过大的话,则会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

无论对于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光圈都使用字母“f”来表示,而光圈中心孔径的大小则用相应的数值来表示,即“f+数值”。

在使用中,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光圈的数值越小,代表光圈的孔径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则进光量越少。

所以,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加大光圈”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将光孔加大的意思。

比如从f5.6调大一级到f4、或更大一级的f2.8等。

请大家千万不要记错。

    从下面的几幅图中,大家一定可以清楚地看到光圈从关闭到打开的差异,以及使用不同光圈数值所对光圈大小产生的影响。

从图左上至右下分别是光圈处于关闭、f11、f8及f4不同状态下的光圈大小。

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光圈越大,投影到数码相机CCD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的道理。

    快门

拍摄参数:

光圈f8、快门3s

拍摄参数:

光圈f2、快门1/1000s

    快门的速度也是拍摄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