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00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docx

第1讲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

第1讲 小说理解类题目怎样准又透

新《考试大纲》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能力层级要求中增加了“理解”这一层级要求,相应增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两个考点。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改为“必考”的背景下,这两个考点单独命题或在选择题中体现的可能性极大。

小说理解类题目一般设置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理解小说标题含义等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考生解答理解类题目时,常常停留在表层,理解得不全不准,更不深透,不能从语境、主旨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角度深入理解内涵。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小说的“重要词语”一般是指:

(1)能体现文章主题思想或作者情感态度、立场观点等的词语;

(2)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3)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4)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衔接等作用的词语。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包括:

(1)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

(2)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3)修辞义(如比喻义、借代义、反语义、双关义等)。

常见

设问

①文中第×段加点词语有何深意?

②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段中“××”词的含义。

③文中××(人物)所说的××(词语)有何含义?

思维

定向

①联系上下文:

有语境意识。

②借助固有义:

语境义与固有义密切相关。

③紧扣关键词:

不可遗漏关键词语。

④分析修辞格:

结合修辞,准确理解。

⑤明确指代内容:

确定代词的指代内容。

[例1] (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圣诞夜的歌声

[匈牙利]约卡伊·莫尔

①城里住着一个叫亚诺什的穷靴匠。

②他每天拼命赚钱,却一直没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因为家中隔年就有新生命呱呱坠地。

第三个孩子出生后,他的妻子不幸离开人世,撇下他孤零零地给孩子喂饭、穿衣。

分面包时,一次得切下三片!

给孩子们做鞋时,一下就要做三双!

养家糊口难啊,靴匠常常叹息。

③圣诞节那天,披着飘飘洒洒的雪花,靴匠去给客户送靴子。

奔忙了一天的他,很晚才走在回家的路上。

看到路旁店铺里的玩具和花花绿绿的糖果,他禁不住想:

过节了,得给孩子们买些礼物。

买三份,花销太大;只买一份,又不公平。

想来想去,他决定送给孩子们一件特别的圣诞礼物!

④“孩子们,都到这儿来!

”亚诺什到家后招呼道。

孩子们一个搂住他的脖子,一个扑到他怀里,他又把最小的抱在膝上。

⑤“知道吗?

今天是圣诞节!

今晚不干活了,我们好好乐一乐!

我来教你们一支歌,非常好听的歌,这是父亲为你们准备的圣诞礼物。

⑥孩子们欢呼雀跃,兴奋得几乎要把家里闹翻天了!

⑦“静一静!

现在跟着我唱。

”亚诺什清了清嗓子,缓缓唱起那首优美而古老的圣歌。

歌声轻盈,调子欢快,孩子们瞬间就被吸引住了。

在这个温馨的夜晚,小天使们美妙的歌声,从婉转到高亢,一遍又一遍……

⑧然而,这歌声却惹恼了楼上住着的人,一位富有的老爷。

他一个人住着九个房间,第一个房间用来闲坐,第二个睡觉,第三个用餐……其余的又派什么用场呢?

此刻他正在第八个房间里抽烟,琢磨着自己怎么在圣诞夜也提不起兴致呢。

楼下传来的声音越来越响,当亚诺什们唱到不知第几遍时,他再也无法忍受,循声找到靴匠家。

⑨“你就是亚诺什,那个靴匠吗?

⑩“是的,老爷。

您有什么吩咐?

⑪富人本来是要发火的,可他瞬间改了主意,说:

“哦,你有这么多孩子!

⑫“是的,老爷。

唱歌,嘴多声音大。

⑬“吃起饭来,恐怕嘴更多吧。

听着,亚诺什,我给你带来了好运——把你的孩子送我一个,我来养,将来他会成为有钱的老爷。

⑭亚诺什惊讶地睁大了双眼,谁能不动心呢?

他的孩子将成为老爷!

这些乖巧可爱的孩子,该过上好日子啊!

给!

为什么拒绝呢?

可选谁呢?

他喃喃自语:

“老大,听话懂事,长大会有出息的;老二是个女孩,送给老爷不好;老小,是妻子豁命生下的,怎能送人?

⑮可怜的亚诺什嘴唇直哆嗦,几乎哭着说:

“谁想离开这儿,坐漂亮马车?

吃好吃的东西?

谁想去,就站出来吧……”

⑯面对这样的诱惑,孩子们却都怯生生地缩到父亲背后,扯住父亲的手、裤腿和皮围裙,谁也不吱声,好像要远远地躲开这位富有的老爷。

⑰“不行,老爷。

不行啊!

我不能把任何一个孩子送给您,我们得在一起……”

⑱富人无奈,只好要他们别再唱歌了。

作为补偿,他给靴匠1000本戈。

随后回到楼上去继续他的无聊时光。

⑲亚诺什小心翼翼地将钱锁进箱子,藏好钥匙,内心五味杂陈。

孩子们噘着嘴,不说话。

屋里笼罩着冰冷而令人窒息的气氛。

⑳亚诺什坐下,又习惯性地做起靴子来。

拿着皮料,他裁着,削着,不知不觉又哼起那首歌。

似乎有微弱的声音在应和?

抬头一看,孩子们闪着亮晶晶的眼睛,正围着他小声哼唱。

他一脚踢开椅子,打开木箱,翻出那1000本戈,三步两步跑到楼上。

“老爷,请收回您的钱,让我们唱吧!

我们高兴,这比1000本戈重要啊……”

没等富人反应过来,亚诺什就将钞票放到桌上,转身跑回了家。

他挨个亲吻孩子,屋里重新响起了优美而纯净的歌声……

唱着唱着,望着简陋的厨房,想起锅里的白水煮土豆,亚诺什又为把钱送还感到一丝歉疚。

圣诞节,除了歌声,孩子们是不是也得有点儿奶酪和香肠呢?

孩子们的歌声很快淹没了他的不安。

富有的老爷在第九个房间里来回踱步,思忖着,诧异着,在这个世界上,别人究竟寻到了什么快乐?

(有删改)

文中画线部分都提到“歌声”,概括说明其不同的含义。

(6分)

答:

 

[审答指导]

1.审题要“准”

(1)定考点

题干中“概括说明其不同的含义”已明确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并且“概括说明”已暗示不仅要答出含义,而且要加以分析,“不同含义”暗示两者含义不同,需结合具体语境加以理解。

(2)定区间

文中第一处画线句子出现在第⑦段,理解画线句子中“歌声”的含义时很明显需要结合③~⑦段来把握;文中第二处画线句子出现在第

段,理解含义应结合歌声重新响起的背景,信息可在⑧~

段中获得。

2.答题要“全”

回顾“思维定向”中的几个答题角度,根据下面提示,结合文本补写空缺处,完成对本题的思维过程,并在[规范答题]处写出你的最终答案。

(1)角度一:

联系上下文。

第一处“歌声”,前文写的是亚诺什一家为欢度圣诞节日快快乐乐地唱歌;第二处“歌声”,前后文写的是亚诺什一家的亲情经受富人诱惑考验后的快乐。

(2)角度二:

借助固有义。

“歌声”的本义与快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3)角度三:

紧扣关键词。

第一处关键词“美妙”,写出了亚诺什一家欢度圣诞节日的快乐;第二处关键词“优美而纯净”,“优美”体现快乐,“纯净”体现亚诺什一家的亲情经受住了考验。

(4)角度四:

分析修辞格。

两处都运用了借代修辞,以具体的“歌声”代指抽象的快乐心情。

[规范答题]

①第一处“歌声”运用了借代手法,体现出亚诺什一家单纯的节日快乐;②第二处“歌声”也运用了借代手法,体现出他们的亲情经受考验后的快乐。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

小说的“重要句子”包括以下几种:

(1)内容上,指情感复杂、矛盾、变化较多的句子;

(2)主旨上,指文章中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中心句、主旨句;(3)结构上,指体现文章行文脉络的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4)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修辞句、象征句。

常见

设问

①解释文中画线句子。

②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③××(人物)所说“×××”(句子)有何丰富含意?

思维

定向

①从主旨入手:

在把握情感主旨的基础上理解语句。

②从关键词入手:

抓住关键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理解语句。

③从修辞入手:

分析所用修辞,结合语境理解语句。

④从表达方式入手:

根据表达方式的功能理解语句。

  [例2] (2016·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天气晴朗,蓝天白云的,一眼望去很惬意。

你眼中的世界实际是你心理的投射,吴秋明如果在旁边肯定会这样说的。

马骁驭不禁微微一笑。

②到达小区,门口的保安照例拦住了马骁驭的车,他报了门牌号码和户主姓名,栏杆抬了起来。

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

③马骁驭从后视镜里看了眼自己,感觉自己依然算得上英俊,就算减去百分之三十的夸大,也还不错。

④吴秋明快速走来,难得地穿了件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看上去是旧的。

马骁驭心里打了一个闪,想起了母亲。

也许是注意到了马骁驭的眼光,吴秋明上车后主动解释说,这件衣服会让孩子们感到亲切。

⑤马骁驭说,你真有心。

⑥吴秋明说,你知道那个著名的“绒布妈妈”实验吧?

⑦马骁驭说,不知道。

⑧吴秋明说,是上个世纪一个叫哈利·哈洛的心理学家做的实验,他把刚刚出生的小猴子和妈妈分开,关在笼子里用奶瓶喂养。

他发现这样喂养的小猴子虽然更强壮一些,但却总是吮手指头,发呆,神情漠然。

他分析是缺少母爱的缘故,于是给小猴子做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有奶的“铁皮妈妈”,一个是没有奶的“绒布妈妈”。

结果哈洛惊奇地发现,小猴子只会在饿了时才去“铁皮妈妈”那里吃奶,绝大多数时间,它们都依偎在“绒布妈妈”的怀里。

这个实验说明,母亲并不仅仅意味着有食物,还要有温暖的怀抱。

温暖的怀抱对小猴子来说非常重要。

⑨马骁驭说,不愧是心理学博士,太有意思了。

⑩吴秋明笑道,所以我每次去儿童村,都要一个个挨着去拥抱那些孩子。

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我会多抱他们一会儿。

我给不了他们一个完整的家,但至少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怀抱。

我知道那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也许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

何况我不仅仅是“绒布妈妈”,我还有温暖,有心跳,有笑容。

我真心爱他们。

⑪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拥抱吴秋明的冲动。

⑫他暗想,也许吴秋明没有意识到,这拥抱其实是彼此需要的。

她作为一个女人,肯定有做母亲的天性,每周和孩子们一起待一天,彼此都有益处。

何况,一个长期单身的女人,也是需要拥抱的。

⑬到了西郊,停好车,他们一起走入一条小巷。

⑭吴秋明虽然个子矮小,步子却很大。

马骁驭感觉和她走在一起速度蛮接近。

进入一条小巷,眼前出现了一个旧木门。

马骁驭一眼看到了门旁边挂的牌子——某某市第一儿童村。

⑮吴秋明熟门熟路地进入,正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围上来叫吴妈妈。

吴秋明左揽右抱,踉跄地往里走,和迎上来的老师们一一握手,并把身后的马骁驭介绍给他们。

⑯后院停着一辆卡车,几个老师在搬运卸下来的纸箱,大一点儿的孩子也在帮忙搬。

马骁驭也连忙过去帮忙,但被老师们阻止了,她们热情地把他拉进办公室,要他喝茶。

马骁驭咨询了老师们很多关于孩子的问题。

这些孩子大多是被遗弃的,和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相比,在心理上有许多不同。

马骁驭边听边产生了做课题研究的冲动。

⑰马骁驭从办公室出来,一眼看到院子里一个场景——吴秋明挽着袖子在给几个女孩子洗头。

初秋的阳光洒在院子里,让这普通的场景呈现出非同一般的美丽。

一个已经洗好头的女孩儿,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在一旁递毛巾,吴秋明舀起一瓢水,缓慢地淋到水池边另一个女孩子的头上。

阳光穿透水柱,发出宝石的光芒。

⑱马骁驭定定地站在那里。

这样的场景他在哪里见过?

他仿佛见到了自己的灵魂,随时都在,却无法捕捉。

他一动不敢动,害怕惊动它,打碎它。

⑲那一刻,他动心了,再次动心了。

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动心,肯定是一次又一次。

尤其是在他们这个年龄,需要无数次的小动心,才能汇合成冲破樊篱的勇气。

⑳他看到吴秋明拧干毛巾,给孩子擦头发,很认真,很仔细,脸上洋溢着一种光芒,这光芒让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把吴秋明拥入怀中的冲动。

他走过去,帮吴秋明把用过的毛巾搓干净,一一晾在铁丝上;转过身时,看见一个头发湿漉漉的女孩子正趴在吴秋明的怀里,左右摇晃,半个脸埋在她怀里,半个脸沐浴在阳光下。

另一个小男孩儿跑过来说,还有我,还有我,吴妈妈!

吴秋明伸出另一只胳膊搂住了他。

马骁驭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个画面。

而后他走到她身边,以从未有过的语调说,以后我每次都和你一起来!

(节选自裘山山《琴声何来》,有删改)

解释画线句子的含意。

(2分)

答:

 

[审答指导]

1.审题要“准”

(1)定考点:

由“解释画线句子的含意”可知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意”。

(2)找关键词:

“心里的”“栏杆”“抬起来”“通过”。

(3)明修辞:

比喻。

(4)抓关键信息:

句子中所写马骁驭的心理表现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需要从下文中去寻找,特别应持续关注③⑪⑫⑲⑳段中马骁驭的心理描写。

2.答题要“全”

回顾“思维定向”中的几个答题角度,根据下面提示,结合文本补写空缺处,完成对本题的思维过程,并在[规范答题]处写出你的最终答案。

(1)角度一:

从主旨入手。

小说的主旨是赞美吴秋明的善良与爱心,作为一个有着善良与爱心的人被另一个人接受,是很自然的事。

(2)角度二:

从关键词入手。

“心里的”“栏杆”指的是心扉,“抬起来”“通过”指的是走进了心扉。

(3)角度三:

从修辞入手。

该句运用了比喻手法,用“栏杆”比喻心扉,“抬起来”“通过”表示走进心里。

(4)角度四:

从表达方式入手。

该句是心理描写,描写了人物的心理世界。

[规范答题]

运用比喻的手法,暗示马骁驭已对吴秋明敞开了心扉,把吴秋明放进了自己的心里。

理解标题的含义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理解小说标题含义,要在理解题目本义的基础上,揣摩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揣摩它是否有双关义或主旨义。

常见

设问

①小说以××为题,有何丰富含义?

②如何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

③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思维

定向

①从标题关键词入手:

理解字面义,联系文章内容理解深层义。

②从标题修辞入手:

理解修辞,联系人物、情感解读。

③从文章主题入手:

联系文章主旨理解。

④从背景、线索入手:

联系文章的背景、线索解读。

[例3] (2011·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审 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

“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

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

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年轻时候,媳妇们要彩礼一样。

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

……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

“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

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

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

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

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的画作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刊出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

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

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

敲开门,里面的男人对他叫:

“哎呀,是你呀!

不认识我啦?

”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

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

哎,咱家来稀客啦!

”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

哥儿们多少年了!

”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的,正下着。

冰箱里我存了青岛啤酒。

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地敲门。

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

“你爷爷!

“我哪儿来的爷爷?

他不要老脸,我可要脸!

”小臭儿说。

他起身,嘱咐媳妇:

“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

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

”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

“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混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

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

……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

您坐这儿吧!

……”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

一小时后,老头走了。

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沤烂了,成浆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

无定揣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

他只好从学校找到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

某街三百四十一号。

街是条偏街,在城郊。

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

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

三百四十一。

门边一辆垃圾车……

“噢,您是找他呀!

”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

他死啦。

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

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

”那人问。

“朋友。

”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

“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

“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

 

[审答指导]

1.审题要“准”

(1)定考点

由“‘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标题的含义。

(2)审隐含

“审丑”“意蕴丰富”暗示应从多角度思考,并且题干已明示需结合全文,从全文寻找“审丑”的丰富意蕴。

2.答题要“全”

回顾“思维定向”中的几个答题角度,根据下面提示,结合文本补写空缺处,完成对本题的思维过程,并在[规范答题]处写出你的最终答案。

(1)角度一:

从标题关键词入手。

“丑”,字面意思是丑陋,联系文章内容来看,既有外貌之“丑”,也有心灵之丑。

(2)角度二:

从标题修辞入手。

标题运用了双关(或反讽)手法,表面上写老人的外貌“丑”和“审丑”的绘画“原则”;深层次写孙子忘恩负义的真正的丑。

(3)角度三:

从文章主题入手。

文章的主旨是赞美老人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贬斥孙子小臭儿不孝(或“忘恩负义”)真正的丑。

应结合主旨来全面、深层次地理解。

[规范答题]

(1)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

(2)“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等),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3)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4)小臭儿不孝(或“忘恩负义”),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课时跟踪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明白

赵春亮

楼很高,究竟有多少层,刚子没数完就有点头晕,索性不数了。

扑进眼帘的大理石墙砖像面镜子,刚子隐约看见自己衣衫不整、蓬头垢面,而擦肩而过的行人无不气定神闲、步履优雅。

他自己吓了一跳,赶紧用手拢了拢头发,拍打拍打衣服,再看对面的自己,还是觉得不协调。

顾不上那么多了,衣兜里的钞票被身体捂得潮热,有些躁动。

刚子推门进去,径直往里走。

“先生,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

”门口站着的美女微微躬身发问。

“问我吗?

”被称为先生,刚子有点心虚。

美女笑得很含蓄,说:

“是的,先生。

简直受宠若惊了,刚子赶紧挤出一丝笑,说:

“我给媳妇儿汇点钱。

我在工地干活,她在农村老家……”刚子还想多说几句,美女已经将一张薄薄的纸片儿交到刚子手中。

“先生,这是您的排号,请等叫号后,到7号窗口办理。

”美女再次躬身,并做出一个优雅的手势。

银行大厅里很暖和,与屋外的阴冷截然不同。

刚子环视四周,也没发现有空调。

也许是快下班了,大厅里的顾客并不多,各忙各的,安静有序。

在窗口前的椅子上坐下,刚子歪歪扭扭地将汇款单子填写好,又核对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把贴身衣兜里的钞票掏出来,一股脑儿从窗口塞了进去。

刚子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媳妇儿荷花拿到汇款单子眉开眼笑的模样,跟放电影一样清晰。

这娘们儿,莫非钞票比你男人还亲?

刚子在心里嗔骂了一句,自己倒先笑了。

哒哒哒,哒哒哒,一阵急促的高跟鞋叩击地面的声音,拽住了刚子的目光。

一个女人疾步来到旁边的6号窗口,鲜艳的披肩随着女人摇摆的身体前后挥动,带来一阵微弱的凉风,刚子敏感的鼻子里蓦然多了一股好闻的香气。

这女人有30岁吗?

念头一闪,随即被刚子否定了。

不一定,城里的女人是看不出年龄的,木工老乔说过。

在城市的工地上扑腾了大半辈子的老乔,眼界高,见识广,吐口唾沫是个钉。

女人语速很快,说:

“我的银行卡丢了,请帮我挂失。

“请你提供身份证和银行卡号,还有10元手续费。

”营业员的声音透着一股慵懒的气息。

反正也没事,索性放肆一回。

刚子认真打量着这个女人。

咦?

女人脸上全是疙疙瘩瘩的——也许是痤疮——暗红一片。

厚嘴唇,小眼睛,稀疏的眉毛处被硬生生画上两道黑杠杠,一头栗色的时髦长发也掩饰不住底子。

刚子在心底又想起媳妇儿来,细皮嫩肉的荷花要比这个女人漂亮一百倍。

谁说城市里的女人都漂亮?

这个判断让刚子略略有些得意。

女人窸窸窣窣在怀里的包包里翻找,半天,才娇呼一声:

“糟了,走得急,我一分钱都没带。

女人开始左顾右盼,瞬间与刚子的目光撞在了一起。

“哥,先借我十块钱,好吗?

”女人问。

这次刚子确信,女人是和自己说话,因为周围再没他人。

“我打电话让朋友来送钱,一会儿就还你。

”女人补充道。

既然这样,刚子不想表现出丝毫的犹豫,就从兜里噌的掏出一张十块钱递了过去。

“谢谢哦。

”女人说。

刚子的汇款很快办好了,接过从窗口递出来的汇款回执,他心里有些犹豫,接下来,是不是该傻乎乎地杵在女人身边等她还钱?

这个问题让他一时不知是该继续坐着还是立刻站起。

“先生,您还有什么问题吗?

”7号窗口里的营业员问。

“哦,没有了。

”刚子站起来,瞬时做出一个决定。

刚子对女人说:

“你慢慢办吧,我走了。

“不行!

我还没还你钱呢。

”女人也站起来了。

刚子笑了,一股豪迈之情让他下意识地挺了挺腰杆。

“没关系,就当帮你个忙,钱我不要了。

”刚子吐字清楚,铿锵有力,说完,迈步往外走。

“站住,你不能走!

”女人在身后喊。

接着刚子又听到哒哒哒的脚步声。

刚子站住,说:

“我真不要了,不就是十块钱吗?

我也做一次好事,你别客气。

“我朋友一会儿就到,我必须还你。

”女人说。

“我做好事还不行吗?

“不行!

刚子有些不解,问:

“为什么?

女人顿了一下,说:

“不为什么。

“那我走了。

”刚子不耐烦地挥挥手。

女人又哒哒哒地追过来,用身子将刚子堵在了大厅中央。

女人用手捋捋栗色的长发,又上下打量了刚子一眼,悠悠地说:

“我是借你的,又不是讨!

我自然有朋友来帮,明白不?

刚子顺势倚住大厅中央的那根光滑的柱子,不再看女人,迷惘的目光穿过温暖的大厅,停留在外面阴冷的屋檐下,然后学着女人慢悠悠的口气,一字一顿地说:

“不——明——白。

(选自2015年3月16日《羊城晚报》,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刚子觉得自己的衣着和周围的环境不协调,所以,他在银行门口被称呼为“先生”时,有点心虚。

B.木工老乔在城里的工地上干活的时间长,见多识广,眼界也高,人们认为他说的话很值得相信。

C.小说很注重从细微处写人,从文中借钱女子挡住刚子,不让刚子离开时,用手捋头发,打量刚子,悠悠地说话等细节,可以看出借钱女子假装要还钱时的平静。

D.小说善用对比描写,比如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