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00410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doc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嘉兴教育学院

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

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学生领悟、学会学习语文(读写)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三个年级、六册课文围绕总体目标,各有侧重点,层层深入(具体见下各册各单元分表)。

分析课文,不要纠缠在一些细微末节,重点:

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和脉络,从字——词——句——节——段——篇,学会从具体内容中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习掌握更多的词汇(读、写的基础)。

3、读懂、理解、分析课文的内容(从表层义——深层义——比喻义——象征义)及作者如何表达的基本方法。

七年级上册

本册重点提示:

本册教材针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这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好本册语文的教学重点:

引发兴趣,关注语文(大语文),立好规矩,打好基础。

针对初一新生,要发扬继承好小学中学语文的一些传统(如认真书写、教师指导细致等),又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学、自我分析的能力。

基础能力培养的重点一是阅读能力(重点是记叙文),二是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得一笔好字),三是写作能力(逐步了解和掌握五种表达方式,重点是记叙文),四学习语文的一些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

写作五种表达方式:

叙述

记载人的行为经历,叙述事情的经过变化。

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描写

写景状物,描摹景的氛围,形容物的形态。

一轮圆圆的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来了。

说明

剖析事物构造,解释概念含义(析理释义)。

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

议论

讲道理,明观点,论是非。

太阳从东方升起的道理谁都知道。

抒情

抒发感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啊,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一)

单元

目标

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

第一单元

针对学生刚进入初中这样一个人生的转折,引导正确对待人生:

人生是美好、曲折而又需要去努力实现,关爱生命,体验、憧憬、思考人生。

1、掌握词语(备一词语本);

2、懂得文章要表达一定的思想观点及基本的表达方法(直接、间接)

3、重点学习叙述的表达手法。

4、建立一些学习语文的规则(如记好笔记、每周一篇周记、每天练字等)。

1《在山的那边》(诗歌)

1、了解诗歌特征及基

本表达手法(形象中寄托感情或哲理)。

2、“山”、“海”及“寻

海”的含义。

1、收集一些关于人生诗歌;

2、学写诗歌。

2《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文)

1、记叙文的要素及基

本要求。

2、叙事——感慨(登

山的艰巨及心理感受)

叙事中说明一定道理(区别小学的记叙文)。

3《生命,生命》(杂文)

杂文特点:

夹叙甲议,重在议论(与前文比较)。

了解杂文,评论生活学习中的人、事。

4《紫藤罗瀑布》(抒情散文)

1、由物及情、托物言

情的手法(与前文相比)。

2、诗化语言的体味。

5《童趣》(文言文)

介绍文言文知识、常见的实词、虚词用法,字类活用、句式,翻译。

重点:

之、或。

综合性练习

自我介绍(过去、现在、将来)要突出一两件趣事、有意义事,介绍方法可多样。

作为第一次作文。

初中开始,学生将接触文言文,所以应明确初中文言文教学总体目标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要围绕文言文阅读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方法展开教学(如实词的古今变化、虚词的运用、词类活用、主要的句式等),给予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各篇课文又要根据要求突出一、两个重点,逐步深化,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实译能力)。

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二)

单元

目标

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

第二单元

承前一单元“人生”,进行人生、理想、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努力目标(远、近)。

学习和掌握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手法,多种角度叙述。

掌握比喻的修辞方法。

6《理想》(诗)

哲理诗(与前诗比较),掌握诗中大量比喻的含义,认识比喻。

仿造比喻句。

7《短文两篇》(随笔式散文)

了解文章中的思想及作者如何表达。

认识随笔的特点:

围绕一点感慨、情感,引伸发挥,不拘一格。

提倡写随笔式周记

8《人生寓言》

认识寓言的特点,了解文中的“寓身”和“寓意”。

收集寓言并交流。

9《我的信念》(自传文)

认识第一人称的记叙方法,分析文中记叙、抒情、议论的运用。

作文:

我的信念

10《论语十则》(文言文)

介绍孔子和儒家思想。

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虚词,翻译背诵。

重点;说(通假)、乎、则。

收集孔孟警句。

综合性练习

走向社会学语文——引导、培养学生综合性“大语文”的观点(利用一切机会)。

设计广告或者评论常见广告,了解社会语文运用情况。

寓言:

寓言是一种隐含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作者把要说明的道理寄寓在故事中巧妙含蓄地表达出来。

拉·封丹说:

“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

所讲述的故事好比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育好比灵魂。

”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到唐朝柳宗元开始,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西方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

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三)

单元

目标

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

第三单元

介绍有关“美”的知识,引导学生欣赏“美”的事物。

学习“美”的散文语言;

学会如何描写景物(绘形、绘声、绘色);

掌握拟人的修辞手法。

11《春》(写景散文)

写景手法(选择角度、描写手法)。

学写校园景物。

12《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

与上文比较,抓住不同特点写:

一冬一春,一南一北。

描写当地四季不同景物。

13《山中访友》(写景散文)

叙述中穿插描写手法,移步换形的动态写法。

结合《钱塘湖春行》诗(动态)

14《秋天》(诗)

写景抒情

背诵

15《古代诗歌》

写景抒情

背诵

综合性练习

扩大阅读,学会描写。

写一篇描写为主的旅游散文。

第四单元

介绍科技知识,培养科技素养和科学精神(求真与探索)。

学习说明文知识,学习说明文的基本写法(说明次序、手法)。

16《化石吟》(诗)

用文学形式表达科学知识(形象化)。

17《看云识天气》(说明文)(自然现象)

比喻、下定义的说明方式。

18《绿色蝈蝈》(说明文)(动物)

说明的顺序和角度。

写说明文

19《月亮上的足迹》(记叙文)

记叙中介绍科技知识。

按事件经过记叙。

20《山市》(文言文)

了解《聊斋志异》一书。

文言字词,重点:

无何、为。

综合性练习

收集月球的知识、故事、诗词、传说。

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四)

单元

目标

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

第五单元

亲情教育。

从热爱家人开始,推及其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

指导观察、积累生活细节,学习通过小事、细节写人,充满感情写人的手法,写好记叙文。

21《风筝》(记叙文)

生活中如何处理矛盾,培养互相体谅精神,化解生活中的矛盾。

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语句(鲁迅式笔法)。

22《羚羊木雕》(记叙文)

正确处理朋友、同学之间的关系。

记叙的多样角度和笔法。

写作练习:

记叙亲情或友情。

23《散步》(记叙性散文)

家庭亲情的体会。

学习从平淡生活中挖掘题材、抒写情感的手法。

24《诗两首》(散文诗、新诗)

体会母爱。

学习形象寄情的手法。

了解散文诗的形式(散文的形式,诗歌的意境)。

25《世说新语》两则(文言文)

了解《世说新语》。

掌握文言字词,句子成分省略。

综合性练习

关于亲情、友情的讨论。

收集关于亲情、友情的警句、故事。

学习多种手法的记叙。

本册教材共有古诗15首。

从时代分:

东汉三国2首,唐代7首,宋代5首,元代1首。

从体裁分,古体四言(旧题乐府)2首,格律诗9首(七绝5首、五律3首、七律1首)

从题材内容看,一类写景抒情,一类写人生哲理。

教学:

1、熟读并延伸介绍有关古诗。

2、介绍有关诗歌和诗人的知识。

3、诗歌艺术手法:

直抒情感、间接抒情(写景抒情,景中寓情)。

4、诗歌语言特色和诗人风格。

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五)

单元

目标

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

第六单元

本单元是想象丰富的童话世界,感受真、善美与假、丑、恶。

联想、想象在阅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在阅读中再现生动形象,写作中更加丰富生动。

26《皇帝的新衣》(童话)

理解深刻的含义,鼓励说真话。

学习生动的叙写手法(刻画人物、心理、性格)。

了解童话。

27《郭沫若诗两首》(新诗)

体味诗歌中的美好世界,理解其中的含义(结合形象分析)。

28《女娲造人》(神话故事)

了解神话与神话故事。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童话)

学会同情人、关心人。

体会文中美好的意境、美好的感情。

学写童话

30《寓言四则》

继续深入了解寓言特点,理解其中的含义。

综合性练习

收集、交流人类史前史的资料,了解当地的历史。

童话:

是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通过奇异动人的幻想,奇妙曲折的情节间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儿童情趣的一种文学样式。

童话具有折射性(曲折反映现实)和变异性(虚构幻想)的特点。

它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也便于学生学习写作,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神话、传说与神话故事:

神话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描述和解释,它用虚幻的想象来反映人类战胜自然的愿望。

传说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为基础,通过幻想进行加工、充实的口头故事,带有史实的影子,是历史和文学的结合。

神话故事是后世利用神话形式创作的故事。

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一)

单元

目标

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

第一单元

品味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走好人生路,学会面对人生路上的各种境况。

继续深入了解掌握复杂的记叙文(多种角度的叙述、多种手法的运用、叙述中穿插议论、抒情等)。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性散文)

学习本文事件对比中表达思想及景物、场景生动描写的手法。

2《爸爸的花儿落了》(回忆性散文)

学习本文事件叙述中的插叙介绍及叙述中含情的手法。

写复杂记叙文。

3《丑小鸭》(童话)

进一步理解童话的特点及故事的深刻含义。

学习本文反衬对照的手法(丑小鸭前后遭遇,重点在前面的铺垫衬托)。

4《诗两首》(哲理诗)

理解、体味诗中深刻的哲理及不同的表现手法。

5《伤仲永》(文言文)

领悟文中表达的道理和启示。

掌握文言字词:

焉、于、彼、矣,了解和掌握意动用法。

综合性练习

1、谈谈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如何正确面对(可通过周记、作文、交流等)。

2、收集如何正确面对人生、对待顺、逆境的名言、名诗,举办展示。

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二)

单元

目标

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

第二单元

了解学校、家乡、祖国的历史,培养爱家乡、爱自然、爱普通人的情感。

学习不同体裁文章的不同表达方法,重点了解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小说。

6《黄河颂》(诗歌)

结合抗战纪念,介绍此诗背景。

理解黄河的象征意义。

体会此诗豪迈壮阔的风格。

课外阅读有关黄河的诗歌,介绍李白的《将进酒》。

7《最后一课》(小说)

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本民族语言的思想。

了解小说特点,人物形象分析的基本方法。

引导、指导课外阅读小说名著。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议论性散文)

理解本文的含义和表达手法,体会思索艰难曲折中斗争前进的“趣味”。

学习本文比喻、象征手法。

9《土地的誓言》(抒情性散文)

领会理解“土地”的含义,体会本文中感情,欣赏、体味其语言的表达。

学习仿造本文排比句式的运用(逻辑、气势、语言)。

10《木兰诗》(乐府诗)

分析女英雄木兰的形象特征。

体味其民歌风味与文人诗结合的特点。

熟读背诵。

排比、设问、对偶句式。

综合性练习

收集有关黄河、长江的资料,举办一次展示活动。

比喻与象征: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它与“兴”有联系有区别,在《诗经》中已经娴熟使用。

在此基础上,至屈原的楚辞作品中发展为具有整体构思、相对固定的“寄兴”,即寄托、象征。

象征主要是就写作的构思而言,它往往通过比喻来具体形象表现,所以两者有联系有区别。

象征的内容往往是一种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积淀,如“美人香草”、“青松苍柏”、“红旗”等。

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三)

单元

目标

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

第三单元

中外名人传记单元,学习名人身上体现的精神,选择自己学习的名人偶像。

学习人物传记不同的写法:

选择片断、表现人物不同侧面的横式结构和以人物发展成长为线索、选取典型事例的纵式结构。

共同的是要写出个性。

11《邓稼先》

学习邓稼先为国献身、知识报国的崇高精神和矢志不移人生道路。

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格的写法。

掌握本文的词语。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踏实做事、实践为先的精神。

学习本文围绕人物一点展开深化、夹叙夹议的写法。

学习本文语言句式。

作文:

写一篇记人的作文,要求刻画人物特点、多种手法。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了解音乐艺术,了解贝多芬的艺术精神。

学习本文“以宾衬主”、以事件为线索、刻画人物外貌突出人物的写人手法。

14《福楼拜的星期天》

学习本文以星期天福楼拜家中聚会为线索刻画四位著名作家群像的构思及抓住人物特征写出不同个性的手法。

15《孙权劝学》

了解《资治通鉴》。

掌握语气助词(耶、耳)。

综合性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名人传记。

召开讨论会,交流自己的崇拜明星(介绍事迹,为什么崇拜)。

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四)

单元

目标

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

第四单元

了解什么是文化,了解中外主要的几种文化艺术样式(中国画、西洋画、戏剧、戏曲、音乐、舞蹈、书法等),增强文化艺术素养。

学习本单元文章中不同的表达方法。

调查当地的艺术样式(农民画、田歌等),写一篇文章介绍。

16《社戏》(小说)

体会童真童趣。

学习本文围绕“社戏”表现童年情趣和选材上的特点:

重点写看戏前的铺垫、看戏后的归航。

17《安塞腰鼓》(抒情散文)

体味中华民族在艰苦磨难中培育的直面坎坷苦难、乐观豪壮的精神。

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手法刻画事物、用形象写抽象声音的手法。

体会本文豪壮激越的风格(气势、语言、句式)。

18《竹影》(艺术散文)

体会文中表达的艺术观点。

了解、欣赏中国画重意的特点。

收集关于画竹的诗文。

与上文比较,体味阳刚、阴柔的不同风格。

19《观舞记》(记叙文)

了解舞蹈艺术的特点,理解艺术无国界的道理。

学习本文多种手法写动态舞姿的手法,比较体味《安塞腰鼓》中描写声音手法。

20《口技》(文言文)

了解古代口技艺术。

学习本文正面摹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和通过记事写声音的特点,掌握文言文中的时间词及者、但、其、虽。

综合性练习

1、介绍或收集不同艺术样式的资料。

2、了解中国戏曲(写意性、程式性、抒情性的特点)。

3、介绍京剧知识(角色、流派、唱腔、脸谱等),欣赏京剧唱腔。

写作;介绍当地艺术样式。

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五)

单元

目标

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

第五单元

激发学生科学探险的兴趣,培养学生不怕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继续学习记叙文中不同的叙述方法。

介绍不同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和仔细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21《伟大的悲剧》(记叙文)

了解胜利与失败的真正含义,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奋斗、成功、失败。

体会文章选材角度及效果(从失败中体现英勇精神的悲剧美)。

掌握本文词语。

22《荒岛余生》(记叙文)

理解身处绝境而奋斗求生的精神,培养生存意识,热爱生活。

学习本文第一人称的叙事方法)。

23《登上地球之颠》(记叙文)

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学习本文介绍事件中突出重点(登主峰)的记叙手法。

24《真正的英雄》(讲演稿)

理解人类在科学探索中艰巨险阻,培养勇于探索、不屈不挠的精神。

掌握讲演稿的特点(针对性、鼓动性、艺术性)。

理解文章中的警句。

写一篇讲演稿。

25《短文两篇》(文言文)

文言文中的句子成分省略。

文中的字词,重点孰、汝。

综合性练习

收集有关科学探险的资料并交流。

推荐观看中央四台的“探索奥秘”节目。

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六)

单元

目标

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

第六单元

热爱自然、珍惜动物,培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掌握叙述与说明的不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26《珍珠鸟》(记叙文)

围绕鸟,写人与鸟的关系变化,融合情感。

27《羚羊飞渡》(记叙文)

谴责滥捕滥杀动物的行为,了解动物保护法律,珍爱动物。

学习本文动物人性化的表达(融入强烈情感)方法。

记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可用记叙文或说明文)

28《华南虎》(诗)

体味诗中“虎”中含义(表层——深层)及诗人的情感。

“虎”的文化意义。

29《马》(说明文)

学习本文比较、拟人的说明方法。

掌握本文词语。

30《狼》

理解本文的含义(联系《聊斋志异》小说的总体特点)。

掌握本文中的文言字词。

综合性练习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关于“马”的材料,

本册课本选入古诗12首,其中南朝2首,唐代8首,宋代1首,清代1首。

乐府体1首,五言古绝3首,格律诗8首(七绝7首,五律1首)。

诗歌题材有歌颂友情、写景抒情、叙写人物、感慨世事等,内容广泛。

教学时可适当根据题材或作者延伸介绍。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一)

初二承上启下,继续积累语文知识和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写作表达技巧,培养文体感。

重点是学好复杂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也加强了文言文的教学,为初三的议论文教学及总复习打下基础。

单元

目标

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

第一单元

正确认识人类产生后战争的历史、实质,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战争,谴责非正义战争,支持反侵略

深入学习虚实好叙事性作品,掌握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文体和表达方法的构思原则,认识叙事类中新闻、小说的文体。

1《新闻二则》(新闻)

了解回顾历史。

认识新闻体裁的特点、语言要求。

学习概括叙述、背景叙述、细节(典型)叙述等不同叙述。

根据新闻的写作要求,分析报刊新闻。

2《芦花荡》(小说)

了解孙犁小说的总体特点,从小说三要素出发,分析本文的思想内容、人物、艺术。

课外阅读孙犁的其他小说。

3《蜡烛》(小说)

回顾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历史。

继续掌握小说的特点。

分析本文中两个人物(陪衬与重点关系)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罢特勒上尉的信》(书信)

了解、谴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与罪恶。

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

读懂文中含义(特别是讽刺句子)。

复习正确的书信知识。

写一封信(内容、格式上要求)

5《亲爱的爸爸妈妈》(记叙性散文)

正确对待历史(联系对日),学习本文历史、现实交叉互现的叙述方法,通过想象展现历史,启示现实,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

综合性练习

收集交流古今中外关于战争的史料、诗文。

关于新闻文体:

新闻是使用广泛的文体。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时发生的事件报导,要求真实、客观、简洁、时效。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尽、生动的报道。

特写是抓住新闻消息中一个细节重点叙写的一种报导。

报告文学是一种兼具新闻和文学双重特点的文体,它以真人真事为对象,可以以文学性的表现手段报导。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真实性。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二)

单元

目标

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

第二单元

本文是培养爱心的单元,培养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体谅人、同情人、关爱人的感情,特别是关注关爱普通人、弱势群体。

学习观察生活、挖掘普通人身上的写作材料。

进一步学习记叙文中多种手法的运用,使记叙文向艺术性发展。

6《阿长与〈山海经〉》(记叙性散文)

观察、体味普通人身上的人情,重视亲情、友情,学会关爱人。

学习本文从平凡小事中挖掘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和“欲扬先抑”的手法。

7《背影》(记叙性散文)

体会感受父母亲之爱。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物逐层深入、叙述白描中饱含感情的手法。

作文:

写一个人,要求从事件中突出个性,多种构思和表达手法。

8《台阶》(小说)

体会、理解父母亲养家的艰辛及对子女的爱心。

学习从平凡普通生活中寻找题材、围绕中心事件、通过“我”的眼光塑造中心人物的手法。

与《背影》比较不同。

9《老王》(记叙性散文)

观察、感受普通人身上的美德和善良,学习本文从常见小事中观察、提炼题材及白描叙述中含情的手法。

10《信客》(记叙性散文)

观察、学习普通人身上的美德,培养诚信为中心的个人品质。

掌握本文词语。

分析本文两个人物及作者的构思与表达。

综合性练习

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普通人,观察、调查他们生活,挖掘他们身上的“美”,并写好观察笔记,作为写作素材。

记叙文与记叙性散文:

前者以记叙人或事情经过为主要目的,要求记述完整。

后者的重点在于通过记叙人或事表达一定的情感,不要求事件的完整,叙事是为抒情服务的。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三)

单元

目标

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

第三单元

说明文单元(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