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479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9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苏教版新版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4地球的两顶白帽子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通过理解中心句“白帽子”概念、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地球环境,建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能够通过分析中心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知道“白帽子”指什么,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建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播放《位梦华:

从南极到北极》节选视频)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说说你的感受?

(板书课题:

14地球的两顶“白帽子”)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小组汇报

①大声朗读课后生字,读准字音,同伴相互评价

②和同伴交流识字方法

③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标注段落

2.检查巩固

①认读“滚烫、调节”等词语(课后积累运用第一题),师生评价

②指导书写“热”字,注意书写下拖上,“费”书写上盖下;书空

③描红临写

④小组互评,所描红的生字

3.整体感知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的,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这两顶‘白帽子’就是南极和北极”围绕这一句话来写的)

②读完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

勾画相关语句,读一读,和同桌交流。

(“白帽子”中心很冷;能呼风唤雨,调节气温;是天然的宝库;有很多生物;)

③认真读1-2段,勾画优美的句子,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A.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还戴着两顶白白的帽子。

(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地球的样子,引起读者兴趣)

B.在“帽子”的中心,如果把一杯滚烫的热水泼向空中,落下来的时候热水就会变成冰,摔在地上噼里啪啦地响,像放鞭炮一样。

(“噼里啪啦”可以体现出南北极气温很低,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变成冰块,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生动的体现了南北极气温极低的特点。

4.总结

师:

原来这两顶“白帽子”是指地球的南极北极呀!

作者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对吗?

这顶帽子不仅白,而且还有别的功能,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1.听写上节课生字(作业中出错频率最高的),复习积累运用中的词语(指名读)

2.南北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冷)原来这是两顶冷帽子呀!

这两顶帽子除了冷还有什么别的特点吗?

2、精读课文,重点赏析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3-5段,边读边思考:

“白帽子”有什么特点呢?

找出重点的句子勾画下来。

(课件出示)“白帽子”能呼风唤雨,调节气温

“白帽子”是自然资源宝库

“白帽子”上有很多动物

师:

大家都是火眼金睛,这么快就找出了“白帽子”的特点,那你们能说说这么快速找到重要句子的方法吗?

(中心句)

2.“白帽子”是怎样呼风唤雨,调节气温的呢?

“这是北极施放的免费冷气”

(“冷气”指西伯利亚冷空气,“免费”结合上文知道北极极冷,气温低,随时可以运用)

3.“白帽子”里有哪些自然资源?

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形态存在?

矿产资源:

石油,天然气;淡水资源

蕴藏:

(近义词法理解)储藏,地下有许多没有开发的资源,淡水资源以冰的形态呈现(出示图片)

4.“白帽子”上有哪些动物?

你还知道哪些生活在两极的动物呢?

企鹅、旅鼠、北极熊(播放相关视频或出示相应图片)

拓展练习:

“白帽子”上有很多动物:

有一摇一摆的企鹅,有机灵可爱的旅鼠,有,......

师:

原来白帽子有这么多特点呀!

有(调节气候,生说)的魔力,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说),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生说)。

你们喜欢这两顶“白帽子”吗?

(指名读文章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白帽子”待在地球的两极,为地球上所有生物造福。

如果没有“白帽子”,就没有免费的冷气,大家会变成“烤鸭”

如果没有“白帽子”,就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帮助我们建造家园

如果没有“白帽子”,就看不到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添加生活的乐趣

如果没有“白帽子”,就

如果没有“白帽子”,就

师:

看看地球妈妈是多么的无私,她的两顶“白帽子”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好处,福利,我们应该对地球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说,有理有据)

四、总结提升

地球的两顶“白帽子”是多么重要,可是,人类为了生活的更好,会对地球妈妈造成伤害(出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地球妈妈两顶白色的帽子越来越小,我们作为小学生能为地球妈妈做些什么呢?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板书设计:

地球的两顶“白帽子”

北极

调节气候

矿产资源,淡水资源

动物

南极

1.选出字音正确的一项()

A.滚烫(tàng)调节(diáo)

B.资产(zhī)亚洲(yà)

C.烧烤(kǎo)丰富(fù)

D.矿产(guàng)一股(gǔ)

2.看拼音,写词语。

miǎnfèikùcún

()()

yánrèqǐé

()()

3.加减,变新字,再组词

求+()=()()

奂+()=()()

兔-()=()()

4.“滚烫——落下来——变成冰”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5.南极、北极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

不同点:

6.你在“炎热”的夏天会干些什么?

7.“如果......就......”造句。

8.在第四段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

9.“白帽子”有许多动物;高傲的帝企鹅;机灵的旅鼠;憨态可掬的北极熊;

;。

10.办“保护地球妈妈”手抄报。

[&@^%~]

[#^%&@]

[#~^%&]

[*^@&%]

[%^#&*]

写作学习改写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改写的基本要求及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分析例文、现场写作、修改点评,完成作品改写。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汲取原作精华,培养正确审美观。

学法

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我们在第三单元学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宋代有位文学家,叫黄庭坚,他将《醉翁亭记》改写成了一首词,词牌名为“瑞鹤仙”,词的内容是:

环滁皆山也。

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

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

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

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

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觥筹也。

太守醉也。

喧哗众宾欢也。

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

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你们看,改写是不是也是种创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写,也试着自己改写一篇文章。

环节二

1、什么叫改写

改写,是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方式等,进行“再创作”,以服务于特定的需要。

2、改写的常见形式

一是改变文体,比如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将小说改写成剧本;

二是改变语体,比如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白话文,把书面语改成口语;

三是改变叙述方式,比如将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或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

3、怎样改写

1.要领会原文的主题、情节、表达方式等,审清题意、明确要求,对改体裁、改人称、改语体以及字数限制要心中有数。

2.要明确中心与标题。

如有的原文是记事的,要求改成写人的,那么要做相应改变,标题自然不应用原文的,要按照要求确定中心,按中心确定标题。

3.改写是需要想象力的,在改写的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风格,避免千人一面,可以体现自己的语言风格、行文风格,既区别于原文,又有个性。

环节三

拔苗助长

宋国有一个愚蠢的农民,他每天都杞人忧天,埋怨上帝的不公。

凭什么人家的禾苗长得都那么健壮,而我们家的禾苗却长得那么矮小。

有一天,他正在田里拔草,拔着拔着,他突发奇想:

“呵!

想到了,只要把禾苗拔高一些,它不就长高了吗?

”“哈!

哈!

哈!

”农民一边咧着嘴不停地笑,一边扛着锄头,一蹦一跳地回家了。

说干就干,农民回家换好衣服,雄纠纠,气昂昂地出发了。

来到田地里,他弯下腰,两手紧握着禾苗,使劲一拔,“啊!

”农民大叫一声。

原来是用力过猛,摔倒了。

但他回头一看,“呵!

”禾苗果然长高了。

于是,他顶着烈日,一棵一棵地拔着禾苗。

他时而用手擦汗,时而揉揉自己的腰,想必他累了吧!

此时,烈日当空,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可怜的农民早已累得满头大汗了。

终于,他拔完了所有的禾苗,然后,朝所有的禾苗望了望,满意地点了点头,回家了。

像灌了铅一样,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家人的跟前,说:

“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儿子一听,惊讶极了,赶紧跑过去看。

“啊!

”禾苗像一个个犯了错的小孩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的。

那个农民真是太愚蠢了,自以为可以帮助禾苗长高,其实他破坏了大自然的生长规律。

“拔苗助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适得其反。

点评:

作者遵循了作品改写的基本要求,既忠于原作的主要内容和寓意,又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增添了必要的细节,富有文采,可读性较强。

环节四

1.改写的形式:

改变文体;改变语体;改变叙述方式。

2.两个“一致”:

文章风格一致;叙述方式一致。

环节五

从学过的小说中选择一篇,改变原来的叙事视角,换成另一个人物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

不少于600字。

要求:

1.小组间互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

2.每小组推荐一篇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全班评议。

教学反思

本次作文教学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先讲什么是改写,再讲怎么改写,以及改写的注意事项,然后通过欣赏范文,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最后现场写作,学生互改互评。

这样一个流程,由易到难,逐步提升,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学生写作令人满意。

Unit2Room

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主要学习关于房间的四个单词:

bed,light,door,box,初步学习方位介词behind,near复习in,on,under;简单的交际用语:

What’sbehindthedoor?

Achair.字母E,F,G,H。

通过描述自己房间里的物品,表达出物品所在的位置,初步学会布置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有一个整体的审美体验。

单元教学目标:

1、语言技能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与房间有关的四个词汇:

light,bed,door,box,以及两个表达位置的词汇:

near,behind。

(2)能够听懂、会说询问在某个位置有什么物品的功能句及回答:

What’sbehind/near/…?

Achair/bird/…,并能在恰当的情境中初步运用。

(3)能够听懂简短的课堂指令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4)能够借助日常生活图片识别、会说大写英文字母E、F、G、H。

2、情感目标

(1)能够跟随录音大胆模仿说唱歌曲和歌谣。

(2)通过本单元的智力游戏,培养学生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与房间有关的四个词汇:

bed,light,door,box;以及两个表达物品位置的介词:

near,behind。

单元教学难点:

句型What’sbehind/near/…?

Achair/bird/…的使用。

单元课时安排: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在一定场景下听懂、会说与房间有关的四个词汇:

bed,light,door,box,以及两个表示位置的词汇:

near,behind。

教学重难点:

1、4个有关房间的单词的读音和图形。

2、要求学生能将读音和图形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

光盘,单词卡片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Listenanddo.教师发指令:

Putyourrulerunderyourdesk.Putyourpencilinyourschoolbag.等,学生根据指令做动作。

2、教师通过与学生交谈,复习上一单元的词汇和功能句,如:

T:

Look,mybookisonthechair.Whereisyourbook?

S:

It’sonthedesk.

T:

Whereisyourdesk?

S:

It’sintheclassroom.

三、创设情境,呈现新知

1、教师指着开篇页图片说:

Lookatthispicture.Thedeskisintheroom.Thechairisintheroom.Thedogisintheroom…Thebed/light/boxisintheroom.Today,let’slearnthingsintheroom.让学生根据开篇页图片尝试着说说房间里都有什么。

2、教师呈现A项图片,并播放A项歌谣,让学生整体感知新语言。

教师可以播放两至三遍,让学生充分感知新语言。

3、词汇学习与操练活动

(1)学习词汇

教师通过卡片,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词。

(2)操练单词

a.Listenandshowthecards.听单词,出示相应的单词卡片。

b.Listenanddo.教师发指令,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如:

Standbehindyourdesk.Standnearyourchair.等。

c.What’smissing.教师请几名学生拿着几张词卡,学生逐一说出单词。

请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将其中的一张词卡拿下来,请学生睁开眼睛,说说少了哪张词卡。

附:

板书设计:

Unit2Lesson1

lightbeddoorbox

nearbehind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初步学会观察图中物品及位置摆放的规律,并能尝试把图片补充完整。

2、能跟录音说唱本课歌谣。

教学重难点:

学习区分behind,nextto和in,on,under所表示的不同方位。

教学准备:

光盘,单词卡片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运用单词卡片,复习A项的重点单词。

2、练习第一单元所学的三个表达位置的词汇:

in,on,under。

二、Newconcept

B.Lookandsay

观察图片,寻找规律

(1)教师带领学生看第一组图片,根据已有图片说出单词,并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排列的规律尝试说出空白处的图片及单词。

(2)让学生自己看第二、三组图片,首先说出已有图片所指单词,然后尝试发现图片排列规律并说出空白处的图片和单词。

(3)请学生两人结对交流一下各自的答案。

(4)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和思考的思路。

C.Listenandchantagain

(1)教师可以利用本课歌谣的节奏指图提问学生:

Whereisthelight?

Whereisthebed?

Whereisthebox?

Let’slistentothechant.教师播放歌谣,同时结合歌谣内容指A项图,带领学生再完整听一遍歌谣。

(2)教师引导学生边听歌谣,边根据歌谣内容指A项图中相应的图片,并尝试模仿歌谣。

(3)学生跟录音说唱歌谣,可以边打节奏边说唱。

附:

板书设计:

Unit2Lesson1

behindnexttoinonunder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听懂、会说询问某个位置有什么物品的功能句及答句:

What’sbehind/near/…?

Achair/box/…

教学重难点:

询问某个位置有什么物品的功能句及答句:

What’sbehind/near/…?

Achair/box/…

教学准备:

光盘,单词卡片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istenandchant.教师播放第一课歌谣,让学生跟录音说唱,复习本单元的词汇。

二、创设情境,呈现新的功能句

教师从教室外面推教室门,门只推开一点就推不动了(门后面放着一把椅子)。

教师边将头探进教室边问学生:

What’sbehindthedoor?

教师可以反复问,引导学生回答:

Achair.

三、新课呈现

A.Look,listenandrepeat.

1、学生打开课本,观察A项图片,然后反复听录音并指图片跟读对话。

2、教师利用A项图片提问:

What’sbehind…?

启发学生根据图片呈现的情境回答问题。

3、引导学生看图提问,并请他人回答。

4、句型操练的比较熟之后,教师可将问题改成:

What’snearthe…?

请学生尝试回答。

5、请学生尝试用“What’snearthe…?

”提问并回答。

四、操练

B.Let’splay

1、师生示范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看A项图,并向其中一名学生提问:

Lookatthisroom.What’sunderthedesk?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后作出回答。

2、结对活动

教师鼓励学生仔细观察A项图,用本课的功能句提问并请同伴回答。

3、拓展活动

教师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教室,并尝试用本课学习的功能句提问,如:

What’sinthebox?

What’sunderthechair?

What’snearthebook?

等。

学生可以两人结对先练习,然后由教师请一名学生代表提问,教师或是其他学生回答。

附:

板书设计:

Unit2Lesson2

What’sbehind/near/…?

Achair/box/…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并找出画面中不同之处的活动,复习巩固与房间有关的词汇以及本单元的功能句:

What’snearthelight?

Apencil/ruler/…

2、能够在生活场景中认读大写英文字母E、F、G、H。

教学重难点:

1、新的功能句:

What’sbehindthedoor?

2、区分What’sbehindthedoor?

和Whereisthebook?

的句意和答语。

教学准备:

光盘,单词卡片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可以将实物文具等摆放在课桌上、盒子旁边或书包后面等位置,并提问:

What’sonthedesk?

What’snearthebox?

What’sbehindtheschoolbag?

...学生根据物品的真实位置做出回答。

二、新课呈现

1、教师请学生仔细观察A项的两幅图片,教师可以提几个问题:

Whatcanyouseeinthepicture?

Whereisthe…?

What’s…?

学生通过观察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2、学生根据图片尝试用本单元的功能句提问。

3、操练活动:

(1)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学生看图A,一组学生看图B.两组之间互相提问并回答,看哪个组提的问题多,回答的问题准确。

(2)学生两人结对,一名学生看图A,另一名学生看图B,找出A、B两幅图的异同。

三、拓展

B.Lettersinlife

1、教师请学生观察教材B项图片,说出图片所表示的是什么地方,上面都有什么东西。

2、教师指出图中的字母E。

T:

IcanseeletterA.Whatcanyousee?

3、搜集更多含有字母E的图片,请学生找出该字母。

4、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字母F、G、H的教学。

附:

板书设计:

Unit2Lesson3

What’son/in/behind/nexttothedesk?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借助图片听懂故事并尝试表演故事。

教学重点:

能听懂故事的意思,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能跟读课文句子。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热身

1、带领学生说唱第一课A项歌谣,复习本单元词汇。

2、教师提问:

Whereisyourruler/book/pencil/…?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或者教师将某种学具放在桌子上、椅子附近或盒子后面等不同的位置提问:

Whereisthe…?

学生根据学具的位置作出回答。

二、新课呈现

(一)呈现故事

1、教师出示故事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预测故事内容。

2、学生看图片,听教师将故事或是听故事录音,边听边验证之前的预测。

(二)理解故事

1、学生打开课本自己浏览故事。

给学生一点时间猜测故事大意,然后听教师讲故事,学生自己再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故事。

2、教师借助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大意。

3、教师播放故事录音,指导学生指图听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三)熟悉故事

1、教师提一些简单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尝试回答。

2、学生听录音,指图片,并模仿录音尝试朗读故事。

(四)朗读表演故事

1、教师鼓励学生尝试朗读故事。

2、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边说边表演故事。

3、教师请数名学生朗读或表演故事,引导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朗读和表演进行积极地评价。

附:

板书设计:

Unit2StoryTime

Ihaveagiftforyou.

Goandfindit.

Unit1Classroom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主要学习关于教室的3个单词desk,chair,blackboard,三个表达位置的词汇:

in,on,under;以及询问和表达位置的功能句:

Whereis…?

It’sunder/in/on…。

本单元是学生开学后的第一单元,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习教室有关的物品名称,易于学生接受,内容简单实用,易于教师操练。

本单元为下个单元Room做了很好的铺垫,由教室到房间,使得下一步的学习变的简单,过度自然。

单元教学目标:

1、语言技能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与教室有关的三个词汇:

chair,desk,blackboard,以及三个表达位置的词汇:

under/in/on。

(2)能够听懂、会说有关询问和表达位置的功能句:

Whereis…?

It’sunder/in/on…,并能在恰当的情境中初步运用。

(3)能够听懂简短的课堂指令语,如:

Putyour...in/on/under...等,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4)能够借助日常生活图片识别、会说大写英文字母A、B、C、D。

2、情感目标

(1)能够跟随录音大胆模仿说唱歌曲和歌谣。

(2)能够对英语学习保持兴趣,并积极参与课堂上组织的各种活动;能做到有序参与,积极使用英语。

(3)能够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爱护教室的课桌椅和学习用品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与教室有关的3个词汇:

desk,chair,blackboard;三个表达物品位置的介词:

under/in/on。

单元教学难点:

句型Whereis…?

It’s…的使用。

单元课时安排: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在适当场景下听懂、说出与教室有关的三个词汇:

blackboard,desk,chair;以及三个表达位置的词汇:

in,on,under.

教学重难点:

能听懂、说出与教室有关的三个单词:

blackboard,desk,chair;以及三个表达位置的词汇:

in,on,under。

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