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00682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77 大小:46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7页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7页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7页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7页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7页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7页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7页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7页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7页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7页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7页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7页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7页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7页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7页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7页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7页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7页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7页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2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4国考深度申论视频逐字稿.doc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透视申论

欢迎大家来到中公教育远程课堂,我是中公教育老师吴红民,从今天开始啊由我和大家讲授2014年国考申论课程深度班,那么在正式开讲课程之前还是要特别的强调下,对各位同学来讲啊,为了应对2014年国考大家应该开始了复习工作,那么按我们以往的经验,大多数考生在决定报考公务员之后,一般会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行测的学习上,行测部分很重要,是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但是我们现在有很多同学对申论有畏难情绪啊,觉得申论非常的难,觉得申论好像怎么复习都提高不了,觉得申论无论我们怎么努力也没有达到起色,因此好多考生再此情况下会重点复习行测,而把申论严重忽略掉了,我的经验告诉我大部分同学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才开始重点复习申论,一般在十月份以后,一般在十月中旬才会发布国考公告,而这时候好多同学一看距离考试时间已经不远了,行测的复习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有大幅度的提高了,这时候大家才会把重点精力放在申论上,而我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国家公务员考试来说笔试有两句话特别重要,第一句话叫做失行测者失公考,行测考不好申论考的在高也没有,行测很重要,第二句话叫做得申论者得天下,在行测过关的情况下能够帮助同学进入面试核心还是在于申论,换句话来讲,正是因为申论非常难,我们的竞争对手选择首先复习行测,而长时间忽略了申论,正是因为申论的复习需要大家花很长的时间不断地去努力才能够有起色,所以各位要在七月份开始认认真真的复习申论,也就是说要比我们的对手们多复习两个月到三个月,那么诸位你会发现你在申论上面的成绩一定会远远高于你的竞争对手,首先强调下各位无论如何从现在开始要认真的复习申论。

那么我们深度班的课程,我先讲一下深度班的特点,那么深度班我们的标准是两天时间,对于一门申论这么难的科目来讲,短短两天的时间很难把申论的核心,申论的方方面面全部给各位讲到,时间有限,我需要讲很多东西在里面。

所以对于我来讲再设计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会着眼于把申论最核心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东西结合题目能够传递给大家,换句话来讲对深度班的课程来说,本身的课程容量非常大知识非常丰富,需要各位同学在听课过程中需要仔细的来听,那么有些点非常重要点会多花时间给各位讲明白,有些点比较好理解的我们讲的速度会快一些,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我们这门课程总体的授课框架是什么,各位在听课前一定要把握授课框架,这样才能够方便你把握整个课程的重点和关键,能够带着思考带着目的有目的性的去听课,那么按照我们的授课要求和授课习惯这个课程总体来讲我们要讲几个大的东西。

第一个从宏观角度来讲,需要同学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宏观的思维和框架,对应我们的内容讲的是申论的理论篇,在这个部分里面我要回答大家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申论到底是什么,第二个问题申论到底考什么,第三申论到底怎么考,第四申论到底怎么判,第五考生到底该在该怎么办,以及各位非常关心的为什么对于很多人来讲觉得申论具有不可复习的特点,觉得申论无论怎么复习都难以突破,为什么每年国考申论的分数总是非常低,所有这些疑惑我们都会在理论片里面给大家重点讲解,我希望大家听完理论片之后能够明白申论的核心和关键到底在哪里,所以坦诚的讲虽然深度班只有两天时间,但是每次讲课我在理论片部分我都会不惜时间多讲一点,很多同学不太理解,为什么老师不现在就讲方法现在就将题目该怎么做,比如说我现在不去讲理论,我现在讲什么,我现在来讲作文,申论作文到底该怎么写,对不起,你根本听不懂,所以对于各位来说这些部分可能会相对抽象一些但是非常重要,他是后面我们讲方法将题目的重要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是第一部分我们要讲的。

那么接下来光有宏观框架还不够啊,比如说申论的根本原则是要站在政府的角度去思考,这个句话本来是原则性理论性的一句话,他到底如何体现在我们的题目中,这个原则是怎样和题目结合的,你们还缺少这个东西,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必须在中观层面去掌握重要的方法,所以理论片讲完后接下来要讲的是方法篇,因为深度班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对于我来讲我要把一个最根本最重要的方法给大家讲明白,那就是中公教育的核心方法叫做白金法则,这个方法讲了以后你会发现看起来很简答,其实用起来压力是非常大的,你必须充分的领会到这个方法的意图,我也常常和大家讲方法并不是越多越好,当然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管用就好,所以我们老祖宗讲的一句话非常有道理叫做一招鲜吃遍天,而这一招是什么,就是第二个部分方法篇特别强调的白金法则。

当然光有方法还是不够的。

我们所有的理论和方法都要原原本本扎扎实实的回到考试的题目中,所以第三个要回到微观层面,微观层面讲什么将真题,特别是2012年和2013年,尤其是2013年国考的真题,他代表着申论的发展再次进入了一次全新的阶段,所以对于各位同学来讲方法要与时俱进要和最新的题目结合在一起,那么这是我们主要内容的三个部分,要不断的从抽象走向具体,从理论走向实战,从时间上来讲我需要花时间最长的就是真题片了。

也就是白金法则和真题的结合,还有另外一个比较短的问题需要讲,虽然短但是也很重要,对各位来讲课堂上两天的时间总归是有限的,其实这个视频你可以反复听,也总有听玩的时候对不对?

所以真正的功付应该是在课堂之外的,所以第四个我要讲讲大家的复习和备考篇,这是我们总体的四个方面的内容。

大家明白一下每个方面到底讲什么,他的位置是什么,大家应该重点听什么,所以我再提点一下,在正式课程开始前,听理论篇核心听一个东西那就是命题原理是什么,由此决定了我们根本作答原则是什么,第二个白金法则中的仔细审题是我们今年的重中之重,真题片听白金法则是如何和每个题目结合在一起的,第四个备考片我们如何在课下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成绩,听明白了吧?

那么我们接下来正式进入课程,开始第一个部分关于申论的理论篇。

刚我讲过我要在理论篇回答大家的很多问题,那么第一个问题我们要回答的就是申论到底是什么,在讲义的第6页,第一部分第二节有一个大纲解读,我们来看一下,这是2010,2011,2012和2013年国考申论的大纲,那么在这几年时间里国考申论大纲一个字都没有改过,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没什么意外的话也不会改变或者改变的可能性也小因为申论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成熟,命题人的核心思想相对比较确定了,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大纲,大纲里面明确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申论,他第一段话是申论是什么,申论是应考者是否具备机关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这句话的意思是各位申论肯定不是你们理解的说申论是一种理论和政策的比赛,看谁对十八大报告更加了解更加清楚,他也不是很多人讲的是申论是一个写作比赛,看谁的文笔更好一些对不对?

那么申论到底是什么,他是一种能力和素质的考试,所以你看国家机关的考试,三个主要的考试环节是很科学和合理的,第一个是要考行测,考的是大家的基本智商水平。

什么逻辑图形数量关系多像测智商啊,换句话说如果你的智商比较正常的话你的行测一般是60分左右,那么我们的申论考什么,你要想做一个公务员,光有正常的智商水平还不够,还需要具有比较好的机关工作的能力,这个话讲的比较抽象些,所以我要给大家拆解一下,所谓的机关工作能力到底是什么,各位首先明白,在未来的机关工作里面我们首先做什么,他考的是所有的岗位都要具有的共同的能力和素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考差大家的文案工作能力,大家在机关里面多多少少都要干一些文案工作,对一些人来讲文案工作可能会成为你这一辈子主要从事的工作,比如说我们每天需要接受很多文件,上级发的文件,兄弟部门的文件,下级单位的文件,我们需要组织大家去学习文件,我们需要在学习文件的基础上领会文件的精神,我们还需要起草很多文件,我们需要给领导写很多材料,所有这些加起来就叫文案工作能力,说得具体些这些工作能力拆起来就是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你起码能够看的懂文件材料,对应的叫阅读理解能力,第二个你起码会领会文件的主要精神,这叫综合分析能力,第三你要会贯彻文件精神,这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贯彻执行能力,第四你要会起草很多文件,这叫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我们申论考试所考察的主要能力,这是从本质上来讲申论考的是机关工作能力,为什么申论比行测更难一些?

因为行测里面考的知识主要真的是知识,数学只要你肯下功夫把数学考试的主要题型大量的去做,上了考场就很有可能把题目作对,这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只要大家肯训练就一定会提高,逻辑语言表达常识题也是一样的,这些全部属于知识层面的,而只要是知识层面的,我们中国学生就是最擅长的,但是申论不一样,它的最大难点是我们绝大多数考生都没有在机关里面工作,但是我要求的就是你可以把机关里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这是他最大的难点,他超越了同学的人生经历工作经历和大家的经验范围,所以我提醒大家学申论绝不仅仅是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只是背后的理念,很多政府角度的思维方式,还有大量的工作政府经验的积累,所以我们会把工作经验结合申论考试传递给大家,这是本质层面的,那么另外一个层面。

讲一个更加简单的层面,从外界的表现形式来讲申论到底长什么样,有些人之前可能参加过申论考试,有些人没有,不管有没有,我们简单的看一下申论的试卷,这里面有一些细节需要提醒大家,翻到讲义的94页,申论试卷分析二,2013年国考的卷子,我们来看一下,这是2013国考地市的卷子,我稍微补充下,从2010年开始申论试卷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报考省级副省级包括以上综合管理类考试的考生,第二来是报考行政执法类以及报考地市一下考试的考生,大家在报名过程中你的职位后面都会有一个职位类别,明确告诉你你到底属于哪一类,所以上了考场你要核实一下你的试卷领的对还是不对,接下来我们来看试卷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叫做考试注意事项,这个注意事项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基本是不用看的,只不过你现在需要看一下,本题由给定资料和作答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材料的参考时限40分钟,做大参考时限110分钟,我就提醒一个细节,这只是大家的参考时限,150分钟是全部给你的,至于怎么分配是你自己的事,第二请在答题处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者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对应的数字上进行填涂,说明一下,很多同学每年都有啊不断地问我能不能用蓝黑墨水,我说人家说的很清楚,黑色字迹那就一定是黑色的,所以大家钢笔也好签字笔也好,请确定是黑色的,第三请用黑色签字笔或是钢笔在答题指定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是无效的,国考会在试卷上明确给大家标出答题区域,话又说回来,每年都会发生眼睛有问题的人,比如第一题限200字,一百情况下4行,第5行开始了人家给了标注是第二题,结果没看见,超过200字还接着往下写,挤占了第二题做大区域,对不起,两个后果,第一个你的第二道题目没有地方写了,申论考试字数非常严格,没有多余空格,除了作文一般会多给200空格,第二个后果更加可怕,也就是你超出做大区域的部分答了也是白搭,因为国考申论阅卷全是电脑阅卷,看不到你的纸质版的卷子,考务工作人员会提前在电脑上在作答区域上提前拉一个扫描框,比如说第一道题目200字,就在200个空格圈起来,只扫描这200个空格,200个以外的空格对不起我不负责扫描,我以我提醒大家前外不要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第四个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作答,这句话讲的是屁话,你完全可以不用去管他,考试的时候你们一般是拿到卷子,这时距离考试开始5分钟,填姓名准考证号去检查卷子,一般情况2分钟可以搞定,剩下来的时间你该看题看题该干嘛干嘛,考官一般不会说你,第五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英文词汇除了约定词汇比如说GDP其他词汇要不要写你自己要特别斟酌下,我的建议是,能用汉语作答坚决不用英语,第六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这个你们一定要相信,必须立刻停止作答,每年都会有些考生最后时间没有把握好,考试都结束了玲都响了监考老师都开始收卷子了,结果他题目没做完,还自己在那里做,我和你讲监考老师一般会警告三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警告,第三次直接取消考试资格,想都别想你的卷子他一般是不收的,直接填个缺考标记然后后面备注个理由,所以诸位千万不要和他过不去,铃一响笔放下了,别答了,这是所谓的注意事项讲完了,那么第二个,给定材料,国考一般是7000到8000字的给定材料,翻到讲义101页。

材料结束部分是作答要求,国考比较稳定,一般都是四道题目,这是我们整个试卷的构成,大家了解一下,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上面回答的第一个问题,申论到底是什么,我相信你们已经清楚了。

第二个问题,申论到底考什么,那么申论考什么我们刚刚讲过核心是能力测试的考试,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包括六个方面的主要能力。

那这六个方面的主要能力在申论大纲上是有明确区别的,区别是什么我们来看一下,在第六页第二段话,说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主要测试大家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我们再看第7页的第一段话,地市一下的卷子考的是什么,这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

哎,这个副省级也有,贯彻执行能力,这个副省级是没有的,解决问题能力,副省级叫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这个是有的,所以对比一下这两类试卷在大纲上的能力区别是什么。

第一个区别当然是综合分析能力。

副省级是有的,但是地市没有,第二个贯彻执行能力。

地市是有的但是副省级没有,那么第三个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副省级的要求是提出和解决问题而地市的要求是解决问题,这是三个非常明显的区别包括第四个区别,每个能力在具体的表述上还有些差别,好各位我要讲的是,这种大刚上对两类试卷的不同要求是否会影响到各位同学题目的作答,你想想,比如说你报考副省级的你要不要去复习贯彻执行能力的题目,你是地市的你要不要去复习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思考下要不要,正确回答是,要,原因只有一个。

大纲对命题人来讲仅供参考,它并不是命题人命题要最遵循的金科玉律,命题人可以结合试卷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说我们刚才看到的101页,这是我们去年国考地市的卷子,我们来看第一道题,是如何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之间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请结合给定材料1到3谈谈做好这些有哪些启示。

那么谈启示这属于典型的综合分析能力,请你注意啦这是地市考试他一样会考到综合分析,接下来第二道题目,请根据给定资料4到6概括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副省级叫提出和解决问题,地市要解决问题可是地市的这个题目不需要你去解决问题,他需要的是你概括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这叫提出问题,地市也常常会考到副省级的类型,同样道理副省级也常常考到地市的类型,我们来看一下92页,这是去年国考副省级的真题,92页我们来看一下第三道题目,有关部门已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而要招一批志愿者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请你根据给定资料4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这属于典型的贯彻执行能力题目,所以副省级也会考到执行,第四个题目,假如你是平遥县的大学生村官,请根据给定资料5为政府网站写一篇短文。

向全社会介绍各级刚要以及恢复和促进刚要的发展,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贯彻执行,虽然你是副省级的考生,你仍然要复习贯彻执行,虽然你是地市的考试你仍然要复习综合分析,从这个角度来讲我的结论是,无论你是报考副省级还是地市在申论考试中要求的能力是一模一样的,所有的申论题型你都必须要全部复习到,五大题型必须全面复习到,接下来我们总结下我门看第7页,讲义的第7页给了一个金字塔模型,这概括了我们申论考试无论地市还是副省级都必须掌握的能力,我们来看从下往上:

第一个要求考生有比较好的理论和政策水平,我们强调几点,第一点所谓的理论和政策到底是什么,非常简单,理论核心就一个东西,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他是对科学发展观新的指导思想的发挥,是一个新的提升,这里面包含了党中央的很多新思想,比如说以前我们科学发展观会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是从十八大报告开始我们换了一个说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建成的区别是建设是个过程而建成强调的是结果,比如说党的一些新的理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要建设幸福中,要建设美丽中国,想这些重大的理论和政策,各位必须要非常清楚,除了党的理论和政策以外还有一些和申论关系比较密切的比如说大家需要掌握比较基本的政治学经济学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哲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和政府相关的政治学和行政学经济学法学,这四个方面大家一定要下点功夫,你们为了备考申论可能也没有时间去看这些教材,所以我在我们深度班课程的最后讲备考策略我会告诉大家怎么快速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政测能力。

这是第一点我们要强调的,第二个理论和政策对各位考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按照我们以往的经验给一个定性的说法,理论和政策的影响大体是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很多理论和政策非常重要,如果你搞不清楚的话,考试就没太大希望,第三个就是我们为什么特别强调理论和政策,原因有两个,第一个现在申论考试中间经常会出现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政策,而这些又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如果你看不懂这些理论和政策,对不起,看都看不懂,题目就没法做了,另外一个,作文要想写出深度来必须要具有非常强大的理论和政策水平,否则你的语言在华丽也没有用,没思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听明白了吧,这是我们第一个强调下理论和政策重要性。

第二个大家要有比较丰富的热点知识储备,对社会热点来讲一方面他是大家阅读材料必须要具备的背景知识,比如去年考到了我们这种中西方的文化说英语现在很热,汉语相对来说是受冷的,谈到美国要把英语作为推行美式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的工具,谈论到西方国家还有些非西方的国家去抢夺我们中国的财产文化,你起码得了解相关的背景吧,材料里面谈到了韩国抢了中国的端午节,这个热点比较老了,但是你如果没有关注过的话我相信你看了是没有感觉的,所以我相信各位同学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复习大家看申论的材料会有种感觉叫做隔靴搔痒雾里看花,好像看懂了又好像没有看懂,这和大家的知识储备是有关系的,那么另外一方面作文要想写的内容丰富也必须要掌握大量的背景知识特别是热点知识,因为现在写作文越来越强调四个字,叫紧扣实际,所以对于各位来讲,热点知识重要性在这里,按照我的经验一般情况下热点对于申论的影响大约是百分之十左右。

第三个,思想表达,第一个你必须有思想,所以我常常会讲有种同学考公务员这个危险性非常大,什么样的同学毫无思想对不对,读了四年大学两年硕士,结果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谈恋爱,这种同学怎么去参加公务员考试呀,对于一个公务员来讲我们必须做到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呐,即了解社会热点和思考社会热点,所以理论和政策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所以为什么很多同学拿到十八大报告看了几个字恶心的想吐,原因很简单,十八大报告已经完全把那些一个有一个非常生动的热点全部都砍掉了,剩下的全部是高屋建瓴一针见血的结论而对于各位的学习来讲,你只有了解过程,才能够了解结果,也只有了解热点也才能了解政策,一个从来不关心社会热点的人是不大可能去理解的那个中央的重大理论和政策的,这是我特别强调的,比如下面讲依法治国,你要想了解依法治国你就必须要知道湖南的唐归案,昨天进行的二审,连唐归案时间的来龙去脉你都没有了解过你就不明白我们的劳教制度的不合理性在哪里,你就不明白我们的司法教育的问题在哪里,你就不明白我们很多的这种尊重人权在法律上的问题在哪里,还有浙江发生的叔侄杀人案,还有叶树彬和王书金的案子,还有昨天刚刚宣判的浙江省五个年轻人在十七年前被这个冤假错案连累,被判处了无期徒刑,最后证明是冤假错案,不了解这些具体的事件对依法治国四个字你的体会永远是肤浅的,所以思想表达能力的第一个要求是吧热点和政策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思想,那么第二个这个思想必须以考官允许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这个指的是大家的文字表达能力,思想表达能力对各位的影响大约是百分之十。

那么最后一个材料处理能力,这恰恰是对各位影响最大的,一般情况下最少时百分之60,所以各位如果你们有谁考到公务员的话你们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话,申论这个科目太恶心了,我扎扎实实复习一年结果45分,我们宿舍有个哥们从来不复习申论,稍微考考抄材料结果46分,最后结论是复习还不如不复习,这个结论肯定是错的,天道酬勤,只能说你复习方法错了。

只能说那个同学太会抄材料了,关键是把一些判分点炒上去了,但是他也就是46分,他一般不会超过50分,原因是在作文部分,如果大量抄材料一般是要给10分以下的,像2013年国考前面的小题目是65分,如果能超百分之七八十要点基本上可以拿45到50分,但是作文一下十分一下,最后突破50分就比较难了,那么材料处理能力到底意味着什么,第一个要求材料必须要看的懂,看的懂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几点,第一点,我们起码要了解和掌握材料关键表述的字面含义,比如说2012年国考地市考了一个概念叫现在城市运行的脆弱性,那么各位你是否能把材料里面脆弱性三个字的意思能够掌握呢?

还考了一个比较专业的概念叫做容法和技法,请结合材料谈谈容法和技法这两个概念做一个解释对不对,容法和技法这四个字我们认识,但是他是什么意思呢,需要你结合材料,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啊,叫做理解我们材料里的一些词汇的字面含义。

那么第二个,光理解字面含义还不够啊。

要了解命题人在材料背后的意图或者是观点。

比如2013年国考第四题给的资料谈到了很多事情,比如说谈到了法国的年轻人,说法国的年轻人把美国的大批量的英文电影拷贝,全部从电影院里拿出来拿到大街上一把火烧了,各位,你们能看热闹吗?

对不对,我告诉你们法国人把美国大片的拷贝烧了,请问你想到了什么?

命题人想到了一个例子那么后面往往隐藏着他的意图和观点,对不对?

那么他的意图和观点很简单就是两个东西,一个就是法国人他们有保护本国文化的观念和意识,相对我们中国的年轻人来讲,我们很崇拜我们很喜欢这些欧美大片,当然这个可以理解,国内的片实在是太恶心了,谁喜欢国内的电影的话,特别是国内的主旋律电影,真是重口味。

那么从考试重点来看到了,和我们国家相比法国人更加重视保护自己的名族文化。

这是命题人告诉我们的第一个观点和意图。

那么第二个观点和意图是什么?

那就要提对策了。

这个对策是什么,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要想保护我们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是不是应该发动群众的力量?

像法国人一样,让每一个中国人能够热爱我们自己的文化,这就叫命题人的意图。

你要能够把它挖掘出来。

能听明白啊?

这是我讲第一个,材料处理能力的第一个要求,要求大家要能看懂。

接下来第二个要求,在看得懂的基础上,大家还必须要理得清。

理得清的主要意思指的是,要学会梳理给定材料的逻辑。

对命题人来讲,要提高考试的难度有一个办法,就是尽量打乱给定材料的逻辑。

所以大家看材料觉得命题人好像没有逻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东拉西扯扯了半天扯了七千到八千字,让你回答四道题目或者五道题目,对不对?

其实我们很清楚,命题人不是没有逻辑,他只是想提高考试的难度,有意的把材料打乱了。

而我们要想把题目做好,一个基本的工作就是尽可能的去还原命题人原始的、那个非常清楚的逻辑和思路。

所以第二个要求,大家还必须要理得清。

第三个要求,在此基础上,大家必须要抓得准。

要抓什么?

抓要点,特别是前面的小题目,基本上是踩点给分的。

所以点踩得越多,分数肯定越高。

所以抓什么?

肯定是抓要点。

但除了抓要点以外我们还要抓观点,抓命题人最核心的观点,这个在作文的时候往往会用到,所以如果写作文我们背离了命题人的核心观点,一般情况下都是10分以下。

这是第一个抓,第二个还要抓的准。

准和不准的区别是什么,那就是是不是符合每道题目的要求。

材料中会有很多关键性的要点。

但并不是每一个要点都会被大家放在关键的位置上。

所以准的意思是,这个要点该在哪个题目的哪个位置,你必须把它码放整齐了。

这叫抓得准。

抓不准的话你小心了,申论考试有一个地方很可怕,叫逻辑分。

一道20分的题目逻辑分要是有的话它最少占5分,也有可能占10分或者更高的分数。

那什么叫逻辑分呢?

那就是把正确的要点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这是第三个,抓的准。

接下来第四个,要能够写得出,或者叫写得好。

对于前面的小题目来说,抓住了要点你要写什么,你是不是要写要点中的关键词汇。

那么材料里面的要点可能是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