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687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生活知识点.docx

经济生活知识点

 

文化的传承

文化作用

民族精神

公民

政府

四项政治制度

国际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生活

中华文化

文化创新

政治生活

人生价值观

社会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

认识论

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

经济生活

市场与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个人分配财政与税收

生产企业劳动者就业理财

货币商品价格消费

哲学生活

 

货币、信用卡、支票及外汇

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一单元:

消费

(生活与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心理

正确的消费观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单元:

生产

(生产、劳动与经营)

企业的经营

就业与新时代的劳动者

投资与融资

按生产要素分配

社会公平

个人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

第三单元:

分配

(即收入与分配)

收入(税收)与支出

国家财政

财政(税收)作用

国际经济组织

积极参与国际

竞争与合作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经济全球化表现、载体、实质

经济全球化

国际市场

第四单元:

交换背景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态度

市场配置资源与宏观调控

国内市场

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生活》考点知识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含义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社会属性)的含义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职能:

职能

作用

关键词语(表现)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标价”、“价格”

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够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购买”、“买卖”、“现场交易”(商品流通)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

贮藏财富

“保存”、“退出流通领域”

支付手段

清偿或支付债务、赋税、利息、工资等

“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世界货币

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

“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

4、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纸币的优点:

纸币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5、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通货膨胀:

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经济运行中出现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反之即通货紧缩。

6、结算方式和结算工具

结算方式分为:

现金结算与转账结算。

结算工具——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集存、取、借、消费、查询和结算为一体的电子支付卡,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

结算工具——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7、外汇与汇率:

外汇能够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汇率又称即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a人民币升值,兑换外币增多有利于对外投资、出国旅游、商品进口和偿还外债;由于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不利于引进外资和商品出口。

b人民不贬值,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商品出口;由于对换外币减少不利于对外投资、出国旅游、商品进口和偿还外债。

8、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

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价值决定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注意: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供给曲线:

表达了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

价格高,获利增多,生产扩大;价格低,获利减少、生产缩小

需求曲线:

表达了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

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需求弹性曲线:

表达了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反应的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较大。

所以A线属于生活必需品,B线属于高档耐用品

需求变动曲线:

表达了在相同价格水平下,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从而导致需求量变化。

左图中有两条需求曲线d1和d2,d2曲线比d1曲线所表达的需求更旺盛,因为对应每一个价格,d2曲线上的需求量都比d1曲线上的需求量要大

1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居民的收入(直接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可支配收入: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总量就越大。

应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完善分配制度。

未来收入预期:

对未来收入预期非常乐观,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应该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预期。

社会收入差距: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应该调节收入分配,克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2)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因为生产决定消费,所以应该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3)消费观念(主观因素)影响消费水平和习惯,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2、消费的类型:

按交易方式分可以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可以分为(消费结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13、恩格尔系数:

含义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4、消费心理主要有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④求实心理

15、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注意:

生产决定消费要求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消费,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2、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2)大力发展生产力途径:

①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必须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1)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经济):

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

指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他与较高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集体经济:

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其体现了共同富裕原则。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在: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④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第一、必须推进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第二、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2)多种所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对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起作用。

(3)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如何巩固和发展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制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4、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利润是企业经营收入与生产经营成本之间的差额。

公司制是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5、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6、公司成功经营的主要因素:

一是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二是在自己经营的领域中,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已的竞争优势;三是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四是企业要有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公德道德,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等。

7、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企业的破产:

长期资不抵债、亏损又扭亏无望的企业破产清算,作用:

强化了企业的风险意识,有利于优胜劣汰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企业的兼并:

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作用:

扩大了企业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公司的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股东数量

股东数量有上限。

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

股东数量没有上限,但有下限。

在我国,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

资本划分与股权

的证明

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以公司签发的、不能流通的出资证明书作为股东的凭证。

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以公司签发的股票作为股东的凭证。

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

募股集资与公司财务信息公开的范围

不能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因而无须向社会公开公司财务信息 

可依法向社会或一定范围内的特定对象募股集资,具有开放性,因而须向社会或一定范围公开公司财务信息。

股权股份的转让

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部分

股权,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

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股东持有的股份可以依法转让,一般无需其他股东同意。

股东转让其股份通常应当在证券交易所进行。

股东的表决权

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股东大会会议实行一股一票原则

公司的组织机构

由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组成;

股东人数较少或规模较小的公司可以

不设董事会和监事会。

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组成。

8、劳动:

①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9、就业的意义:

取得劳动报酬,获得生活来源。

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实现自身的价值,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10、就业的措施:

从根本上看看,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从国家角度看,国家应积极调节就业。

党和政府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同时又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从劳动者角度看,应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1、劳动者正确的择业观念: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12、维护劳动者权益: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因: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劳动者权利的内容: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维护劳动者权利的措施:

①从劳动者角度: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劳动者义务是互为前提的。

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13、存款利息:

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

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利息的计算公式为:

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14、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的类型:

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

活期储蓄具有流动性强、灵活方便的特点,但收益较低。

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但收益高于活期储蓄。

储蓄存款特点:

流动性强,低收益、低风险,信用度高、比较安全。

15、商业银行:

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资金来源)、贷款业务(利润来源)和结算业务。

16、股票

含义: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特点:

股东在向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投资取得股票后,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如要改变股东身份,要么等待公司的破产清盘,要么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

收益:

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或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④作用:

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促进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7、债券:

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18、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1)存款储蓄:

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购买股票:

高风险、高收益;购买债券:

稳健的投资;购买商业保险:

规避风险的投资。

(2)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

不同的投资方式,风险不同,收益也不同。

19、融资就是筹集资金的行为,融资的方式主要是贷款与发行股票和债券,是用筹集来的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

对于资金的需要方(主要是企业)而言,就是融资;而对于资金的提供方(主要是其他企业、个人、国家等)而言,就是投资。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1、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按劳分配的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④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的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多种分配方式的意义: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类别

对应形式

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4、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与公平背道而驰的两种分配不公:

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2)如何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一个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两个重要举措:

第一,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第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4)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措施: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5、财政收入:

(1)财政收入的来源有税收、利润、债务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②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6、财政支出:

(1)财政支出:

国家队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使用和分配。

(2)财政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

(3)财政收支关系:

财政收支平衡:

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略有盈余,或略有赤字。

财政盈余:

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财政赤字:

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7、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建设,支持某些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8、税收:

(1)含义:

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证。

(2)税收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并不意味着纳税人不享有对纳税机关监督的权利)

无偿性:

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并不意味着国家对纳税人不提供相应服务)

固定性:

征税对象、税率由税法规定,不能随意改变(税收具有固定性,并不意味着征税对象、税率不发生改变)

(3)税收的主要种类:

企业增值税的征税对象:

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作用:

避免重复征税,防止偷税漏税。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个人所得额;税率:

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作用: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4)税收的作用:

第一,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第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第三,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9、依法纳税原因:

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

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为物质基础。

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决定了公民必须依法纳税。

④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自觉诚信纳税的义务。

10、纳税人是直接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就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

负税人是间接或者直接的承担税款的单位或者个人。

11、违反税法的行为有: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配置资源手段: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其中、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2、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市场通过价格的涨落、竞争和供求关系的变化配置资源。

(1)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在竞争中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3、市场秩序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①完善市场规则: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②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经济活动参与者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