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例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00841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例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环境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例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环境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例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环境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例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环境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例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环境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例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例释.doc

《环境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例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例释.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例释.doc

环境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例释

环境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例释

一、环境描写的构成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文学作品常常要对环境进行描写。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景物描写。

其中,狭义的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而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包括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环境描写的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例如我们学过的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作者以描写烈日和暴雨的景象突出天气恶劣,用意是渲染环境的残酷,衬托祥子拉车生活的痛苦,从而反映出劳动人们在社会生活的悲惨遭遇。

社会环境交代历史背景`社会情态等。

如《红楼梦》就展示了一定历史时期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进行社会环境描写要努力画好"风俗画",高尔基说:

"不可忘记:

除风景画之外,还有风俗画。

"例如鲁迅的小说《风波》开头所写的江南农村晚饭时的情景,就是一幅颇具特色的风俗画。

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作品的主题,主观色彩浓郁。

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有多种作用。

二、环境描写的功能

文学作品常常借助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展开情节和深化主题,一般说来,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

(一)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鲁迅《祝福》的最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描写了一个祝福景象: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

这样,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鲁迅语)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分析环境描写,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抓住这一点很益于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如《最后一课》中写人们看布告牌,写普鲁士兵的操练,目的在于交代背景,便于读者理解小说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

(二)为刻画人物服务

大凡名著,往往都是创造了典型人物在其中活动的典型环境。

这种典型环境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外部原因。

鲁迅《阿Q正传》写的是阿Q活动的未庄。

未庄因为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大背景,所以才成其为典型环境。

典型环境具体表现为围绕着主人翁的一组人物。

小说中围绕着阿Q的有小D、王胡、假洋鬼子、赵太爷等各阶层的人物。

其中既有愚昧落后的下层人,也有反对革命和投机革命的地主阶级的上层人物。

作者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表现了阿Q那种麻木健忘、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和阿Q主义精神胜利法,揭示了阿Q悲剧的社会原因——人们的不觉悟、对辛亥革命的不理解和地主阶级的凶残。

在《祝福》里面,作者也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鲁镇。

这里有地主鲁四老爷,有愚昧迷信的柳妈,有作为族权代表的"大伯",有一大群愚昧麻木毫无同情心的村民,这群人过着年年如此永世不变的生活。

作者就是通过对这样一个亥革命后的江南农村的描写,表现了祥林嫂的善良、迷信、不觉悟,揭示了她自杀悲剧的社会原因,从而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环境描写有利于巧妙地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衬托托人物心理。

(三)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而言。

从小说标题可看出,对风雪的描写,自应是自然环境描写的重点。

作品中对风雪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由于风雪的变化也层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在情节发展上产生了飞跃。

又如《荷花淀》中对荷花淀正午风光的那段描写: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这段文字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而且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不仅如此,对荷花的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还在暗示着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

(四)渲染故事气氛

作家往往用生动的或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在这方面,鲁迅可谓是行家里手。

以《药》为例,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

比如开头对时令的描写,作者以"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夜是黑沉沉的"......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突出特征:

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喻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

又如该文结尾一段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一幅凄凉的画面:

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迭迭"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所有这些文字,都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鲁迅《孔乙己》"中秋过后,秋风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寥寥十数字,为孔乙己的最后一次出场渲染了一种阴冷、悲凉的气氛,也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社会的冷漠,从而暗示了孔乙己悲剧结局的必然性,激起人们对当时社会的憎恶和对孔乙己的深切同情。

(五)展现生活情景,反映社会生活

文学作品常常借助环境描写来展现生活情景,反映社会生活。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环境描写,展示日常生活情景,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府第的豪华壮丽、庭院的轩峻,各种排场、礼节的讲究,展示出当时一流贵族世家的日常生活图景。

东耳房王夫人住处的坐具、卧具和各种摆设不同寻常,奶奶、少爷、小姐们在众人簇拥下的出场、就餐时的排场和仪式、就寝时需用物品和陪伴人等的讲究,充分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甚至仆妇、丫鬟、小厮们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的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贾府的不同凡响。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环境描写也是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的写照。

在贾母处,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说明这位老祖宗地位尊贵,又不管事,于是一味找乐的情趣。

贾政的小正房内,摆放着半旧家具陈设、书籍茶具等显示他刻板、保守却又迂腐、假正经的个性品格。

贾赦小院中,树木山石随处可见,还有一群盛妆丽人出入其间,此公在小说中一出场,不是抢夺人家古董、假山石,就是逼漂亮丫鬟作小老婆,作恶多端,说明所谓"世袭一等将军"无非玩物、好色之徒而已。

(六)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环境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

如《最后一课》序幕中环境描写"画眉鸟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暗示了法国当时被占领。

《党员登记表》中有一段写刑场的文字:

"沉默、寂静。

听得见寒风掠过雪地扬起的烟雾般的雪粒的沙沙声,听得见沟底下水在冰下流动的丁冬声,听得见不远处狗子们为争吃死尸的咆哮声,也听得见四面村落里雄鸡报晓的喔喔声......"黎明前的黑夜,寒风的沙沙声和狗子的咆哮声象征着罪恶势力的挣扎,而冰下流水的丁冬声和雄鸡的报晓声,则预示着春天和黎明的到来。

这使人自然地联想到鲁迅的诗句: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至于小说结尾写"春天,来到了五龙河两岸。

南风吹皱了温柔的河水,山野见一片嫩绿",则更是把自然的春天和社会的春天融为一体了,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此外,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还可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的内容做铺垫等。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环境描写的这几种作用并不是孤立使用的,往往一段描写中兼有几种作用。

上面有几个例子也存在这种情况。

还以2004年春季高考题为例,文中对雁阵的描写是这样的:

"雁阵。

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

太阳赤灿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

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

"

这里对雁阵的描写就至少有两种作用,首先这段景物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它的出现唤醒了狗娃内心人性的良知,也唤起了狗娃对生命的向往,从而也熄灭了他复仇的火焰,化解了和驼爷的矛盾。

另外,雁阵规则的"人"字形排列本身就暗示了狗娃和驼爷面对"排成人字形"的整齐的雁阵,思想由对立而走向了同一,矛盾冲突无形中得到了解决。

三、环境描写的要求

环境描写多种方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白描和细描,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等,要成功运用环境描写,注意做到:

(1)目的明确,为中心服务。

(2)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3)抓住特征,写出独特景物。

探究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作品的思想意义,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魅力。

一、环境描写的构成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文学作品常常要对环境进行描写。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景物描写。

其中,狭义的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而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包括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环境描写的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例如我们学过的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作者以描写烈日和暴雨的景象突出天气恶劣,用意是渲染环境的残酷,衬托祥子拉车生活的痛苦,从而反映出劳动人们在社会生活的悲惨遭遇。

社会环境交代历史背景`社会情态等。

如《红楼梦》就展示了一定历史时期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进行社会环境描写要努力画好"风俗画",高尔基说:

"不可忘记:

除风景画之外,还有风俗画。

"例如鲁迅的小说《风波》开头所写的江南农村晚饭时的情景,就是一幅颇具特色的风俗画。

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作品的主题,主观色彩浓郁。

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有多种作用。

二、环境描写的功能

文学作品常常借助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展开情节和深化主题,一般说来,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

(一)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鲁迅《祝福》的最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描写了一个祝福景象: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

这样,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鲁迅语)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分析环境描写,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抓住这一点很益于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如《最后一课》中写人们看布告牌,写普鲁士兵的操练,目的在于交代背景,便于读者理解小说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

(二)为刻画人物服务

大凡名著,往往都是创造了典型人物在其中活动的典型环境。

这种典型环境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外部原因。

鲁迅《阿Q正传》写的是阿Q活动的未庄。

未庄因为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大背景,所以才成其为典型环境。

典型环境具体表现为围绕着主人翁的一组人物。

小说中围绕着阿Q的有小D、王胡、假洋鬼子、赵太爷等各阶层的人物。

其中既有愚昧落后的下层人,也有反对革命和投机革命的地主阶级的上层人物。

作者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表现了阿Q那种麻木健忘、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和阿Q主义精神胜利法,揭示了阿Q悲剧的社会原因——人们的不觉悟、对辛亥革命的不理解和地主阶级的凶残。

在《祝福》里面,作者也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鲁镇。

这里有地主鲁四老爷,有愚昧迷信的柳妈,有作为族权代表的"大伯",有一大群愚昧麻木毫无同情心的村民,这群人过着年年如此永世不变的生活。

作者就是通过对这样一个亥革命后的江南农村的描写,表现了祥林嫂的善良、迷信、不觉悟,揭示了她自杀悲剧的社会原因,从而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环境描写有利于巧妙地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衬托托人物心理。

(三)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而言。

从小说标题可看出,对风雪的描写,自应是自然环境描写的重点。

作品中对风雪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由于风雪的变化也层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在情节发展上产生了飞跃。

又如《荷花淀》中对荷花淀正午风光的那段描写: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这段文字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而且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不仅如此,对荷花的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还在暗示着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

(四)渲染故事气氛

作家往往用生动的或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在这方面,鲁迅可谓是行家里手。

以《药》为例,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

比如开头对时令的描写,作者以"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夜是黑沉沉的"......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突出特征:

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喻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

又如该文结尾一段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一幅凄凉的画面:

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迭迭"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所有这些文字,都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鲁迅《孔乙己》"中秋过后,秋风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寥寥十数字,为孔乙己的最后一次出场渲染了一种阴冷、悲凉的气氛,也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社会的冷漠,从而暗示了孔乙己悲剧结局的必然性,激起人们对当时社会的憎恶和对孔乙己的深切同情。

(五)展现生活情景,反映社会生活

文学作品常常借助环境描写来展现生活情景,反映社会生活。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环境描写,展示日常生活情景,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府第的豪华壮丽、庭院的轩峻,各种排场、礼节的讲究,展示出当时一流贵族世家的日常生活图景。

东耳房王夫人住处的坐具、卧具和各种摆设不同寻常,奶奶、少爷、小姐们在众人簇拥下的出场、就餐时的排场和仪式、就寝时需用物品和陪伴人等的讲究,充分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甚至仆妇、丫鬟、小厮们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的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贾府的不同凡响。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环境描写也是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的写照。

在贾母处,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说明这位老祖宗地位尊贵,又不管事,于是一味找乐的情趣。

贾政的小正房内,摆放着半旧家具陈设、书籍茶具等显示他刻板、保守却又迂腐、假正经的个性品格。

贾赦小院中,树木山石随处可见,还有一群盛妆丽人出入其间,此公在小说中一出场,不是抢夺人家古董、假山石,就是逼漂亮丫鬟作小老婆,作恶多端,说明所谓"世袭一等将军"无非玩物、好色之徒而已。

(六)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环境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

如《最后一课》序幕中环境描写"画眉鸟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暗示了法国当时被占领。

《党员登记表》中有一段写刑场的文字:

"沉默、寂静。

听得见寒风掠过雪地扬起的烟雾般的雪粒的沙沙声,听得见沟底下水在冰下流动的丁冬声,听得见不远处狗子们为争吃死尸的咆哮声,也听得见四面村落里雄鸡报晓的喔喔声......"黎明前的黑夜,寒风的沙沙声和狗子的咆哮声象征着罪恶势力的挣扎,而冰下流水的丁冬声和雄鸡的报晓声,则预示着春天和黎明的到来。

这使人自然地联想到鲁迅的诗句: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至于小说结尾写"春天,来到了五龙河两岸。

南风吹皱了温柔的河水,山野见一片嫩绿",则更是把自然的春天和社会的春天融为一体了,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此外,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还可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的内容做铺垫等。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环境描写的这几种作用并不是孤立使用的,往往一段描写中兼有几种作用。

上面有几个例子也存在这种情况。

还以2004年春季高考题为例,文中对雁阵的描写是这样的:

"雁阵。

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

太阳赤灿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

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

"

这里对雁阵的描写就至少有两种作用,首先这段景物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它的出现唤醒了狗娃内心人性的良知,也唤起了狗娃对生命的向往,从而也熄灭了他复仇的火焰,化解了和驼爷的矛盾。

另外,雁阵规则的"人"字形排列本身就暗示了狗娃和驼爷面对"排成人字形"的整齐的雁阵,思想由对立而走向了同一,矛盾冲突无形中得到了解决。

三、环境描写的要求

环境描写多种方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白描和细描,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等,要成功运用环境描写,注意做到:

(1)目的明确,为中心服务。

(2)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3)抓住特征,写出独特景物。

探究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作品的思想意义,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