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844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阶段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礼治秩序

费孝通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

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

返朴回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

不论在社会、政治、经济各个范围中,都有认为“无政府”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所谓“无政府”决不是等于“混乱”,而是一种“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治而治”的社会。

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

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

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于好礼”。

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

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

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

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

礼则有甚于道德:

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

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

曾子易箦[注]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

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确,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

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

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

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

礼治社会是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注:

“曾子易箦”出自《礼记》,主要讲曾子在病重之际坚持更换与自己身份和地位不符

床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只有把社区

范围缩小,社会秩序才能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相安无事。

B.乡土社会不是“无治而治”的社会,而是人们主动服于成规的“礼治”的社会。

C.如果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那么可以说乡士社会是“无法”的社会。

D.乡土社会的治理模式是一种礼治秩序,它通过传统的礼来教化人们并且维持秩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段先阐释礼的内涵,接着分析礼与法的异同,它们虽都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们维持规范的力量不同。

B.“曾子易箦”的例子体现了偶家礼法至上的观念,有力地论证礼是经教化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C.文章第六段将礼与法律、道德进行了比较,论证了礼“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

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的观点。

D.文章以社会秩序为立论前提,阐述了礼的重要性,并得出“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个人是被动服从的;礼是通过教化和道德的内化,从内部限制人的行为的,个人是主动服从的。

B.礼与法不同,法靠有形的权力来维持,而礼靠长期沿袭下来的无形的传统来维持;法能用来维持社会秩序,而礼则不能。

C.社会舆论维持道德,个人习惯维持“礼”。

违背了道德,则羞于见人;而违背了“礼”,则不好、不对、不合、不成。

D.礼治与个人好恶的统治有较大的差别,它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它的推行依靠传统的教化、熏染与主体的自觉自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三股暖流“包融”南极冰川

沙森

去年2月,科学家利用南极洲罕见的无冰水城,首次观察到盘踞在大陆边緣的庞大且日益不稳定的斯韦茨冰川下的情况。

科学家所看到的只会增加人们对冰川崩塌的恐惧,该冰川崩塌可能会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半米以上。

国际斯韦茨冰川合作组织的科学家部署的机器人潜艇收集的数据表明,来自深海的温暖海水从三个方向涌上来,并在冰川下混合。

美国冰川学家ErinPttit是这项为期5年、耗资5000万美元的冰川稳定性评估项目的联合负责人。

她于上周在加州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海洋科学会议上介绍了该项目前两年的初步研究结果。

Pttit认为,“斯韦茨已经被这三把枪瞄准了”。

暖流可能会进一步破坏冰川的稳定性,该冰川与大不列颠岛一样大,所含冰层足以使全球海平面升高约65厘米。

如果该冰川坍塌,可能会累及南极西部冰盖的其他部分,成为本世纪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单一驱动因素。

由于担心其崩塌已经开始,美国和英国科学家于2019年启动了一项前所未有的研究计划,涉及六项实地研究和两个建模团队。

Pttit的团队正在集中研究冰川的冰架,该冰架横跨超过100公里的开阔海城,在陆地上起到了阻挡冰的软木塞的作用。

其他小组正在研究冰川在陆地上的流动和海洋环流。

所有数据都将用于建模。

“我们从未见过冰川在温暖气候下的崩解,所以我们正在努力预测它的发生方式。

”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冰川学家、斯韦茨研究联盟协调人说。

在去年的考察中,科学家们第一次真正到达了斯韦茨冰架的前部,该冰架通常被锁在海冰中。

瑞典哥德堡大学海洋学家AnnaWahlin说:

“当时的条件非常完美——平静的海面,开阔的水城。

我们几乎能触到冰。

该团队将机器人送到大陆架下,以收集数据,旨在编制该地区有史以来最详细的海底图,以及有关海洋状况和洋流的信息。

该大陆架分为两部分:

较为稳定的东侧由岩石露头支撑,每年流动约600米;而西侧的移动速度较快,每年2公里。

新的数据表明,一股深海暖流正从邻近的松岛冰川沿岸滚滚而来,并与东部大陆架下方的其他暖流混合。

Pttit说,如果东部崩塌,那么整个平衡将会改变。

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海洋学家说,洋流如何与冰架相互作用是海洋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每一个数据点都很重要。

“这让我们知道了模型需要做些什么。

”在本月结束的南极实地考察季节,Petit的团队直接在冰架上工作。

研究人员进行了地震测试以研究海底,并钻透了300米的冰层以部署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将在未来两年监测海洋状况。

但Pttit表示,今年最令人惊讶的是详细描述冰架结构的雷达数据。

她说,斯韦茨的“下腹部”本身就是一片风景,有沟渠、山脊和悬崖,这些都是由暖流造成的。

“它不只是一片均匀融化的平坦冰层,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

如果明年一切按计划进行,机器人将进行一次更大的测绘,一直进行到冰川主体位于基岩上的地方。

滑翔机和其它仪器将尽可能多地收集大陆架下洋流和海底地形的数据。

Wahin相信,从现在起3年后,到项目结束时,她的团队将对斯韦茨的未来有一些答案。

“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风险。

”她说,“如果不这样做,那将是可耻的。

(选自《中国科学报》2020年2月27日,有删改)

4.对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9年2月科学家首次观察到斯韦茨冰川下有来自三个方向的深海暖流,暖流进一步破坏了冰川的稳定性,这会增加人们对冰川崩塌的恐惧。

B.因担心斯韦茨冰川已经开始崩塌,美英科学家于2019年开始研究该冰川的冰架、冰川在陆地上的流动和海洋环流,以预测它崩解的发生方式。

C.科学家们收集到的新数据表明,一股从松岛冰川沿岸流过来的深海暖流与东部大陆架下方的其他暖流混合,有可能造成东部冰架的崩塌。

D.科学家们去年第一次考察到斯韦茨冰川的前部,今年获得了详细描述冰架结构的雷达数据,明年有望测绘到冰川主体位于基岩上的地方。

5.对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盘踞在大陆边缘的日益不稳定的斯韦茨冰川一旦崩塌,可能会连同南极西部冰盖的其他部分一并崩塌,两者能够使全球海平面升高约65厘米。

B.Pettit的团队已直接在斯韦茨冰川的冰架上工作,进行了地震测试并钻透了300米的冰层部署传感器,以研究海底和监测未来两年的海洋状况。

C.根据目前描述冰架结构的雷达数据,科学家们发现斯韦茨冰川不是一片均匀融化的平坦冰层,暖流使得它到处都有沟渠、山脊和悬崖。

D.由美国冰川学家Pettit担任联合负责人的斯韦茨冰川稳定性评估项目将历时5年,耗资5000万美元,其目的是研究并阻止该冰川的崩塌。

6.“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风险。

”科学家们目前对“风险”有何了解?

他们如何实现“更多地了解”?

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遗言

杨蕾

村长突然倒地,躺在饭桌底下一阵抽搐,紧抓女人的手,嘴里喊了两声:

“纲!

纲!

”,便永远瞑上了双眼。

陶瓦村的人们听说了这事,老榕树下站着黑压压的一片人,人人为之唏嘘。

人们帮村长的儿子纲把村长隆重安葬了,就埋在陶瓦河边。

陶瓦河边多了一座坟茔,陶瓦村的人们也多了一份心事。

大伙聚在一起,目光齐刷刷地拉远,望着那座坟茔一眼,再慢慢收回,投影一样放大到各自的脸,好像要在别人的脸上找到什么答案,都想开口说什么或问什么,最终没人吭声。

看着看着,就散了。

三天前,温州香料商开着几部加长车来到陶瓦村收购八角,价钱可喜。

大伙手上有了钱,有人提议把建桥的集资款交了,村长负责收款,文书负责记账。

村长办事喜欢趁热打铁,因此也就爽快地同意了。

可是,村会计没有按时回村,打个电话说难得出远门一趟,想逗留一段时日,去看看汶川地震遗址。

二十多万的建桥集资款还在村长的手里,不,是在村长家里!

陶瓦村的人心照不宣。

村长的儿子纲在南宁开出租车,喜赌,欠债几十万。

陶瓦村的人也心照不宣。

陶瓦村的人静默了几天,终于着急了。

如果不抓紧时间弄清这笔款项现在搁在哪里,他们再也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了。

他们自发集合商议,最后决定委派村文书、村妇女主任代表村民上村长家询问款项的去向。

一个上午过去,两个代表回来了,一无所获。

据说村长的女人当着他们的面,翻箱倒柜,摸枕头捏被角,连放在床角落的尿壶也不放过。

文书考虑到村长平时的细心,为了安全起见,有可能已经先把款项存进自家的账号里了,便派陶瓦村小学校长拿着村长家的银行卡到镇上银行查账,回复说没有任何进账的记录。

二十多万元的人民币,用农大牌饲料十斤装的袋子来装也装不完的,又不是一个芋头或一个红薯那么容易藏匿……村长的女人该不是有所隐瞒吧?

有些人比比划划,胡乱猜疑着。

“前两天,纲一直在赌场,还抽好烟!

”有人喊出这句话,就像一颗炸弹扔进人群里,炸开了。

他们好像看到,纲烧的不是烟,而是他们的钱。

几个汉子按捺不住了,吵吵嚷嚷、气势汹汹地向村长家奔去。

文书急忙伸手拦住:

“大伙冷静点,村长尸骨未寒呢!

“等他尸骨寒了,我的血汗钱可打水漂了!

”有人蛮横地推了文书一把,愤愤地说。

村长的老母亲,手拄拐杖,站在家门口,微仰头颅,花白的头发被风扬起,神情透出一丝大义凛然之气。

面带愠色的汉子和不断跟随蜂拥而来的村民被镇住了,倏地停住了脚步。

老太看着跟前一张张震慑的面孔,顿了顿嗓音,说:

“本来,我想等会计回来再说,看来等不及了。

我儿子怎样我老太婆心里清楚,我会给大伙一个交代的!

“媳妇,你告诉大伙,他临走前都说了什么?

”老太太的身子微微抖索着,但很快镇定了。

“他没说什么,只喊纲……”村长女人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扑啦啦地滚落。

“文书,你到我屋里搬出床底下的那口缸,给大伙看看吧!

”老太太淡定地吩咐。

当文书抱着沉甸甸的一口瓦缸来到大伙的跟前,打开,满满的一缸人民币红灿灿地,映得大伙的脸一阵阵潮热,原本还在七嘴八舌交头接耳的村民都静了下来,一下子鸦雀无声。

老太太抑制不住了,老泪纵横,哽噎着说:

“收了大伙的钱,我儿子没再离开家半步。

晚上来我屋里坐到天明,嘴上说守着妈,实是守着这口缸。

临走了,挂念的还是这口缸啊!

那几条汉子“扑通”一声,双膝跪下,给老太磕了几个响头。

人群里,一片啜泣声。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插叙的方式,插叙了村长收建桥集资款的过程,突显了一个为民办实事的农村好干部形象,同时使情节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B.“陶瓦村的人心照不宣”,表现村民对集资款下落不明的担忧;“陶瓦村的人也心照不宣”,表现村民对村长的儿子可能赌掉集资款的担忧。

C.“他没说什么,只喊……”,这里的“纲”与“缸”谐音,村长的女人理解为村长喊儿子的名字,而老太太理解为村长喊盛钱的缸。

D.小说塑造了陶瓦村的村民群像,他们更多地是关心着自己的那点蝇头小利,而对一心为公、为大众做出巨大牺牲的英雄人物不依不饶。

8.真相大白前,小说的许多情节写了村民对集资款的担忧,请概述相关情节。

9.小说中,村长虽然着墨不多,却是主人公。

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

“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

“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

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

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

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

子厚有子男二人:

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

女子二人,皆幼。

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

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

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

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

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

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铭曰:

“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节选自《柳子厚墓志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B.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C.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D.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墓志铭,一种悼念性文体,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刻石置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后人稽考。

B.“皇考”,在位皇帝对先皇的尊称,也可指对先祖的尊称,在文中指先父。

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

C.“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古代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每一甲的第一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

隋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为礼部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出身宦官世家,自幼聪慧超凡,通情达理。

他发表议论旁征博引,贯通古今,让世人折服;识见高远,令公卿显要赞誉举荐。

B.柳宗元治政有方,深受百姓信赖。

为政柳州时,制定了劝谕和禁止

政令,并想方设法让通过质押子女借钱的人赎回了他们的子女。

C.柳宗元善良,有气节。

当得知刘禹锡被派到不宜人居的播州任刺史时,他上疏朝廷请求允许自己与禹锡互换,皇帝被他的行为感动。

D.柳宗元宦海沉浮,怀才不遇,政治生涯令人叹息。

但韩愈认为,或许就是柳宗元长久被贬谪的境遇,反而成就了他辉煌的文学事业。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3)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祭十二郎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头两句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壮阔,气势雄浑。

词人触景生情,这一清秋景象触发了其内心的愁情。

B.“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抒发了作者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这三句,是整首词的核心。

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了最高湖。

D.下片抒怀,写其壮志难酬之悲。

作者通过正用张翰和恒温的典故、反用许汜的典故,表达了自己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内涵。

15.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

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乐声。

(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借助后唐庄宗沉溺于怜人而丧国

史实,告诚人们要防微杜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比喻民众抗敌恢复失地的意志不可阻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

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

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

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

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

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他是不用的。

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

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

我好容易掏心挖肝地诌出来的句子,他几杠子轻轻的就给抹了。

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会,他说:

“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

”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

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

他告诉我:

“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

”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

文章便显着朴拙而有力。

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

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

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抑扬顿挫洋洋洒洒引人入胜迎刃而解

B.错落有致沸沸扬扬令人神往水到渠成

C.抑扬顿挫沸沸扬扬引人入胜迎刃而解

D.错落有致洋洋洒洒令人神往水到渠成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删削之间他的工夫见出

B.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

C.在这删削之间他见出了工夫

D.他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了工夫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初次经此打击后,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他轻轻地几杠子就给抹了。

B.初次经此打击,我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好容易掏心挖肝地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就抹了。

C.初次经此打击后,我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好容易掏心挖肝地诌出来的句子,他几杠子轻轻地就给抹了。

D.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