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00911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docx

《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docx

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

临古地——

A.前代的都城:

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

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

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

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1、金陵:

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

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

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

所谓“六朝”是指:

①三国吴。

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

②东晋。

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③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

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1)石头城: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

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

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

唐末再修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古有"石城虎踞"之称。

明洪武十九年(1386)筑南京古城将其围在城内,今城垣尚存,烽火台、征虏亭遗迹尚可寻。

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了。

(2)台城,古城名,本来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时改建,遂成为南朝台省和宫殿所在地,所以叫台城。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鸡鸣寺南。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

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3)“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最末一个帝王陈后主(陈叔宝)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一向被当作六朝荒淫的一个标志。

(4)汴京,简称汴,古称“汴州”、“东京”、“大梁”,今河南开封。

是中国多个重要王朝的首都。

战国时期,魏国建都于此,称“大梁”,冶铁业发达,十分繁荣。

后历经黄河水患的天灾祸乱,几乎沦为废墟,极度衰败。

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开封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经济发展,汴京作为一统天下的基础,先后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及后周的国都。

公元960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开封为首都,称为“东京”,终于完成对中国汉民族本部的统一。

(5)隋宫,隋炀帝杨广建造的行宫。

《舆地纪胜》:

“淮南东路,扬州江都宫,炀帝于江都郡置宫,号江都宫。

”《嘉庆一统志》:

“江苏省扬州府古迹:

临江宫在江都县南二十里,隋大业七年,炀帝升钓台临扬子津,大燕百僚,寻建临江宫于此。

显福宫在甘泉县东北,隋城外离宫。

……江都宫在甘泉县西七里,故广陵城内。

中有成象殿,水精殿及流珠堂,皆隋炀帝建。

……十宫在甘泉县北五里,隋炀帝建。

《寰宇记》:

十宫在江都县北五里,长阜苑内,依林傍涧,高跨冈阜,随城形置焉。

曰归雁、回流、九里、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光汾。

2、垂杨:

《开河记》:

“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

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

”这句说隋亡后,隋堤上只有杨柳依旧,暮鸦哀鸣。

⑥乌衣巷、朱雀桥: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

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

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

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

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

乌衣巷见证了王谢的艺术成就,与两大家族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紧密相连。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朱雀桥即朱雀桁,历史上又称大航、大桁、朱雀航,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时为交通要道,是六朝时期分布在石头城至清溪之间秦淮河上24座浮航中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浮桥,其遗址在清代已难寻觅。

朱雀桥之所以家喻户晓,还是源于金陵怀古诗《乌衣巷》。

而时事图画《赤焰腾空图》所画景象就发生在朱雀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UFO事件的记录。

如今在南京老城南中华门城内的武定桥和镇淮桥间新设朱雀桥,不在其原址,不过尚不失当年风范。

附近乌衣巷有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

⑦西塞山〔古战场〕由于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

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多次。

写与战争有关的诗有:

明代张居正的“指点吴魏争雄处,万军一日蛟龙吞。

至今西塞山头色,犹是当年战血痕”;顾澍的:

“西塞山前百战场,当年将士有辉光”等。

写西塞山美景的有:

苏轼的: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陆游的: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等。

写西塞山古迹的有:

唐诗人王周的:

“千寻铁锁无人问,石壁空存道者形”;王可象的:

“龙窟寺前新涨急,玉虚殿后碧峰圆”;李增荣的:

“桃花洞口常盟鹭,流水声中独钓鱼”等。

写西塞山雄伟气势的有:

李白的:

“回峦引群峰,横蹙楚山断”;韦应物的: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张文潜的:

“危矶插江生,石擘青玉”等。

3、赤壁:

“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市区138公里。

《湖北通志》载:

赤壁山临江矶头有‘赤壁’二字,乃周瑜所书。

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月十三日,孙、刘联军借助风势,动用火攻,大火一炬,葬送了曹操二十六万兵马,东吴和刘备的军队乘胜追击,直到南郡,曹操率残部北归邺城。

周瑜大军高奏凯歌,回军赤壁,在那大帅部楼船上举行得胜宴会,把酒庆功,酒醉之余,拔剑起舞,边舞边歌曰:

临赤壁兮,败曹公,安汉室兮,定江东,此山水兮,千古颂,刻二字兮,纪战功。

歌罢,提剑在悬崖上深深刻下了“赤壁”二字,这一剑刻过万重山,据说江西庐山有反写“赤壁”字样。

虽确切地点不可循,但历代有多位文人留下相关诗篇。

艺术手法

(1)“诗”与“史”的结合:

用典,双关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

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3)“古”与“今”的结合:

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咏史怀古诗 古迹典故 

1、汴河曲 杨广 

汴水东流无限春⑴,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⑶,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曲 》

汴biàn河:

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即运河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

当年隋炀帝为了游览江都,前后动员了百余万民工凿通济渠,沿岸堤上种植柳树,世称隋堤。

还在汴水之滨建造了豪华的行宫。

这条汴河,是隋炀帝穷奢极欲、耗尽民膏,最终自取灭亡的历史见证。

 

汴河怀古二首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舸(gě):

大船。

 载到扬州尽不还:

隋炀帝杨广游览扬州时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

 汴水:

汴河,即通济渠。

一千余里:

通济渠长一千三百余里。

 赖:

依赖。

 

通波水殿龙舟事:

隋炀帝下扬州乘龙舟的风景的事。

 

共禹论功:

作者在这里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其一 :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其二: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相比。

 

杨广 

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

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他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

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杨广被叛军缢杀。

 

               2   台城⑴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⑷,只缘一曲后庭花。

 

1.后庭花:

花名,多在庭院中栽培,盛开之时使树冠如玉一样美丽,故称玉树后庭花。

  

2.《《玉树后庭花》为宫体诗。

作者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是南朝亡国的最后一个昏庸皇帝。

传说陈灭亡的时候,陈后主正在宫中与爱姬妾孔贵嫔、张丽华等众人玩乐。

王朝灭亡的过程也正是此诗在宫中盛行的过程。

隋兵进入建康(今南京),陈后主被俘,后病死于洛阳。

 《玉树后庭花》遂被称为“亡国之音”。

  

3.台城:

六朝时的禁城。

在今南京市。

 

4.六代:

即六朝,指建都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相继的朝代。

 5.结绮(qǐ)临春:

结绮阁和临春阁,陈后主(陈叔宝)建造的两座穷极奢华的楼阁。

 

6.万户千门:

形容屋宇深广。

这里指宏伟豪华的结绮阁、临春阁、望仙阁等楼阁。

             

 7.只缘:

只因为。

  

3昭君出塞

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

——昭君出塞图王思廉

  龙庭:

指匈奴集会祭天的地方。

 

昭君出塞:

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4 骊山

陕西省有名的风景区之—。

骊山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

 

骊山是华清宫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作为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

 

1、老母宫:

相传女娲“攥黄土做人”,创造了人类。

她又在骊山炼石补天,世人尊称她为“骊山老母”。

 

2、烽火台:

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

 3、秦始皇将他的陵寝建在骊山脚下,留下了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军阵; 4、盛唐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此演绎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 5、现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也发生于骊山之上。

 

5赤壁 建康新亭

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部。

《湖北通志》载:

赤壁山临江矶头有‘赤壁’二字,相传为周瑜所书。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

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也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建康(南京古称) 

建康,又称建邺,是东吴、东晋、南朝宋、南齐、南梁、和陈朝六代京师之地,也是南宋时期的行都和明朝陪都。

建康城南拥秦淮,北倚后湖,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是中国传统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完美典范,中国古代都城的杰出代表。

 

六朝皇宫台城,宫殿壮丽巍峨,殿阁崇伟,为北魏洛阳城以及东亚各国争相效仿。

 

新亭 

新亭在六朝时最为著名,是为建康宫城的南北门户。

新亭一带,古代多寺庙。

新亭紧靠长江边,是南朝时代建康的西南要塞。

讨刘劭时,曾在此修建营垒。

当时从南方来攻打台城,必经新亭。

所以齐武帝称它是“兵冲”之地。

新亭垒一度是兵家必争之地。

 

6、马嵬之变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诛奸相杨国忠为借口,突然在范阳起兵。

次年六月,叛军攻占潼关,长安危在旦夕。

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仓皇西逃入蜀。

途经马嵬坡时,六军不发。

禁军将领陈玄礼等对杨氏兄妹专权不满,杀死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遂请求处死杨贵妃,以免后患。

唐玄宗无奈,被迫赐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wéi )坡 郑畋(tián)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马嵬(wéi )坡:

即马嵬驿,因晋代名将马嵬曾在此筑城而得名,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为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回马:

指唐玄宗由蜀还长安。

 

云雨:

意谓玄宗、贵妃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

 

景阳宫井:

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边。

南朝的昏昧陈后主陈叔宝听说隋兵已经攻进城来,就和宠妃张丽华、孙贵嫔躲在景阳宫井中,结果还是被隋兵俘虏。

 

7、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

由于发起反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

安史之乱发生后,由盛而衰。

 

8、华清宫 

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

后也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

初名“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

唐玄宗更华清宫,因在骊山,又叫骊山宫,亦称骊宫、绣岭宫。

华清宫始建于唐初,鼎盛于唐玄宗执政以后。

唐玄宗悉心经营建起如此宏大的离宫,他几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

岁尽始还长安。

安史乱后,政局突变,华清宫的游幸迅速衰落。

 

9、湘妃祠 湘妃竹 

湘山祠,为湖南最早的祠建筑之一。

湘妃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名叫娥皇和女英。

尧帝禅位于舜帝后,将两个女儿也一同许配于他。

因此二女是尧帝之女,故称其为“帝女”,又因为是舜帝之妃,故又称“二妃”。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登帝位后三十九年南游时,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河南九嶷。

二妃闻讯,追至洞庭湖的君山,听到舜帝已经崩于苍梧,抚竹痛哭,泪洒竹林,悲极而亡,化作湘水之神。

而二妃的泪洒在竹节之上,化作点点泪痕,故此竹称作“斑竹”,也叫“湘妃竹”!

 

人们为了纪念二妃,在君山建“湘妃祠”以供后人瞻仰悼念。

因建祠年代久远,又是为舜帝二妃所建,故称之为“江南第一祠”。

 

10、陈琳墓 

东汉文学家陈琳之墓。

 

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淮安东南)人。

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陈琳墓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赵家村大纵湖边,此范围内,墓墩数以千计,若悬盂覆釜。

这里曾出土“汉铜虎”、“千斤镫”、“双鱼铜洗”等汉代以来的铜器、陶器、玉器、铁器珍贵文物数百件。

 

11、吴钩 

吴钩,指刀刃为曲线形的吴国刀,是春秋时代由吴王(相传为阖闾)下令制造的,锋利无比。

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

一、器物类

11

1、玉:

高洁脱俗

2、珍珠:

美丽无瑕

3、簪缨(冠):

官位名望

4、捣衣砧:

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5、西楼小楼:

闺怨之情;

6、丝竹:

音乐;

7、汗青:

史册;

8、须眉:

男子;

9、巾帼:

妇女;

10、桑梓:

故乡;

11、轩辕:

祖国;

12、三尺:

法律;

13、寸管:

笔;

14、青鸟:

信使

15、船:

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16、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

例如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17、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

语出李斯《谏逐客书》: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18、船:

①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

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

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②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二、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1英雄:

追慕自愧自叹

2小人:

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3击楫:

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4娥眉(蛾眉):

美女

5峨眉:

高尚的德行

6青青子矜:

有才能的人

7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

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8碧血: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

例如《窦娥冤》:

“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9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

典出《晋书》:

“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

‘卿自以为何如?

’诜对曰:

‘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10怀桔:

指孝顺双亲。

《怀桔遗亲》是二十四孝之一,写后汉六岁的陆绩的孝顺故事。

陆绩随父在九江见袁术,袁术用桔子款待。

陆绩将两个桔子放在怀中,拜谢告辞之时,桔子落地。

袁术嘲笑客人为何将桔子带走,陆绩说准备带回给母亲吃,袁术对陆绩(的孝心)“大奇之”。

11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

《史记?

伯夷列传》记载: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12、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

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13、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14、咏絮:

谓女子咏雪。

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语出《世说新语》指的是东晋女诗人谢道韫的典故谢道韫(349—409),东晋女诗人,著名才女。

她出身于晋代王、谢两大家族中的谢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成人后又是王家的媳妇。

谢道韫是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的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聪慧有才辩,被后人称之为绝代才女、奇女。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红楼梦》(第三回):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咏絮才”指的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15、南冠:

指囚犯。

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

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

的《咏蝉》或《在狱咏蝉》

三、地点:

1古迹:

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2乡村:

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

3草原:

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4城市(市井):

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5仙境:

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6凭栏:

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7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桃源:

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8柳营:

指军营。

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9天地尘世:

鸿蒙、希夷、太清、太虚。

10细柳营:

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

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四、其他类

1、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出自杜甫诗《可叹》: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2、破晓:

初现希望

3、深夜:

愁思怀旧

4、雪:

琼玉、碎玉、冰花、六出;

5、信:

鸿雁、尺牍、尺素

6、亡国:

后庭花。

7、天地:

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8、浮生:

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9、朝阳:

希望朝气活力

10夕阳:

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11、正午:

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12、酒:

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13、月亮:

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

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