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086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docx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1

二安二中2013年春学期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安排

周次

主讲教师

内容安排

5

郭志杰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7

郭胜军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12

郭现平

平凡心、事业心、责任心 ——新时代师德的重要内涵

13

马献增

脚踏实地当好一名初中教师

15

郭建伟

师德修养师德风范

16

郭胜军

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  

17

郭志杰

加强师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备注:

1.各教师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在教师办公室集中学习。

2.师德师风材料每位教师一份,以供学习。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

(一)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依法执教。

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热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

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团结协作。

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

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

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廉洁从教。

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抑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八、为人师表。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已,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

(二)

教育部通知要求教育战线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教育部党组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

通知要求,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的基本精神。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大文件,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

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所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深刻领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任务。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灵魂。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释,进一步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行动。

要引导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改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教育战线全体同志的积极性引导到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正确的方针政策,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教育战线广大干部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勤奋工作的自觉行动。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三):

平凡心、事业心、责任心 ——新时代师德的重要内涵

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

这是新时代师德的三个重要内涵。

  

一、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  

教师首先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平凡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平凡人。

  

平凡意味着务实。

当今中国已经走过了唱高调的时代,无论是国家还是老百姓都变得越来越务实。

务实就意味着从实际出发确定目标,意味着脚踏实地做事和实实在在地做人,也意味着实事求是地论人论事。

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做好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干好自己的份内之事,也就是对社会尽了份,行了义,从而理所当然地从社会获取一份属于自己的应得的报酬。

这是师德的物质基础。

师德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不可能离开一定的物质基础。

任何职业,教师也不例外。

总之,教师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绝不意味着平庸和庸俗。

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人员,对教师的精神和人品的要求显然要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要高得多。

的确,教师是普通人。

但教师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同的是,他还需要有不畏清贫的品质、不急功近利的情操、不为名利诱惑的人格、甘做人梯的品质、把学生的成长视为自己成功的心态、钟爱孩子的激情、永不泯灭的童心、博大兼容的胸襟……这就是为什么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原因。

  

二、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  

教书育人工作既可以是一份职业,又可以是一种事业。

职业是人们用以谋生的一项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方式;事业则是一个人的精神的寄托,是他一生执着地为之献身的目标和追求目标的活动。

职业使人安身之命(命运),而事业使人安心立命(使命)。

职业使人能够生活,而事业能够使人生活得有意义。

教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敬业意味着乐业和创业。

  

总之,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找到了兴趣和热爱,因此他们的工作能做得很出色,永远进取,不言放弃,并真正拥有着为人做事的尊严,教育事业需要这样的教师,他们是教育事业的脊梁,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三、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

教师既有教育别人的使命,也有自我教育的使命。

“孔融四岁,能让梨”,令我们肃然起敬;孔子、陶行知、苏格拉底等古今中外大家的教育思想,犹如盏盏明灯将人性引向光明。

我们不是圣人,但我们是教育者。

在履行教育职责问题上,我们孕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四)

脚踏实地当好一名中学教师

弹指一挥间,育人十六年。

当我把点点滴滴的心血化为浇灌花朵的雨露时,我惊喜地听见了花开的声音。

它告诉我:

脚踏实地当好一名中学教师是真实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是永恒的……

一、呵护童心倾注师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

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这种呵护就是无微不至的爱。

走进孩子的心灵,去发现并宽容他们新、奇、趣、怪的想法,可以激发他们具有个性的思想火花,培养其创造精神。

  二、挖掘潜能竭尽师责

   教育是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一样、爱好不一样,所具有的潜质也不尽相同。

“如果你感觉到每个儿童都有个性,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你就会对人的多面性和无穷尽性感到惊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竭尽师责,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不容易被发现的优点、潜质,育人育心,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一)避实就虚,正确引导,化“腐朽”为神奇

   面对问题生,僵化式的、说教式的教育只能让他们更加反感你,相应的与之产生的对抗性也就愈强。

此时童心童趣已被班主任的权威强压在心隅一角。

他淘气、顽劣的神经经过无数次与老师的对抗会变得更加淘气、顽劣,老师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头痛不已。

  

(二)抓住闪光点,多元化评价,化“平庸”为神奇

   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有这样一类学生,表面上他们资质平庸,成绩总徘徊在“良-”这个档次,要让他们进一步或下滑一步都很困难,平时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久而久之,老师们便放弃了对这类学生的提升教育。

经过长期的观察以及我与他们,与他们的家长交谈的过程中发现,造成他们不积极进取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孩子本身很娇气,吃不得半点苦;二是家长对他们的要求不高,在中学阶段,能跟班走,考试及格即可。

这样,慢慢地他们的意志越来越脆弱,学习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差,被老师关注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但是“老师的职业就是研究人,并且要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

当我从浮躁中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拿起放大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时,一个个小荷露出了尖尖角。

  (三)深度挖掘,让优生更优,化“神奇”为更神奇

   优生永远都是幸运儿,总是在老师们和同学们的赞美声中抬头挺胸地向前走去。

但优生也容易被老师忽视他们身上除了学习优秀之外的潜质。

其实他们身上这些不易被人发现的潜质的价值远远高于学习成绩的优异。

    “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天生我材必有用”竭尽师责,挖掘潜质,师责在相知互爱中升华,教书育人成了享受生活。

三、创新进取提高师艺

  呵护童心,倾注师爱,师生之间有了水乳交融的情感;挖掘潜质,竭尽师责,“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育人育心,感受教育的快乐。

但是这些“爱”距离“亲其师,信其道”还有一段距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弗罗姆就曾经说过:

“师爱不是一个偶然幸运地体现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而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

这种“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要求教师拥有创新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一)在踏实中求“不踏实”,变常规为“不常规”

  面对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怎么墨守成规地站在三尺讲台上,谨记师爱慎讲师艺?

  翻开备课本,那严谨的教学设计,面面俱到的知识点,工工整整的字迹不再令我自豪。

我知道就像以前一样走下去,一样能取得成绩,而且既省时又省力。

但这样容易让教师养尊处优,时间一长,便会产生倦怠情绪,以前的优点反而成了扼杀教师前进的刽子手。

于是我开始变踏实为“不踏实”,变常规为“不常规”。

当然,这种“变”不是颠覆性的、毫无章法的“变”,而是在已取得的成绩上和实践中科学地“变”。

向有经验的教师学,向不同授课风格的教师学,向名师大家学。

辩证地用好“拿来主义”,在不断地“变化”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品位。

(二)反思、学习,再反思、再学习

   如果说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那么反思就更辛苦了。

因为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为什么我想学名家大师却总不得要领?

为什么我的课堂评价这么干涩?

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少了一份自然生成?

什么时候我才能达到“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的境界?

   爱心、责任心和进取心谱写一曲《爱的教育》,我用师爱谱曲,用师责填词,满怀激情地唱着它向前走去,脚踏实地向前走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用一颗伟大的心培养出无数颗爱心,我越发坚定了我的信念:

脚踏实地当好一名中学教师!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五)

师德修养师德风范

1、一个忠诚: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对于教师,教书育人是职业,更是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用江总书记的话,“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讲的就是一种忠诚事业的奉献精神。

教育家韦力说教师要有“四颗心”――事业心、责任心、自尊心、上进心。

 

2、两个服从:

服从大局、服从领导

教育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大局与小局,全局与个人,总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

作为系统中的一员,服从大局,接受组织调遣是应有的品质。

否则,既影响了大局工作,又损害了自身形象。

具体到一所学校,服从大局就是服从领导的正确领导。

一个学校是一个集体,一个集体必须服从一个首领。

一般说来,领导是站在全局考虑问题的,工作又十分辛苦,虽然工作中总会难免存在疏漏、差错、失误、不尽人意的地方,管理艺术也良莠不齐,但主观上大多力求尽心、科学、公正。

因此,作为下属,有向领导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的权利,更有服从领导,令行禁止,顾全大局,维护集体利益。

不给领导添麻烦的应尽义务和道德职责!

实际上这也是一名教师应有的道德理智。

 

3、三个热爱:

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生

这是忠诚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先决条件。

古今中外对此论述颇多。

而论述的最多也最一致的是两块内容,一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二是师爱是师德之本。

国家颁布的中中学师德规范,几乎二分之一内容就是在讲这三热爱。

我记得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种虽然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

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教师热爱学生,必然强烈地体现在感情上。

教师对学生的感情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

教师如果经常接触学生,善于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便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师生心理上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

情绪感染和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感知、记忆、理解、思维、想象等认识活动和思想活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爱如果达到了像有些名师说的那样“一旦离开学生,离开班级,离开学校,就产生无聊、空虚和失落感”的程度,那么,爱之深,爱之切矣!

工作起来就有使不完的劲。

有的老师说,我也想去热爱它们,可就是爱不起来。

是的,有时候是有这种无奈,这种困惑。

校园内、班级里、学生身上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烦恼、气恼、恼火的事,但为了建立感情,做好工作,我们必须挖掘其可爱之处。

人有时候很怪,当你不想去爱的时候,满眼都是不顺眼不顺心,一旦去爱的时候,满眼碧草青青花艳红,可爱之处多多。

那么,如何去挖掘呢?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有办法,关键在于心理的自我调适。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教师爱学生,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这叫爱的回报。

教师以爱育爱,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于是出现爱满教室、爱满校园、爱满天下的晕轮效应。

这是一种多么有意义的良性循环!

怪不得有人干脆说,没有爱的人,请你离开校园,你不配做老师!

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的忠信学校,老师们的座右铭是: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4、四个关系:

家务与工作的关系、份内工作与份外工作的关系、吃亏与便宜的关系、提出意见与尊重人格的关系

当今教师家庭大多双职工,又很少有老人在家料理,家务与工作的矛盾时会发生,但能否妥善处理这对矛盾,与其说是个工作问题,不如说是个师德问题。

许多教师工作很出色,难道他们就没有家务要做,难道他们的家务成了大问题?

关键在于崇高的师德、强烈的责任心。

因为人的弹性和潜力是很大的,在公与私的关系上,一定要有个正确定位。

育人工作群体性与个体性是合一的。

在完成本职性个体性工作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全校性集体性工作,真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分工不分家,互帮互助。

当然,强调合作统一,并不否定个性张扬和个体积极性的发挥,这是群体性工作的前提基础;但要真正张扬个性发挥个体工作积极性,其实也绝对离不开充满凝聚力的工作群体。

因而,教师必须辩证地把握份内与份外的界定,寻找集体工作与本职工作的融合点。

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的利益驱动心理愈来愈强烈了,这本无可非议。

但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任何学校都无法完全做到计件计时付酬,吃亏便宜的事肯定存在,时常发生。

如果形成斤斤计较的习惯和风气,那么,这个学校一定会流言蜚语是非多,散散懒懒闲人多,而且,总感到自己吃亏的老师经常处在一种心态不平心情不佳的状态之中,这种人必然影响了工作,又损伤了身心。

所以,我建议,我们做老师的真的需要有一点超脱的东西,要有点阿Q精神,吃亏就是占便宜。

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得了得与失关系,才能寻找到心理的平衡点,人生的平衡点。

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之地,民主意识、平等意识与参政能力、议事能力相对较强,有看法要说,有意见要提,这是好事,但不加注意,不分场合,不当方式,那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意见批评,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对方,导致好心办坏事。

这里实际上也存在一个修养问题。

所以,批评、指责必须注意场合、注意分寸,以尊重人格为前提,以有利工作为宗旨。

当然,也不能当“好好”先生。

5、五个自觉:

自觉学习、自觉守纪、自觉清廉、自觉共事、自觉创新

亚圣孟子曰:

“人不学不如物”。

经常学习可以明确是非,摆正关系,提高素质,增强后劲。

做老师的更要学习,古人云:

教育者当先受教育。

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每天看看电视报纸,浏览网络信息,经常订阅二、三份教育杂志,每年研读一两本专著等等,十分必要。

有一位全国十佳教师说得好,老师不一定什么都要精,但什么都要学一点,知识面要宽,要不断更新,这不仅有利于教书育人本领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强自身师德的人文底蕴。

特别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生命周期缩短,不更新知识就会被淘汰;知识经济又呼唤素质教育,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有可能带出高素质的学生。

教师要提高素质,必须从自觉学习抓起,否则,长此以往,走进课堂必然误人子弟。

这样的教师,何德之有!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

学校是人流集中的地方,是播种文明的地方,没有法纪是不堪设想的。

在倡导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今天,尤其需要老师们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

上班纪律、办公秩序、会议要求、教学规程、考评制度等等是学校最显性也是最为刚性的法纪。

无法无纪何以言工作,自由散漫老师不可能出色完成艰巨的教学任务。

况且,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话来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

一个漠无法纪的老师是无论如何带不出法纪严明的学生,“不正其身,何以正人”?

当然,绝大多数教职工从内心深处讲,也都是不愿生活、工作在一个松松散散的集体之中的。

学校权不大,钱不多,清正廉洁易做到。

但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教师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物利私欲也存在。

因而,特别是有采购的行政、后勤同志和常与家长接触的班主任,要占点小便宜的机会还是有的,要多加注意啊。

师德规范第七条就是廉洁从教。

两袖清风,一身傲气,是千百年来教师的一贯形象。

中华民族既有传统道德中“和为贵”的思想,反映在师德规范中第五条:

团结协作;但又有封建社会传承下来的“文人相轻”的陋习。

所以,我们千万要提防。

一所学校,一个年级组,一个办公室,就是一个家庭,产生了隔阂,大家都不愉快。

和气、和睦、和谐应当成为我们追求的人际氛围之目标!

具体化一点,就要做到三个不:

不自以为是,不小瞧人,不背后闲言碎语,用魏书生的话说,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要知道,只有在一个团结协作、真诚相待的教师集体中,才会有群星灿烂。

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从为民族复兴作贡献这一师德高度出发,自觉不断地创新。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特别是要通过我们人人在做的学科教育,帮助学生感受新的学习理念,探求新的学习方法,萌发新的学习情趣,发现新的学习问题,构建新的学习模式,获得新的学习能力等,从而帮助学生积淀起一种敢于创新求新的思维品质,为其今后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六)

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铸炼师德自律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

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为人师表”。

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形象的生命更重要”。

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

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从。

  二.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

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三.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

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立足岗位,立足国情和当地实际。

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

要从头脑想着应试题,心里盼着高升学率的禁锢中挣脱出来。

与旧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

寻找自我素质结构定位,并积极创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在参加目前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同时,看到素质教育呈现的未来前景。

一个有作为的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的形象,研究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教师的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构筑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其次坦诚地接受学生的挑战。

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角色而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与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

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

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

明确提出这一规律的《学记》说: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而《学记》的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与其弟子的教学活动经验为依据的。

这在《论语》中颇多记载:

学生批评了孔子,孔子非常欣慰,认为这是自己的幸事。

例如;他当着弟子巫马期欣然承认自己的过错: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学生子路、冉求、‘樊迟经常与孔子争执,但他们非常尊敬孔子;而孔子也颇为器重他们,将之都培养成出类拔萃的英才.在教学中认真接受学生的意见;使教师不断提高,这也是荀子的观点。

他指出,为师者应“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决不能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他自己就是“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

”教师要虚心接受一切人包括学生提出的正确的批评性或肯定性意见;拒绝诌谀奉承的言行教师在教学中应虚心向后辈与学生学习,而后来者居上;学生也可能超过老师,这就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生之间存在着“道”的双向交流。

清代教育家张履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