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与电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449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荷与电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电荷与电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电荷与电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电荷与电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电荷与电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电荷与电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电荷与电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电荷与电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电荷与电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电荷与电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电荷与电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电荷与电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电荷与电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电荷与电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电荷与电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电荷与电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电荷与电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电荷与电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电荷与电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电荷与电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荷与电流.docx

《电荷与电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荷与电流.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荷与电流.docx

电荷与电流

电荷与电流辅导练习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图所示,把某物体放在带正电的吸管右端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

则此物体(  )

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D.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带电轻质小球,已知甲带负电,甲和乙靠近时互相吸引,丙和甲靠近时互相排斥,则(  )

A.乙带负电,丙带正电B.乙带负电,丙带负电

C.乙带正电,丙带正电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3.如图所示,用带正电的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片金属箔一定都带正电

B.两片金属箔一定都带负电

C.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异种电荷D.两片金属箔可能带异种电荷

4.关于以下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带负电B.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C.在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到了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D.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缘体没有电子所以不能导电

B.导体能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C.绝缘体不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没有电荷

D.绝缘体不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正电荷多于电子

6.如图所示,一个带正电的导体A和一个带负电的导体B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杆连接时(  )

A.A球上的部分质子转移到B球上B.A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B球上

C.B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A球上D.B球上的部分原子转移到A球上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导体的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B.电源是产生电压的必要条件

C.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只要构成通路,导体中就会有电荷通过

D.电路中只要有电压,就会有电流

8.图甲闭合开关灯泡发光,图2乙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把两个验电器连接起来的瞬间(验电器带电情况见图乙)。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  )

A.金属棒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是由B向A

B.金属棒中电流方向是由A向BC.开关中电流的方向是由A向B

D.开关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是由A向B

 二.填空题(共2小题)

9.很多物质具有导电性,但导电的原理不同,例如:

金属能导电,因为金属中存在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判断溶液是否能导电,当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泡发光,由此确定该溶液  ,是由于该溶液中存在  。

10.某小组自学“塞贝克效应”后,知道了在两种金属组成的回路中,如果使两个接触点的温度不同,在回路中将会出现电流。

他们设计实验,验证所学到的结论。

该小组利用铁丝和铜丝两种导线组成图(a)所示的闭合回路,并将相连的两个交叉点A、B分别置于烧杯中和酒精灯上方。

做了如图(a)、(b)、(c)所示的三次实验。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①分析比较图(a)、(b)和(c)中的电流表示数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不变时,  。

②“塞贝克效应”组成的电路叫热电偶。

实际上是一个电源,它的电能是由  转化而来的。

热电偶信号可以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利用这种性质可以把热电偶做成  。

(写出它的一种应用)

 三.作图题(共9小题)

11.如图所示电路,若闭合开关,电路将  (选填“通路”、“开路”、“短路”),这是不允许的,必须改正。

若要使电路中的两灯并联,请在接错的那根导线上打一个“×”,表示这根导线不要,再把正确接法的导线画出来。

(连线不能交叉)

1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图,请在方框内画出它的电路图

13.根据下列实物图,在方框内画出它的电路图。

14.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导线不能交叉)

15.依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16.

(1)请你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未连接好的器材连接起来(连线不能交叉)。

(2)在右边的方框内画出图电路图,

17.根据图1电路图将图2中的实物元件以笔划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电路。

18.用笔画线作导线(连线不能交叉),将如图中的元件连接起来,连成符合下述要求的电路。

要求:

①开关Sl、S2都断开,红、绿灯都不亮;

②只闭合开关Sl,红、绿灯都不亮;

③只闭合开关S2,绿灯亮,红灯不亮;

④开关Sl、S2都闭合,红绿灯都亮。

19.请根据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将实物图补充连接成完整电路。

 

四.解答题(共5小题)

20.演绎式探究:

课题:

金属导电研究

演绎推理内容:

已知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能作定向运动,可以推知金属内部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能作定向运动,所以金属能导电,且导体中的电流强度I=

问题:

金属内部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怎样?

研究过程:

建立如图模型:

①自由电子沿着截面积为S的金属导体运动;

②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v。

已知每个电子所带电荷为e,单位体积内的电子数为n,

可以推导出金属内部自由电子平均速率v的数学表达式。

推导过程如下:

(请你填写每步结果)

①在△t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截面(截面积为S)的电子数量为N=  ;

②在△t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截面的电荷电量为△q=  ;

③在△t时间内通过金属导体的电流强度为I=  ;

④则金属内部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v=  。

经实际带入某金属的有关数据可知,金属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是很小的,数量级达10﹣5m/s。

21.按要求画出简化电路图:

(1)当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S3时。

(2)当闭合开关S1、S2,断开开关S3时。

(3)当闭合开关S3,断开开关S1、S2时。

22.根据要求画出电路图。

①灯L1和L2并联;

②S1、S2都闭合时L1和L2都发光;

③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L1发光。

23.请画出与下面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

24.将电路元件按电路图连接成实物图。

(要求导线不交叉)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图所示,把某物体放在带正电的吸管右端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

则此物体(  )

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D.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

【解答】解:

带电体除了吸引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外,还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当把某物体放在带正电的吸管右端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说明此物体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

C。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带电轻质小球,已知甲带负电,甲和乙靠近时互相吸引,丙和甲靠近时互相排斥,则(  )

A.乙带负电,丙带正电B.乙带负电,丙带负电

C.乙带正电,丙带正电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解答】解: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由于甲、乙都是带电轻质小球,甲带负电,甲乙相互吸引,则说明乙带正电;丙和甲相互排斥,说明丙也带负电。

故选:

D。

 

3.如图所示,用带正电的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片金属箔一定都带正电B.两片金属箔一定都带负电

C.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异种电荷D.两片金属箔可能带异种电荷

【解答】解:

带正电的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带正电的棒由于缺少电子,会从验电器上夺得电子,使两片金属箔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所以两金属箔片因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4.关于以下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带负电

B.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C.在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到了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D.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解答】解:

A、根据人们的规定,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电荷为正电荷,故丝绸带负电,故A正确;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产生电荷,物体带负电荷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此物体得到电子,故B错误;

C、分子体积很小,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故C错误;

D、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力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D错误。

故选:

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绝缘体没有电子所以不能导电

B.导体能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C.绝缘体不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没有电荷

D.绝缘体不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正电荷多于电子

【解答】解:

A、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实质是它里面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不是没有电子造成的,故A错误;

B、导体容易导电靠的是自由电荷,故B正确;

C、绝缘体内电荷很多,只是自由移动的几乎没有,故不能导电,故C错误;

D、绝缘体内部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同,故D错误;

故选:

B。

 

6.如图所示,一个带正电的导体A和一个带负电的导体B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杆连接时(  )

A.A球上的部分质子转移到B球上

B.A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B球上

C.B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A球上

D.B球上的部分原子转移到A球上

【解答】解:

物体A带正电,B带负电,用一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分别连接A、B时,物体B多余的负电荷(电子)会转移到A上,所以电流方向是从A向B。

故选:

C。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B.电源是产生电压的必要条件

C.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只要构成通路,导体中就会有电荷通过

D.电路中只要有电压,就会有电流

【解答】解:

A、导体两端有电压,电压不能用通过来表示,故A错;

B、电源是产生电压的装置,故B正确;

C、要让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除了要构成通路以外,电路两端还必须要有电压,故C错;

D、要让电路中产生电流,除了要有电压,电路还必须处处连通,故D错。

故选:

B。

 

8.图甲闭合开关灯泡发光,图2乙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把两个验电器连接起来的瞬间(验电器带电情况见图乙)。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  )

A.金属棒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是由B向A

B.金属棒中电流方向是由A向B

C.开关中电流的方向是由A向B

D.开关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是由A向B

【解答】解:

AB、金属导体中能够移动的是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当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验电器的两金属球相连时,电子会发生定向移动,从带负电的A移动到不带电的B,金属棒中电流方向是由B向A的,故AB错误;

CD、在电源的外部,电流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所以,如图所示电路,开关闭合后,电流方向是由B到A;

由电流方向的规定可知,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按此规定,电子(带负电)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所以开关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是由A向B,故C错误,D正确。

故选:

D。

 

二.填空题(共2小题)

9.很多物质具有导电性,但导电的原理不同,例如:

金属能导电,因为金属中存在 自由电子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判断溶液是否能导电,当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泡发光,由此确定该溶液 能导电 ,是由于该溶液中存在 自由电荷 。

【解答】解:

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能发光,说明有电流通过灯泡,这说明该溶液能够导电,是导体;溶液能够导电是由于该溶液中存在自由电荷。

故答案为:

自由电子;能导电;自由电荷。

 

10.某小组自学“塞贝克效应”后,知道了在两种金属组成的回路中,如果使两个接触点的温度不同,在回路中将会出现电流。

他们设计实验,验证所学到的结论。

该小组利用铁丝和铜丝两种导线组成图(a)所示的闭合回路,并将相连的两个交叉点A、B分别置于烧杯中和酒精灯上方。

做了如图(a)、(b)、(c)所示的三次实验。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①分析比较图(a)、(b)和(c)中的电流表示数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不变时, 接触点之间的温度差越小,电路中的电流越小 。

②“塞贝克效应”组成的电路叫热电偶。

实际上是一个电源,它的电能是由 内能 转化而来的。

热电偶信号可以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利用这种性质可以把热电偶做成 温度计 。

(写出它的一种应用)

【解答】解:

(1)比较a、b两次实验可知,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不变时,(a)中冰水混合物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差比较大,电流表示数大;(b)中开水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差较小,电流表的示数小,故可得出的结论为:

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不变时,接触点之间的温度差越小,电路中的电流越小;

(2)要产生热电流,必须存在温度差,说明热电偶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热电偶将热的差别转化成了电,即将热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可以根据电流的大小判断温度的差别,即可以制成温度计。

故答案为:

(1)接触点之间的温度差越小,电路中的电流越小;

(2)内能;温度计。

 

三.作图题(共9小题)

11.如图所示电路,若闭合开关,电路将 短路 (选填“通路”、“开路”、“短路”),这是不允许的,必须改正。

若要使电路中的两灯并联,请在接错的那根导线上打一个“×”,表示这根导线不要,再把正确接法的导线画出来。

(连线不能交叉)

【解答】解:

闭合开关,电流将从正极直接经导线回到负极,电路将是短路,会损坏电源;将导线丁的c端移到d端即可,这样电路中的两灯并联,均可避免短路情况。

故答案为:

短路;见上图。

 

1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图,请在方框内画出它的电路图

【解答】解:

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开始分支,一支经开关S2、灯泡L2;另一支经灯泡L1,然后共同经开关S1回负极,如图所示:

 

13.根据下列实物图,在方框内画出它的电路图。

【解答】解:

根据实物图可知,从正极出发开始分支,一支流向开关S、灯泡L1,另一支流向灯泡L2,然后会合经过电流表回负极,即两灯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如图所示:

 

14.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导线不能交叉)

【解答】解:

原电路中,两灯并联,因不知电流大小,故电流表选用大量程与灯L1串联,S控制整个电路,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如下所示:

 

15.依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解答】解:

由电路图可知,两灯并联,开关S2在干路上,开关S1在灯泡L1的支路上;

根据电流流向法,先串联电源,从正极出发依次串联开关S2、灯泡L1回到电源的负极,再把开关S1、灯泡L1串联后并联在灯泡L2两端,如下图所示:

 

16.

(1)请你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未连接好的器材连接起来(连线不能交叉)。

(2)在右边的方框内画出图电路图,

【解答】解:

(1)根据甲图连接实物图,通过开关的转换分别组成两个电路,注意电源正极与S的转运的轴相连,如下左所示:

(2)图中两灯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如下右所示:

 

17.根据图1电路图将图2中的实物元件以笔划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电路。

【解答】解:

根据电流流向法,先从正极出发依次串联开关S1、灯泡L1、开关S2回到电源的负极,然后将开关S3和灯泡L2串联后并联在灯泡L1和开关S2两端,如下图所示:

 

18.用笔画线作导线(连线不能交叉),将如图中的元件连接起来,连成符合下述要求的电路。

要求:

①开关Sl、S2都断开,红、绿灯都不亮;

②只闭合开关Sl,红、绿灯都不亮;

③只闭合开关S2,绿灯亮,红灯不亮;

④开关Sl、S2都闭合,红绿灯都亮。

【解答】解:

题中要求:

①开关S1、S2都断开,红、绿灯都不亮;

②只闭合开S1,红、绿灯都不亮;

③只闭合开关S2,绿灯亮,红灯不亮;

这说明:

两灯泡并联,S2接在干路中,绿灯所在的支路没有开关控制,红灯与S1串联在另一条支路中;

实物连接如下图所示。

 

19.请根据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将实物图补充连接成完整电路。

【解答】解:

根据电流流向法,先从正极出发依次串联开关S、电阻R2回到电源的负极,然后把电阻R1与电流表串联后并联在电阻R2两端,如下图所示:

 

四.解答题(共5小题)

20.演绎式探究:

课题:

金属导电研究

演绎推理内容:

已知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能作定向运动,可以推知金属内部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能作定向运动,所以金属能导电,且导体中的电流强度I=

问题:

金属内部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怎样?

研究过程:

建立如图模型:

①自由电子沿着截面积为S的金属导体运动;

②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v。

已知每个电子所带电荷为e,单位体积内的电子数为n,

可以推导出金属内部自由电子平均速率v的数学表达式。

推导过程如下:

(请你填写每步结果)

①在△t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截面(截面积为S)的电子数量为N= nSv△t ;

②在△t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截面的电荷电量为△q= enSv△t ;

③在△t时间内通过金属导体的电流强度为I= enSv ;

④则金属内部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v= I/enS 。

经实际带入某金属的有关数据可知,金属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是很小的,数量级达10﹣5m/s。

【解答】解:

①已知电子沿着截面积为S的金属导体运动,且这些电子均以漂移速度v运动,在△t时间内的体积为:

V=Sv△t,

则该段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截面的电子数为△N=nV=nSv△t;

②已知每个电子所带电荷为e,单位体积内的电子数为n,故在△t时间内通过圆柱体底面的电荷△Q=enSv△t;

③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叫做电流,故在△t时间内通过圆柱体的电流为I=

=enSv;

④由③知,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流为I=enSv,

所以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

=I/enS。

故答案为:

①nSv△t;②enSv△t;③enSv;④I/enS。

 

21.按要求画出简化电路图:

(1)当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S3时。

(2)当闭合开关S1、S2,断开开关S3时。

(3)当闭合开关S3,断开开关S1、S2时。

【解答】解:

(1)当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S3时,简化电路图如下:

(2)当闭合开关S1、S2,断开开关S3时,简化电路图如下:

(3)当闭合开关S3,断开开关S1、S2时,简化电路图如下:

 

22.根据要求画出电路图。

①灯L1和L2并联;

②S1、S2都闭合时L1和L2都发光;

③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L1发光。

【解答】解:

据题目所提示的信息可知,可能是L1和L2并联,且S1控制L1,S2控制L2,故如下图所示:

或L1和L2并联,且S1在干路中,S2控制L2,故如下图所示:

 

23.请画出与下面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

【解答】解:

S1与L1串联后与L2并联,S2和电流表分别串联在干路中,再把电压表并联在L2的两端;如图所示:

 

24.将电路元件按电路图连接成实物图。

(要求导线不交叉)

【解答】解:

采用“电流流向法”,先串联电源,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依次串联开关S、灯泡L2、开关S2回到电源的负极,再将灯泡L1、开关S1串联后并在灯泡L2和开关S2两端即可,如下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