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487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剪贴纸学习方法.docx

剪贴纸学习方法

一年级剪贴纸作品篇二:

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快速学习和阅读的方法mmost

开动大脑》一书,是托尼·巴赞早期写的书,在当时所提到理念非常超前,获得很大的反响。

它的第一版是1974年春天发行的,是“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首次向全世界正式推出,是世界上思维导图的第一本书。

它主要是配合bbc同名的10集科普记录片,出版之后大受好评。

这几天正在重新看这本书,重点关注的章节是第一章和第九章。

这二章讲的都是如果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快速学习。

第一章的内容已经整理成《开动大脑》一一思维导图学习法和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快速写出论文?

发在本站了。

第九章是讲思维导图有机学习技巧mmost,今天把第一部分放上来。

思维导图有机学习技巧(缩写为mmost)分为准备与应用两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4个小部分。

准备:

(1)浏览

(2)时间与任务量(3)主题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4)问题与确定目标。

应用:

(1)总览

(2)预习(3)精读(4)复习准备:

mmost的准备:

1、浏览。

在其他工作开始之前,对于要看的书或杂志通过或浏览一下是很重要的。

但这种阅读必须是随意的、快捷的,一页页跳着看,把握书的总体感觉。

注意书的结构框架、难度水平、图解与说明的比率、结论的位置、文章的概要及总结部分等。

总之,其阅读方式应该像到书店选购书或在图书馆找书、挑书一样。

2、时间与任务量。

这两项可以同时决定,因为二者的原理是相同的。

坐下来看书时,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决定看书时间的长短,及在这个时间内的阅读量。

在学习中,首先判断学习所需的时间和任务量能立即给我们确定学习时间与量的范围、及终点或目标。

同时还有另一长处,能使我们将所学的内容正确地连接起来,不至于散乱无章。

建议在选择阅读章节的起始位置,各夹一大张纸做记号,以明确阅读量和阅读范围。

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消除那种潜在的莫名的恐惧感。

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要看完多少页书事先做出预估,会潜意识地自我暗示:

任务很轻松,而且肯定能完成,因而最终能坚持看完书。

二者在情绪与取得的成绩上都将不同。

3、主题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

确定了学习任务之后,接下来尽快写出你对这个主题所了解的一切。

做这一练习时,时间尽量不要超过5分钟。

应该以关键字和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做注释。

这一练习的目的是要提高注意力,避免精神涣散,并“设置”良好的大脑状态。

“设置”这一术语指的使大脑集中于重要的而不是琐碎的知识上。

5分钟练习的目的纯粹只是为了激活系统并将大脑调整到正确的方向上。

篇三: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

1、常用绳扣系法——实扣:

知识目标:

1、了解绳扣历史及用途。

2、知道被扣的系法。

技能目标:

会系实扣绳扣。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绳扣历史及用途。

2、知道实扣的系法

教学难点:

实扣系是否结实。

教学准备:

准备1米长的绳或带一根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实扣俗名死扣,是人们在生活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扣。

实扣的本身有一种实在的意思,所以叫实扣。

今天我们就来学系实扣。

二、学习探究

(一)教与学

1、阅读资料2、小组内交流绳扣历史及用途

(二)学习实扣的系法

1、把绳的两端提起,然后相系

2、再将绳两端提起,用与第一次相反的动作再系一次。

3、注意:

两次回折相系必须在一个套中穿出来,如果不是这样,完成后就是反扣,这种扣是错误的系法,易缓扣。

4、学习尝试系实扣,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交流经验。

三、学习读一读

1、阅读资料

2、谈谈收获

四、想想练练

同学们在练习时,可把绳放在物体上,可在木棍、竹杆、文具盒、桌椅的栋梁上进行练习,对比一下这两种系法的规律与差异。

板书设计:

1、常用绳扣系法——实扣

俗名死扣

生活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扣

2、生活中的安全标志

知识目标:

知道安全标志的类型,了解安全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安全标志的类型,掌握各个安全标志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设计安全标志。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及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了解生活中的安全标志吗?

知道它们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吗?

想知道的话,就赶快跟我来吧!

二、活动探究

(一)大观园

1、看书中图,说说你认识多少?

2、根据安全标志的类型填写安全标志。

(二)探秘所

1、说说书中的安全标志的含义

2、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书中说一说,连一连

(三)妙想街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安全的地方,请想一想,设计个标志吧!

(四)交流屏

说说自己要如何面对安全标志

三、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标志,找一找,想一想,试着给我们学校设计一个“校标)。

四、课后作业:

查找并认识生活中的安全标志

板书设计:

2、生活中的安全标志

禁止标志

警告标志

指令标志

提示标志

3、钉纽扣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与实践,使学生们了解纽扣的有关知识,弘扬传统文化。

2、通过本课实践了解纫针、打线结、钉纽扣的方法,学会利用合适的针和线钉纽扣。

技能目标:

1、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情感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收集和汇报资料使学生理解纽扣中的文化。

2、学会纫针、打结、钉纽扣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同纽扣的不同钉法。

教学准备:

针、线、纽扣、剪刀、卡纸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两幅图:

相同的两件衣服,穿在两人人的身上,一个有纽扣,一个无纽扣,让学和观察两件衣服的不同地方,讨论纽扣的作用,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引入课题。

二、学与做

1、学生读文,初知钉纽扣的步骤与方法。

2、教师进行演示钉纽扣,并做讲解。

3、学生尝试钉纽扣,教师巡视指导。

4、作品展示,交流经验

三、学习读一读

1、阅读读一读

2、交流阅读感受

四、想想练练

1、阅读书中资料

2、动手练习钉纽扣

五、思考与实践

1、想一想,钉纽扣要经过哪几个环节。

2、在一块长条布上等距离钉好三个纽扣。

课堂练习:

尝试四眼纽扣的不同钉法。

课后作业:

课后为自己缺纽扣的衣服钉上纽扣。

板书设计:

3、钉纽扣

工具:

针、线等

步骤:

纫针、打线结、钉纽扣

4、我眼中的秋天

知识目标:

了解秋天的先生,能够享受秋天的景象。

技能目标: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秋天的特征,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教学难点:

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及图片

课时安排:

1小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发,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天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

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吧。

二、活动探究

(一)找秋天

1、小朋友们,你知道到哪儿去找秋天吗?

2、请用不同的方式观察秋天,你发现了什么?

3、画画你眼中的秋天。

(二)写秋天篇四:

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介绍

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介绍

——学好语文的好办法

山东省2011年高考状元

一把钥匙配一把锁,这是我对学习方法的理解。

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特点,学习方法决不可能千篇一律。

学语文,是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的。

首先,要多看一些书,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会。

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

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有的同学比较喜欢看像《读者》、《散文》之类的杂志。

看《读者》,可以了解到许多独到的观点,看到一些内涵丰厚的文章,使自己也变得爱思考起来。

尤其在写作时,我更是常常受到它的启发。

现在作文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分标准就是是否有创新、有与众不同的见解。

这样的见解,往往不是凭空就可以产生的。

它取决于你的阅历、你的人生体会。

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简简单单的两点一线,很少有机会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

因此读书看报就不失为一条捷径。

而在时间金钱都有所限制的情况下,看《读者》更不愧为捷径中的捷径。

更何况,它也是我们放松自己的好伴侣。

看《散文》,是通过语文老师的介绍。

教我语文的陈武老师是一位文学功底很深的人。

他的课真正花在课本上的时间并不多,他更愿意教我们一些从课本里引出来的知识。

三年下来,我觉得自己的确学到了许多东西。

尤其是文学修养方面提高不少。

记得当初他向我们推荐《散文》时,没有说太多,只有几个字我印象特深:

腹中有书气自华。

于是我开始学着欣赏《散文》。

刚开始时,也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后来,当我静下心来,细细地体会那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微妙的感觉。

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

一段很普通的经历到了作家笔下,却完全可以获得诗一般的美感。

我喜欢反反复复地读那些自己特别有感触的文字,直到把它们背下,然后不经意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文笔果然有了提高。

同时,通过揣摩作者的感受,不知不觉我就养成了一种爱思考的习惯,这一点在做文字表述题的时候特别有用,下手更快,思考角度也更准确。

此外,有空时多翻翻字典也是一种好办法。

例如,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考前再看一看,印象就比较深。

另外,平时听新闻时也可多留一个心眼,注意听听播音员的发音,碰到哪个字他发得和你不一样,就记下来,查查字典,看是他发得对还是你发得对,这样做印象特别深。

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

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同时学到不少新词。

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

记得那年,老师让语文科代表每天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抄些成语或容易出错的词语、容易读错的字等,下课后大家都会自觉地去看一

看,一些细心的同学还会把它们都整理在一个本子上。

到试卷时,我们班同学在这种题上出错的已经很少了。

在写作方面,除了多看书看报外,还可适当记点日记周记之类,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

当然,也可以背一些优美的句子,使它们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常记常用,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总之,语文就像中药,越熬越有味。

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准了时,你的努力就已经得到了回报。

语文的功夫都在平时的积累上,考前语文基本上是没什么好复习的,但也不是完全放弃,你可以在复习的间隙看看文学常识,翻翻杂志什么的,或者做一两份模拟试卷,保持对题型的熟悉程度也就足够了。

最重要的还是信心问题,千万不要因为平时语文成绩不稳定就对自己失去信心,放下一切的包袱,你一定会在考场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语文,有人认为语文最难,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觉得似乎无论他们再怎么努力,起色似乎不大,总的感觉就像是有力无处使,这是由语文自身的转点决定的,语文知识面宽,什么学、词、句、段的分析,什么名言警名等等都包括在里面,而语文考试时不可能什么都考到,因此一些同学在往语文上下功夫时,由于坚持时间不长,过于急躁往往收效不大,甚至毫不起色。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

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

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

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

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

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而且,阅读量大,知识就会十分丰富,一个人的素质也会提高,眼界就会更广,况且,写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

古语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也就是说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

大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做到前一句的人却不多,真正喜爱阅读的并能从中得到知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能写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

但我们要做这样

的人,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阅读,要喜欢去阅读,当我们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去思考它的内涵,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

还有,要好问,要记住不懂就要问,特别是读课外的古文言文,古诗、词时,其中有些字、词、句我们不能完全理解的,这就需要去查工具书,如果工具书中查不到,或者查了之后仍然不太明白,就要及时去问老师,及时地弄明白,这样才能学好古诗文,切记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使自己的心中留下疑惑,因为日月积累,会使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大。

语文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从读、说、写三方面去学习,去品味,去发扬,读就是要去获取知识,去欣赏。

语文这门艺术,而说与写则是我们对语文的体现,是我们学习语文真正的目的。

既然就样,我校就更应该利用空闲的时间去练习写作,多写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把文章写好,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学会运用自己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这样,我们就能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

懂得了这些,再来学习语文时,便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反而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当我们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享受时,不学好也难了!

</p<p>篇五: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大课堂

(一)学习要有科学的方法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很多,例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先天遗传素质、后天身体状况、教师与家长教育水平高低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校园小环境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原有知识基础好差以及智力、能力强弱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

一是想学(目的态度);二是会学(学习方法)。

可以说,所有学生在刚进校的时候,都是想学的。

但是,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同是那几个老师所教,使用统一课本,入学时基础差不多,过了一段时间,成绩就会出现差距。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初二年级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就是典型的例证。

什么原因呢?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开始个个想学好,但是有的会学,有的不会学。

会学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

越想学知识越增加,智力越发展,能力越提高,成绩越拔尖,形成良性循环。

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暂时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进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是可以赶上去的。

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会越越来越差。

当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容易赶上了。

那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想学习。

越不想学成绩越差,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厌恶、害怕甚至拒绝学习。

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必将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

分析这两种学生的发展过程,前者走的是:

想学——会学——更想学的路线,后者走的是:

想学——不会学——不想学的路线。

两条路线起点相同,分歧点就在学习方法上。

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确是至关重要的。

什么叫学习方法?

就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径。

只要在学习,就必然采用某种方法:

这种方法是科学的还是不科学的?

是主动学习掌握的还是无意之中形成的?

对促进学习成绩上升、学习能力提高,作用是大还是小?

只是没有想过,或虽想过但没有认真注意和研究罢了。

通过调查和观察,就会发现,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上课前,有的学生对老师这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老师上课讲解,老师讲什么就听是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的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听课时有的放矢,对预习发现的难点、重点和关键的地方细听详记、思考理解,当堂掌握,在学习中较好地发挥了主体作用。

同是预习,方法也不一样。

有的看起书来,象是看小说似的,不大容易发现问题,更难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即使发现什么问题,也不停下来问个为什么,不去追根求源搞清楚;有的看书时动手又动脑,把新课中的旧概念、旧知识查个水落石出,对新课中的问题能理解的就当时弄通,弄不通的就记下来,等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分析讲解。

-

课堂上,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瞌睡打盹。

同是听课,有的象架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象个速记员,边听边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一大堆;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也有的边听讲边划书边思考。

同样是思考,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相比较。

下课后,有的学生抢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有的先回忆复习课上讲的内容,然后看书整理笔记,把教材充分理解掌握了,才开始做作业。

有的课上未听懂,下课也不问,随它去了,玩得天晕地黑。

同样,在看参考书、做习题、阶段总结、考前复习以及考后分析等其它环节上,也都存在着种种不同的做法。

-

以上是从每个具体学习环节上看的。

如果从学习整体过程上看,也是形式多样,方法各异。

有的先预习后上课;有的不预习就上课;有的只重视上课,课后抄抄作业就算;有的课上未听好,课后一头钻进作业堆里面;有的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也有的课前认真预习,课上专心听讲,课后及时整理,独立完成作业,按期做好阶段复习总结;还有的定有周密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科学地进行预习、听课、作业、复习、总结,考试时胸有成竹,每考必胜……

以上方法是怎样来的呢?

通过调查可知,来源与五个方面:

(1)向别人学的;(2)自己摸索“悟”出来的;(3)同学之间研究切磋得来的;(4)老师断断续续指点的;(5)从某些书中受到启发的。

不管从哪个方面得来的,难免是片面体会或“一孔之见”,往往属于经验型,带有片面性,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需要教者帮助找到一种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哪儿呢?

近几年,笔者共问卷调查了一万多名(8000名初中生,2000名高中生,540名中师生)成绩较好的学生,并分别邀请其中成绩拔尖、学习有法的同学开了几十次座谈会,让他们介绍学法,总结经验,探求规律。

大家倾向一致的意见是:

每天六节课中的新授课,都要按照:

预习——上课——整理——作业这四个步骤组成的环节滚动一次。

一个章节结束,都要进行系统复习总结这一步骤,使每课时的小环环环相扣,形成整体,不仅如此,他们在每个步骤上都有许多具体做法和严格要求,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也都有得力的措施。

把这些做法、要求和措施集中起来,把前四个步骤称为环节,构成

完成每一课时的学习不可缺少的四环,加上最后一个步骤,合称“四环一步”。

按照这一过程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按每一环节和步骤上的科学方法去做,就称为“四环一步”学习法。

如果从一个阶段或一个章节来看,教师在教几个课时之后,一般要按章节,按单元把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复习总结一次,学生也往往要根据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进行复习总结,使自己的知识前后衔接,融汇贯通,达到系统掌握之目的。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过程应由每一课时的四大环节加上阶段系统复习总结这一必要步骤组成,“四环节”以上课为中心,每天必做;“一步”按章节,分单元进行。

四环节一步骤节节相连,步步相通,构成了学习过程的有机整体。

预习是起始环节。

为上课扫清障碍,开辟道路,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上课是中心环节,既是预习的目的,又是对预习的检验,同时对下面几个环节起到关键作用;课后整理消化是中继环节,是上课的延续和加强,又为顺利做作业创造条件;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环节,既巩固前面的成果,又为阶段复习提供了典型材料;系统复习总结是贯通步骤,是对本阶段诸课时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提高与升华,又为转入下一阶段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环一步”缺一不可,否则,就使学习过程中断,破坏学习的连贯性和方法的整体性。

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符合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心理过程,又与教师教的过程相配合,相辅相成,浑为一体,符合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

学习方法大课堂

(二)认真预习初步加工

预习,即课前自学。

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

一般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课前预习。

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2)阶段预习。

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3)学期预习。

指开学前在假期里,把新学期的教材先自学一遍。

这三种预习,一个比一个线条要粗。

-

课前预习有以下几点好处:

1.预习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

通过预习,必然会有部分内容弄不懂。

为什么看不懂呢?

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好有关的旧知识,也可以说没有掌握好新课的预备知识。

预习就象“火力侦察”,可以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

这样,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就会很顺利。

有的学生之所以听讲效果差,有一条原因,就是没有准备好听课前所必需的旧知识,从而给听课带来了各种困难,很难做到当堂理解。

结果上课时间被白白浪费。

而预习,就可以避免这种被动局面的出现。

例如,课前预习到初一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一节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就是求这个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它的一般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一定要注意当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

如果不预习,上课时老师又不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直接讲“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的内容,有的同学就会听不懂。

如果停下来,去问同学或查书,就会耽误了听课,结果,一步掉队步步掉队,再听也接不上了。

这节课可能弄得心烦意乱,毫无成效。

如果在预习过程中及时补上旧知识,上课听讲,接受新知识就会比较顺利。

2.预习可以提高听讲水平。

一般说来,预习不可能把新教材全都理解了,总会遗留下一些不懂的问题,盼着上课时解决。

这样听讲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讲效果好。

比那些老师讲什么听什么、主观上没有思想准备、没有重点、没有具体目标的学生,要主动得多。

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已经理解的部分时,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看老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或同学的思路进行比较,看教师或同学高明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自己还有哪些理解不够的地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假定书上有一道题,有a、b、c三种解法,你预习时掌握了b种解法。

课堂上老师把问题提出后,你就会胸有成竹地期待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