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547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湖北省蕲春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蕲春县2017年春高中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

蕲春县教研室命制2017年4月17日上午8:

00~9:

30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722—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33次,朝周王者3次。

这实质上反映出

A.政治制度发生变化B.中原地区经济发达

C.三国霸主地位确立D.周王地位衰落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公元前722---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33次,朝周王者3次”可知,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被破坏,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C、D不能反映材料的本质,排除。

【名师点睛】

审题明确要求“实质上反映出”,材料现象实质反映的是分封制被破坏。

2.中国古代农业强调“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的原因是

A.注重精耕细作B.讲究因地制宜

C.小农自然经济D.合理安排生产

【答案】C

【解析】根据“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注重施肥、把握农时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应选A;B、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名师点睛】

明确精耕细作的概念是解题关键。

精耕细作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表现为:

耕作工具的进步,耕作技术的进步,耕作制度的发展。

3.《荒政丛书》记载:

“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

C.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农业生产异常艰难

【答案】B

【解析】据“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这说明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也用于商品交换和缴纳赋税,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排除A;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D。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生产的目的是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特点,但不可绝对化。

4.秦代《均工律》中说,“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B.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C.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D.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答案】A

【解析】根据“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及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注重手工技术的训练,其目的是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故选A;B、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名师点睛】

本题容易误选B,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官营手工业注重手工技术的训练,而非重视技术的研究。

5.明武宗下令:

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轻则黥窜化外”。

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A.规范商品经济发展B.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一定程度上保障从事农业生产人口D.统治者昧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

【答案】A

【解析】“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轻则黥窜化外’”体现对商业的严格限制,压制商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保障从事农业生产人口,统治者昧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阻碍新经济因素(商品经济)的成长,故B、C、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了明政府抑商的政策,并非规范商品经济发展,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

6.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反映了孔子

①仁爱思想

②宽厚美德

③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

这两句话都是要表达“多考虑别人感受,多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的意思,体现了孔子仁爱思想、宽厚美德和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①②③正确,故选D。

【名师点睛】

本题解答关键是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准确理解。

7.宋明理学倡导“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其根本在于

A.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D.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答案】C

【解析】宋明理学认为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理源于天理,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通过“格物致知”方法认识“理”,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根本目的在于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故C正确;A、D不是根本目的,排除;理学思想不利于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根本目的也不是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排除B。

【名师点睛】

根据宋明理学的思想内容分析得出宋明理学的根本目的是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8.“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与该主张相左的是

A.重农抑商B.发展自然经济

C.维护封建君主专制D.工商皆本

【答案】D

【解析】所谓“上农除末”就是重农抑商。

“黔首”指的是老百姓。

意思就是,只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老百姓才能富裕、才能安居乐业。

A、B符合重农抑商思想,C符合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目的,A、B、C不符合题意,排除;工商皆本与重农抑商思想向左,符合题意,故选D。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得出材料主张,然后进行解答。

9.一次,陈独秀从国外回到上海时说,“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不过是一块招牌而已,现在袁世凯连这块招牌也不想要了。

”不久,陈独秀等

A.领导了二次革命B.掀起新文化运动

C.领导了五四运动D.成立中国共产党

【答案】B

【解析】“现在袁世凯连这块招牌也不想要了”表明袁世凯要废共和而复辟帝制,陈独秀认为中国要进行政治革命须从思想革命开始,首先要革中国人思想的命,于是陈独秀掀起新文化运动,B正确;A不符合史实,C、D不符合题意,排除。

【名师点睛】

“现在袁世凯连这块招牌也不想要了”指袁世凯要废共和而复辟帝制,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即可解答。

10.《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记载,1916年中国棉纺织业每生产一包16支纱司获利7.61元,1917年升到36.93元,1919年达70.65元。

这主要得益于

A.工业技术的改进B.国民政府经济政策调整

C.较为有利的国际形势D.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答案】C

【解析】中国棉纺织业大幅获利,说明市场销售较好,1916年、1917年、1919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刚结束不久,这期间市场需求扩大主要得益于“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C;A、B、D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

11.作家夏衍说,“尽管当时很闭塞……‘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这说明

A.戊戌政变是秘密进行的B.戊戌变法严重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C.戊戌变法只是统治上层的内部事务D.老百姓对皇帝和皇太后有浓厚朴素的情感

【答案】B

【解析】普通民众连戊戌政变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整个戊戌变法运动了,由此可见,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故B正确;A、C表述错误,排除;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2.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共产党认为自己起源于这场运动。

”这一运动是指

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二次革命D.土地革命

【答案】A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排除B;1913年爆发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中共成立于1921年,土地革命兴起于1927年,C、D两项应排除;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故选B项。

 

13.二战后,印度、缅甸、印尼等一批新兴民族国家诞生,中国认为这对新中国是有利的局势。

因此,新中国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提出“另起炉灶”的方针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实行“一边倒”政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另起炉灶”“一边倒”分别是指新中国如何处理旧的国民政府与各国的外交关系、新中国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的外交政策,均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无关,排除A、B、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在1953年处理与印度领土分歧的时候提出的,后成为我国处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之后的中缅关系、万隆会议上均有明显体现,故C正确。

14.下表反映中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导致1958——1962年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1953——1957年

1958——1962年

1963——1965年

增长率

14.6%

0.6%

15.7%

 

A.“左”倾错误B.“大跃进”运动C.连续自然灾害D.苏联停止对华援助

【答案】A

【解析】题干中1958——1962年工农业生产的增长率很低,和1958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有关,A正确,“左”倾错误包含“大跃进”运动,排除B;连续自然灾害、苏联停止对华援助也是造成工农业生产的增长率下降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C、D。

15.歌曲《春天的故事》: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D

【解析】“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是指:

1992年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放了思想,对当时的改革和发展,而且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故D正确;A、B、C时间都不符合材料“一九九二年”,排除。

16.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

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B.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C.“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D.“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到1966年,建国十七年来,教育事业的重大成就是形成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故A正确;“科教兴国”是20世纪90年代初步实施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后初期,三个面向”是80年代提出的,B、C、D时间不符和材料,排除。

17.公元前340年,雅典一女子因宣称不信神灵被控犯罪,要按法律治罪,这表明古代雅典

A.法律完备B.不能保障言论自由C.公民信仰危机D.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答案】B

【解析】“雅典一女子因宣称不信神灵被控犯罪,要按法律治罪”表明古代雅典不能保障言论和信仰自由,故B正确;A、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8.罗马法规定:

案件经法官的确认后才能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

这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B.强调法官至上C.缺乏灵活性D.有待发展完善

【答案】A

【解析】“案件经法官的确认后才能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表明罗马法重视法律程序,并非缺乏灵活性,A正确,C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的局限性,无法得出“有待发展完善”,排除D。

19.19世纪英国的学校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极其有限的课程,在于培养其未来做好妻子、好母亲而非职业培训;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电铸术等利于未来就业的课程。

这表明

A.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B.工业革命强化了性别分工

C.工业革命后男女合理分工D.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答案】B

【解析】19世纪英国的学校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极其有限的课程,在于培养其未来做好妻子、好母亲而非职业培训;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电铸术等利于未来就业的课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强化了性别分工,因此选B;A、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男女合理分工,排除。

20.“宪法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该宪法中君主制的阴影表现有

①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②皇帝拥有主宰议会的权力

③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

④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等信息可知是法国的1875年宪法的“一票共和”,①②③是德国,④符合法国,故D正确。

21.启蒙运动中“自由”“平等”的要求,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B.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

C.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到全面危机之中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发生了严重动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的能力,回顾已学史实可知启蒙运动主张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宣传“自由”“平等”等思想,代表了资产阶级的观点,实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考察学生理解能力,体现了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得政治经济的反映,因此根本性的问题要从经济角度考虑。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发展的原因

22.下列属于宗教改革中的言论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D.思维着的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体现了“信仰即得救”的思想,符合宗教改革,故C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主张,“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文艺复兴的思想主张,“思维着的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是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排除A、B、D。

23.19世纪末以后,欧美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

这主要是因为

A.科技技术与生产之间联系紧密B.公司成为科技发展的基础性力量

C.公司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D.资产阶级改革调整政策

【答案】A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19世纪末以后,欧美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大公司通过科学研究的成果来推动工业技术的提高,表明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故A项正确;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24.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和1861年俄国“解放”农奴的共同之处是

A.巩固了封建地主的统治B.缓和了阶段矛盾

C.加强了中央集权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答案】D

【解析】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目的是消除封建割据,建立统一的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年俄国“解放”农奴,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故D正确;两次改革都属于资产阶级改良,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A错误;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与缓和阶级矛盾无关,排除B;1861年俄国“解放”农奴与加强了中央集权无关,排除C。

25.“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

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梦幻世界。

”此文学风格是

A.古曲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古典主义文学崇尚理性,注重规范、标准和语言的华丽与典雅,与材料所提及的文学风格不符,故A错误;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与材料所提及的文学风格不符,故B错误;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客观、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力求真实再现典型场景中的典型人物,符合材料排斥幻想、不需要梦幻世界的风格,故C正确;现代主义文学在艺术手段上是采用荒诞的情节和非现实的图景及人物,并用时序跳跃,时空颠倒,语言隐晦等方法,来强化文学作品的表现力,以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不符合材料所提及的文学风格,排除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

因为人们担心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

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

司法权如果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就将由专断的权力处置,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司法权如果与行政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

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德斯鸠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其目的何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思想产生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思想对“物质活动”有怎样的影响?

【答案】

(1)特点: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

目的:

防止暴政,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2)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理性主义的成长

影响:

以美国为代表的众多国家在孟德斯鸠思想影响下建立分权制衡的资产阶极政权,保障资本主义民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解析】

(1)特点:

根据“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司法权如果与行政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得出:

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目的:

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2)原因:

可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影响:

根据所学回答孟德斯鸠思想对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

【名师点睛】

(1)特点: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目的: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2)原因:

联系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角度分析;影响:

“指出孟德斯鸠思想对“物质活动”有怎样的影响”,根据所学只回答孟德斯鸠的思想对政治、经济的影响即可。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重现的全球经济,到20世纪90年代似乎进入一个新阶段。

全球化是它的关键词。

它意味着资本和技术在全球范围跨越所有地理和政治界限、更迅速更有效的流动。

美国在全球化和被称为“新经济”的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但其它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也已运营到了世界所有地方。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阅读材料,围绕“全球化”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叙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评分要点

①论题:

写出论题或观点,不一定明确的给写出论题或观点且论题或观点明确、观点鲜明给

②史实:

史实可以分解为教材知识、材料提供的史实,以及为说明论题观点所列举的依据。

一般只要有史实即可给史实充分的给

③论证:

有论证,但逻辑不一定清晰、结构基本合理、论证比较充分给有论证且逻辑清晰、结构合理、论证充分给

..................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希腊以城市政治享誉史坛,城邦不是建筑形式,而是一种公共生活领域,以神坛祭祀为中心。

——选自林立树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688年至1689年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在少许零星战斗情形下,专制君权被推翻。

1688年光荣革命并未促成民主革命……光荣革命所建立的只是宪政王国、中产阶级的新贵族政府。

——选自林立树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英国1918年规定男子21岁以上,在英居留6个月以上,有职业者,女子30岁以上皆有投票权。

1928年将妇女投票权降为21岁以上,为民主一大成就。

——选自林立树著《世界文明史》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经过充分审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人类早期政治具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说“光荣革命所建立只是宪政王国、中产阶级的新贵族政府”?

(3)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说说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有什么样的认识?

【答案】

(1)浓厚的神权色彩

(2)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光荣革命后,议会被部分贵族和资产阶级所掌握着;工业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处于无权状态

(3)英国选民资格放宽,民主政治深入发展;中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民主制度,从全球看,民主政治有了进一步扩展

(4)大致经历了由神权到君权再到人权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发展,民主政治在纵、横两个方向上都有发展;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取向

【解析】

(1)根据“城邦不是建筑形式,而是一种公共生活领域,以神坛祭祀为中心”得出特点。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后,国王、中产阶级的新贵族以及工业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权力地位即可。

(4)可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程、完善、趋势等角度分析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