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01697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一).docx

2018年普及家庭健康教育知识资料汇编

(一)

普及健康教育知识100问

(一)

(一)

怎样预防传染病

一、呼吸道传染病

1、什么叫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2、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

3、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哪些?

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4、什么情况下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

56

过度劳累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5、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一般起病急,有发热症状。

流感:

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麻疹:

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水痘:

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泡疹与痂皮。

风疹:

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流脑:

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流行性腮腺炎:

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肺结核:

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6、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主要通过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7、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①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多喝水。

③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④要

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

二、肠道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一般是由病人及带菌者,借助于水、食物、密切接触和苍蝇等,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主要有呕吐、腹痛、腹泻和发热等症状。

1、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

①细菌性食物中毒:

由细菌或细菌毒素引起。

常常有共同进餐的人一齐发病的情况,且有严重呕吐的症状。

②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病人有排便不尽的感觉;粪便可呈脓血状,常伴有发热,儿童患者可能会休克。

③阿米巴痢疾:

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粪便呈果酱样。

④病毒性肠炎:

也叫做流行性腹泻。

病人常伴有感冒等症状。

2、预防措施:

肠道传染病主要把好“病从口入”关。

坚持“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九字方针。

具体如下:

①患了肠道传染病要及时就医,并进行隔离治疗,不得从事饮食业工作,以免将病传染给他人。

②疑似病人要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带菌者和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隔离检查,预防性服药。

饮食服务性行业从业人员要

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持健康证上岗。

③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食物,灭苍蝇),防止病从口入;要保证清洁卫生水和安全食品的供应;饮食要清淡卫生,买来的熟食要重新加热煮透,不吃生小海水产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④提高人体抵抗力。

不要太疲劳,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接种甲肝疫苗、伤寒菌苗等疫苗。

(二)

中风发病前多会频打呵欠多吃果蔬有助预防中风

大家知道,脑中风发作前往往有些预兆,发现预兆后及时进行预防或治疗,的确与中风发作后的治疗效果大不一样。

因此,了解一点脑中风前有哪些预兆的知识,对脑中风易患者及家属来说均很有必要。

较常见的几种预兆是:

1、一时性黑蒙:

在眼前突然出现,数秒钟后能恢复,不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

这是颅内血流量减少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的。

因为,眼动脉是颈动脉的第一条分枝,对颈动脉硬化、狭窄、缺血最敏感,所以黑蒙可以看作是中风的最早警报信号。

2、短暂性视力障碍:

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阵发性发作,

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

这是视网膜中心动脉或分枝动脉因脑血流量减少引起闭塞的结果,但尚未出现脑神经征象,可视为较早期的中风预报信号。

3、频频打呵欠:

这是脑动脉硬化逐步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日甚所致。

据统计,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

5~10天内,频频打呵欠者,可达80%。

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一信号。

4、扭颈手麻症:

多发生头转向一侧刮胡子时,突感手指无力,剃刀落地,有的说话不清,1~2分钟后恢复。

这是因为转头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的结果。

这一现象,足以告诫人们,中风可随时发生。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即出现一过性偏瘫或单瘫,可能伴有失语,但持续时间短,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这表明已经有轻度中风。

可把它当作是进展性或完全性脑卒中的先兆。

6、老年人血压波动剧烈或激增,头痛头晕耳鸣加重,精神紧张或神疲嗜睡等症状,表示有可能发生出血性中风。

预防中风生活方式要健康

预防中风的发生,老年人在冬季注意保暖外,还在生活方式上也需调整,比如多运动。

即将进入脑中风的高峰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引起脑中风的祸首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频繁饮酒、吸烟、

运动量少、高热量饮食、夜生活过度等导致脑卒中高发。

而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情绪焦躁又加重了上述诱因对人体的损害,从而导致脑卒中发病。

老年人在冬季注意保暖外,还在生活方式上也需调整,比如多运动。

医护人员为中风患者设计一套太极拳,其内容分为三部分:

急性期十式、康复期的太极进阶篇、预防中风二十四式。

整套太极包含了躺、坐、站三种形式。

急性期十式,简单易学,重在打开肢体穴位;进阶篇主要是坐着练习,动作变化较多。

而行动自如的中老人群也可以练习预防中风二十四式。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基础病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而太极拳的自然、柔和,正好能满足老年人锻炼的需要。

每天食用苹果可有效降低中风风险

俗话说,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但就中风而言,这句话可能只有一半正确。

美国心脏病学会《中风》杂志发表中国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每天食用200克水果

(相当于两个苹果),可将中风风险减低32%;每天食用200

克蔬菜,中风风险可降低11%。

这个研究成果,是基于对过去19年中20项已发表的果蔬与中风风险研究的综合分析,这些研究分别在美国、中国、日本和欧洲进行,共涉及76万名研究对象,其中近

1。

7万人中风。

新研究表明,多吃果蔬有助于改善微血管功能,降低血压、体重、腰围、总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等。

此外多吃果蔬还会增加微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和食用纤维素的摄入量,并有可能降低脂肪摄入量,这些因素都能降低中风风险。

哪些果蔬预防中风最有效?

除了苹果外,柑橘类水果、梨和带叶蔬菜,它们已被证实能降低中风风险。

其他果蔬的预防作用尚需进一步证实。

多吃果蔬对预防中风的益处不分男女、年龄和地域。

(三)

预防乙肝常见问题解答

一、免疫程序、接种禁忌及注意事项

(一)乙肝疫苗免疫程序?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共需接种3针,免疫程序为

0、1、6 个月,即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1个月和6个月接种第2及第3针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和全程接种是保证乙肝疫苗保护效果的关键。

首针乙肝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且越早越好。

(二)接种乙肝疫苗有什么禁忌?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包括:

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以及抗生素过敏者;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妊娠期妇女;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三)乙肝疫苗能和其他疫苗同时使用吗?

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甲肝疫苗等同时接种。

乙肝疫苗和其它疫苗同时接种时要在不同部位分开接种。

二、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一)乙肝疫苗的保护时间?

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的逐渐下降。

抗体滴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

一般接种疫苗,注射3针后的1-3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乙肝表面抗体(抗-HBs);1年时仍保持同一水平,以后阳转率逐渐下降,到免后第三年时可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逐渐下降。

目前大量资料显示,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20年。

(二)新生儿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何时可检测抗体?

新生儿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一般人群可以不进行抗体(抗-HBs)检测。

如果母亲为HBsAg阳性时,新生儿有必要进行抗体检测。

可选择在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的

1~5个月时采血,因为这时体内抗体滴度最高,如抗-HBs<

10mIU/ml,可进行再次接种。

(三)使用乙肝疫苗进行基础免疫过程中,前后3针疫苗的生产公司或疫苗类型不一样,会有哪些问题,有效吗?

不同公司或不同类型的乙肝疫苗,不同剂量疫苗之间,接替使用理论上效果不受影响。

但是,为保证操作规范性,应使用同一品牌、同一剂型乙肝疫苗。

(四)接种疫苗后,需要加强接种吗?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较好,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

世界卫生组织也无乙肝疫苗加强接种的建议。

三、乙肝两对半中常见的不同组合阳性是否需要接种疫苗?

(一)抗-HBs和抗-HBc两项阳性能否接种乙肝疫苗?

抗-HBs和抗-HBc两项阳性说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HBV),而且已经产生了保护性抗体(抗-HBs),对HBV有免疫力,

不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二)抗-HBs 、抗-HBe 、抗-HBc三项阳性者是否还存在病毒复制?

可以接种乙肝疫苗吗?

以上三项抗体阳性,说明感染乙肝病毒(HBV)后,HBV已经停止复制,对HBV有免疫力,不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但对于部分反复发作的慢性肝炎患者,虽然呈现抗-HBs、抗-

HBe、抗-HBc三项阳性,仍存在突变株乙肝病毒复制的可能

性。

(三)乙肝患者有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乙肝患者及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对乙肝疫苗不会产生效果,故不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对由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而现在已经自然获得有效的保护性抗体者(乙肝“二对半”检查中乙肝表面抗体呈阳性),也没有必要再接种疫苗。

但即使给这些感染者接种了乙肝疫苗,也不会引起不良反应。

(四)我是怀孕7个月的准妈妈,我和丈夫都是乙肝携带者,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出生后应该怎样预防乙肝的传染?

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新生儿,孩子出生后应在24小时内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和1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于1月和

6月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

四、成人重点人群及意外暴露情况下如何接种乙肝疫苗?

(一)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人群有哪些?

成人中某些重点人群暴露机会多,感染乙肝病毒风险高,建议接种乙肝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控中心推荐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人群包括需要频繁使用血液或血制品者、血液透析患者、实体器官移植接受者、监狱内的囚犯、慢性肝病患者、静脉吸毒人员、HIV感染者、慢性HBV感染者的家属和性接触者、有多个性伴侣者、性病门诊就诊者、

糖尿病病人、医务工作者及其他因职业原因可能暴露于血液和血制品者。

(二)意外暴露情况下(例如,伤口被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污染,或皮肤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针头刺伤)如何接种乙肝疫苗?

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1)对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暴露者:

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IU (12小时内),越早越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间隔1和6个月后接种第2、3针乙肝疫苗。

如既往曾经检测过乙肝感染指标,出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可不必接种。

(2)如果既往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未完成全程免疫的暴露者,应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三针全程免疫。

(3)接种过乙肝疫苗,并已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暴露者,应根据其抗体水平而定。

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水平≥100

mIU/ml,可不必处理;<100 mIU/ml者,应加强注射1针疫苗;如果初次免疫无应答者应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为200~4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间隔1和6个月后接种第2、3针乙肝疫苗。

五、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使用

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从健康献血员中分离出来的,其血浆

中含有滴度较高的抗-HBs,经过浓缩工艺而制成的,对乙肝病毒有较好的免疫作用。

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使用:

(1)阻断母婴传播,HBsAg阳性的母亲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一次免疫球蛋白100IU~200 IU,并按照免疫程序完成乙肝疫苗3针次接种,对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具有良好作用。

(2)如医生、护士等在给乙肝病人治疗、护理或采血时,不小心手指被染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刺入、吸入、溅入伤口、粘膜等,应立即给予这些乙肝暴露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200 IU,间隔1个月后再注射第二针,并同时接种乙肝疫苗3针次,可起到预防感染的效果。

(四)

预防感染H7N9禽流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目前,已有证据提示活禽市场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的危险因素,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来源。

日常生活中,专家提醒市民,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加工处理生禽畜肉和蛋类后要彻底洗手。

专家提醒,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以下预防措施很关键:

1.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尤其是病(死)禽;若曾接触,须尽快用肥皂及水洗手。

儿童应避免直接接触家禽和野禽。

如果发现病(死)禽、畜,不要自行处理,应报告有关部门。

2.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

3.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

4.注意饮食卫生,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处理生禽、畜肉的案板、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在加工处理生禽畜肉和蛋类后要彻底洗手。

5.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

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6.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少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7.去医院就诊或去看望病人时要戴口罩。

8.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当地定点医疗就诊,并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出旅游或与禽类接触史。

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和用药。

(五)

英国媒体发布十种癌症信号

不停咳嗽、嗓子疼、突然变瘦……出现这类症状时,即便你没有觉得多难受,也要警觉,因为它们可能是癌症的前兆。

英国《每日邮报》健康专栏列出10种看似普通的危险信号,提醒公众发现身体异常变化,及早就医检查。

第一、咳嗽不断可能预示肺癌,特别是当咳嗽伴随胸口疼和咳血更要小心。

第二、痣的变化,例如,变得不对称、增大、颜色异常,以防发展为黑素瘤。

第三、排便异常,例如,一天多次、出血等,有时是肠癌先兆;由于大部分肠癌患者在60岁以上,所以老年人出现排便异常的情况要格外留意。

第四、口腔溃疡久不愈合或为口腔癌前兆。

第五、吞咽困难并持续多日可能是食道癌症状。

第六、无缘无故体重骤降往往伴随胰腺癌、胃癌、食道癌、肺癌。

第七、小便异常可能是膀胱癌、前列腺癌信号。

第八、多种癌症前期表现为身体上出现肿块。

第九、持续无端疼痛。

第十、无端出血。

(六)

乙肝疫苗接种程序不宜改变

近期媒体连续报道多例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有媒体因此对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提出质疑,建议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时间推后,希望由此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对此,有关专家12月23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还不宜改变现有乙肝疫苗接种程序。

目前我国免疫规划中的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是“0,1,6”,即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1个月和6个月左右接种第二针、第三针。

第一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因此有人提出,如果检查明确母亲没有感染乙肝病毒,新生儿是否可以推迟乙肝疫苗接种?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卓家同表示,很多乙肝病毒感染除了源于母婴垂直传播外,还有不少是儿童早期的感染,新生儿对乙肝病毒无免疫力,而且免疫功能尚不健全,一旦感染,90%以上的人会变成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

因此,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非常

重要,“越早越好”是重要原则。

目前我国的乙肝疫苗

“0,1,6”接种程序是根据临床试验和几十年实践制定的,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接种程序一致。

卓家同介绍,确实有一些国家在执行“0,1,6”接种程序时要求不是非常严格,允许推后,但这是在其乙肝病毒人群感染率非常低、感染风险非常低的情况下实行的,对于我们这样乙肝高流行国家不适用,一旦放松将会导致感染率反弹。

卓家同说,研究表明,乙肝疫苗接种后出现的疑似异常反应相当一部分发生在维生素K缺乏的婴儿中,因此对于没有母婴传播风险、患有维生素K缺乏症的婴儿,是否可以讨论将乙肝疫苗接种时间推后,以减少可能出现的风险。

据介绍,维生素K缺乏可导致婴儿的皮肤、黏膜、内脏等出血,严重者可致颅内出血、死亡,而疫苗接种等过程中的针刺可能刺激出血情况的发生。

(七)

炎炎夏日,如何防止蚊虫叮咬

“蚊虻噆肤,通昔不寐”,随着夏季的来临,我们和庄老夫子一样,总是在畅游周公的时候被蚊子不厌其烦地抓

回现实。

不仅美梦做不成,被叮得瘙痒难忍,破损处还可能感染、发炎,更有甚者,蚊虫还传播乙脑、登革热等疾病,我省近几年均有登革热的输入病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由孳生于稻田的三带喙库蚊传播,我省每年均有散发病例发生;疟疾由按蚊传播,近几年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

要想预防蚊媒传染病,除了及时医治病人,最重要的就是防止被蚊虫叮咬,因此,如何防蚊,在这盛夏时光,总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那么,怎样做到环保安全,低毒有效呢?

一、清除积水

我们看到的蚊子都是在身边飞来飞去的,须不知蚊子的卵、幼虫、蛹都生活在水中。

“无水即无蚊”,要减少蚊子,首先就要减少适合蚊虫生存繁殖的场所,用专业的话说就是清除孳生地。

2010年广东省在控制蚊媒疾病基孔肯雅热的时候给出了居民住宅周围容易积水生蚊的十几处场所,如水养盆景,屋前丢弃的废瓶、废盒,树洞、竹洞,污水坑,下水道积水,养花积水等等,对这些积水,应尽量清除。

不能清除的,如下水道,养花的无根水等可以加盖防止蚊虫飞入产卵;树洞竹洞可以放食盐或者滴油,使幼虫不能在水体内生存;院内景观水池这些稍大些的水塘,可以放养小型鱼类。

当然,既然蚊子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遇到天气炎热,地表水蒸发,蚊子的孳生地也会减少。

就是为什么持续高温的时候,发现蚊子少些的原因。

二、物理防蚊

纱门、纱窗、纱帘、蚊帐都是久经考验亘古有之的防蚊工具。

不堪其扰之后“为尔设幄潜匡床”虽说是无奈,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

要是偶尔有一两只趁乱飞进来,用电蚊拍击打可以瞬间让蚊子粉身粹骨。

有些市民买来驱蚊草等植物,我们在实验室做过实验,在一间28m3空间内,放一盘驱蚊草,放入我们本土盛产的白纹伊蚊(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花蚊子,艺名亚洲虎蚊,蚊如其名,是凶猛的吸血者。

),除了叮咬频率稍微降低外,实在看不出实际的防蚊效果。

市面上还有灭蚊蝇灯,不过灯光对蚊子的引诱力有限,监测用的某品牌诱蚊灯,放在居民区一个晚上,引诱的昆虫中90%以上是飞蛾,蚊类不到10%,何况放在室内灯光下,灭蚊效果如何,你懂的。

三、杀虫剂灭蚊防蚊

现在灭蚊防蚊的卫生杀虫剂有很多。

日常家庭用主要有蚊香类、驱避剂和气雾剂、喷射剂等。

蚊香类和气雾剂、喷射剂有效成分以拟除虫菊酯为主,驱避剂以避蚊胺为主。

这些产品中的杀虫剂含量、毒性、农药登记证号等都在标签上有明确标识。

卫生杀虫剂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击倒(驱避),一种是致死。

蚊香类包括盘式蚊香、电热蚊香片、电热蚊香液等和驱避剂产品主要是击倒或者驱避。

含有避蚊胺类有效成分的花露水驱蚊膏(霜)等有防止被蚊虫叮咬的作用,适合外出时使用,一般有效保护时间为4小时,也就是说,不含避蚊胺的花露水,没有防止蚊子叮咬的作用。

瓶罐装气雾剂或者喷射剂则击倒和致死两种作用都有,使用气雾剂喷洒时注意不要对着人喷,喷洒前应遮盖密封好食物,喷完后应立即离开房间,一般间隔半个小时后进入,进入前先将门窗打开通气。

四、其他灭蚊防蚊方法

现在网络上流行的灭蚊防蚊驱蚊的方法有很多,可谓奇招迭出,应接不暇,难辨真伪。

婴幼儿用品商店出售的超声波灭蚊器,在实验室叮咬实验中就没什么效果。

盛行一时的驱蚊环、驱蚊贴,据我们用购买的产品做试验,单是环或者贴是没什么效果的,有些在购买时附送药液,涂上药液后有驱蚊效果,应该是药液中含有驱避剂。

网上也有号召大家涂维生素B1或者口服来避蚊的,有没有效果,想想就知道了--人人都去吃维生素了,还要杀虫剂作什么?

有些手机里有所谓的驱蚊程序,大概这程序还得研发人员持续改进,目前用来防蚊还只能停留在愿望阶段。

关于杀虫剂的毒性问题,千百年来,人类一直都在致力于寻找一种只针对蚊虫而对人100%安全的卫生杀虫剂,可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

当然,标有微毒或低毒的产品,一般不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因为产品要办理农药

登记证,必须通过皮肤刺激试验、吸入试验、眼刺激试验,原药还要经过致畸致癌等一系列毒理试验。

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查验农药登记证,购买正规产品。

近日有新闻报道,防晒乳与防蚊液重复涂抹,使女子中毒昏厥,提醒我们在使用卫生杀虫剂的过程中,还是要保持谨慎,遇到不适,马上停用。

看来,要想安全环保地安然度夏、避免蚊虫滋扰,老老实实打扫卫生、清除积水,是更靠谱的选择。

(八)

牙膏挤太多引发口腔癌?

口腔癌发病的因素盘点

近日,美国《预防》杂志邀请多位牙科专家,教人们如何选一管合适的牙膏。

同时这篇文章还指出“牙膏挤太多或可诱发口腔癌”。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选用牙膏才能更安全、更健康?

《预防》杂志的文章指出,牙膏中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

“月桂醇硫酸钠”被认为可能会导致肠胃病和肝中毒;会令口腔更容易溃烂,患口腔癌。

专家分析,这种说法有点危言耸听,“月桂醇硫酸钠”这种化学物质应该是过量使用才可能致癌,但每个人每天的牙膏使用量有限,另外每次刷牙后都需要用清水漱口,这也会有效降低“月桂醇硫酸

钠”在口腔中的残留。

口腔癌发病的因素盘点

1、营养不良

口腔癌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种,但是目前比较公认的认为口腔癌的发生与营养不良有关,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

因为维生素A有维持上皮正常结构和机能的作用,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从而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

同时,人口统计学研究也显示,摄入维生素A低的国家口腔癌发病率高。

2、口腔卫生差

口腔卫生差也是影响口腔癌的重要因素。

口腔卫生习惯差,为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

加上如果有口腔炎的话,一些细胞处于增生状态,对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种种原因可能促进口腔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