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79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docx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Word文档

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3、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

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2、学生汇报:

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

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

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

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

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

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

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会不会也有树瘤?

是不是也有小动物?

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

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

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实地观察大香樟树

1、交流:

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3、实地观察大香樟树:

老师带学生实地观察校园里的大香樟树。

(1)树瘤、

(2)叶片、果实、(3)小动物、(4)鸟巢、(5)小草、(6)藤蔓、苔藓

4、评价:

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4、总结:

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2、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大香樟树供各小组观察。

各小组准备:

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

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

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

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

(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

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

(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

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

(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

(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树冠、树干、树根)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

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4、拓印树皮: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

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

分小组描述一棵树:

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

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比较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总结:

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

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

第三课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1、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2、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3、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

几种常见的小草:

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

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

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

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

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

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

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

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

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

4、组间活动:

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

三、比较香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

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茎、

(2)叶子、(3)果实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3、交流汇报:

(1)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2)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木质茎(高、粗、硬)——木本植物

(3)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草质茎(矮、细、软)——草本植物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

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

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这是教学重点)

3、总结:

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

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

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第四课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2、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3、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

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出示实物、图片】这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

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

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

(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等。

2、教师介绍:

(1)沉水植物——金鱼藻、

(2)浮水植物——水葫芦、浮萍、

(3)挺水植物——水花生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

玻璃瓶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

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

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

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

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

叶柄里面有这种海绵状气囊,里面充满了空气。

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

(举例:

水花生)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

(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

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

1、生长条件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2、有根、茎、叶;3、都会繁殖后代

不同点:

水生植物生活在水中;陆生植物生长在土壤里。

第五课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3、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

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紫荆花树枝。

【教学过程】

一、捡落叶:

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

我捡了几片落叶?

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比较树叶的相同和不同

(1)形状、

(2)颜色、(3)大小

1、质疑:

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

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

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

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

【叶具有叶柄、叶片,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

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思考:

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1】新鲜的叶是活的

【2】落叶是死的

2、观察紫荆花的叶、爬山虎的叶:

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

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

(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

3、总结:

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

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第六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1、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2、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3、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

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紫荆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1、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1)果实成熟了;

(2)树木落叶了;

(3)小草枯黄了。

2、讨论:

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

我们怎样观察?

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观察:

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变化

(1)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的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

能不能看出树干的变化呢?

(2)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3)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

(4)狗尾草会枯死吗?

(5)香樟树的果实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桂花的花、紫荆花的花……

二、观察叶的变化

叶子的生长、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1)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叶在不断地生长、变化着

(2)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叶子会衰老、直至死亡

三、观察植物其他变化

1、菊花的花苞好像大了一点。

2、狗尾草的叶片黄了吗?

3、大树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4、分小组到校园内对香樟树、紫荆花、爬山虎等植物进行观察。

四、记录植物的变化

1、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选择一棵树或一颗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

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你能做到吗?

第七课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教学目标】

1、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3、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植物的生长需要

1、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回忆:

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

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

2、思考:

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

阳光、空气和土壤、营养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

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1、思考:

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植物整个生命周期的变化:

包含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过程。

2、请看图:

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种子、长根、新芽出土、子叶张开、真叶长成幼苗、出现花蕾、开花、结果、果实成熟。

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3、看图:

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

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

4、交流:

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

(1)植物也有生命周期;

(2)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规律。

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它。

三、讨论植物的相同特点

1、思考:

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

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2、植物的相同特点:

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3、总结:

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

第二单元动物

第一课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

“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2、“‘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蝗虫、蝴蝶、小鸟、蚯蚓、蟋蟀、蚂蚁……

3、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小动物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3、、教师做好明确要求:

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1)大树上

(2)大树周围

(3)草丛里

(4)石块下

(5)田野里

(6)……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1)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

(2)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记下体形特点,或画图记录。

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第二课蜗牛

(一)

【教学目标】

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分组:

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所知道的蜗牛

1、我观察过蜗牛

(1)外形

(2)生活:

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

2、看看蜗牛是什么颜色。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我们看到了什么?

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

壳、触角、眼、口、头、腹

2、用小棒或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会有什么反应。

观察蜗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即观察蜗牛的应激性。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

会运动的动物区别于植物的一项重要特征。

动物怎样运动,又体现了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功能,体现了动物的多样性。

1、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蜗牛是靠腹部爬行的。

蜗牛的腹部这种足,叫腹足。

就是蜗牛的足。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

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

蜗牛的腹足的细波浪形的运动。

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四、我们来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第三课蜗牛

(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

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

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蜗牛是用肺呼吸的。

尽管它休眠了,但还是在呼吸。

2、我的蜗牛“睡觉”了,怎样让它醒过来?

蜗牛进入水中之后,由于呼吸受到阻碍,就会结束休眠,开始活动,并且努力爬出水面。

2、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二、观察蜗牛吃食物

1、蜗牛吃什么

(1)轻轻地把蜗牛放在菜叶上,静静地观察它怎样吃食物。

蜗牛长有牙齿吗?

蜗牛的嘴和齿舌。

(2)轻轻地把蜗牛放其他食物上,观察它吃这些食物吗?

2、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

面包、菜叶、苹果、梨、橘子……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蜗牛吃了食物以后,从什么地方排出粪便?

(2)它的粪便是什么样的?

四、继续观察蜗牛

继续饲养蜗牛、我们来发现蜗牛的更多秘密。

1、蜗牛呼吸的气孔在哪里?

2、蜗牛会游泳吗?

3、我想观察蜗牛怎样生孩子。

第四课蚯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每组:

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学过程】

一、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

1、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2、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上

蚯蚓生活在地下潮湿的环境中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1、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

(1)蚯蚓的身体是怎样的?

(2)能找到蚯蚓的口、肛门和环带吗?

2、学生观察蚯蚓的肛门、口和环带。

3、观察蚯蚓怎样爬行。

用笔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观察它的反应。

缩紧身体。

4、我观察的蚯蚓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观察蚯蚓的反应

把蚯蚓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反应。

(1)不超过5分钟。

不然的话,蚯蚓很容易淹死在水中。

(2)蚯蚓不能适应水中生活的环境。

2、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

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2、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

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排泄、会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2)蚯蚓和蜗牛的不同点

蜗牛的不同点:

生活在地面潮湿之处、有外壳、有触角、吃菜叶等食物。

蚯蚓的不同点:

生活在地下、身体有环节、吃落叶等食物

第五课蚂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

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

每组:

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