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820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docx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习题06

2018高考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6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战栗(sù)干瘪(biě)扉页(fēi)讣(fù)告

B.混淆(xiāo)尘嚣(xiāo)拙(zhuō)劣相形见绌(chù)阿

C.沙砾(lì)闪烁(shuò)回溯(sù)数(shuò)见不鲜

D.刹那(shà)懵(měng)懂字帖(tiè)恬(guā)不知耻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喧嚣膨胀奸佞孤注一掷

B.璀璨扼杀漩涡真知卓见

C.剽窃粗犷校徽翻来复去

D.楷模分歧炯炯能言善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为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精心准备了7年,无数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现在,办好奥运会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古往今来,人们常用“高山景行”“润物无声”来赞美老师,我想:

钱老师应该就是这样一位用自己的学识、人格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人的老教师!

C.纸是包不住火的,不管美泰在自身产品设计缺陷问题上如何闪烁其词,如何转移公众注意力,真相终究会大白于天下。

D.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民居建筑不仅只是为居住者生活提供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它充分折射出传统的复杂文化内涵,无声地倾诉了主人们的理性思考、内心祈愿和崇拜信仰。

B.他是个单纯的人,从不设防。

他能够在文学领域叱咤风云,却无法应付政治生活的阴谋与陷阱,最后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代价。

C.这次汉墓发掘的电视直播,给了公众一次目睹文物发掘,有助于普及文物知识。

D.每逢节假日,他都会丢下弟弟和妹妹去公园玩。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悠然亭记

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

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归始僦居①县城。

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牗常见之。

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

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

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

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

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

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

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

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②,入闽、越之隩阻③,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④?

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

庄子云: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

况见见闻闻者也?

”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选自《明清散文》)

【注】:

①僦(jiù)居:

租房。

②两海:

这里指东海与南海。

③隩(ào)阻:

深险难行之地。

④礨(lěi)石:

大石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去县三十里去:

距离、相距

B.不独一时之所适适:

适意、舒适

C.而中无留滞中:

中间、里面

D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僭:

谦词,超越本分

6.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旧国旧都,望之畅然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B.①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②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C.①盖去县三十里②今已亭亭如盖

D.①又于屋后构小园②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淀山公“悠然”的一组是()(3分)

①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②所至官,多著声绩。

③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牗常见之。

④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⑤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

⑥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有光叙写了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后随遇而安,建筑庭园,修建悠然亭,颇有陶渊明归隐园田的思想情趣。

B.淀山公现居的马鞍山虽然与泰山的一块大石无异,但他现在面对此山与曾经游览泰山等名山的心态,是同样悠然的。

C.淀山公有才能,做官时,多有声名和功绩;罢官后,朝廷仍然认为他可被重用,但是他自己却已忘怀,纵情于山水。

D.作者借写悠然亭记,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里居、悠然自得的生活。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第四自然段划线部分断句。

(4分)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7分)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

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诗中“人南窜”与“水北流”相对,其中蕴涵着诗人怎样的慨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

“‘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秋意。

”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

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

四题任选三题作答。

(6分)

(1)士之耽兮,犹可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明星稀,_________________,绕树三匝,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

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语言是心灵的桥梁

周伟东

①精神的堕落是从语言开始的。

如果一个时代的语言,除了偶尔玩弄一些洋泾滨的新词汇以外,再也了无新意;如果生活中的对白都成了白开水,报纸上的社论成了死教条,作家失去了想象力,学生的作文干瘪得像公文,主谓宾的搭配陈旧如生锈的链条;如果在这个时代里不再有人写文学性很强的信件,指望这个时代富有激情和创造力,怕是痴人说梦了。

 ② 灵感来自自由,文章出自随意,此为网络为文之道。

缺乏思索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所以,时下流行的BBS文章的苍白便逐渐暴露了出来。

原本试图通过BBS用中文的砖石架一座思想的风雨廊桥,让寻找情感彼岸的人们内心有所宣泄、寄托和自得的满足,而最终却只能是贫血、低智、啰嗦、车轱辘故事……

③语言的贫乏本质上是心智的贫乏,而心智的贫乏下的倾听与阅读就如同遥望风景时却满眼都是凡夫俗子呆滞的表情。

一切深奥的思想都蕴涵于语言之中。

思想不必仰仗理论,因为思想首先表现为语言。

而那些BBS文学中随意创作信手拈来的语言文字是否就是思想,就另当别论了。

④当我们追溯着时间的河流,与先秦的那些智者们相遇,我们很难分清刻在竹简上隽永的话语哪些是思想哪些是语言。

仅将语言视为一种载体,试图将语言从思想中剥离出来是可笑的。

思想之美统一于语言之美中,对于精深奥妙的中文,对于听泉眠云、饮露餐菊的智者,尤为如此。

语言与文化的其他因素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都有赖于某种物质形式才能得以保存,比如乐音离不开笙管笛箫,雕刻离不开泥土金石,物质的流失与毁灭对于文化的损害是难以避免的,唯有语言可以口口相传,并进入灵魂深处,被智慧的人们赋予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线索。

当然,语言与文化的其他层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毕竟,语言的对象是物。

物顾世界的嬗变,古典生活器具和生存方式的流逝,也必将导致语言本身及其传播媒体的变化。

语言和传统的进化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纵观时下作家语言之邋遢,学者文句之夹生,又教人如何能够对眼下这些时髦文本产生文化上的信赖?

更何况那些所谓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宣泄,爱写不写,随心所欲,写自己,自己写,轻松的环境,轻松的心态,随意的潇洒……有人把这叫做进步,其实所谓的进步也只是一种好听的命名而已,我们完全可以命之以另外的名字。

这使我想起梭罗的名言:

“文明改善了我们的房屋,却没有改善房屋里的人。

”很多人认为21世纪的中国文化是强势文化,却不知长此以往,丧失了民族智慧的中文将如何孕育思想,没有思想的文化又将在哪里着陆?

⑤真正好的语言是不能与思想分离的,五四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谁能说没敞开思想、不表达情感?

那些精微奥博、深透劲锐、惊心动魄之作,大都善于从文言中获取质感、力量、气韵与胸襟,而使人获得启迪的深思和激进的力量,时代要有生机,语文要有新意,否则山水人文转眼都老得优雅不起来了,也就失去生机,失去生命了。

⑥在文化意识上,我是如此守旧,与此同时却也不甘心放纵自己化为故纸堆中的书蠹。

我只希望在安装了空调设备的现代书房里,依然会有一盏传统的明灯照亮我的稿纸和电脑。

新和旧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多少前朝旧宅的深深庭院里,处处是花叶掩映的古树。

房子和树是老的,花和叶是新的。

优雅的语文不可能洗尽铅华、摒绝丝竹。

浓妆艳抹的时代固然已经远去,淡扫蛾眉的分寸又何尝不正是修养之所在。

留住文字的绿意也罢,为红袖文化招魂也罢。

我却总以为从语言中能寻找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从语言的酒窖中能够发酵出中华思想的醇绵。

就从个人而言,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真实地流露涌动的情感,在精炼的句读背后,潜藏的正是睿智的心神。

12.“语言是心灵的桥梁”,下列说法不宜作为论据的两项是()()(5分)

A.灵感来自自由,文章出自随意。

B.一切深奥的思想都蕴含于语言之中。

C.思想之美统一于语言之美中。

D.语言对思想的表达应该是无拘无束的。

E.真正好的语言是不能与思想分离的。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如果缺乏思想,缺乏激情,即使玩弄一些洋泾浜的新词汇,也依然显得苍白。

B.第③段中,作者说“思想不必仰仗理论”,意思是说,理论常常以一种僵化的模式干扰思想的火花迸发。

C.五四时期的许多经典佳作其实都是从文言中获取了“质感、力量、气韵与胸襟”。

D.在作者看来,能够体现心灵睿智的语言应该具有精确、真实和精炼的特点。

14.第④段中,作者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其他因素相比,它们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是不相同的。

语言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4分)

15.作者认为语言的贫乏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考生任选其一作答。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朋友,你在哪儿

刘建超

贾兴一听到我的名字,就如一辆笨重的坦克向我扑来。

“老刘,你好啊!

久闻大名,心仪已久,一见如故啊,老朋友。

  我被他粗壮的双臂箍得紧紧的,他那生猛海鲜般的胡茬子脸还贴在了我的腮帮子上。

四十好几了,我还从没有跟个大老爷们儿如此亲密过,从后背到脚跟儿都觉得发麻,身上直起鸡皮疙瘩。

  贾兴对招呼签到的人说:

“把我们俩安排到一个屋,我们痛痛快快地聊聊。

  贾兴也写小说,有几次,我和他的小说发在同一期杂志上,这次应邀来参加笔会也是因为我俩又在某杂志上同时发表了中篇小说。

  三天的笔会,我几乎被贾兴给承包了。

在会上,贾兴逢人就说:

“我和老刘是老朋友了,连我老婆和儿子都知道他,我们俩的作品常在一起发,缘分啊。

”笔会结束后,贾兴意犹未尽,跟着我又到了洛阳。

我陪他游了龙门、白马寺,吃了洛阳水席、浆面条。

分别时,他眼圈发红,说我够朋友。

他那胡茬子脸就又让我起了回鸡皮疙瘩,真受不了。

贾兴说:

“朋友,有机会到我那儿去啊,我请你品尝大龙虾。

”火车开动了,他还探出头可着嗓门儿喊:

“你一定来啊,不然我可跟你急!

  其实,笔会上热热闹闹嘻嘻哈哈,过后新鲜劲儿也就风吹云散,谁也不会把几天笔会上承诺的事太当真。

贾兴可不这样,每个月都要给我打一次电话,正经不正经地东拉西扯一番,挂线时总要强调一句:

“朋友,有机会来玩啊。

”我也打着哈哈说:

“一定,一定。

  事也凑巧,半年之后,单位还真把我派到贾兴所在的城市办事。

公事很快就办利索了,剩下的时间就是游山玩水。

原本不打算跟贾兴联系,自己转转省事还自在。

可是来了一趟滨海,如果不同贾兴见一见,日后他知道了肯定会不高兴。

我便拨通了贾兴的手机,电话里传出贾兴咋咋呼呼的声音:

“喂,朋友,你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喂,朋友,你在哪儿?

  我说: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什么什么?

你来滨海市了?

  我说:

“是呀,来品尝你的大龙虾啊。

  电话里的贾兴迟疑了一下:

“咳,朋友,太不巧了,我刚好出差在外地。

你在滨海能呆几天?

  我说:

“两天,星期二就得回去,票都订好了。

  贾兴嗓门儿又高了:

“不行,朋友!

你等到星期三,我星期三无论如何赶回去,咱哥儿俩得喝一杯。

  我说:

“你别管我了,忙活你自己的事吧,有机会我再来。

  我又给滨海一家报社的朋友打了电话,这位朋友听我说贾兴出差了,说:

“不可能啊,上午还见他来报社送稿子呢。

  贾兴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来电话,问我都去哪儿玩了,吃什么好东西了,并热情地给我推荐游玩的地点,还说去了之后呢就找谁谁谁,就说你是我贾兴的朋友,他们不敢不给面子的。

  星期二上午,我正躺在宾馆房间的床上看新闻。

  贾兴又来电话:

“喂,朋友,你在哪儿?

  我忽然就坏坏地说:

“贾兴啊,我已经在回洛阳的火车上了。

  电话里的贾兴急了:

“喂,老刘,你不够意思嘛,说好了你等到星期三啊,我就怕你着急,事没办完就提前赶回来了,刚刚下飞机,正在回城的路上。

中午的饭我都订好了,海天大酒楼噢。

老板是我哥们儿,专门给搞的新鲜的龙虾啊。

你这不是害我嘛。

  我说:

“哈哈,我和你开玩笑呢。

没见你,我怎么能走啊。

我就在迎宾宾馆328房间等你呢。

  电话里的贾兴声调又低了:

“啊?

啊,那好那好。

一个小时之后,我们不见不散啊。

  我忽然觉得自己挺没意思:

干吗嘛,两人一见面反而会失去更多的东西。

  我打车直接去了车站。

北上的列车缓缓启动了,我的手机又响了。

  电话里的贾兴真的急了:

“喂,我就在迎宾宾馆门口。

朋友,你在哪儿?

” 

16.小说倒数第三段“我”觉得“两人一见面反而会失去更多的东西”,到底会失去什么东西?

(4分)

17.小说中贾兴说了三次“朋友,你在哪儿”,试分析这三句话的作用。

(5分)

18.小说结尾,“我”没跟贾兴相见就离开滨海了。

对以后“我”跟贾兴的关系,有人认为贾兴与“我”不在一个城市却时常联系,“我”应该体谅他,继续跟他保持来往;有人认为朋友就应该真诚,贾兴这样对“我”,“我”应该跟他断绝来往。

对此,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蒋树声:

从大学校长到民盟中央主席

董瑞丰

作为全国第九、第十两届人大的常委会成员,蒋树声对参加人大常委会议以及审议、表决等工作,应该说再熟悉不过。

但今年参加人大会议,对他来说,可能与往年有点不同,因为他于去年年底被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

新主席的风采

“我们最近要开个会,把明年参政议政的主要议题定下来。

”民盟九届四中全会上被选举为民盟中央主席后,蒋树声告诉参加见面会的媒体。

实际上,在当选的2005年12月8日当天,他就与数十位盟员开会,集体研讨有关教育问题。

1941年成立的民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六十五年的光辉历程,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下一排浓墨重彩的名字:

黄炎培、张澜、沈钧儒、费孝通、丁石孙等等,如今,蒋树声成为这个中国最大的参政党的领头人。

蒋树声对这些前辈满怀景仰之情,推崇他们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典范,并向民盟中央委员们保证将继承负责任、守良知、讲真理的优良传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

在2006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他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讲话时表示,要努力建设适应新世纪新阶段要求的参政党,坚定不移地坚持好、发展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务实创新的大学校长

在北京的国谊宾馆,虽然忙碌准备着即将召开的“两会”,蒋树声仍不断收到南京大学传来的汇报,那里仍有许多重要事务在等待他们的校长来处理。

“已经当了九年校长,希望组织上能尽快安排我从校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以便集中精力做好民盟的工作,不辱使命。

”他说。

 有国外媒体评价蒋树声代表了新一代中国大学领导的风格,这种风格给南大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1997年出任南京大学校长时,他就以世界高水平大学为目标,为南大作了“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目标定位。

 作为高校体制改革的局部试点,蒋树声提出了“学科特区”构想。

他在南大成立了五个研究所,从国外引进了一批优秀学者实行所长负责制,在人、财、物方面给予较大的自主权,目前发展势头很好,并已取得不少前沿的成果。

 如今,南大与180多所国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的关系,总结摸索出一套宽基础、文理通融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久孚众望的学者

蒋树声话语轻缓,顿挫有致。

目前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其中在PhysicalReviewB及Applied:

PhysicsLJet-ters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80多篇,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1990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4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7年再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被评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004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蒋树声有太多社会兼职和头衔,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名誉博士,《中国科学》和《现代物理知识》编委,江苏省物理学会理事长……但他始终坚守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那份低调和淡泊。

他最大的乐趣就是与教师和学生交流,课堂、宿舍、篮球场都是他们交流的场所。

他经常教育学生要文理通融,提高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并经常强调:

“为人为学,为人在先。

”并一直身体力行为他们作榜样。

接触过蒋树声的人都会对这位儒雅的学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南大学生对他的印象是:

一位身体棒、爱打球的科学家;南京口腔医院老大夫的印象是:

一位独自来排队看病的大学校长;而民盟中央工作人员对他的第一个印象是:

一位轻车简从、禁止秘书和下属去机场接送的主席。

 (摘自《嘹望•新闻周刊》)

19.蒋树声首先是一位学者,然后是一位校长,最后被选为民盟中央主席,而本文从“新主席的风采”写起,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理由。

(4分)

20.最后一段写到了接触过蒋树声的人对这位儒雅学者的印象,请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何作用。

(5分)

21.蒋树声“始终坚守者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那份低调和淡泊”与当选民盟中央主席的当天“就与数十位盟员开会,集体研讨有关教育问题”是否矛盾?

为什么?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恰当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的序号)(6分)

①雪落在城外,也落在城内。

②温暖的房间里,有人用汤匙慢慢搅动一杯蜜汁。

③隔着结冰的河流,对岸是华灯灿烂的城市。

④杯勺碰响的和声里,浓浓淡淡的花香冲遇开来,勾起多少鲜艳的回忆。

⑤蜜是花的情感,是融化的琥珀。

⑥这是当天从养蜂人那里买来的。

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是海滨市和崧山市春节的天气预报表,请据此任选一市写一段温馨的解说词,简要介绍天气情况(不得出现数字),并为市民出行提出建议。

要求:

用语亲切、自然,60字左右。

(6分)

城市名称

天气状况

温度

风力方向

空气状况

海滨

晴转多云

16—21摄氏度

南风2—3级

较差

崧山

中到大雪

-27---10摄氏度

北风6—8级

选择城市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中的专用语,指的是在过弯道的时候超越其他人。

弯道是每个车手都要面对的。

相对于直道,弯道的困难大。

在过弯道的时候,本来落后的可能超越,本来领先的可能被超越。

现在,“弯道超越”有了新的意义,它被广泛地适用于金融、政治等领域。

弯道也有了特殊的意义,指充满困难却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

只要把握好了这一时刻,就能超越对手,超越自己。

要求: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