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891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docx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资料

 

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

 

工程名称: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报告日期:

二O一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江西江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

一、项目概况

江西江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江锂新材料)电池级氢氧化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由江西省化学工业设计院设计,由分宜县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监理,由江西省洪观建筑有限公司承建,项目建设条件各项许可、硬件、软件均全部到位。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

在原有年产3000吨碳酸锂和2000吨氢氧化锂生产线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厂房和设备,改造转型酸化车间、苛化冷冻车间、蒸发车间,新建废渣烘干系统、浸出车间、成品车间、锅炉房及相关配套设施。

建成达产达标后,将实现年产品10000吨电池级氢氧化锂和3000吨碳酸锂。

项目总投资3967.16万元,其中安全设施投资595.08万元,建设周期12月。

该工程的设备安装、管道及管阀件的安装,以及爬梯、平台和系统内的安全阀、仪表、连锁报警装置等安全设施的安装施工均按规范施工,现将具体施工情况作以总结。

二、施工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1、《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2011

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3、《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5、《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6、《钢制法兰、垫片、紧固件》HG20592-2009

7、《石油化工钢制通用阀门选用、检测及验收》SH3064-94

8、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

9、《弹簧安全阀技术条件》JB452-77

10、《管架标准图》HG/T21629-1999

三、安全设施及其原材料的检验、检测情况

1、 安全设施进场前由主管现场安全的项目经理及安全员进行进场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2、 原材料检验情况:

 

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名牌齐全,复试及监理抽检合格; 

混凝土厂家资质经监理、甲方审核符合施工要求;

水泥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齐全,复试及监理抽检合格; 

砂、石复试及监理抽检合格; 

砌块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齐全,复试及监理抽检合格。

四、主要安全设施的施工质量控制及自检情况

4.1特种设备、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装

锅炉安装:

设备基础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及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并满足待安装设备的要求。

锅炉本体、配件安装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锅炉经试运行合格后,已按《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3-98要求,填写了工程资料并进行了交接验收。

压力容器的安装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及现行国家及行业相关规范的要求。

建设单位按照压力容器要求进行设计、制造、检验、安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号)及《压力管道安装技术规范》,本项目中辅助工程中低压蒸汽管道属于压力管道,管道类别为GC3。

管道安装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规范的要求。

4.2安全阀

 安全阀已按如下要求安装:

      1、安全阀应垂直安装,并应装设在压力容器液面以上气相空间部分,或装设在与压力容器气相空间相连的管道上。

      2、压力容器与安全阀之间的连接管件的通孔,其截面积不得小于安全阀的进口截面积,其接管应尽量短而直。

      3、压力容器一个连接口上装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安全阀时,则该连接口入口的面积,应至少等于这些安全阀的进口截面积总和。

4、安全阀与压力容器之间一般不宜装设截止阀门。

为实现安全阀的在线校验,可在安全阀与压力容器之间装设爆破片装置。

对于盛装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中度危害介质,易燃介质,腐蚀、粘性介质或贵重介质的压力容器,为便于安全阀的清洗与更换,经使用单位主管压力容器安全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方可在安全阀(爆破片装置)与压力容器之间装设截止阀门。

压力容器正常运行期间截止阀必须保证全开(加铅封或锁定),截止阀的结构和通径应不妨碍安全阀的安全泄放。

安全阀在安装完毕后经压力试验检测已达到相关安全要求。

4.3设备安全防护设施

4.3.1主要设备、管道防护措施

1、管道上阀门均采用钢制球阀或钢衬氟球阀,垫片采用聚四氟垫片,选用聚四氟管道视镜,增强防腐蚀性,减少泄漏。

2、对于蒸汽、导热油等有热位移管道均采用自然补偿措施。

3、生产场所的设备及管线,其保温或保冷采用不燃或难燃绝热材料。

辅助系统的设备中压缩空气缓冲罐、叉车等均为特种设备,所采购的设备均选用有相关生产资质企业生产的设备。

4.3.2带式输送机安全措施

1、传送皮带均设皮带廊。

2、皮带输送机沿程设置了事故拉线开关作为应急停机装置,以保证皮带事故时可及时拉线断电停机。

3、皮带输送机等较长输送距离的设备,在其需要跨越处设置了带护栏的人行跨梯。

4、带式输送机的尾部滚筒及其它所有改向滚筒轴端处,分别加设了防护罩及可拆卸护栏。

5、带式输送机配重区域,设置高度不小于1.5m的护栏;拉紧行程的范围内,均设置了可拆卸围栏。

6、带式输送机还设有下列防护设施:

启动预报装置;防止误启动装置;胶带打滑、跑偏探测器;机头、机尾自动清扫装置;紧急事故停车装置;自动调整跑偏装置等。

4.3.3起重设备安全措施

1、选择的起重机设备厂家具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放的安全认可证;起重机的超载保护等安全装置,具有有效的试验合格证书。

2、桥式起重机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超载限制器、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连锁保护、缓冲器、检修吊笼(司机室对面滑线一侧应装)、扫轨板和支承架、轨道端部止挡、导电滑线防护板、暴露活动件防护罩、联锁保护装置等。

3、电动葫芦的安全防护装置包含以下内容:

超载限制器、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轨道端部挡铁。

4、在桥式起重机上,凡是高度不低于2m的一切合理作业点,包括进入作业点的配套设施,如高处的通行走台、休息平台、转向用的中间平台,以及高处作业平台等,都按有关规范、标准设置了防护栏杆、走台、斜梯。

5、桥式起重机供电滑线,采用角钢和电缆滑线,并涂刷安全色,并设置了信号灯和防触电护板。

6、起重机在行走前和行走过程中,设有声光报警信号。

7、起重机械的工作地点设置了足够的照明设施、畅通的吊运通道及合理的空间。

4.3.4蒸发设备安全措施

各效蒸发器均设置了温度、压力仪表监控、报警及联锁,设置蒸汽流量与蒸发温度调节联锁控制,以防超温生产,蒸汽管道上设置了安全阀,蒸发装置设置了放散管,以防超压。

对蒸发系统中循环泵、真空泵(螺杆泵)等设备电机进行运行及故障等信号监控。

4.3.5电气采用的安全设施

4.3.5.1供电电源、电气负荷分类、应急或备用电源的设置

(1)供电电源:

厂区设有110kV总降站,降压后10kV架空线分别向四个供电区域的各车间馈送电,进线处设跌落保险及避雷器。

本工程已设4个车间变配电所(10kV/0.4kV),供本工程的低压动力及照明用电,根据计算负荷,设置位置分别为:

转型酸化车间,利用现有800kVA;锅炉车间和浸出车间,利用现有1250变压器供电已形成;成品制备车间,利用现有2000kVA变压器各一台;成品车间,利用现有1000kVA变压器一台。

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接地型式。

用电负荷:

用电负荷:

总装机容量:

8046kW,计算有功功率:

3411.3kW,计算无功功率:

2559kvar,计算视在功率:

3970kVA,自然功率因数:

0.8,电容无功补偿:

1500kvar,无功补偿后计算视在功率:

3274kVA,无功补偿后平均功率因数:

0.95。

(2)应急或备用电源的设置:

本工程二级负荷计算容量为312.5KW,为满足二级用电的需要,本工程已采用一路10KV电源进线,同时在总变配电间设置一台500KW柴油发电机组。

可以满足本次工程的二级用电负荷需要。

同时火灾报警控制系统设置一台5KWUPS电源,PLC自动控制系统设置一台5KWUPS电源,UPS供电时间大于120min。

4.3.5.2防雷、防静电接地设施

(1)防雷系统措施:

本工程107冷冻工段和305冷冻站为具有2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3.0.3条的规定,在屋顶装设了接闪网(带)以防直击雷,网格尺寸小于10m×10m或12m×8m,引下线为两根,其间距小于18m。

接闪带采用φ10热镀锌圆钢,过沉降缝处作弓性连接,不同高度接闪带均应用φ10热镀锌圆钢焊接成一体,凡高出屋面的金属护栏、金属构件、钢爬梯等均应与接闪带可靠焊接。

罐区钢质封闭储罐壁厚大于4mm,放散管和呼吸阀设有阻火器,利用罐壁作为防雷接闪器,储罐两处接地。

(2)防雷电感应措施:

建、构筑物内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金属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金属屋架等主要金属物,均就近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上。

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桥架、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采用φ10热镀锌圆钢跨接,跨接点间距不大于30m。

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亦应跨接。

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也用金属线跨接。

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享。

户内接地干线与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的连接为两处。

(3)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进出建筑物的电缆金属外皮、穿线钢管、架空和直接埋地金属管道就近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架空金属管道还应在距建筑物约25m处接地一次。

高压电源线路引入处装设避雷器,低压总受电柜处已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4)防静电措施:

在具有2区爆炸危险区域的乙类场所所有电气设备均采用专门的接地线,生产线各工艺设备,包括反应釜、储料罐、料泵等动力设备均与接地干线作可靠连接。

充满危险介质的输液、输气金属工艺管线和钢栈桥的始末端以及直线段每隔50m处,均设置了防静电接地。

工艺管道法兰、阀门、法兰及管接头处均须用不小于6mm2多股铜芯线跨接。

(5)接地系统措施: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制式采用TN–S系统,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进行工作接地并引出PE线。

4.3.5.3采取的其他电气安全措施

(1)防触电措施:

A.本项目设置的的电气设备均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

B.接地保护系统:

本项目采用电源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S保护系统。

C.安全电压:

设备检修时采用安全电压。

在潮湿、狭窄的金属容器等工作环境,采用24V安全电压。

当电气设备采用超过24V安全电压时,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D.屏护和安全距离:

金属屏护装置可靠接地,屏护的高度、最小安全距离、网眼直径和栅栏间距已满足《防护屏安全要求》的规定。

屏护上根据屏护对象特征挂有警示标志。

变压器、高压配电柜、低压配电柜、高压电容补偿柜等的安全操作距离及维护通道距离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执行。

为防止触电伤害事故,高压配电柜前、后已铺高压绝缘橡皮垫。

低压配电柜前、后已铺绝缘橡皮垫。

变配电所已配置有高压绝缘手套、绝缘靴等辅助绝缘用具,对操作人员已配绝缘鞋、护目镜等。

E.防电气误操作:

为防止电气误操作,高压开关和隔离开关以及接地刀闸之间装设闭锁装置。

高压开关柜已具备防止误分、误合,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接地线,防止带接地线合断路器或隔离开关,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等功能。

(2)防漏电措施:

各变配电装置均按劳动部《漏电保护器监察规程》和《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的要求设防触电措施,如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可靠接地;带电导体按不同电压等级,保护足够的安全距离;配电屏都采用防护式;插座回路都设有漏电保护器保护;配电装置都设有等电位联结,把PE干线,电气接地干线及各种金属管道,金属构件做等电位联结。

对一旦发生漏电切断电源时,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装置和场所,均安装报警式漏电保护器。

(3)电气安全照明:

A.车间采光照明:

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执行,生产现场避免眩光产生;腐蚀环境中选用防腐灯具,爆炸环境中选用隔爆灯具,防爆等级为ExdIIBT4。

一般环境中选用节能荧光灯具或金属卤素板块灯。

照明光源按节能,寿命及显色性等要求选用。

B.明灯具光源选择:

厂房及户外装置区采用金属卤化物灯;配电装置室、控制室、办公室采用节能型日光色荧光灯,照度设计原则:

办公室、化验室:

300lx;控制室、仪表室:

500lx;高低压配电间:

200lx;变压器室:

100lx;仓库:

100lx;主生产厂房:

150lx;罐区、其余露天场所50lx。

C.照明电压:

照明电源电压为交流380/220V,光源电压为交流220V。

对移动式照明灯具,或灯具安装高度距地面2.4m以下时,采用24V安全电压供电。

在潮湿、狭窄的金属容器等工作环境,采用24V安全电压。

D.应急照明:

在变配电所、生产厂房楼梯间、控制室等重要场所设置事故应急照明,在走道、出入口处设置了疏散指示标志。

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灯内置蓄电池,当发生火灾时,正常照明电源断电后,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灯可维持30min照明。

对有特殊要求的场所等均设置了局部照明。

(4)爆炸危险区域内电气线路:

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缆全部采用耐火电缆,应急照明采用耐火电缆,在电缆易受损坏的场所,电缆敷设在电缆桥架内或穿钢管敷设。

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缆无中间接头。

在进入电机、开关、按钮、灯具、插座的进口处设防爆密封装置,进电机段穿防爆挠线管引入,在进入不同阶区、墙壁、楼板处孔洞采用不燃材料严密封堵。

安装在爆炸危险环境的仪表、仪表线路、电气设备及材料的防爆设备均具有铭牌和防爆标志,并在铭牌上标明国家授权的部门所发给的防爆合格证编号;防爆仪表和电气设备,除本质安全型外,均设“电源未切断不得打开”的标志;当电缆在架空桥架中敷设采用阻燃或耐火电缆。

(5)电气防火措施:

A.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引起火灾,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电气设备,如:

开关柜等尽可能远离爆炸危险区域布置或布置在没有爆炸危险的地方;在爆炸危险场所选择隔爆型设备和灯具,在火灾危险场所选择密闭型设备和灯具。

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采用铜芯电线或电缆,电线电缆的的额定工作电压不低于500V,中性线绝缘及额定电压与相线相等。

电气线路尽可能在危险性较小的环境或远离危险环境的地方敷设。

在爆炸危险场所,单相网络中的相线和中性线均装设短路保护,并使用双极开关同时切断相线及中性线。

电线电缆允许的载流量不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1.25倍,或断路器长延时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25倍。

电气设备、输送可燃气体或液体的管道等均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可靠的接地。

B.电缆在密集场所和高温场所敷设时均采用阻燃和耐高温电缆。

电缆进入建筑物时,进行了防火封堵处理。

C.在可能有高温熔体、热渣飞溅的区域敷设的电气管线、电缆桥架等均采取隔热措施。

D.在各变、配电所配电装置了室内配备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所有配电室出线间,电缆夹层等的门均采用防火门,防火门均朝有利于人员疏散的方向开启,耐火极限大于1h。

并严禁汽水和油管道穿越上述房间。

电气室、操作室等电缆出入口处已采用防火隔板或防火堵料加以封堵,以防止一旦有火灾引起火灾蔓延。

穿墙、穿楼板电缆及管道四围的孔洞均采用防火材料堵塞。

E.配电室的布置已满足下列各项要求:

长度大于7m的配电装置室,有两个出口;装配式配电装置的母线分段处,设置有门洞的隔墙;相邻配电装置之间有门时,门能向两个方向开启;配电装置室按照事故排烟要求,设置足够的事故通风装置;配电室内通道保证畅通无阻。

配电室洞口、门、窗已设防小动物侵入的安全网。

F.电缆沟单独设置,不布置在热管道、油管道内,且不穿越上述管道;在电力电缆接头两侧紧靠2~3m的区域,以及沿该电缆并行敷设的其他电缆同一长度范围内,采取阻止延燃的措施等。

G.本工程107冷冻工段和305冷冻站的变配电所和氨制冷机房贴邻共用的隔墙已采用防火墙和防火窗,该墙上穿管等采用不燃材料严密封堵。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在火灾危险性等级丙类及以上场所、各车间配电所、车间配电间及重要的控制室等场所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系统按系统设计的集中报警方式进行布置,厂区消防控制室设置在原料仓库(单独分隔),配置JB-QB-BK8000型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总线式消防电话主机及智能电源箱各1台,CRT显示系统1套。

在各车间的高低压配电所、控制室等处均根据防护场所的环境条件相应设置了光电感烟、感温及线型定温火灾探测器、消火栓报警按钮,并在各设置有火灾报警设备的场所相应设置手动报警按钮。

在乙类生产厂房设置防爆手动报警按钮、防爆消火栓按钮、防爆声光报警器等。

(8)视频监控系统:

本工程按《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0号)要求,在本工程107冷冻工段和305冷冻站及全厂主要交通主干道设置了视频监控系统。

采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集中监控,监控室设在消防控制中心。

同时配置数字硬盘录像机的容量能满足十五天连续录像的存储量,能实现实时回放,其系统路录象总资源在120帧/秒以上。

安全监控系统设备的供电均通过UPS供电回路供给,摄像机均通过自带变压器在防爆箱内变压为12V或24V。

每个摄像探头外接电源线、控制线、视频线,线路从监控中心穿热镀锌钢管埋地敷设至现场防爆箱。

(9)制冷压缩机启动柜设有紧急停机按钮。

4.4安全警示标志

1、根据《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的规定,本项目在各装置区根据需要设置了各种不同的安全警示标志,如注意安全,当心中毒,必须戴安全帽,必须戴防毒面具,必须带防护手套,严禁烟火,小心坠落,当心腐蚀等。

2、建筑物沿疏散走道和在紧急出口、疏散门的正上方设置了灯火疏散指示标志,并采用“紧急出口”或“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识;

3、在相关地点设置了全厂性警示标志,如车辆在厂区道路的限制车速等;外管架通行高度等。

4、在装置的最高点设置了风向标;

5、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及《高毒物品作业岗位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2007的规定,在各装置区设置了相应的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或告知牌等。

如“当心有毒气体”、“戴防毒面具”、“穿防护服”、“当心腐蚀”、“注意高毒”等标识,在高毒危化品作业场所设置了告知卡、红色警示线,警示线设在作业场所外缘不少于30cm处,并设置应急撤离通道、紧急出口标识。

在维修、捡修存在有毒物品的生产装置时,设置了“禁止启动”、“禁止入内”标识。

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上方设置警示标识。

根据GBZ/T203-2007中要求设置了氨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4.5接地保护

1、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制式采用TN–S系统,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进行工作接地并引出PE线。

2、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MEB总等电位箱通过主接地线40×4热镀锌扁钢和接地装置可靠连接,进线处配电箱外壳、N线、PE线、电缆金属外皮、进出建筑物的所有金属管道、建筑物金属构件均与总等电位箱作可靠电气连接,联接线采用BV-1×25-SC25,和管道联接均采用各种型号的等电位卡子。

3、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防感应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合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实测满足要求。

4、接地保护,桥架内通长敷设一根-40×4热镀锌扁钢作为接地干线,首端、终端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每隔50m有接地引下线。

变压器外壳、高低压配电柜外壳、配电箱金属外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缆及电缆头金属外皮、所有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穿线钢管均与接地干线或PE线作良好电气连接,严格区分N线与PE线。

5、接地装置(包括接地干线、接地支线和接地极)的材料采用防腐热镀锌型钢。

6、罐区接地:

罐区内钢质封闭贮罐为地上式,其壁厚不小于4mm,故只需作接地。

每个罐的接地点不少于二处,两接地点的距离不大于30m。

同时沿罐区四周敷设-40×4热镀锌扁钢作水平连接条,水平连接条距外堤3米,埋深-0.8米。

采用L50×50×5热镀锌角钢作接地极,接地极水平间距应大于5米。

防雷防静电及电气保护接地均连成一体,组成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

所有设备上的电机均利用专用PE线作接地线。

7、仪表系统接地:

在全厂仪表控制室设DCS系统接地端子箱,并与建筑物的接地系统作可靠联结,形成了联合接地系统,经检测接地电阻小于1Ω。

4.6消防系统

1、公司已设循环消防水池一座,容积为1000m3,消防泵二台,型号为XBD5.4/35J-RJCQ=35L/SP=0.54MPaN=30Kw一用一备,室外消防管网连成环状,管径为DN150。

2、本新建项目消防用水量最大为107冷冻工段(冷冻车间)(占地面积1213m2,5000m3

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第3.3.2条,其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25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0L/s,火灾延续时间为3h。

厂区已设循环消防水池一座,容积为1000m3,其中400m3消防用水不被动用。

3、室外消防管网布置成环状,管径为DN150,并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管段,并布置了8个SS100/65-1.6型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其间距不超120m。

4、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车间按间距不大于30m设置室内消火栓,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车间配置了一定数量的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5、管道:

消防给水管道地下部分采用钢骨架塑料复合管,电熔连接。

6、消防设施概况

序号

用水设施

生产

类别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

L/S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

L/S

室内消火栓数量

灭火器规格X数量

备注

1

101上料工段及尾气除尘装置

丁类

15

/

/

MF/ABC2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6只

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

2

102转型酸化工段(一车间)

丁类

15

/

/

MF/ABC2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22只

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

3

104制浆工段(酸化制浆车间)

丁类

15

/

/

MF/ABC2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16只

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

4

105带滤工段

戊类

15

/

/

MF/ABC2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12只

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

5

106苛化车间

丁类

15

/

/

MF/ABC2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8只

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

6

107冷冻工段

(冷冻车间)

乙类

25

10

6

MF/ABC6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36只

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

7

108蒸发工段

(二车间)

戊类

15

/

/

MF/ABC2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18只

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

8

109分离、

烘干工段

丁类

15

/

/

MF/ABC2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30只

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

9

110硫酸钠

成品工段

丁类

15

/

/

MF/ABC2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12只

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

10

111废渣烘

干系统

丁类

15

/

/

MF/ABC2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14只

MF/ABC6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4只

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

11

202原料罐区

(石灰粉溶液)

戊类

/

/

/

MF/ABC2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4只

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

12

204硫酸罐区

丁类

/

/

/

MF/ABC2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