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质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89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础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础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础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础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基础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基础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基础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基础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基础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地质实习报告.docx

《基础地质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地质实习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地质实习报告.docx

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篇一:

地质实习报告实实习内容:

□实习形式: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土木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

习报告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教学实习(□生产□临床□劳动)□毕业实习集中□分散104庐山2012.4.18-2012.4.20年月日一、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2.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辨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4.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5.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并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

6.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二、实习内容

(一)整理各观测点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现象。

把各观测点记录资料进行整理。

(二)这次实习所见到的三大类岩石在空间分布和形成时间方面有何规律、有和联系见到那些类型的褶皱,有何特点,形成原因?

(三)(四)(五)(六)(七)(八)见到那些断裂构造。

有何特点,形成原因你对风化作用有何认识,现场如何判断岩层分化程度?

这次看到的几种岩石其工程性质如何?

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形成过程为什么说鄱阳湖盆地是断陷盆地通过实习,认为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专业有何联系

庐山简介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壮丽的庐山庐山位于中国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

山体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南北长、东西窄。

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

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

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水气缭绕的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云雾弥漫。

庐山的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弥漫的云气为庐山平添了许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庐山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

这里是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慕名登临庐山,为其留下

4000

余首诗词歌赋。

晋代高僧慧远(公元334~416年)在山中建立东林寺,开创了佛教中的“净土宗”,使庐山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宗教胜地。

遗存至今的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和理学的中心学府。

庐山上还荟萃了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杰作,包括罗马式与哥特式的教堂、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筑,以及日本式建筑和伊斯兰教清真寺等,堪称庐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部分。

庐山不但拥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厚灿烂的文化内涵。

庐山地处江南台背斜与下杨子坳隐的交接带,区内地层除三叠纪外均有系统的出露,构造明显,展现出地壳演化的主要过程。

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郡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

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

主要有北东向华夏式构造和北北东向新华夏式构造。

许许多多的断裂构造,形成众多的山峰。

庐山是第四纪强烈上升的断块山,当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盆地进一步发展,继而形成鄱阳湖。

北部以招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秀丽的岭谷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由一系列的断层崖,形成雄伟高峻的五老峰、秀峰、石门涧。

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着阶地和谷阶。

山上和山麓地带都存在着古地面。

在庐山与长江的交接地带、鄱阳湖的形成与扩张、塑造出一系列独特的湖滨地貌,与之相连,长江九江河段的地貌演变,湖洲交错的鄱阳湖大平原,形成了多种地貌的汇集,表现出极高的地理地质科学价值与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众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泉岩洞等,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

《一》实习安排秀峰—第四季冰川遗址—三叠泉—狮子洞。

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全体学生进行为期三天的实习。

第一天上午我们坐车到达宾馆分配好住宿,下午庐山秀峰观察其地质地貌和地质概况。

第二天上午第四冰川遗址,观察地质结构,岩石,学习及熟悉罗盘仪的使用;下午庐山三叠泉,观察沉积岩的形成以及庐山的形成。

第三天上午沿途返回观察狮子洞溶洞现象。

《二》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

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

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

根据岩性特征可分为三部分:

1.底部(Z1n1)为片麻状含砾石英砂岩、砂砾岩、砂岩,局部有千枚岩或千枚岩化粉砂岩,厚度约为900m;2.中部(Z1n2)又可分为两段:

下段(Z1n21)是长石石英砂岩,局部有轻变质现象,厚约110m左右;上段(Z1n22)是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俗称女儿城砂岩,厚约30m;3.上部(Z1n3)为长石石英砂岩、凝灰质砂岩及凝灰岩,间夹砂砾岩,厚度大于300m。

3.1.2地质构造。

《三》褶皱庐山地区构造复杂,形迹清晰,主要有北东、北北东、北西向构造。

主要观察了以下两种构造类型。

1.褶皱构造:

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庐山地区三叠纪以前的地层发生挤压褶皱,形成了庐山山体的三背两向褶皱构造以及山体外围的一些褶皱构造。

其中三个背斜分别是:

虎背岭—大马颈倒转背斜、大月山背斜、五老峰背斜。

两个向斜分别是:

东谷—王家坡向斜、青莲寺向斜。

《四》秀峰秀峰位于汉阳峰东南4km左右,由香炉峰等尖削成簇的群峰构成,峡谷深邃、瀑布高悬、山峰陡直而秀丽。

秀峰位于庐山南麓,鄱阳湖之滨的江西星子县,由香炉、鹤鸣、双剑、姐妹、文殊、龟背诸峰组成。

香炉峰如紫烟绦绕,鹤鸣峰形似鸣鹤飞翔,双剑峰势如芙蓉插天,姐妹峰态同娟娟秀女,文殊蜂似尖锥屹立,龟背峰脊。

秀峰,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景区内山奇水秀,摩岩碑刻如林,自古便有“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之美誉。

这里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黄岩瀑布,有匡庐二绝的漱玉亭以及碧波荡漾的龙潭,仪态万芳的双剑、香炉诸峰,有众多历代名人侠客留下的摩岩石刻。

秀峰不仅风景优美,气候更加宜人,宋人洪明有诗赞曰:

“山瀑两道泻,木叶四时春。

日螟不知去,鱼鸟会留人。

秀峰的成因主要有三类:

①岩性:

以变质岩为主,背面为云母片岩,易被风化剥蚀,形成山脊线上的凹缺,而正面的主题则是以混合岩化的片麻岩垂直节理,比较陡直②构造:

北东—南西的温泉大断裂为阶梯状的断层涯带,不等量抬升,造成山峰参差不齐,略呈阶梯状分布③流水切割侵蚀:

源于汉阳峰的河川沟谷汇集于此,强烈下切,造成阶梯状分段的瀑布与成串的壶穴。

1.秀峰大门口:

在门口的山中河流那讲述了残积物、冲积物和坡积物以及洪积物的形成原理及物理性质,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河流的侵蚀作用。

篇二:

地质实习报告地质实习报告北京西山门头沟、白石山地质公园、地质之角参观考察王识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工13|2011010284同组成员:

成一凡、李曲丰、罗长江、徐敏婵、刘一瑶实习时间:

2013年8月12日至8月22日

目录一、概述..........................................................................................................................................3二、北京西山门头沟区地质考察...................................................................................................51.上苇甸——下苇甸地质考察...........................................................................................61)花岗闪长岩岩体及其侵入的岩脉...........................................................................62)岩脉、岩墙中的断层...............................................................................................83)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94)下马岭组页岩.........................................................................................................115)冲积物与坡积物.....................................................................................................136)页岩中的褶皱.........................................................................................................147)长龙山组砂岩.........................................................................................................152.下苇甸——担礼地质考察.............................................................................................161)景儿峪组白云岩、板岩及根劈现象.....................................................................162)顺坡白云岩的溃曲变形.........................................................................................183)震旦亚代和寒武系间的平行不整合面及风化壳.................................................184)寒武系石灰岩、泥质岩.........................................................................................195)寒武系和奥陶系的分界面.....................................................................................223.灰峪-军庄-三家店地质考察.....................................................................................221)奥陶系石灰岩和石炭系砂岩、页岩及之间发育的向斜和背斜.........................222)二叠三叠系砾岩、砂岩和页岩及其中的小断层.................................................253)侏罗系玄武岩、砾岩和凝灰质砂岩及断裂破碎带.............................................294)古滑坡与“双沟同源”现象.................................................................................315)板岩与板状劈理.....................................................................................................314.野溪-斜河涧-龙泉务地质考察.................................................................................321)古阶地第四系冲积物和坡积物.............................................................................322)奥陶系石灰岩中的褶皱和大型断裂破碎带.........................................................343)隧洞的地质条件及破碎岩体隧洞的支护方法.....................................................364)漫水桥倒转向斜和箱型背斜及石灰岩岩溶现象.................................................395)黄土的特征和性质.................................................................................................416)古滑坡的“双沟同源”现象.................................................................................415.军庄垭口节理测量与统计.............................................................................................426.每日路线总结.................................................................................................................431)上苇甸——下苇甸——担礼地质考察路线总结.................................................442)灰峪村——野溪——三家店地质考察路线总结.................................................453)野溪——斜河涧——龙泉务地质考察路线总结.................................................45三、清华大学地质之角参观.........................................................................................................461.岩浆岩——柱状玄武岩.................................................................................................462.沉积岩——燧石砾岩.....................................................................................................473.变质岩——板岩.............................................................................................................484.地质现象——小褶皱.....................................................................................................48四、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参观.....................................................................................................521.波状叠层石.....................................................................................................................522.白云岩的刀砍纹.............................................................................................................53

3.大理岩峰林.....................................................................................................................54五、地质实习总结与思考、收获与建议.....................................................................................57六、附件及要求............................................................................................................................601.节理统计玫瑰花图、极点密度图及统计资料.............................................................601)节理统计数据.........................................................................................................602)节理统计玫瑰花图.................................................................................................603)节理统计极点密度图.............................................................................................614)节理统计节理散点图.............................................................................................622.灰峪——三家店线路地质坡面图.................................................................................633.军庄火车站第一垭口地质剖面图.................................................................................644.作业1:

黄土的地质灾害问题......................................................................................655.作业2:

赤平坐标投影的稳定性分析..........................................................................676.作业3:

hoek法分析岩石边坡稳定性.........................................................................681)概述.........................................................................................................................682)使用方法.................................................................................................................693)程序详情.................................................................................................................704)作业题.....................................................................................................................70一、概述本次地质实习从8月12日至8月22日,共历时11天。

其中,前4天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后7天为野外地质考察。

在校内进行的理论学习主要是通过使用Matlab、AutoCAD等软件,来进行工程地质上的数值分析,包括赤平坐标投影法和极限平衡法对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分析,节理的玫瑰图统计及极点密度图,以及用AutoCAD画出岩质边坡模型等。

野外地质考察前四天的主要考察范围是北京市西山门头沟区下苇甸-三家店一带的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所涉及的地层年代由老到新主要有:

震旦系的页岩、砂岩、白云岩,寒武系石灰岩,奥陶系石灰岩,石炭系砂岩和页岩,二叠三叠系砂岩,侏罗系玄武岩,第三系第四系黄土以及震旦纪和寒武纪的平行不整合接触面,寒武纪和奥陶纪的平行不整合接触面等。

观察到的地质现象有侵入岩脉、岩墙和岩床,以及地质构造如皱、断层、断层破碎带、裂隙等,还有风化作用对不同岩性岩体作用后的表现如差异风化和根劈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