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高手过招》系列之九痤疮的治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909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讨论《高手过招》系列之九痤疮的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讨论《高手过招》系列之九痤疮的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讨论《高手过招》系列之九痤疮的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讨论《高手过招》系列之九痤疮的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讨论《高手过招》系列之九痤疮的治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讨论《高手过招》系列之九痤疮的治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讨论《高手过招》系列之九痤疮的治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讨论《高手过招》系列之九痤疮的治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讨论《高手过招》系列之九痤疮的治疗.docx

《讨论《高手过招》系列之九痤疮的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讨论《高手过招》系列之九痤疮的治疗.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讨论《高手过招》系列之九痤疮的治疗.docx

讨论《高手过招》系列之九痤疮的治疗

【讨论】《高手过招》系列之九:

痤疮的治疗

经云:

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这里面提到了“痤”的形成诱因:

“汗出见湿”、“劳汗当风”,“寒薄”加“郁”。

从这里面可以感受到,“痤”的外因为“湿”、“风”、“寒”,最后加上“郁”!

发病的另一个条件为“汗出”,汗出意味着毛孔开,中医称为鬼门开了,外邪才能入,入之后如不能出,郁塞日久便形成“痤”!

但“痤”与“痤疮”还是有差异的!

“痤”当为初期,其外邪郁积时间不常,用针挑破,当为白色米粒状物质,如果此阶段治疗不当,病程反复迁延,并形成了“痤疮”。

“痤疮”者,“痤”加上“疮”也。

如果只是“痤”,治疗时相对容易些,《外科大成》定为“肺风粉刺”,采用枇杷清肺饮,组成为:

枇杷叶、黄柏、黄连、人参、甘草、桑白皮、连翘、白芷、当归。

此方效果不错,但是只是针对“痤”。

因为此病风、寒、湿郁结而成,虽然已经郁结化火,但寒邪、湿邪仍在,所以《医宗金鉴》上采用颠倒散外用。

颠倒散组成:

大黄、硫黄各等份,两药共为细末,凉水调敷患处。

本方为主治肺风粉刺及酒渣鼻的经典方剂之一,在临床中较为常用。

一味寒药加上一味温药,寒热搭配,这样郁热得泄,沉寒得散,“痤”自然就好了。

但因方用大苦大寒的大黄与大辛大热的硫黄同用,药力激荡,使用时必须注意,只涂抹在“痤”的表面,不适宜在脸上大面积的涂抹。

内外兼修,“痤”很容易好。

但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发展到“痤疮”的程度,脸上出现了很多包块,有的颜色紫暗,淤血明显,有的甚至感染化脓,就非单纯的“痤”那么简单了!

因为涉及到“疮”,治疗时要考虑到疮科的问题了。

那么疮又如何来治疗呢?

再看看内经的原文: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也就是说“痤疮”之“疮”要从“心”来治疗!

大多数人都没想到这个层面上来!

看到疮就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这些思路就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没有看到“心”这个层面,如果想通了,则天下就无治疗不好的痤疮了!

我们再看看心之所主: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也就是说心是面部的老板,脸上长痤疮了,为什么就不想想他的老板呢?

我经常给病人解释:

面部的血液循环依靠心脏,心脏的功能不强大,面部血液循环就差,面部气色就不好,就容易长东西。

就好比一个城市,交通不顺畅,城市的垃圾运送不出去,就会堆积在城市的各个地方。

“痤疮”就是面部的垃圾,用现代语言来说,是毛囊阻塞,皮脂腺的分泌不畅、细菌繁殖…….

看到这里,痤疮的病机就算明白得差不多了:

鬼门开,风、寒、湿自外而入,未能及时发散,郁积而久,形成痤。

痤没能及时治疗,郁积化热化毒,再加上心脏气血不足,不能及时疏通面部气血,郁毒外发,而成疮!

有人会问:

为什么患者会便秘?

便秘是因为肺气的敛降功能较差所致,便秘不是痤疮的形成原因!

但鬼门开,风、寒、湿自外而入,未能及时发散,与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出现异常是有关系的。

有人会问:

为什么吃辛辣之物会加重病情?

五行之五味,酸、苦、甘、辛、咸,其辛为归肺经,辛味具有发散的作用,食辛辣之物后病情加重,是辛味入肺,肺之宣发的作用加强,将郁积在皮肤下的外邪向外发散的结果。

前面讲了“痤”的治疗,那么“痤疮”该如果治疗?

1、针对心脏,可以运用丹参、生地来补心血,同时稍稍运用桂枝温心脉,石菖蒲引药入心,这样心脏能量充足,才有可能将面部的垃圾清运走。

2、运用敛肺的药物,使人体内的浊气向下运行,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此类药物有:

枇杷叶、苦杏仁等

3、运用消肿散结的药物,可以加快治疗效果:

如连翘、白芷等。

4、痤疮颜色偏白者,考虑为湿郁化痰,佐以浙贝母。

5、病情反复迁延者,需要扶正,按照疮科论治,采用黄芪托毒。

病情严重同时要考虑加适量疮科解毒药物如金银花、玄参、紫草。

治疗原则:

本病发展到“疮”,已经是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用药须要寒热搭配、攻补兼施。

用药切忌一派寒凉,否则病邪暂时压制,日久爆发更加厉害,如此用药,则永无可愈之日。

很多患者长期被痤疮困扰,找中医救治,常有大夫对患者说:

“你这是上火了。

”可下火药吃了无数,病情还是未能彻底治愈,难道痤疮真的就是上火这么简单?

今开此篇,邀大家一同来探讨痤疮的治疗心得,希望大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胜此疾!

08030100240:

《黄帝内经》上讲过: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过食肥甘厚味就会使痰热郁结,腐于肉里,就会产生“大丁”。

阳气本应该宣泄的时候,却受到风寒湿气的阻遏,汗孔排泄不畅,瘀于体表,所以产生“皶”、“痤”。

任之堂主人:

痤疮看似小疾,要说清楚还真不容易。

经云:

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这里面提到了“痤”的形成诱因:

“汗出见湿”、“劳汗当风”,“寒薄”加“郁”。

从这里面可以感受到,“痤”的外因为“湿”、“风”、“寒”,最后加上“郁”!

发病的另一个条件为“汗出”,汗出意味着毛孔开,中医称为鬼门开了,外邪才能入,入之后如不能出,郁塞日久便形成“痤”!

但“痤”与“痤疮”还是有差异的!

“痤”当为初期,其外邪郁积时间不长,用针挑破,当为白色米粒状物质。

如果此阶段治疗不当,病程反复迁延,便形成了“痤疮”。

“痤疮”者,“痤”加上“疮”也。

其形成原因,个人认为:

鬼门开,风、寒、湿自外而入,未能及时发散,郁积久,形成痤。

痤没能及时治疗,郁积化热化毒,再加上心脏气血亏虚,面部血脉运行不畅,郁毒外发,而成疮!

cjfzhongyi:

面属阳明,广东这边,可能跟自小就经常喝凉茶有关,广东人脾胃多虚寒,阴火上攻,导致痤疮的也不少。

liu19710214:

任版主所说我赞同,但其间的寒薄、郁的具体成因因人而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患者自身的因素为主,外邪我认为有:

辛(饮食辛辣)、劳(熬夜劳累)、洁(局部卫生),所以其治疗应在患者注意上三方面的基础上,内调以消(脂)、清(肺热)、通(大肠及营卫)为原则,则其病必愈。

任之堂主人:

liu19710214战友提到“消”、“清”、“通”为治疗原则,我非常赞同,窃以为,这里面“通”尤为重要。

病机十九条言: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也就是说“痤疮”之“疮”要从“心”来治疗。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是面部的老板,脸上长疮了,为什么就不想想它的老板呢?

我经常给病人解释:

面部血脉的运行依靠心脏,心脏的功能不强大,面部血液循环就差,面部气色就不好,就容易长东西。

就好比一个城市,交通不顺畅,城市的垃圾运送不出去,就会堆积在城市的各个地方。

“痤疮”就是面部的垃圾,用现代语言来说,是毛囊阻塞、皮脂腺的分泌不畅、细菌繁殖……对于“痤”,《外科大成》定为“肺风粉刺”,采用枇杷清肺饮,组成:

枇杷叶,黄柏,黄连,人参,甘草,桑白皮,连翘,白芷,当归。

在外治法上,《医宗金鉴》采用颠倒散外用,颠倒散组成:

大黄、硫黄各等份,两药共为细末,凉水调敷患处。

枇杷清肺饮和颠倒散为治疗肺风粉刺及酒渣鼻的经典方剂之一,在临床中较为常用。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发展到“疮”的程度,脸上出现了很多包块,有的颜色紫暗,瘀血明显,有的甚至感染化脓,治疗就相对复杂一些。

1.针对心脏,可以运用丹参、生地来补心血,同时配伍运用桂枝温通心脉,石菖蒲引药入心,这样心脏气血充足,才有可能将面部的垃圾清运走。

2.运用敛肺的药物,使人体内的浊气向下运行,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此类药物有:

枇杷叶、苦杏仁、大黄等。

3.运用消肿散结的药物,可以加快治疗起效时间,如连翘、白芷等。

4.痤疮颜色偏白者,考虑为湿郁化痰,佐以浙贝母、茯苓。

5.病情反复迁延者,需要扶正,可用黄芪托毒。

病情严重时要考虑加适量疮科解毒药物如金银花、玄参、紫草、乳香、没药等。

治疗原则:

本病发展到“疮”,已经是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用药须寒热搭配、攻补兼施。

用药切忌一派寒凉,否则病邪暂时压制,日久爆发更加厉害,如此用药,则永无可愈之日。

巍子:

我治疗痤疮,一般用以下三个方子较多:

肺热型:

加味枇杷清肺饮(自编了歌诀:

枇杷清肺黄柏连,桑皮参草翘芷归。

这个方子是《医宗金鉴》中的枇杷清肺饮加连翘、白芷、当归而成)。

气郁络瘀型:

血府逐瘀汤。

其中川牛膝常用30g,尤其适合兼有口干、失眠、大便秘结者。

热毒壅盛型:

在此介绍我老师常用的清下焦热毒经验方,上中焦亦可通用。

药物组成:

当归,赤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苦参,槐花,银花,防风。

可再加远志、明矾散结消疮痈。

歌诀:

归芍解毒黄,苦参槐银防。

ymg2000:

对于此病的治疗,我的治疗思路是:

未见明显热象别盲目使用清热药。

中医外科都有阴阳之分,不辨寒热,一见疮便清热,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曾经碰到这样一个患者,痤疮很厉害,去一中医处治疗,用了大量清热凉血的药物(患者自诉有水牛角,服后胃脘不舒服),吃了三天药,痤疮隐了不少,后来突然爆发,比没有服药时更严重。

通大便之药要合理选用。

痤疮好发的人,很多伴随大便不通畅。

大便一定要通,研究表明便秘和痤疮存在一定的联系,但通法并非只有泻下一种,也当分清寒热虚实,该用温阳的药物还是要用,有是证用是药,不要畏惧加重痤疮,润下的方法是我最常用的,有时候甚至不用润下,在滋阴的前提下用点枳壳,同样能达到通大便的效果。

养阴柔肝、疏肝理气可使热退瘀散患者表现为瘀热发于外,为什么不是热邪,而要提到瘀热。

个人提倡辛凉之法,少用苦寒之剂(除非热象重,可佐)。

我个人是这么看的,痤疮之所以常发而不愈,并非只有热邪。

热邪炎上,重者可引起全身发热,一般汗出则解。

但痤疮不是这么回事,虽有热但多不会很明显引起全身发热。

你出一身汗对痤疮可能作用不大,所以我推断,此热是由于肝经郁滞引起。

用清热法能暂平郁滞引起的化热,而不能清除瘀滞。

一般痤疮久发之人平时都会忌辛辣,但都不能让脸上的痤疮消失,因为很多人不明白郁热需要疏肝气散瘀血。

肝,体阴用阳,没有体阴谈不上用阳。

疏肝之法亦是如此,我不推荐用滋腻的方法,柔肝养肝用沙参、麦冬、白芍等足矣。

在大量养阴药的前提下,加入疏肝理气、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这是我最常用的方法。

爱秋:

关于“汗出见湿,乃生痤痱”,我曾经治过一个非常典型的病人。

女性,20多岁,白领,盛夏劳后大汗出,回家洗澡后立即吹空调,当风而卧。

次日即发现背部遍生红疹,瘙痒,破后有白色脂状物,遂来我处求医。

问过病史马上想到的就是这句条文,再观舌脉,舌略红,苔薄白微黄,脉弦细。

汗出则腠理虚,湿气得以入,复遇寒邪,湿气郁而不出为病。

故当实血络,开腠理,则湿气自出。

予四物汤养血,薄荷、白芷、防风疏表,羌活引经并能发散表邪,甘草调和诸药,药后病人未复诊。

数月后,因月经病来求医,诉上方服后不到一周,后背即平滑如初。

因为平时从来不看皮肤病,其实对这个病是没经验的,但是问过病史后,感觉这个病人的症状非常典型,完全与书上写的一样,也就依《内经》之意处方,果然获效。

978679519:

我治痤疮一般都是用祛风解毒,兼以祛瘀活血的方法,效果也不错,考虑到我的病人所处的地域和饮食习惯,总之一般不会用附子之类的大热药。

辛味药有散瘀作用,所以也是要用的,我常用的方子是自己拟定的加味消毒饮,组成药物为:

七叶一枝花,白芷,桑叶,赤芍,银花,菊花,连翘,蒲公英,紫背天葵,香茶菜,决明子。

一般服药一到两个星期即有明显疗效或治愈,对于伴有严重感染的,就用仙方活命饮。

近来治疗的三例严重痤疮患者,二例是青年女性,都是发病几年不愈,满脸痤疮,严重影响容貌,多方治疗不愈的病例,其中一例为女警,服药一周后,因工作原因又过了十多天才来复诊,复诊时已判若两人,如果不是穿着警服来诊,我已经看不出她是来治疗痤疮的。

还有一例是严重感染化脓伴硬结疔疮样的男性患者,已用西药月余,用过抗生素以及外用抗厌氧菌药物,一诊用上面介绍的方子,但疗效不明显,二诊改用仙方活命饮,七天后减轻,再七剂基本治愈。

darujia1:

痤疮患者临床上青春期女性多见,应该注意月经情况!

我的很多病例均显示通过调经后痤疮也治愈或好转。

男性虽然临床较女性少见(估计由于女孩子天性爱美之心使然),但基本上都比较重,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自己的经验是清热泻火的时候注意“度”,重要的是“给邪以出路”,而不是一味地寒凉猛进。

hts6636:

本人用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多例,有一定疗效。

方法:

取双侧足三里和三阴交,用生脉注射液,每次取对侧各一穴注入2ml,每周一次(交替取穴),连用一月。

有兴趣可以试试看。

xinjun:

我治疗痤疮,分三型辨治:

1.热郁肺卫,多见青年患者,以泻白散加减。

2.胃腑郁热,以成年人多见,以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

3.肝经湿热,女性患者,经期加重,以丹栀逍遥散加蝉衣,清热解毒药如大青叶、连翘、地丁、夏枯草,必要时可加丹参、赤芍、桃仁等活血之品。

化痰散结之品如生薏仁、浙贝、半夏为常用之品。

一点经验:

1.唇周痤疮为难治之证,多病程长,可加生黄芪30g,以托毒外出。

2.已用激素类外用药膏者亦难治。

wjdwmn:

大家都谈了内治法,此病除了内服药治疗,也可以结合外治法:

炉甘石洗剂+冰片粉末5g+甲硝唑10片(研粉),摇匀后涂,夜用。

任之堂主人:

我说一个食疗方法,那就是扁鹊著名的“三豆饮”,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三豆饮具有保养肌肤的功效,扁鹊曾经用它治好了很多痘疮患者。

我用此方治疗过不少痤疮患者,疗效确切,我推荐的剂量如下:

黑豆30g,绿豆30g,红豆30g,白糖适量。

将绿豆、黑豆和红小豆倒入锅中,用大火烧开,开锅之后再改成小火继续煮成粥,然后加入白糖,早晚服用,连续食用一周。

wyhongfe2010:

痤疮的治疗,除了辨证施方外,还要给病人讲清楚下述自我保健措施:

1.注意卫生,常用温热水及中性肥皂洗涤面部以保持毛囊皮脂腺导管的通畅。

2.切忌用手指挤捏患部,因经常挤压患处可将毛囊的内容物挤入周围真皮中,刺激组织增生,产生炎症反应及色素沉着,甚至发展成毁坏性的瘢痕损害。

3.平时饮食应少吃脂肪(尤其是肥肉)、糖类、辛辣、煎、炒食品、巧克力、浓酒、可可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多吃蔬菜、瓜果,保持大便畅通。

4.避免服碘化物、溴化物及皮质激素等药物。

5.尽量少用化妆品,尤其是油脂类化妆品,需要化妆时宜淡妆,采用水包油的霜剂或蜜类。

6.对治疗要有信心和耐心。

痤疮是可以治好或基本治好的,但不是一下子就能治好,要有一个过程,治好后还要避免各种诱发因素,以免复发。

7.对已形成瘢痕的应指导患者作磨削术等处理,以减轻或消除瘢痕。

任之堂主人医案:

陈某,女,28岁。

面部反复出现粉刺、丘疹一年,加重一个月。

患者一年来面部反复出现粉刺、丘疹,伴局部痒痛,针挑破后,可挤压出白色米粒样物质,食辣椒、花椒等刺激性食物后加重,在美容院反复治疗,未能彻底治愈。

一月前因连续一周值夜班,进食辛辣(吃以烧烤为主的夜宵),病情加重,面部出现大量红色丘疹,部分已化脓感染,经抗生素治疗一周,未能明显改善,前来就诊。

就诊时症状同前,伴失眠,多梦,心烦,大便干结,口苦,咽干,嘴唇紫暗,舌质暗,舌尖红,右寸浮实,左关郁涩,左寸沉细无力。

诊断:

痤疮。

方药:

生大黄20g(后下),生枇杷叶30g,枳实15g,竹茹15g,柴胡12g,当归15g,生地15g,酸枣仁15g,丹参30g,紫草12g,桂枝10g,石菖蒲12g,乳香12g,没药12g,白芷15g,连翘10g,生甘草10g。

5剂,水煎内服,日一剂。

复诊:

患者服用5剂后,面部痤疮消失过半,大便通畅,睡眠改善,仅一些小的丘疹仍时时发痒,上方加荆芥8g、薄荷10g,再进5剂。

三诊:

面部痤疮十愈八九,患者嫌药太苦,不愿意继续服用汤剂,改为三豆饮(黑豆30g,绿豆30g,红豆30g。

煎水喝一天),善后。

半年后碰面,得知病已治愈,未再复发。

一个好的中医一定要达到无招胜有招,把各种招数融会贯通,最后才能“随证治之”。

痤疮的本质,说到底,还是一个“郁”。

苦寒清热能治疗痤疮,但同时也能加重郁滞,让痤疮迁延不愈;辛温发散,貌似会加重痤疮,但使用得当照样能治疗痤疮。

综合前面的讨论,寒、湿、情志因素为主要病因,而郁(气滞、痰湿、血瘀)、热(郁热)是痤疮形成的必要条件,郁滞是主要病机,一切治疗手段还是围绕解除郁热展开的。

论痤疮,郁为本;郁结散,病可痊。

病在表,可越之;热郁里,须导泻。

瘀血滞,重活血;湿偏盛,要淡渗。

痰郁结,化与散;大便秘,宜通降。

正气亏,用托法;性情郁,得疏肝。

这是治疗的大致原则。

再强调一下其中的细节,郁热盛,上焦发散外出,中焦苦寒直折,下焦导利小便;瘀血成,配伍养血、活血化瘀方能事半功倍;痰郁,理气能导痰,所以化痰需兼行气;大便秘,通降之法不外乎:

降气、增液、温阳、导泻。

从单一的方法来看很简单,选药也不难。

临证时最重要的是要将这些融为一炉,为己所用,达到随证治之的境界,自然也就无不可治之痤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