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982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docx

波速与波长频率分析

2 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波长、频率、波速的物理意义.

2.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3.应用波长、频率与波速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问题.

二、预习与梳理

(一)波长

1.定义:

沿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常用λ表示.

2.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就是波长;纵波中两个相邻的密部或疏部之间的距离就是纵波的波长.

(二)振幅

1.定义:

在波动中,各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的最大,即其振动的振幅,也称波的振幅.

2.波的振幅的大小是波所传播的直接量度.

(三)频率

1.定义:

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振动的频率都,这个频率被称为波的频率,与振源的振动频率相同.

2.频率和周期的关系:

周期和频率互为,f=

.

3.频率和波长的关系:

波的频率也等于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点的“”的数目.

(四)波速

1.定义

机械波在介质中的速度.波速等于和的比值.

2.定义式

v=

,它又等于和的乘积,公式为.

3.决定因素

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的性质决定,在不同的介质中,波速一般.

三、名师解疑

(一)波速、波长、频率的决定因素

1.波的频率是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质点的振动是一种受迫振动,驱动力来源于波源,所以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是波源的频率.

2.波速是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介质能传播波是因为介质中各质点间有弹力的作用,弹力越大,相互对运动的反应越灵敏,则对波的传播速度越大.通常情况下,固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大,气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小.对纵波和横波,质点间的相互作用的性质有区别,那么同一物质对纵波和对横波的传播速度不相同.所以,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振动频率无关.

3.波长是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所传播的距离,所以波长的长度与波速v和周期T有关.即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

由以上分析知,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会发生变化,速度和波长将发生改变.

(二)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振动的分析

振源的振动在介质中由近及远传播,离振源较远些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些,这样各质点的振动虽然频率相同,但步调不一致,离振源越远越滞后.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离波源一个波长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个周期,相距一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步调是一致的.反之,相距

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步调是相反的.所以与波源相距波长的整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同步(同相振动);与波源相距为

波长的奇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步调相反(反相振动).

(三)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周期性和双向性

由于振动具有周期性,物体会在不同的时刻多次到达同一位置,故容易出现多解问题.而对波动,波形的周期性是波动问题出现多解的最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1.空间周期性:

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相隔n(n为自然数)个波长的质点振动步调是一致的.

2.时间周期性:

机械波在一个周期内不同时刻波形是不同的.但在相隔时间为周期的整数倍的不同时刻,波形是完全相同的.

波的空间周期性与时间周期性统称为波的周期性.

当题目中没有给定波传播的时间t与周期T的关系或没有给定波的传播距离x与波长λ的关系时,机械波的这种时间周期性和空间周期性必然导致波的传播时间、速度和距离等物理量有多个值与之对应,即产生多解.这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可分别表示为:

传播距离的周期性:

x=nλ+Δx,

传播时间的周期性:

t=nT+Δt,

传播速度的多种可能性:

v=

,以上各式中n=0,1,2,3,……

3.波在传播过程中可能沿x轴正向传播,也可能沿x轴负向传播,这就是波传播的双向性.

四、典型例题精讲

例1、同一音叉发出的声波同时在水和空气中传播,某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在水中波长较大,b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B.声波在空气中波长较大,b是空气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C.水中质点振动频率较高,a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D.空气中质点振动频率较高,a是空气中声波的波形曲

 

变式训练1.简谐波在给定的介质中传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幅越大,则波传播的速度越快

B.振幅越大,则波传播的速度越慢

C.在一个周期内,振动质点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

D.振动的频率越高,则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短

 

例2:

在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9个质点,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L,如图(a)所示,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1,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Δt第一次出现如图(b)所示的波形.则该波:

(1)波长为多少?

(2)质点振动的周期为多少?

(3)波速为多少?

 

变式2:

(2011·北京高考)介质中有一列简谐机械波传播,对于其中某个振动质点(  ).

A.它的振动速度等于波的传播速度

B.它的振动方向一定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C.它在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

D.它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例3:

如图所示,一根张紧的水平弹性长绳上的a、b两点,相距14.0m,b点在a点的右方.当一列简谐横波沿此长绳向右传播时,若a点的位移达到正向最大时,b点的位移恰为零,且向下运动;经过t=1.00s后,a点的位移为零,且向下运动,而b点的位移恰达到负向最大.则这列简谐横波的波速可能等于(  ).

A.4.67m/sB.6m/sC.10m/sD.14m/s

 

变式3:

如图所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振幅为2cm,波速为2m/s,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两质点a、b的平衡位置相距0.4m(小于一个波长),当质点a在波峰位置时,质点b在x轴下方与x轴相距1cm的位置,则(  ).

A.此波的周期一定不是0.6s

B.此波的周期可能为1.2s

C.从此时刻起经过0.5s,b点一定在波谷位置

D.从此时刻起经过0.5s,b点可能在波峰位置

五、随堂练习

1.关于公式v=λf,正确的说法是(  ).

A.v=λf适用于一切波

B.由v=λf知,f增大,则波速v也增大

C.v、λ、f三个量中,对同一列波来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保持不变的只有f

D.由v=λf知,波长是2m的声音比波长是4m的声音传播速度小

2.如图所示,一根柔软的弹性绳子右端固定,左端自由,A、B、C、D……为绳上等距离间隔的点,相邻点间隔为50cm,现用手拉着绳子的端点A使其上下振动,若A点开始向上运动,经0.1秒第一次达到最大位移(最大位移为20cm),C点恰好开始振动,则

(1)绳子形成的向右传播的横波速度为多大?

(2)从A开始振动,经多长时间J点第一次向下达到最大位移?

 

3.一列横波向右传播,在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相距2.4m的P、Q两质点,某一时刻它们都处在平衡位置,如图所示,此时,P、Q之间只有一个波峰,则此波的波长可能为多少?

六、课后作业

班级小组姓名

A卷

1.关于波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一个周期内,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是一个波长

B.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运动方向总是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

C.一个周期内介质质点通过的路程是一个波长

D.两个相邻的波峰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

2.下列对波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波速表示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

B.波速表示介质质点振动的快慢

C.波速表示介质质点迁移的快慢

D.波速跟波源振动的快慢无关

3.某地区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km/s和9km/s.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如图所示).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在地震仪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s开始振动,则(  ).

A.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B.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C.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D.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4.在介质中有一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一质点由平衡位置竖直向上运动,经0.1s到达最大位移处,在这段时间内波传播了0.5m,则这列波(  ).

A.周期是0.2sB.波长是0.5m

C.波速是2m/sD.经1.6s传播了8m

5.(2012·浙江理综)用手握住较长软绳的一端连续上下抖动,形成一列简谐横波.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绳上a、b两质点均处于波峰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

B.a、b两点振动开始时刻相差半个周期

C.b点完成全振动次数比a点多一次

D.b点完成全振动次数比a点少一次

6.(2013·绵阳市高二检测)如图所示,位于介质Ⅰ和Ⅱ分界面上的波源S,产生两列分别沿x轴负方向与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若在两种介质中波的频率及传播速度分别为f1、f2和v1、v2,则(  ).

A.f1=2f2,v1=v2B.f1=f2,v1=0.5v2

C.f1=f2,v1=2v2D.f1=0.5f2,v1=v2

7.在O点有一波源,t=0时刻开始向上振动,形成向右传播的一列横波.t1=4s时,距离O点为3m的A点第一次达到波峰;t2=7s时,距离O点为4m的B点第一次达到波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横波的波长为2mB.该横波的周期为4s

C.该横波的波速为1m/s

D.距离O点为5m的质点第一次开始向上振动的时刻为6s末

8.如图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间距均为1m的六个质点a、b、c、d、e、f均静止在各自平衡位置上,一列横波以1m/s的速度水平向右传播,t=0时波到达质点a,质点a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t=1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则在4s<t<5s这段时间内(  ).

A.质点c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B.质点a的速度逐渐增大

C.质点c向下运动D.质点f保持静止

9.有一小木块落入水中,形成以落点为圆心的圆形波纹沿水面向外传播,当第一个波峰的半径扩展为6m时,第十个波峰恰在圆心形成,如果第一个波峰传到5m远处需要40s,则此波的波长为________m,波速大小为________m/s,周期为________s.

10.一列横波沿绳传播,M、N是绳上相距2.5m的两点,当第一个波峰到达M点时开始计时,在14s末时第八个波峰恰好到达M点,这时第三个波峰到达N点,求该波的波长.

 

11.一列横波在t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振幅为1cm,已知质点M开始振动的时间比质点N迟0.1s,两质点的平衡位置相距2cm.此时刻质点N的运动方向如何?

质点M从此时刻起经0.6s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多大?

在0.6s时间内波向前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12.中国四川消息: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地区发生了7.0级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等严重损失.已知地震波分为三种:

纵波(P波),速度vP=9.9km/s;横波(S波),速度vS=4.5km/s;面波(L波),速度vL<vS,在浅源地震中破坏力最大.

(1)位于震源上方的雅安地区某中学实验室内有水平摆A与竖直摆B,如图(A)所示,地震发生时最先剧烈振动的是哪个摆?

(2)成都市地震观测台记录到的地震曲线假若如图(B)所示,则由图可知a、b、c三处波形各对应于哪种地震波?

若在曲线图上测得P波与S波的时间差为12.6s,则地震台距震源多远?

(3)假若地震P波沿直线传播到成都市时,当地地表某标志物振动方向沿如图(C)中ZT方向,测得某时刻该标志物的水平分位移x=23.1mm,竖直分位移y=0.4mm,试由此估算震源深度h.

 

B卷

13.有一种示波器可以同时显示两列波形.对于这两列波,显示屏上横向每格代表的时间间隔相同.利用此种示波器可以测量液体中的声速,实验装置的一部分如图甲所示:

管内盛满液体,音频信号发生器所产生的脉冲信号由置于液体内的发射器发出,被接收器所接收.图乙所示为示波器的显示屏.屏上所显示的上、下两列波形分别为发射信号与接收乙信号.若已知发射的脉冲信号频率为f=2000Hz,发射器与接收器的距离为x=1.30m,求管内液体中的声速.(已知所测声速应在1300~1600m/s之间,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典型例题参考答案

例1:

A[解析] 波的频率取决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故同一音叉发出的声波在水中传播与在空气中传播时频率相同。

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只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与波的频率无关,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再由v=fλ知,声波在水中的波长较大,对应于题图中波形曲线b,故A正确。

变式1:

D解析由公式v=

可知,波速与振幅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A、B错误;质点在一个周期内的运动路程只与振幅有关,与波速无关,并不一定等于波长,故C错误;质点振动频率与波的频率相同,又f=

,故D正确。

例2:

解析 

(1)由图像可知:

质点1、9是两个相邻的且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两个质点,它们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即为一个波长,即λ=8L.

(2)t=0时,波刚传到质点1,且质点1起振方向向下,说明波中各质点的起振方向均向下,在Δt后由图像可知质点9的振动方向为向上,说明它已经振动了

,因此Δt=T+

,即T=

Δt.

(3)波速v=

.

变式2:

D解析 简谐机械波介质中的各质点都做简谐运动,其速度按照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与波的传播速度是两码事,A错误;横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而纵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B错误;简谐机械波介质中的各质点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路程等于四个振幅,而波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C错误;机械波介质中的各质点做简谐运动的频率相等,都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所以D正确.

例3:

AC解析 根据题目所述的情况,这列简谐横波原来的最简波形如图(a)所示,经1s后的最简波形如图(b)所示.根据波的周期性,可知a、b两质点间的距离s应为该波波长λ的

倍,即λ=

(n=0,1,2,3,…)

题目所给的时间t为该波周期的(k+

)倍,即

T=

(k=0,1,2,3,…)

所以这列波的波速为v=

×14.0m/s.上式中对应每一个n的确定值,k可取0,1,2,…一系列的值,反之亦然.当n=k=0时,

v=

×14.0m/s≈4.67m/s;

当n=k=1时,v=

×14.0m/s=10m/s.

由速度v的通式不能得到6m/s和14m/s,所以选项A、C正确.

变式3:

D解析 意在考查考生灵活应用简谐运动、机械波的有关知识综合解决波动图像问题的能力.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的关系可知:

t=0时刻,b质点在-1cm处,既可以沿y轴正方向运动也可能沿y轴负方向运动;该波的波长λ满足:

<0.4,即λ<1.6m,T<0.8s,又λ>0.4m,T>0.2s,所以A、B均错;同理可知D对、C错.

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AC解析 因波速公式具有普遍意义,故A对;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故C对.

2.解析 

(1)传播速度v=

=10m/s.

(2)波由波源传到J所需时间t1=

=0.45s

波刚传到J点时,J向上运动,到负的最大位移还需时

t2=

T=0.3s

所以总时间为t=t1+t2=0.75s

3.解析 根据题意画出满足条件的质点所在位置如图所示

PQ分别位于1、2位置时:

λ=2.4m,λ=4.8m;PQ分别位于1、3位置时:

λ=2.4m;PQ分别位于2、5位置时:

λ=2.4m,λ=1.6m.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ABD.解析 由波长的定义可知,A、B、D正确.

2.AD解析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波速表示,它的大小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与介质质点的振动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与波源振动快慢无关,故A、D正确;波速不表示质点振动的快慢,介质质点也不随波迁移,因此B、C错误.

3.A解析 由两种波的传播速率可知,纵波先传到地震仪,设所需时间为t,则横波传到地震仪的时间为(t+5)s.由位移关系可得4(t+5)=9t,t=4s,距离l=vt=36km,故A正确.

4.D解析 

T=0.1s,T=0.4s;

λ=0.5m,λ=2.0m;v=

m/s=5m/s,Δt=1.6s时,Δx=vΔt=8.0m,D正确,A、B、C均错.

5.D解析 相邻的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A错误.波在一个周期内向前传播的距离为一个波长,a点比b点早振动一个周期,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也比b点多一次,故B、C错误,D正确.

6.C解析 波的频率与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与介质无关,所以f1=f2,由图知

λ1=L,3λ2=L,得λ1=2λ2,由v=λf,得v1=2v2,故选项C正确.

7.BC解析 设波速为v,周期为T,由题意得:

t1=

=4s t2=

T=7s

由以上两式得:

v=1m/s,T=4s,B、C均正确,该波波长为λ=vT=4m,A项错误;波传播5m所用时间为t=

=5s,所以t=5s时,距离O点为5m的质点开始振动且振动方向向上,D项错误.

8.ACD解析 由t=1s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知周期T=4s,再由波速v=1m/s知波长λ=vT=4m,又知各质点相距1m,故a与e相距一个波长,是振动步调完全相同的质点.在4s<t<5s这段时间内,a又离开平衡位置向最高点运动,受的回复力越来越大,因而加速度逐渐增大,但速度越来越小;c

质点与a质点振动步调相反,正从平衡位置向最低点运动,因而加速度逐渐增大,但速度越来越小.在4s<t<5s这段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是4m<x<5m,波还没有传到质点f,f仍静止不动.如果能画出波形,由波形图判断就更形象直观.(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t=4s时的波形图,虚线表示4s<t<5s时的波形图.

9.答案 

 0.125 

10.解析 当第一个波峰到达M点时开始计时,第八个波峰传到M点时,M点已发生了7次全振动,在这段时间内,N点完成了2次全振动,显然N点比M点少发生7-2=5次全振动,所以MN之间的距离为5个波长.故有5λ=2.5m,解得λ=0.5m.

11.解析 由于质点N较质点M先振动,故波是向左传播的,可知质点N的运动方向是向上的.波由质点N传播到质点M所经历的时间为0.1s,从波形图像中看出质点M、N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是波长的四分之一,可知0.1s是四分之一周期,即质点振动周期为0.4s.在0.6s的时间内质点M要完成1.5次全振动而达到正向最大位移处,故经0.6s质点M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1cm,方向向上.质点N的振动方向是向上的.

经0.6s质点M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1cm,方向向上.

质点M、N的平衡位置相距2cm,其距离是

,可知此波的波长是8cm,于是有v=

m/s=0.2m/s

在0.6s的时间内波向前传播的距离为:

s=vt=0.2×0.6m=0.12m.

12.解析 

(1)由题意可知,在地震时产生的三种地震波中,P波的速度最大,S波其次,因此P波最先到达雅安地区,某中学实验室先发生竖直方向振动,后发生水平方向振动,所以最先振动的为B摆.

(2)a为P波,b为S波,c为L波.

设地震台距震源距离为s,由

=t得s=

t=104.0km

(3)纵波沿ZT方向传播,因y≪x,由几何知识:

得h=1.8km.

13.解析 设脉冲信号的周期为T,从显示的波形可以看出,题图中横向每一分度(即两条长竖线间的距离)所表示的时间间隔为

Δt=

其中T=

对比图中上、下两列波形,可知信号在液体中从发射器传播到接收器所用的时间为t=(Δt)(2n+1.6),其中n=0,1,2③

液体中的声速为v=

联立①②③④式,代入已知条件并考虑到所测声速应在1300~1600m/s之间,得v=1.4×103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