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山导游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083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龙山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龙山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龙山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龙山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龙山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云龙山导游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云龙山导游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云龙山导游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云龙山导游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云龙山导游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云龙山导游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龙山导游词.docx

《云龙山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龙山导游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龙山导游词.docx

云龙山导游词

云龙山导游词

 

(东坡石床)大家看这块石头,这就是传说中赫赫有名的东坡石床。

苏东坡酷爱旅游,又喜欢喝酒,但酒量不大,常常几杯酒下肚,就醉了。

“醉中走上黄茅冈”,便是其中的一次。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九月十七日,苏东坡和他的好友在张天骥处饮酒作诗。

此时,正值苏东坡率领徐州军民取得抗洪胜利不久,心情舒畅,不觉就多喝了两杯。

酒后忽起游兴,就约几个朋友一起登云龙山。

醉意朦胧的苏东坡走到冈头时,就不胜酒力,只好仰卧在一块较为平整巨石上休息。

路人瞧见,禁不住拍手大笑:

太守醉了!

此情此景,激发了苏东坡的诗兴。

他出口成章,吟诗一首:

醉中走上黄茅冈,

满冈乱石如群羊。

冈头醉倒石作床,

仰看白云天茫茫。

歌声落谷秋风长,

路人举首东南望

拍手大笑使君狂

这石头,于是就成了苏东坡在徐州的一处遗迹。

   东坡石床长3.3米,宽1.3米,其貌不扬,但因为有了这个传说,而变得不平凡起来。

大家看看苏轼的雕像,端着酒杯,望天而坐,尽显豪迈之气。

爱旅游的人能长寿。

苏轼那个年代,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苏轼体弱多病,又屡遭贬官,但最终还是活到66岁,当时也算是长寿了,这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他对旅游的热爱。

希望大家工作之余,能多出来走走,大李在这里祝各位健康长寿。

各位游客:

在游览了金山、焦山之后,下面我们将去“京口三山”之一的北固山。

北固山位于镇江市东北江滨,居金山和焦山之间。

高约53米,长2公里,北临长江,山壁陡峭,形势险因,因名“北固”,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著称于世。

因山上甘露寺等寺庙院落都集中在北固山顶峰,所以北固山又有“寺冠山”之说。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三部分组成,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临长江,峭壁如削,为风景最佳之所。

山上古迹大多与甘露寺“刘备招亲”有关。

新中国成立后,中峰、后峰辟为后甘露寺公园,1986年更名为北固山公园。

北固山风光壮丽,景色宜人,历代诗人墨客,如李白、苏武、米布、陆游、辛弃疾等都在此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凤凰池—试剑石】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来到了北固山公园的大门。

进入大门,我们在左侧看到的这一汪池水,叫做“凤凰他”,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曾临池召选儒生。

古时他水经甘露港通江。

池中的那座亭名叫“凤凰亭”。

 在凤凰池右边,有一块平直一分为二的巨石,这就是“试剑石”,又名“恨石”。

石为两块,高的一块约1.5米,矮的一块减半,中间都有裂缝,平整如削。

石上“试剑石”3字清晰可辨。

 说起试剑石,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相传孙刘联姻,弄假成真。

有一天,孙权和刘备同游凤凰池,刘备见池边有一块巨石,即拨下随从身上的佩剑,仰天暗自默祷:

“我若能顺利返回荆州,成霸主之业,剑下石裂;着死于此地,剁石不开。

”手起剑落,只见火花飞溅,巨石应声而裂。

孙权见此即问刘备:

“你为何恨这块石头?

”刘备假意地回答说:

“我年近五十,不能为国清除贼党,心中异常愤慨。

现蒙国太招我为婿,是我一生幸事。

我向天门卦,如能破曹兴汉,就劈开这块石头,现果真如愿。

”这时孙权暗想,“刘备莫非用此话来蒙骗我的?

”也将宝剑拔出对刘备说:

“我也来问问天意,如能彼得曹操,也将石头劈开。

”暗中祈祷:

“如能再取荆州,兴旺东吴,石头也裂为两半。

”随即挥剑劈开另一块石头。

两人暗暗自喜,于是就这样留下了两块试剑石。

 其实,试剑石的形成来源于地质的演变:

距今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代,因火山爆发岩浆喷溢出地表而形成了火山岩,由于其质地坚硬,且多裂缝,再经风化剥蚀成为现今的形状,这些石头并非什么钢刀利剑能劈开。

 【铁塔—阿倍仲麻吕诗碑】

 各位游客:

大家随我上山,在风景秀丽的北固山后峰东南,清晖亭旁,我们看到一座四层铁塔。

铁塔又名“卫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

它是我国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也是江苏省境内惟一的铁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铁塔始建于唐朝定历元年(825年),是唐代润州刺史李德裕为“资穆皇(唐穆宗)之冥福”所建。

后屡毁屡建,现塔为四层,一二层是宋代制品,三四层系明代所铸。

现存的塔基(即莲花座)和塔身均有精美的图案,如云水纹、莲瓣双雀、游龙戏珠、佛像等,造型精美,生动逼真。

铁塔为北固山增添了庄严瑰丽的色彩,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冶铁技艺的高超。

 各位从铁塔拾级向西走,前方有块《望月望乡》诗碑,碑上诗文系日本使臣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所作。

他生于698年,卒于770年,自幼聪明好学,于717年被选为遣唐留学生,次年在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多治比县守的率领下从大阪出发来华。

晁衡在中国长安进唐太学读书,后考中进士,与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李白等交谊甚深。

唐太宗对他的才华非常器重,先后任命他为唐王朝秘书监卫财卿、镇南都护等职。

753年晁衡受命为唐使,与鉴真大师及日本使臣东渡,途中船泊扬子江畔,夜晚月光皎洁,晁衡思绪万千,想到36年未回故乡,欣然命笔,写下了著名五言诗《望月望乡》,诗中写道:

“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晁行汉学造诣很深。

他的《望月望乡》诗已收入《全唐诗》,在日本家喻户晓,广为传唱。

此碑是1990年底建成的。

诗碑上的日文碑文由日本书道院院长田中冻云执笔,中文碑文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所书,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为诗碑题写了碑额。

%寒山寺导游词·江苏周庄导游词·扬州瘦西湖导游词·淮安市导游词·夫子庙导游词%

 【“南徐净域”题额—“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古甘露寺】

 由《望月望乡》碑西行不远,大家在一座圆拱门上看到了“南徐净域”题额。

或许有的游客会问:

此地为何称作“南徐净域”?

相传西晋末年,北方混乱,东晋偏安江南,建都于建业(今南京)。

当时北方人士纷纷南下,东晋为此设置了徐州,州治即在京口(今镇江)。

至刘宋时,正式定名为南徐州,以后“南徐”一直为镇江的别名。

 大家转过身,看看后面的廊壁上,一块长方形条石上刻着雄浑有力的“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气魄非凡。

相传在三国时,刘备来东吴招亲,孙权宴罢陪刘备观赏江景,刘备见北固山雄峙江滨,大江东去,一望无际,气势雄伟,不禁赞道:

“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

”后来南北朝时,梁武帝登北团山时,见北固山景色极为壮观,兴致勃勃地挥笔书写了一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留在山上,可惜已无从寻找。

到了南宋,润州(镇江)刺史、著名书法家吴据将这六个字重新书写出来。

清康熙年间,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

从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顺地有了“天下第一江山”之称。

 穿过“南徐净域”的门洞,我们就到达了建在北固山北峰之巅的甘露寺。

甘露寺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265—266年),故名“甘露寺”。

寺额为张飞的亲笔。

现在山上的甘露寺,是在唐代宝历年间由润州刺史李德裕所建,他为了纪念镇江曾作过东吴都城,使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三国鼎立的史实,故将三国时刘孙联盟的史迹、孙刘联姻的传说及遗物移上山来,从此,北固山便成为我国著名的历史胜境了。

至今京剧中《甘露寺》(又名《龙凤呈祥》)这一传统剧目,已深入民间。

因此,凡是来镇江的游客,都要到此一游,登北固山,访甘露寺,看看刘备结婚的大殿,联想孙尚香出嫁的往事,耐人寻味。

 古甘露寺规模宏大,宋代有僧侣500多人。

明、清是全盛时期,寺宇、殿堂、僧屋计有200多问。

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有行宫。

甘露寺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刹之一,其建筑特点与金山、焦山不同,采用了“以寺镇山”的手法,故有飞阁凌空之势,形成了“夺冠山”的特色。

 【祭江亭】

 我们穿过甘露寺,向西,就看到一座石柱方亭,就是祭江亭,古称北固亭,还有凌云亭、摩云亭、临江亭、江山第一亭、天下第一亭等名称。

 凌云亭和摩云亭是因为该亭位于北固山的最高点,上接蓝天而得名。

由于此亭建造在北固山的面江石壁之巅,故又名“临江亭”。

相传三国时孙刘联姻后,夫人孙氏随刘备去荆州,又被孙权骗归强行留住江东。

孙刘联盟破裂,彝陵大战,刘备兵败,夫人孙氏听到讹传刘备病死在白帝城,悲痛欲绝,便登上此亭,设奠望西遥祭后投江自尽,故此亭又名“祭江亭”。

而“江山第一亭”相传是康有为在星夜登亭看到北固山的胜境后题写的。

 此亭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石柱上刻有槛联两副:

“客心洗流水,荡胸生层云”;“此身不觉出飞鸟,垂手还堪钓巨鳌”。

亭外有围墙、廊路,内设石桌、石凳。

亭下石壁悬江,登亭放目,四周的水色山光尽收眼底,月夜景色更加迷人。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登北固亭,见万里长江滚滚东去,即兴抒怀,借古讽今,谴责南宋统治者的昏庸苟安,不图收复中原失地,写下了对国家前途寄予殷切希望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永遇乐·京回北固亭怀古》等流传千古的佳作。

 【多景楼—狠石—溜马涧】

 沿着祭江亭往前走,在甘露寺的背后,我们看到一座画梁飞檐楼阁,名叫“多景楼”。

古名“北固楼”,又称“春秋楼”、“相婿楼”、“梳妆楼”。

是古代“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武汉市的“黄鹤楼”齐名。

把它叫作“相婿楼”和“梳妆楼”,与刘备东吴招亲这个传说有关。

据说刘备借得东吴的荆州后,没有归还之意,周瑜便定下了美人计,企图乘刘备过江之机,把刘备扣留起来作为人质,以夺取荆州。

可是这一阴谋,却被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所识破,就将计就计,派大将赵子龙陪刘备过江到镇江北固山甘露寺招亲,并授以锦囊妙计,策动乔国老来促使权母吴国大到甘露寺多景楼相婿。

吴国太一见刘备“方面大耳,猿臂过膝”,“一副天子相”,甚合心意,大为喜悦,当即答应将女儿孙尚香嫁给刘备。

当日郡主孙尚香在楼上布置洞房,梳妆打扮,楼下列刀排枪保卫刘备。

刘备一见胆战心惊,孙尚香见此情景,只好下令撤了刀枪,刘备才敢上楼进入洞房。

以后,人们就把多景楼叫做“相婚楼”,或叫“梳妆楼”。

这样,孙刘联姻便弄假成真,这便是民间流传很广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其实,刘备招亲在多景楼与孙尚香相会是后人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添加上去的。

多景楼创建于唐代,楼名取自李德裕《临江亭》“多景悬窗精”的诗句。

多景楼为两层建筑,回廊四通,面面皆景。

登上多景楼凭栏远眺,山光水色,奇景多姿,真有凌空飞翔之感。

东面滔滔江流,一泻千里,青翠的焦山在万顷碧波之中缥缈;西边千峰万岭,山峦重叠,与碧空融为一体;近处的金山,由于背景鲜明,益发显得清丽;江对岸扬州的文峰塔隐约可见。

当年陈毅元帅登临多景楼时曾感慨地说:

“不要看画了,这里就是万里长江画卷!

 沿着多景楼下山向西,我们可以看到一块形似伏羊,大小与真羊相仿,无角的石头,左侧腹部刻有“狠石”二字,狠石又名“石羊”。

相传孙权曾骑在狠石背上和刘备共商破曹大计,定下了赤壁之战的妙计。

而现在我们见到的狠石,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从镇江市碌碌巷(今绿竹巷)南荒场路口移来,经石匠加工雕制而成的一只无角伏羊。

 由根石下山,山下石壁上刻着红色“溜马涧”三个大字。

溜马涧位于北固山后峰后测的峭壁上,两面云崖夹峙,中通一线小径,地形非常险峻,又名“走马涧”、“跑马坡”、“跑马坡”。

相传这里是孙权与刘备在此赛马比能争胜的地方。

据说,一天刘备与孙权在甘露寺中饮酒,只见江风浩荡,白浪滔天,波峰上有一只小船,舟人驾驶自如,如登平地,刘备不禁赞叹道:

“南人善驾舟,北人善骑马,信之有也。

”孙权听了此话自思道:

“刘备莫非是嘲笑我不会骑马?

”就命左右牵过马来,飞身上马,驰骋下山,又加鞭回到岭上来,对刘备说:

“难道南人真不会骑马?

”刘备听了便敞衣上马,飞奔下山,又回上山来。

两个人将马停在山坡上,扬鞭大笑。

后人就将此称为“溜马涧”、“走马涧”、“驻马坡”。

在其悬崖石壁上有明代所刻“勒马”二字。

 各位游客:

北固山的主要景观我们都已欣赏到了,回顾我们刚才走过的景点,这里的寺庙、楼阁、山石、草木仿佛都凝聚了历史的瞬间。

往事成过去,青山依旧在,但愿北固山的游览能让您得到历史的启迪,美好的观感!

各位游客:

在游览了金山、焦山之后,下面我们将去“京口三山”之一的北固山。

北固山位于镇江市东北江滨,居金山和焦山之间。

高约53米,长2公里,北临长江,山壁陡峭,形势险因,因名“北固”,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著称于世。

因山上甘露寺等寺庙院落都集中在北固山顶峰,所以北固山又有“寺冠山”之说。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三部分组成,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临长江,峭壁如削,为风景最佳之所。

山上古迹大多与甘露寺“刘备招亲”有关。

新中国成立后,中峰、后峰辟为后甘露寺公园,1986年更名为北固山公园。

北固山风光壮丽,景色宜人,历代诗人墨客,如李白、苏武、米布、陆游、辛弃疾等都在此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凤凰池—试剑石】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来到了北固山公园的大门。

进入大门,我们在左侧看到的这一汪池水,叫做“凤凰他”,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曾临池召选儒生。

古时他水经甘露港通江。

池中的那座亭名叫“凤凰亭”。

 在凤凰池右边,有一块平直一分为二的巨石,这就是“试剑石”,又名“恨石”。

石为两块,高的一块约1.5米,矮的一块减半,中间都有裂缝,平整如削。

石上“试剑石”3字清晰可辨。

 说起试剑石,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相传孙刘联姻,弄假成真。

有一天,孙权和刘备同游凤凰池,刘备见池边有一块巨石,即拨下随从身上的佩剑,仰天暗自默祷:

“我若能顺利返回荆州,成霸主之业,剑下石裂;着死于此地,剁石不开。

”手起剑落,只见火花飞溅,巨石应声而裂。

孙权见此即问刘备:

“你为何恨这块石头?

”刘备假意地回答说:

”我年近五十,不能为国清除贼党,心中异常愤慨。

现蒙国太招我为婿,是我一生幸事。

我向天门卦,如能破曹兴汉,就劈开这块石头,现果真如愿。

”这时孙权暗想,“刘备莫非用此话来蒙骗我的?

”也将宝剑拔出对刘备说:

“我也来问问天意,如能彼得曹操,也将石头劈开。

”暗中祈祷:

“如能再取荆州,兴旺东吴,石头也裂为两半。

”随即挥剑劈开另一块石头。

两人暗暗自喜,于是就这样留下了两块试剑石。

 其实,试剑石的形成来源于地质的演变:

距今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代,因火山爆发岩浆喷溢出地表而形成了火山岩,由于其质地坚硬,且多裂缝,再经风化剥蚀成为现今的形状,这些石头并非什么钢刀利剑能劈开。

 【铁塔—阿倍仲麻吕诗碑】

 各位游客:

大家随我上山,在风景秀丽的北固山后峰东南,清晖亭旁,我们看到一座四层铁塔。

铁塔又名“卫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

它是我国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也是江苏省境内惟一的铁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铁塔始建于唐朝定历元年(825年),是唐代润州刺史李德裕为“资穆皇(唐穆宗)之冥福”所建。

后屡毁屡建,现塔为四层,一二层是宋代制品,三四层系明代所铸。

现存的塔基(即莲花座)和塔身均有精美的图案,如云水纹、莲瓣双雀、游龙戏珠、佛像等,造型精美,生动逼真。

铁塔为北固山增添了庄严瑰丽的色彩,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冶铁技艺的高超。

 各位从铁塔拾级向西走,前方有块《望月望乡》诗碑,碑上诗文系日本使臣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所作。

他生于698年,卒于770年,自幼聪明好学,于717年被选为遣唐留学生,次年在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多治比县守的率领下从大阪出发来华。

晁衡在中国长安进唐太学读书,后考中进士,与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李白等交谊甚深。

唐太宗对他的才华非常器重,先后任命他为唐王朝秘书监卫财卿、镇南都护等职。

753年晁衡受命为唐使,与鉴真大师及日本使臣东渡,途中船泊扬子江畔,夜晚月光皎洁,晁衡思绪万千,想到36年未回故乡,欣然命笔,写下了著名五言诗《望月望乡》,诗中写道:

“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晁行汉学造诣很深。

他的《望月望乡》诗已收入《全唐诗》,在日本家喻户晓,广为传唱。

此碑是1990年底建成的。

诗碑上的日文碑文由日本书道院院长田中冻云执笔,中文碑文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所书,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为诗碑题写了碑额。

%寒山寺导游词·江苏周庄导游词·扬州瘦西湖导游词·淮安市导游词·夫子庙导游词%

 【“南徐净域”题额—“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古甘露寺】

 由《望月望乡》碑西行不远,大家在一座圆拱门上看到了“南徐净域”题额。

或许有的游客会问:

此地为何称作“南徐净域”?

相传西晋末年,北方混乱,东晋偏安江南,建都于建业(今南京)。

当时北方人士纷纷南下,东晋为此设置了徐州,州治即在京口(今镇江)。

至刘宋时,正式定名为南徐州,以后“南徐”一直为镇江的别名。

 大家转过身,看看后面的廊壁上,一块长方形条石上刻着雄浑有力的“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气魄非凡。

相传在三国时,刘备来东吴招亲,孙权宴罢陪刘备观赏江景,刘备见北固山雄峙江滨,大江东去,一望无际,气势雄伟,不禁赞道:

“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

”后来南北朝时,梁武帝登北团山时,见北固山景色极为壮观,兴致勃勃地挥笔书写了一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留在山上,可惜已无从寻找。

到了南宋,润州(镇江)刺史、著名书法家吴据将这六个字重新书写出来。

清康熙年间,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

从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顺地有了“天下第一江山”之称。

 穿过“南徐净域”的门洞,我们就到达了建在北固山北峰之巅的甘露寺。

甘露寺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265—266年),故名“甘露寺”。

寺额为张飞的亲笔。

现在山上的甘露寺,是在唐代宝历年间由润州刺史李德裕所建,他为了纪念镇江曾作过东吴都城,使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三国鼎立的史实,故将三国时刘孙联盟的史迹、孙刘联姻的传说及遗物移上山来,从此,北固山便成为我国著名的历史胜境了。

至今京剧中《甘露寺》(又名《龙凤呈祥》)这一传统剧目,已深入民间。

因此,凡是来镇江的游客,都要到此一游,登北固山,访甘露寺,看看刘备结婚的大殿,联想孙尚香出嫁的往事,耐人寻味。

 古甘露寺规模宏大,宋代有僧侣500多人。

明、清是全盛时期,寺宇、殿堂、僧屋计有200多问。

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有行宫。

甘露寺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刹之一,其建筑特点与金山、焦山不同,采用了“以寺镇山”的手法,故有飞阁凌空之势,形成了“夺冠山”的特色。

 【祭江亭】

 我们穿过甘露寺,向西,就看到一座石柱方亭,就是祭江亭,古称北固亭,还有凌云亭、摩云亭、临江亭、江山第一亭、天下第一亭等名称。

 凌云亭和摩云亭是因为该亭位于北固山的最高点,上接蓝天而得名。

由于此亭建造在北固山的面江石壁之巅,故又名“临江亭”。

相传三国时孙刘联姻后,夫人孙氏随刘备去荆州,又被孙权骗归强行留住江东。

孙刘联盟破裂,彝陵大战,刘备兵败,夫人孙氏听到讹传刘备病死在白帝城,悲痛欲绝,便登上此亭,设奠望西遥祭后投江自尽,故此亭又名“祭江亭”。

而“江山第一亭”相传是康有为在星夜登亭看到北固山的胜境后题写的。

 此亭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石柱上刻有槛联两副:

“客心洗流水,荡胸生层云”;“此身不觉出飞鸟,垂手还堪钓巨鳌”。

亭外有围墙、廊路,内设石桌、石凳。

亭下石壁悬江,登亭放目,四周的水色山光尽收眼底,月夜景色更加迷人。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登北固亭,见万里长江滚滚东去,即兴抒怀,借古讽今,谴责南宋统治者的昏庸苟安,不图收复中原失地,写下了对国家前途寄予殷切希望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永遇乐·京回北固亭怀古》等流传千古的佳作。

 【多景楼—狠石—溜马涧】

 沿着祭江亭往前走,在甘露寺的背后,我们看到一座画梁飞檐楼阁,名叫“多景楼”。

古名“北固楼”,又称“春秋楼”、“相婿楼”、“梳妆楼”。

是古代“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武汉市的“黄鹤楼”齐名。

把它叫作“相婿楼”和“梳妆楼”,与刘备东吴招亲这个传说有关。

据说刘备借得东吴的荆州后,没有归还之意,周瑜便定下了美人计,企图乘刘备过江之机,把刘备扣留起来作为人质,以夺取荆州。

可是这一阴谋,却被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所识破,就将计就计,派大将赵子龙陪刘备过江到镇江北固山甘露寺招亲,并授以锦囊妙计,策动乔国老来促使权母吴国大到甘露寺多景楼相婿。

吴国太一见刘备“方面大耳,猿臂过膝”,“一副天子相”,甚合心意,大为喜悦,当即答应将女儿孙尚香嫁给刘备。

当日郡主孙尚香在楼上布置洞房,梳妆打扮,楼下列刀排枪保卫刘备。

刘备一见胆战心惊,孙尚香见此情景,只好下令撤了刀枪,刘备才敢上楼进入洞房。

以后,人们就把多景楼叫做“相婚楼”,或叫“梳妆楼”。

这样,孙刘联姻便弄假成真,这便是民间流传很广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其实,刘备招亲在多景楼与孙尚香相会是后人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添加上去的。

多景楼创建于唐代,楼名取自李德裕《临江亭》“多景悬窗精”的诗句。

多景楼为两层建筑,回廊四通,面面皆景。

登上多景楼凭栏远眺,山光水色,奇景多姿,真有凌空飞翔之感。

东面滔滔江流,一泻千里,青翠的焦山在万顷碧波之中缥缈;西边千峰万岭,山峦重叠,与碧空融为一体;近处的金山,由于背景鲜明,益发显得清丽;江对岸扬州的文峰塔隐约可见。

当年陈毅元帅登临多景楼时曾感慨地说:

“不要看画了,这里就是万里长江画卷!

 沿着多景楼下山向西,我们可以看到一块形似伏羊,大小与真羊相仿,无角的石头,左侧腹部刻有“狠石”二字,狠石又名“石羊”。

相传孙权曾骑在狠石背上和刘备共商破曹大计,定下了赤壁之战的妙计。

而现在我们见到的狠石,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从镇江市碌碌巷(今绿竹巷)南荒场路口移来,经石匠加工雕制而成的一只无角伏羊。

 由根石下山,山下石壁上刻着红色“溜马涧”三个大字。

溜马涧位于北固山后峰后测的峭壁上,两面云崖夹峙,中通一线小径,地形非常险峻,又名“走马涧”、“跑马坡”、“跑马坡”。

相传这里是孙权与刘备在此赛马比能争胜的地方。

据说,一天刘备与孙权在甘露寺中饮酒,只见江风浩荡,白浪滔天,波峰上有一只小船,舟人驾驶自如,如登平地,刘备不禁赞叹道:

“南人善驾舟,北人善骑马,信之有也。

”孙权听了此话自思道:

“刘备莫非是嘲笑我不会骑马?

”就命左右牵过马来,飞身上马,驰骋下山,又加鞭回到岭上来,对刘备说:

“难道南人真不会骑马?

”刘备听了便敞衣上马,飞奔下山,又回上山来。

两个人将马停在山坡上,扬鞭大笑。

后人就将此称为“溜马涧”、“走马涧”、“驻马坡”。

在其悬崖石壁上有明代所刻“勒马”二字。

 各位游客:

北固山的主要景观我们都已欣赏到了,回顾我们刚才走过的景点,这里的寺庙、楼阁、山石、草木仿佛都凝聚了历史的瞬间。

往事成过去,青山依旧在,但愿北固山的游览能让您得到历史的启迪,美好的观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