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直流输电控制原理备课讲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130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直流输电控制原理备课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传统直流输电控制原理备课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传统直流输电控制原理备课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传统直流输电控制原理备课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传统直流输电控制原理备课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传统直流输电控制原理备课讲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传统直流输电控制原理备课讲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传统直流输电控制原理备课讲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传统直流输电控制原理备课讲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传统直流输电控制原理备课讲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直流输电控制原理备课讲稿.docx

《传统直流输电控制原理备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直流输电控制原理备课讲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统直流输电控制原理备课讲稿.docx

传统直流输电控制原理备课讲稿

1■整流器部分工作原理

整流部分的结构是三相桥式电路,如图1所示

 

图1整流器电路图

图2整流侧电压波形

(a)为mn点对中性点的电位,(b)为直流侧电压s,(c)为触发脉冲。

图(a)中C1为自然换向点,角度a为延迟触发角,即晶闸管开始导通的角度;卩为叠弧角(换向角),即电流从一相换到另一相的时间。

定义熄弧延迟角为S=a+卩。

(1)

理想直流侧空载电压为Vd0「二耳ErCOS〉

Vdr

E「COS二-RJd

换向引起的压降可用等值换向电阻Rcr代替,可以计算出直流侧电压平均值为

图3整流侧外特性

随a增大,直流侧电压减小

2■逆变器部分工作原理

图4逆变器电路图

3^2

VdOr=ErCOsa

逆变器和整流器的原理接线图相同,根据式

(1)二,若延迟触

发角a为90°时,COSa=0直流侧电压为0,当a>90°时,直流侧电压为负值,

变流器做逆变运行,为方便起见,定义B=180°-a,为超前触发角

3叮2

Vd°i=——Ei一

设逆变侧直流空载电压为Vd0i,则(3),考虑换向角卩的存在,用

仏作为逆变侧等值换向电阻,作为逆变侧换向引起的压降,贝U直流侧电压为

32

EiCoS180®_a)-Rcild=-丄EcoQ-Raid

n

(4)

3.控制原理

直流线路

三相交流

三+目交流

直流输电的接线原理简图:

图5直流输电原理简图

直流输电等效电路图:

凡(-凡)

vd^cosff主

%cos/?

(%co呼)

图6直流输电等效电路图

其中a为整流器延迟触发角;3为逆变器的超前触发角;丫为逆变器熄弧角;Vdor和Vdoi分别为整流侧和逆变侧的无相控理想空载直流电压;嘉和巳分别为整流和逆变侧的等值换相电阻,等效了换向损失的电压,但不是真正意义的电阻,不消耗有功功率。

R_为直流线路电

阻。

换向压降是由于变压器漏感产生的。

根据式

(2)和式(4)及图6中的电压方向可得:

Vdr=Vd0rCOS、;-r-Rcr1d

(5)

参考高压直流输电原理一书,可以得到

Vdi=Vd0iCOS-i'Rci1d

Vdi=Vd0iCOSi-Rci1d

(7)

根据图6及整流逆变原理,从整流侧流向逆变侧的稳态直流电流为:

VdorCOSr-VdQiCOSi

式中ar和Bi分别是整流侧延迟触发角和逆变侧超前触发角,Yi为逆变侧超前

熄弧角。

由(8)(9)式可知,改变ar和Bi或Yi可调节直流电流。

4.控制方式

正常运行条件下,整流侧采用定电流控制,主要是由于功率的变化取

决于直流电流Id的变化,且整流逆变两站均要装设定电流控制,逆变站装设的目的是当Id下降过多时,协助其快速恢复正常。

使整流器运

行于恒电流状态,控制传输功率的稳定;根据式(6)

可得控制特性曲线

图7整流侧控制特性

的换向裕度。

根据式(7)

Vdi

-Vd0iCOSi-Rci1d

可得控制特性曲线

Udr

__V=15*

 

图8逆变侧控制特性

对于逆变器,为了避免换相失败,保证在换相电压易号之前有足够的裕度时间去游离的条件下完成换相,所以,丫必须大于一定的临界值(即关断余裕角丫min),一般为150。

4.1整流侧定电流控制:

电流给定值Id_ref与电流实测值Id_CMR的偏差作为定电流控制器的输入,整流侧电流CMR是整流直接输出测量值,未经过大电感平波,需要经过一阶线性滤波环节Kri/1+sG除去脉动,得到直流电流值。

驱动PI控制器输出指令,PI控制器的输出为整流器触发超前角Br,它与触发角ar之间的关系为Br=n-ar,由此即得到整流器的触发角指令值。

图9整流侧定电流控制

PI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1G「(S)Kr2

(1)

sTr2

(一阶惯性环节Tri=0.0012,Ki=0.5)

(PI环节Tr2=0.0109,K2=1.0989)

4.2逆变侧定熄弧角控制:

“(90)

图10逆变侧定熄弧角控制

丫为逆变器熄弧角实测值,△丫为电流偏差引起的熄弧角偏差值,

Binv为逆变器输出的超前触发角,控制B角的恒定就能保证逆变器运行在定熄弧角丫状态。

为了在逆变侧定关断角和VDCOL控制之间进行平滑过渡,引入电流偏差控制。

方法是通过电流额定值与实际值之前的差值,适当增大关精品文档

断角,如果达到最大关断角,则交给定电流控制。

通常每安培电流偏

差提高角0.01°至0.1°。

这里取0.08°(参考直流电流为2kA)

整流侧直流电流

(b)波形图

(a)逻辑框图

图11电流偏差控制

PI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1

G(s)=K2

(1)卄

ST2(PI环节Ty2=0.0544,Ky2=0.7506)

 

4.3逆变侧定电流控制:

Id_inv为逆变侧实测电流,为避免整流逆变两端调节器同时工作,逆变

0x(110)

侧电流整定值要比整流侧整定值小一个电流裕度,通常为0.1p.u.

 

图12逆变侧定电流控制

PI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1

Gi(s)Ki2(1厂)

ST2

(一阶惯性环节Tii=0.0012,Ki=0.5)

(PI环节Ti2=0.0109,K2=1.0989)

4.4低压限流环节(VDCOL:

低压限流正常情况下不起作用,是当系统电压下降幅度过大变得较低时,减小直流电流指令,使直流电流降低,降低直流功率。

电流整定值(1-0)

(a)VDCOL逻轲图

经低压限流后的最大允许电流值和给定的电流值中的较小值作为定电流控制的电流指令值。

图13低压限流环节

(G=1,T=0.02)

 

图14整流逆变整体控制框图

1•对于直流输电线路而言是不需要无功补偿的。

原因如下:

以交流形式传输电

附:

能,在交流频率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抗,由于电抗的作用,在任何时刻,任意两点的电压相角均不相同,且相角的大小与传输的功率有关,功率越大,相角差越大。

以直流形式传输电能,由于直流供电的特殊性质,在电能传输的过程中没有频率,线路中不会感应到电抗的存在,所以不存在电压相角的问题。

由公式Q=Ulsinaa角为电压U与电流I之间的相位角,若a角为0°自然是不会产生无功的。

2.

3.对于传统的换流站而言是需要无功补偿的。

原因如下(以整流站为例):

(1)其开关元件通常为多脉波整流变换器,它采取的触发方式是相控方式,若将触发角a增大,电流相对电压的相位就在向后移,就会使得无功功率增大,功率因数就会降低,必须补偿这一部分无功功率,所以加设无功补偿装置。

(2)因为是

多脉波整流变换,虽然会消除大量谐波,但还是有存在一部分谐波产生,直流侧就需要用上滤波电容器,平波电抗器等装置。

(3)换流站所处电网薄弱环节,电压控制困难,为达到控制电压目的,增设机械投切无功补偿装置。

参考文献

[1]赵蜿君.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技术.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张勇军.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原理.

[3]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

[4]尉龙.基于PSCAD的CIGREHVDC模型控制系统研究

[5]邓广静.CIGRE直流输电标准模型的建模及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