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165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docx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230

高二历史周练试题

命题人:

王宏伟审题人:

薛进红

第II卷客观性题

一、选择题(本题60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孔子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B.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2.“民弱国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学”的代表。

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民为贵……君为轻”D.把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

4.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

5.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提出的进步思想的实质是

A.彻底否定儒学B.对宋明理学的否定

C.摆脱理学僵化模式的束缚D.把儒学改造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思想体系

6.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

可知其画作应属于

A.山水画B.人物画C.文人画D.风俗画

7.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但此后却是二千多年如“万马齐喑”般的沉寂。

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的县花一现和改革开放以后的欣欣向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

D.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

8.唐代诗人李绅(今安徽亳州人)著有《悯农》诗两首,留下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等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名句。

下列题材和风格与之最接近的文艺作品是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B.米勒的《播种者》

C.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D.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9.“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迈出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第一步,但从称西方国家为“夷”这一角度看,其思想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A.藐视西方科学技术B.藐视西方思想成就

C.主张全盘西化D.未放弃天朝大国的观念

10.晚清民间教科书关于近代政治知识的介绍日见增多。

商务印书馆1910年初版陆费逵的《修身讲义》中有: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由一机关行之者,曰专制政体;三权各有独立之机关者,曰立宪政体”。

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三权分立学说率先影响了教育B.清朝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变

C.民主思想推动教育内容的更新D.教育引发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1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采用代表汉、满、蒙、回、藏的五色旗为国旗,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观念B.民权主义价值C.民生主义思想D.民主主义内涵

12.陈独秀说: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材料反映了

A.儒家思想第一次遭到严厉的批判B.20世纪初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

C.新文化运动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D.向西方学习中资产阶级的困惑

13.1923年,陈独秀说: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B.民族革命C.无产阶级革命D.国民革命

14.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们的相同点是

①主张社会革命 ②建立劳工社会 ③主张国共合作 ④发动国民革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下面四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被称为20世纪中国经历的历史巨变的是

① 孙中山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会议 ②五四运动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观察图片,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浑天仪 ②原子弹爆炸 ③“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④“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A.图①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②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

C.图③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D.图④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7.“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

”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普罗泰戈拉

18.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19.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20.“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

”为此,西欧掀起

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运动C.启蒙运动D.智者运动

21.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A.反对教权主义和蒙昧主义B.宣传天赋人权

C.提倡自由平等D.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22.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

“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竞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

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

”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

A.经典力学理论B.相对论C.生物进化论D.量子论

23.《全球通史》写道: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材料叙述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情景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情景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景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情景

24.《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

“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B.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C.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D.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25.某画家目睹一桩抢劫案,根据该画家提供的嫌疑人肖像画,有警察判断嫌犯是一位妙龄少女,有警察认为是一位耄耋老头,甚至有警察认为是一台洗衣机。

据此,你认为该画家的绘画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派D.现代主义

26.“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这表明

A.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27.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28.近代欧洲出现的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都反映了

A.当时的欧洲拥有一大批人才B.欧洲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地

C.人们对当时社会的失望和不满D.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功的反映

29、由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已于2010元月22日首映,片中南子问孔子:

“听说你常讲‘仁者爱人’,那个‘人’字里面包不包括像我这样名声不好的人呢?

”下列对“仁者爱人”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C.苛政猛于虎也D.兼相爱,交相利

30、孟子主张“君轻民贵”,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31、2010年上海世博会于5月1日至10月31日盛大举行,下图为本次世博会的会徽。

其中,汉字书法的“世”字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京”字交相辉映,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源于汉字书法中的什么字体()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32、吴倩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

”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

A.人物画B.文人画C.花鸟画D.山水画

33、小丽看到一篇短文,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

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    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

本来同一个字,声音少许变了。

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

这种文学、风格的盛行,与近代哪一次革新运动有关()

A.自强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新中国成立

34.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

A.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B.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C.都促进社会制度的改变   D.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35.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录取()

A.背诵诗赋词章B.学习“四书五经”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D.依靠“恩荫”

36.王安石说: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

虽有之亦不兴?

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

”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A.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之关键,注重任人唯贤B.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之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C.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之关键,加强保甲制度D.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之关键,变法只重经济

37.“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仲淹字希文)。

”这首“庆历新政”时流行于首都东京的歌谣反映了()

A.范仲淹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B.“庆历新政”取得了成功

C.“庆历新政”推行期间,京城相当平静D.“庆历新政”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

38.下图是北魏时期的画像砖《汉人胡食图》,此图集中表明()

A.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B.汉族被内迁的少数民族同化了

C.北魏统治者采取强硬措施要求汉族胡化

D.少数民族也有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

39、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A.学会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D.学会了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40、“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这首诗歌反映了梭伦(   )。

①大权独揽,个人至上                ②崇尚正义和法制

③超越贵族、平民的集团私利          ④制定、执行“不偏不倚”的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1.下列最能完整反映梭伦改革特点的是

A.坚决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满足了广大平民阶层的利益

C.试图在中庸、公平、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社会D.没有满足各个阶层的利益

6.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42、“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范仲淹改革

43、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44.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的进展都很顺利D.都引起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45、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的欧洲国家是()

A、意大利B、英

国C、德意志D、西班牙

46、卡尔文说:

“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主要体现了()

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B.卡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47.下列不属于西欧宗教改革作用的是

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B.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D.天主教会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48、下列情况,中世纪的欧洲人民不可能经历的是:

A.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B.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

C.到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D.每周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

49、16世纪,马丁·路德、卡尔文和亨利八世相继进行的宗教改革()

A、都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来源:

学科网ZXXK]B、改革目的完全一致

C、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来源:

学_科_网Z_X_X_K]D、矛头都对准天主教

50、阿里上台前,埃及人民面临的两大任务是

A.反对奴隶主贵族统治和反对外来侵略B.反对英国入侵和土耳其入侵

C.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马木鲁克封建统治D.反对马木鲁克和包税人统治

51、穆罕默德·阿里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金钥匙。

下列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大力推广改良农具,引种新的农作物品种B.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

C.围绕军事工业,大力发展本国的民用工业D.组织翻译大量欧美国家的著作并创办报纸

52.下列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他被称作“埃及的亚历山大”B.在埃及进行了一系列削弱中央集权的改革

C.他采取的措施客观上促进了埃及的近代化D.改革最终胜利

53.(2013•广东文综•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

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

54.(2013•北京文综•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C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D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55.(2013•海南单科•13)1875年,郭嵩焘奏称: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

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

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56.(2013•上海单科•25)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

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

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57.(2013•广东文综•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这里的“艺术家”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58.(2013•天津文综•3)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

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

59.(2013•上海单科•15)革命实践与政治理论往往相辅相成,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提供理论支持的是(  )

A.霍布斯B.洛克

C.伏尔泰D.卢梭

60.(2013•安徽文综•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

“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

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

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

”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第II卷(非选择题)

61.(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材料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材料三: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

材料四:

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它……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今后的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基础。

从地面迈向天空,再迈向太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

——新华网北京2010年10月1日电:

《嫦娥二号:

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阶梯》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两位作者所属的诗词流派。

(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

(2分)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2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从卫星的运行轨迹上看,这两种卫星有哪些大的区别?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对天体(或月亮)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分)

62.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三 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

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

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

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力的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3分)

(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转型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2分

2,4,6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

(2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

(3分)

 

高二历史周练答题纸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61.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两位作者所属的诗词流派。

(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

(2分)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2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从卫星的运行轨迹上看,这两种卫星有哪些大的区别?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对天体(或月亮)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分)

 

62.请回答: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力的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3分)

 

(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转型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2分)

2,4,6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

(2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

(3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D

B

C

C

B

B

D

C

A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A

C

D

A

C

A

C

D

A

C

B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答案

D

B

D

C

C

B

A

B

C

D

C

B

题号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答案

A

A

C

C

C

B

D

D

C

A

D

B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D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