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文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234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7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河文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河文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河文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河文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河文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大河文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大河文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大河文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大河文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大河文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大河文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大河文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大河文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河文明.docx

《大河文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河文明.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河文明.docx

大河文明

第四课大河文明

一、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

村社、自然经济、中央集权。

要求学生理解:

“大河文明”的古代东方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统治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2)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认识“大河文明”历史发展的表象,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理解、探究“大河文明”的共性特征和其统治形式。

(3)情感要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大河文明”的辉煌繁荣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他们与“大河文明”中的其他国家人民共同创造了“大河文明”,在“大河文明”的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刻苦读书、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决心。

2、教材分析:

框架结构:

大河文明

 

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长江黄河流域)

 

地理特征:

濒临大河流域

经济特征:

农业生产发展

组织特征:

村社

政治特征:

中央集权

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

本课以位于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的产生发展说明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在古代生产力较为低下,生产力人力劳动为主的情况下,自然条件的优劣很大程度地左右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那些濒临大河流域的国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位于大河流域的周边地区,他们依靠丰富的自然水源,满足了农业灌溉的需要,使农业生产发展,物产丰盈,人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也正是由于农业种植的特点,决定了这些濒临大河流域的古代国家在经济上实行的是自然经济。

而由于这种分散的自然经济,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实行的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本课中目与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课分两个目整体地介绍了大河文明产生、存在、发展的过程。

本课的第一个目“东方村社”从经济上和社会组织上,说明了大河文明产生的条件和基础,第二个目“中央集权”则是从政治统治上阐明了大河文明能够存在、发展的必然条件。

本课重点:

大河文明的特征。

本课难点: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在“大河文明”历史发展中的影响。

3、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边放多媒体课件边讲解。

多媒体课件:

 

埃及金字塔建筑群古巴比伦尼普尔城废墟

 

中国敦煌壁画始建于孔雀王朝的印度佛塔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氏族公社逐渐解体,向国家过渡,随着国家机器的建立,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

由于各地区的环境条件的差异,在进入文明社会的时候,他们会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大河文明”指的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所具有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生产实践活动及其相应的经济、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

教师展示多媒体:

向学生展示古代埃及进入文明社会的状况。

 

 

教师讲解:

刚才,向大家展示的是古代埃及文明的产生发展的简况。

以埃及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大河文明”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濒临大河流域,拥有广阔的平原,适宜进行农耕生产。

那里种植业发展,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生活。

第二,以村社或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耕织结合,形成了长期封闭式的自然经济。

第三,有一整套完整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君主至高无上,全国上下都要听名于君主,国家的权利集中于君主个人,地方的权利集中于中央,官吏由中央委派。

以上三个特征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位于大河流域的国家,由于农业经济的分散性,国家要维持生产和进行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就必须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

我们可以了解到,“大河文明”的形成离不开河流。

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中国位于长江黄河流域,印度位于印度河流域,在大河流域的平原地带,气候适宜,雨水丰富,有利于种植业的进行。

这些国家的人民世世代代依靠着大自然给予他们的恩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事农业生产。

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他们形成了以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通过种植作物和圈养家畜获得自己所需的食物,通过纺纱织布获得自己所需的衣着,这就形成了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这些家庭的聚居地便是村社,这种村社相对来说是封闭的,村社中的人们仍然依靠各家各户从事农业生产。

这种分散的社会组织,既无力组织实施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也无法抵御外族的进犯。

因此,国家职能就体现出来。

必须建立统一的政治集权统治。

这种统治的特征除了君主至高无上以外,更主要的是地方要听命于中央。

这样既保证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同时,又通过服役制度保证了国家大规模工程的顺利进行。

课堂讨论:

“大河文明”的国家,古代文明度延续了近千年,甚至几千年,而且在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上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到了15、16世纪以后,西方近代文明兴起、发展,这些“大河文明”国家都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再后来,这些文明古国都先后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

教师提出问题:

“大河文明”的国家从古代先进到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边展示多媒体边归纳:

刚才,同学们对“大河文明”国家落后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东方国家长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所造成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的强盛和对东方国家的侵略所造成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不全面,落后的原因是内因即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和外因即西方列强的侵略两者兼而有之。

看来,要探究“大河文明”国家在近代逐渐落后的原因,首先我们要对“大河文明”国家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进行探究。

我认为,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客观地看待中央集权的统治。

在古代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和东方国家特定的地域条件下,中央集权统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当然,中央集权统治长期的存在,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秦始皇陵兵马俑

总体来说,这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在“大河文明”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巩固国家统一、稳定封建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目的。

但从动机上来看,这种中央集权统治仍然是维护君主个人的统治,具有反动性;从采取的措施来看,是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将对全国的统治最大限度地至于皇帝一人之下,杜绝和排斥他人的干预,这就从根本上预伏了更大更强烈的统治。

同时也从反面上说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可供调节的余地越来越小,它标明封建制度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无法维持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从而只得依靠强权来维持。

作为上层建筑,它所维护的是处于崩溃中的旧的统治基础,表现了更大的消极作用。

在我们对“大河文明”国家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了解之后,相信大家对“大河文明”的国家从古代先进到近代落后的原因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讨论。

结束语:

通过“大河文明”的学习,我们对古代“大河文明”国家的辉煌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这些国家近代落后的原因开始了探究。

我们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就是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社会的发展。

4、教学建议:

(1)本课是第二部分“文明与地理环境”的第一课,因此以前一课国家的形成为引子,直接导入新课。

(2)以埃及为例,分析“大河文明”国家的共性特征,以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并辅以多媒体课件解决本课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师生互动。

(3)增加古代埃及、中国的历史资料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播放,既省略了介绍具体史实的时间,也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方法。

(4)设计课堂讨论问题,深化教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有什么即“大河文明”的特征表现?

到为什么即“大河文明”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征?

深化为还有什么即“大河文明”国家为什么会在近代落后?

在了解“大河文明”历史的过程中,既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又教会了学生学会怎样反思。

5、相关资料:

1、名词解释:

村社:

也称“农村公社”。

原始社会末期代替氏族公社而出现的村落共同体。

按地域关系结成的从事农业的各氏族部落的居住地。

农村公社是一种具有从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性质的社会组织。

以地域相连接是农村公社的特征,但它仍保佑一定的血缘关系的残余。

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基本自给自足。

两河流域:

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这两条大河的周围地区,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就是“两河之间”。

自然经济

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每一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这种经济的写照。

中央集权

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的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地方相对没有独立的权利,各级政府统一服从于中央政府,受中央政府的领导和监督,执行中央政府法律、法令、政策和命令。

 

金字塔:

 

汉漠拉比法典

 

2、世界之谜:

非洲大陆的金字塔与美洲大陆的金字塔有关联吗?

 

埃及金字塔建筑群墨西哥奥蒂瓦坎的月亮金字塔

目前在最古老的大陆和最年轻的陆地上都矗立着许多雄伟壮丽、气势傲然的金字塔。

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非洲金字塔主要集中在埃及尼罗河两岸,约有70多座,尤以胡夫的金字塔最为壮观。

而美洲的金字塔则密布在墨西哥和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国。

在1979年,英、法两国科学家在考察大西洋海底古建筑群时,竟在西半球百慕大三角海区的海底又发现了一座金字塔。

人们不竟要问,这些金字塔之间有何联系呢?

学术界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种认为美洲金字塔是当地居民在其时代生息的土地上创造的古老文明的杰出象征,是印第安人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和社会发展,凭借其双手和聪颖的大脑创造了灿烂的、独特的美洲文明。

而反对此观点的学者认为,美洲金字塔和非洲金字塔属统一文化范畴,且前者是受后者影响的产物,伊凡·范瑟提玛在其著作《哥伦布以前到来的人们》一书中明确指出,埃及人曾于公元前800~860年同美洲人接触过,美洲金字塔是在埃及人到达美洲后出现的。

对这个问题你是这么看的?

———选自李春华等主编的《千古之谜·世界文化500疑案》

相关网站:

(1)

(2)

(3)

相关书籍:

(1)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老安等译《古代文明》

(2)沐海、倪华强著:

《失落的文明:

埃及》

(3)陈晓红、毛锐著《失落的文明:

巴比伦》

(4)朱渊清著《在现的文明:

中国》

二、学习指导:

[试题解析]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观察下列三幅我国商朝时期的图片,回答问题。

 

问题:

从这些文物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6分)

提取信息就是从题目所给的材料(图片或文字)中去获得直接和间接的信息,直接信息就是直观的历史现象,是指从材料上明眼就可以看到的东西,间接信息就是从历史的角度去识读和分析这些明眼看见的历史现象并去揭示其历史本质。

答案:

商朝文化发展,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文字;畜牧业发展;手工业发展;能制作精致的青铜器和玉器;商朝奴隶主统治;奴隶主生活奢侈。

 

[能力测试]

闭卷部分:

1、古代东方文明中小农的聚居地是:

A、家庭B、村社C、部落D、氏族

2、位于尼罗河中下游的文明古国是;

A、埃及B、巴比伦C、印度D、中国

开卷部分:

3、从以下图片中你可以提取哪些历史信息?

 

编钟故宫

 

4、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为打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赠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便是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挂毯。

(1)秦朝是修筑长城是将战国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

(2)阅读材料:

据《汉书》记载:

“北边至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

“”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西汉是长城如何促进西北地区的发展?

(3)以下是长城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

 

沙漠之舟犁耕

 

龟兹妇女采桑驿使

从以上图片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

1、B2、A

3、从湖北随县出土的编钟为青铜器制作,可以演奏古今乐曲,说明我国古代青铜制造业发达,能够之制作精致的乐器,古代音乐事业发展,人们热爱艺术。

莫高窟在甘肃敦煌,始建于前秦,十有六、七在唐朝完成,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工艺发展和佛教事业的发展。

北京故宫是明朝是所建,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事业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强化。

4、

(1)秦、赵、燕。

(2)抵御匈奴的侵扰,实行军事、政治管理,保护商旅往来,有利于各民族交往和经济发展。

(3)丝绸之路畅通,民族经济交往密切,使用先进的农耕技术,农业发达,丝织业发达,古代重视通讯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