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679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8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docx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

1导言

研究目标

1.1.1探讨未来经济发展模式

客观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给昆山带来的影响,研究新背景下增强经济发展抗风险能力与持续竞争力的发展道路。

1.1.2产业发展规模预测

比较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经验,并结合昆山自身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变化,确定分阶段的产业发展规模。

1.1.3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方向

深入剖析产业发展现状,理清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宏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所具备的区位、资源和环境等条件,确定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方向。

1.1.4产业空间布局

与城镇功能提升相适应,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对现状产业布局进行有效整合。

1.1.5产业发展的合理路径及策略

探寻适合昆山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的合理路径。

研究如何更好地通过提高本区域在技术研发与转化、资本与信息获取等方面的能力,实现区域自身产业的主动升级;如何通过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升其竞争力;增强区域内生发展力量的同时,着重提升外生发展能力。

同时,提出促进昆山产业发展的策略。

研究思路

昆山产业发展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外资优化、城市功能提升、资源环境压力等问题,迫切需要创新发展模式和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部分在全球视角下,以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为核心,研究思路如下:

(1)比较借鉴,研究规划期末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应具有的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形态。

(2)研究长三角构建世界城市群背景下昆山的产业发展定位,研究与上海、苏州等周边地区的互动与博弈中如何扩展产业利益边界。

(3)对现状产业结构进行客观评估;探讨劳动密集型外向加工业的优化升级途径,研究向产业链高端延伸的引导策略。

(4)研究产业发展转型的方向、规模和路径选择。

(5)研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现途径和对产业发展的分类指导,并重点探讨产业园区发展策略。

研究框架

2产业发展现状特点与问题

发展历程

2.1.1总量快速持续增长——农业县到全国百强县之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昆山GDP由1978年的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亿元(相当于深圳1998年的亿元,新加坡1990年的亿美元,当年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为:

1),年均递增%。

同期,苏州市GDP由亿元增加到6701亿元,年均递增%;江苏省GDP由亿元增加到30024亿元,年均递增%;长三角GDP由亿元增加到56568亿元,年均递增%。

昆山GDP总量增速迅猛,高于长三角地区和苏州市同期水平。

昆山市经济总量增长,具有快速、持续两大特点。

“快速”,体现在改革开放以来,年均保持高于长三角地区近7个百分点的增幅,因此累计增幅高于长三角地区超过4倍。

昆山由一个普通江南农业县发展成为蝉联数年全国百强县之首的过程中,在区域中的重要性和话语权不断提高。

“持续”,体现在政策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昆山市的发展势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波峰波谷,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成为外部资金投入和政府财力提升的主要原因,为昆山的公共投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表02-01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市主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

年份

GDP

常住

人口

人均GDP

第一产业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三产结构

亿元

万人

亿元

亿元

亿元

1978

--

--

:

:

1980

--

--

:

:

1985

--

--

:

:

1990

3579

:

:

1995

15863

:

:

1996

17558

:

:

1997

20209

:

:

1998

22754

:

:

1999

25294

:

:

2000

27662

:

:

2001

28649

:

:

2002

31939

:

:

2003

39256

10

291

:

:

2004

45204

389

:

:

2005

54329

:

:

2006

932

66488

:

:

2007

72781

:

:

2008

91223

:

:

数据来源:

《昆山统计年鉴》。

图02-01昆山市GDP增长情况(1978~2008年)

数据来源:

《昆山统计年鉴(2009)》。

昆山GDP增速除1978~1980年间低于苏州全市和江苏省外,其他各时期增速均高于苏州、江苏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但总体来看,经济增长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其中1990~1995、2000~2008年GDP增长最为迅速。

表02-02GDP年均增长率情况(%)

年份

昆山

苏州市

江苏省

全国

1978-1980

1980-1985

1985-1990

1990-1995

1995-2000

2000-2005

2005-2008

1978-2008

数据来源:

《昆山统计年鉴(2009)》、《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年鉴(2008)》、《2008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1.2四次重要转型——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1)改革初始——“农转工”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在全国“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思路下,昆山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自费建设工业开发区。

适时制定了“富规划,穷开发”,“三先三后”的方针和“依托老城,开发新城”的策略,发挥老城区在人才、技术、公共设施等综合优势,推动新区开发。

在开发区建设没有政策允许、国家资金投入、技术项目和人才优势的困境下,昆山市提出“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的横向经济联合发展路径。

通过抓横向经济联合,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昆山的发展与上海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过有效的城市经营,昆山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将土地、设施、环境及其他各种资源要素资本化。

在产业发展思路上,昆山明确了突出发展工业的战略思路,把发展工业作为实现昆山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经过多年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1949年的66:

变化为1990年的:

,工业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实现了从农业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变。

(2)改革发展——“内转外”阶段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强劲势头为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更为近在咫尺的昆山提供了发展空间。

而昆山应对这一重大发展机遇的法宝就是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昆山提出了与上海交通通讯、项目开发、金融投资等十大接轨思路,初步形成了“依托上海、融入上海、服务上海”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迅速形成以开发区为龙头,带动乡镇工业小区的大开放格局,为经济发展引进了大量资金。

同时,昆山依据自身特点,发挥优势,与上海错位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和竞争优势。

昆山以项目引进为核心,不断加大利用外资力度,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对特定地区的招商,并采取“以商引商、以大引大”的引资策略。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改变了相关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为昆山吸引外资,走开放型经济之路提供了难得机遇。

“主攻台资”的战略决策,既适应台湾急迫进行产业升级与转移的客观实际,又为昆山引进资金创造了条件。

随着一批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台资的到来,为昆山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3)改革高潮——“散转聚”阶段

随着昆山引资结构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逐步超过了一般加工业,逐步形成了以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为中心,专业园区、配套园区为组团的高新技术密集区的新格局,从而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目前昆山开发区已成为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和以高科技为支柱的民生用品产业的集聚区。

昆山开发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了对外吸收、对内辐射的双重功能,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产生了综合经济效应。

同时,还带动了全市其它产业园区的发展,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为了避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粗放等现象,昆山市较早通过规划引导来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空间布局之间的关系,尤其表现在对开发区与城市关系的处理上。

突出聚集经济发展思路,集中产业布局,采取与城市区位条件、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空间发展战略。

有效地促进了城市运行效率的提高,并为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预留出空间。

进入21世纪后,昆山市为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全市域划分为7大特色片区,为产业在空间上的进一步整合奠定了基础。

(4)改革超越——“低转高”阶段

2000年以来,经济总量、工业总产值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投资和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二者均与外资的利用密不可分。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和昆山资源环境状况的恶化,逐渐从引资走向选资。

具体为,不断提高产业进入门槛,重点引进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链上的高端项目,大力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等。

为降低外向型经济可能带来的风险,昆山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民资全方位参与外资配套协作,积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强化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基于价值链的联系,一方面增强外资企业的根植性,另一方面提高外资企业对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而推动经济发展由外资单轮驱动向外资、民资双轮驱动转变,不断拓展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昆山已经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为促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先进制造业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

现代服务业作为高级要素投入能有效降低制造业的生产成本,直接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为制造业实现功能升级和产业链的升级提供动力机制。

目前,昆山正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已于2000年12月设立江苏国际商务中心;2006年8月成立江苏全省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花桥经济开发区,2007年昆山又被列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1.3产品结构趋于高端——国际价值链上不断攀升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昆山市除了经济总量持续突破外,在产品结构上也不断趋于高端化。

昆山现今在国际产业格局上的独特地位,甚至更多是源自于其产品结构上的提升整合,而非总量上的提升。

可以说,昆山产品结构的高端化过程对其长远发展的积极意义,要大于昆山经济总量的增加过程。

昆山市产品结构高端化主要表现在制造业上,从改革开放初期的食品、纺织、建材、轻工等低端产业发展到90年代末的电子、机械、化工等中端产业,再到现今逐渐形成以电子信息为核心的特色产业,昆山在世界贸易和消费市场上留下了自己的烙印,在国际价值链上不断攀升,为今后进一步转型提升奠定了基础。

农业和服务业的产品结构也逐步优化。

农业中附加值较低的种植业、林业、牧业比例下降,特色鲜明、附加值较高的渔业比例不断提高。

服务业产品逐渐由传统的政府提供的服务产品向现代的政府市场共同提供的产品转变。

批发贸易零售行业比例不断提升,层次不断提高。

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开始成为服务业的重点领域。

现状特点

2.2.1总体概述

(1)国民经济运行

昆山市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亿元,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由1978年的%提高到2008年的%,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由1978年的%提高到2008年的%,对苏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由1978年的%提高到2008年的%。

其中2001至2008年GDP平均增幅为%,比现行总体规划预期的18%左右的增长率提高了近13个百分点,提前3年实现规划预期2010年的1000亿目标。

表02-03昆山GDP占苏州、江苏及全国的比重变化情况(%)

年份

昆山/苏州

昆山/江苏省

昆山/全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7

2008

数据来源:

《昆山统计年鉴(2009)》、《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年鉴(2008)》、、《2008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按常住人口计算,昆山2008年的人均GDP达91223元,已经超出现行总体规划预测的2010年达到10000美元的水平,位居全国各县(市)之首,接近江苏省平均水平(33928元)的3倍,全国平均水平(18934元)的5倍。

超过深圳2008年人均GDP89814元的水平,达到新加坡1992年人均GDP14960美元的水平(当年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为:

1)。

财政收入随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也显着增长,2008年全口径财政收入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002年到2008年,年均增长率达33%,财政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政府增强公共服务提供了重要保障。

(2)进出口和外资利用

2008年昆山外贸依存度达到%,虽然比2007年的348%有所下降,但是高于以外向型经济着称的深圳2008年264%的外贸依存度,世界500强已在昆山投资了55个项目。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昆山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347项,合同利用外资亿美元,比上年增长%;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比上年增长%;进出口总额达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出口总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进口总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表02-042000-2008年昆山对外贸易的地位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占江苏比重(%)

占全国比重(%)

数据来源:

《昆山统计年鉴(2009)》、《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年鉴(2008)》、《2008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三次产业情况

昆山2008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

,二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着,近几年三产比例略有上升,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显现。

图02-02昆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

《昆山统计年鉴(2009)》。

与现行总体规划预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较多;第二产业呈爆发式增长,2002~200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远远超出规划预期2010年前平均%的增幅;第三产业增加值以略高于规划预测的增速发展。

2000年以来,昆山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一直稳定在60%以上,形成以二产为主导的结构,二产又主要依赖外资驱动,由于外资企业与本地经济、社会联系相对较少,第二产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小、层次低,不利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造成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出现一定的失衡现象,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与昆山形成对比的是,深圳1998年GDP达到1500亿时的产业结构为1:

,2008年GDP达到8000亿时产业结构为:

;新加坡1990年GDP达到365亿美元时产业结构为:

37:

,2006年GDP达到1400亿美元时产业结构为:

,第三产业均占主导地位,且其比例呈上升趋势。

可见,与深圳、新加坡发展历程相比,第二产业对昆山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在迈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在资源约束趋紧的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

(4)自主创新能力

在“自主创新、自创品牌、自我创业”的创新战略指引下,昆山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积极扶持重点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增加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基地建设成效显着,其中模具基地、传感器基地、软件产业基地、电路板产业基地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为国家级孵化中心,另有可再生能源产业基地、服务外包基地、光电产业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

2008年有16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苏州市级科技计划。

全年完成专利申请量9025件,授权量3006件,分别比上年增长%和%。

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5家,高新技术产品173只;认定省软件企业17家,省软件产品179只;认定省民营科技企业51家。

为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2.2.2与周边主要城市(区)的比较

相对于长三角地区其它19个主要区、县(市),2007年昆山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亿元,仅位于江阴市之后,列第二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处于较高水平。

然而,从三次产业结构判断城市的发展阶段,昆山市并未体现出在长三角区域内的先驱性,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在所列的城市中排名中游,甚至比一些农业生产规模较大的城市更低。

因此可以判断,昆山市与长三角几乎所有县级城市一样,处于以扩张为主、提升为辅的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

表02-052007年昆山市与长三角主要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表

地区

常住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总量

其中

(万人)

(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万元)

江苏昆山市

江苏武进区

江苏常熟市

江苏张家港市

江苏锡山区

江苏江阴市

江苏吴江市

618

江苏太仓市

江苏宜兴市

江苏通州市

江苏靖江市

江苏江宁区

江苏海门市

浙江绍兴县

浙江萧山区

浙江鄞州区

79

浙江诸暨市

106

浙江慈溪市

上海嘉定区

上海青浦区

数据来源:

《江苏统计年鉴(2008)》、《浙江统计年鉴(2008)》、《上海统计年鉴(2008)》。

2.2.3各项产业发展现状

(1)农业

昆山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强化以渔业为主体的特色农业的发展,使第一产业的效益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表02-062001年与2008年昆山市第一产业总产值构成情况比较表

种植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产值(亿元)

2001

2008

2001

2008

2001

2008

2001

2008

比重(%)

数据来源:

《昆山统计年鉴(2002、2009)》。

(2)制造业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2008年昆山市工业产值达亿元,比上年增长%。

制造业的整体特点表现为资金来源以外资(含港澳台资,下同)为主,外资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接近90%;类型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企业以大中规模为主,大、中型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接近四分之三;类别以重型产业为主,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超过四分之三。

表02-07昆山市工业企业主要分类统计指标表(2008)

类别

总产值(亿元)

总产值(亿元)

百分比(%)

百分比(%)

按轻重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

%

按企业规模

大、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

%

按注册类型

外资(含港澳台)企业

内资企业(含国有企业)

515

%

%

数据来源:

《昆山统计年鉴(2009)》。

产业集聚度不断增强。

形成了千亿级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另外形成了7个百亿以上产业集群。

表02-082001年和2008年昆山市工业产值前十的行业比较表

2001年

2008年

行业门类

工业产值(亿元)

行业门类

工业产值(亿元)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

普通机械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金属制品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纺织业

塑料制品业

服装及纤维制品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办公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皮革、毛皮、羽绒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数据来源:

《昆山统计年鉴》(2002、2009)。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625亿元,比上年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与国外发达国家一般达到50%以上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制造业产出耗能显着下降。

2008年制造业平均能耗水平降到了2001年的1/4左右,以工业产值前两位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为例,每亿元工业产值耗能率分别下降%、%。

但总体上,2008年化学工业、纺织业和塑料业的能耗相比而言仍偏高。

劳动生产率明显提升。

2008年制造业劳均工业产值较2001年提高了约1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劳均工业产值分别提高了%、73%。

昆山市工业产值前十行业的产出耗能和劳均工业产值水平比较表

行业门类

产值位次

单位产值能耗

(吨标煤/亿元)

劳均工业产值

(万元)

2001

2008

2001

2008

2001

2008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

1

198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

4

230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

5

1070

造纸及纸制品业

4

9

669

通用设备制造业

5

2

343

金属制品业

6

10

736

纺织业

7

12

1748

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

8

20

608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9

3

214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加工业

10

21

366

专用设备制造业

6

391

塑料制品业

7

999

数据来源:

《昆山统计年鉴》(2002、2009)。

从全球化的产业链分工看,昆山主要承担制造加工环节,而前向的研发设计、过程管理等环节和后向的供应链设计、发布展示、营销宣传等环节比例较低。

制造加工环节利润微薄,却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支撑。

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加工制造环节仅占从研发设计到加工制造再到宣传营销利润的5%左右,虽然昆山已经占据全球笔记本电脑产量的1/3左右,但获取的利润较为有限。

因此,昆山未来的发展需要提升制造业层次与水平,获取更高的收益。

(3)服务业

昆山市服务业近年逐步向批发零售贸易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等五个主要行业发展,2008年其增加值为亿元,占第三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