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训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748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培训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安全培训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安全培训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安全培训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安全培训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安全培训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安全培训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安全培训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安全培训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安全培训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安全培训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安全培训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安全培训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安全培训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安全培训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安全培训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安全培训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安全培训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安全培训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安全培训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培训提纲.docx

《安全培训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培训提纲.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培训提纲.docx

安全培训提纲

第一章煤矿生产技术与安全常识

本章培训要点:

了解煤矿生产技术知识;

第一节煤与煤层

一、煤的形成和分类

1.煤的形成

煤是由古代动植物的遗体变化而成的。

在煤层中找到过保存很完整的树干,不过这些树干已经变成亮晶晶的煤炭了。

在煤层及顶、底板岩层中常见到植物的枝叶等化石。

2.煤的分类

煤的种类很多,性质差别很大。

我国煤炭分类主要是以煤的挥发分、黏结性指数、胶质层厚度为依据,把煤分为14个大类29个小类。

14个大类是褐煤、长焰煤、不黏煤、弱黏煤、1/2中黏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

按照工业用途,煤又可分为以下三类:

(1)动力煤。

动力煤主要是通过煤直接燃烧来利用其热量。

(2)化工用煤。

化工用煤多是对煤进行气化和回收炼焦时的副产品,仅从这种副产品中就可以提取几十种化工原料,如医药、糖精、汽油、塑料、橡胶等,煤也是生产化肥的主要原料。

(3)炼焦煤。

炼焦煤主要是把煤炼成焦炭,用焦炭冶炼钢铁。

二、煤层埋藏特征

(一)煤层埋藏深度

煤层埋藏的深度深浅不一,最大埋藏深度可达2km。

随着其深度的增加,矿山压力、井下温度、涌水量及瓦斯涌出量等都将增大,将加大开采技术的复杂性甚至无法开采。

目前,我国煤矿井工开采深度已达千米以上。

(二)煤层层数

各煤田中的煤层层数不尽相同,少的只有一层或几层,多的可达十几层到几十层。

相邻两煤层之间的距离从几十厘米到数百米不等。

相邻两煤层之间的距离通常称为煤层的层间距。

(三)煤层的形态与结构

1.煤层的形态

煤层通常是层状的,层位有明显的连续性,厚度也比较均匀,但由于受到沉积条件及地壳运动的影响,煤层的形态发生了大的变化。

煤层形态,是指煤层赋存的空间几何形态。

根据煤层在一定范围内连续成层的程度和可采情况,可将煤层分为层状、似层状和不规则状三种类型。

层状煤层在一个井田范围内是连续的,其厚度变化不大;似层状煤层层位比较稳定,不完全连续或大致连续,其厚度变化较大,无一定的规律性,有藕节状、串珠状、瓜藤状煤层;不规则状煤层层位不稳定,基本不连续,分叉、尖灭现象普遍,煤层厚度变化大,无规律可循。

2.煤层的结构

煤层中含岩石夹层的情况称为煤层结构。

根据煤层中有无矸石层存在,将煤层结构分为简单结构和复杂结构两种。

简单结构,是指煤层中不含矸石层或局部含不稳定的矸石;复杂结构,是指煤层中含一层或多层矸石层。

煤层结构对矿井生产和原煤煤质有影响:

含矸石层数较多的煤层不利于使用机组开采;矸石层厚度超过一定限度需要分层开采;矸石层的存在会增加原煤灰分,降低原煤质量。

(四)煤层厚度

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煤层的厚度。

根据煤层结构不同,煤层厚度分为总厚度、有益厚度和可采厚度。

煤层厚度相差很大,是影响采煤方法的主要因素之一。

总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间各分煤层厚度和各夹石层厚度的总和;有益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间各分煤层厚度的总和;可采厚度是指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可采厚度以上的煤层厚度或煤分层厚度之和。

根据煤层厚度对开采技术的影响,将煤层分为以下三类:

①薄煤层,是指厚度为1.3m以下的煤层。

②中厚煤层,是指厚度为1.3~3.5m的煤层。

③厚煤层,是指厚度大于3.5m的煤层。

在煤矿生产中,习惯上将厚度大于6m的煤层称为特厚煤层。

(五)煤(岩)层产状

煤(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称为煤(岩)层产状。

倾斜煤层的产状,可以用煤层面的走向、倾向、倾角三个要素的数值表示,称为煤层的产状要素。

(1)走向。

倾斜煤(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走向线,称为走向。

走向线是煤层面上的一条水平线,它的两端延伸方向为煤层的走向,走向线表示煤层在水平面上的延展方向。

(2)倾向。

在煤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层面倾斜向下引出的直线称为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煤层倾斜一侧的方向为煤层的倾向。

(3)倾角。

倾角是指煤层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煤层倾角对采煤方法的选择影响极大。

一般来讲,倾角越小,开采越容易;倾角越大,开采越困难。

根据煤层倾角对开采技术的影响,煤层分为以下四类:

近水平煤层,是指倾角在8°以下的煤层。

缓倾斜煤层,是指倾角为8°一25°的煤层。

倾斜煤层,是指倾角为25°~45°的煤层。

④急倾斜煤层,是指倾角在45°以上的煤层。

(六)煤层顶板与底板

煤多以层状的形态赋存于地下,并与上、下岩层有明显的分界面。

位于上、下两个界面之间的煤及其间所夹的矸石层称为煤层;赋存在层之上的邻近岩层称为煤层的顶板;赋存在煤层之下的邻近岩层称为煤层的底板。

1.煤层的顶板

根据顶板在煤层开采中垮落的难易程度及其与煤层的相对位置,将顶板分为老顶、直接顶和伪顶三种类型。

(1)伪顶。

伪顶是指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的较薄岩层,极易破碎,随采随落。

通常为碳质页岩、页岩等,厚度一般在0.5m以下。

(2)直接顶。

直接顶是指位于伪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煤没有伪顶时)的一层或几层岩层。

通常由砂质页岩、泥岩、粉砂岩等较容易垮落的岩层组成。

直接顶在煤层采动后随支柱回收或移架而自行垮落,有时需要人工放顶。

(3)基本顶。

基本顶俗称老顶,是指位于直接顶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难以垮落的厚而坚硬的岩层。

通常由坚硬的砂岩、砾岩和石灰岩等岩层组成。

2.煤层的底板

根据煤层底板性质、煤层底板与煤层的位置关系,把煤层底板分为直接底和基本底,

(1)直接底。

直接底是指直接位于煤层之下,强度较低的岩层。

通常由泥岩、碳质页岩和黏土岩等组成。

(2)基本底。

基本底是指位于直接底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由较硬的砂岩、石灰岩等组成的岩层。

第二节矿井开拓

一、井田与矿区

一般将一个煤田划归若干个煤矿进行开采。

划归一个煤矿开采的范围称为井田,在一个井田内进行开采的煤矿一般称为矿井。

由于行政或经济上的原因,往往将邻近几个井田划归为一个行政机构管理,而将这邻近的井田合起来称为矿区。

煤田划分成井田后,可以布置一套完全独立的生产系统,但这套生产系统仍不可能把整个井田内的煤全采出来,还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采。

这就需要把井田进一步划分成若干宜于开采的较小部分。

对每一个较小部分还可以根据情况再进一步划分为更小的区域,直到能满足开采工艺要求为止。

这个工作称为井田再划分。

我国煤矿大部分为地下开采。

煤矿采用地下开采时,要从地面开凿通道(井筒)通至地下,在地下开掘一系列巷道和硐室进入煤体。

在井田范围内,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拓工程,称为矿井开拓或井田开拓。

二、矿井巷道

矿井巷道包括井筒、平硐和井下的各种巷道,是矿井建立生产系统,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条件。

1、按巷道空间特征分类

矿井巷道按倾角不同可分为垂直巷道、倾斜巷道和水平巷道三大类。

垂直巷道。

垂直巷道的中心线与水平面垂直,如立井、暗立井、溜井。

水平巷道。

水平巷道的中心线与水平面大致平行,如平硐、石门、平巷等。

倾斜巷道。

倾斜巷道的中心线与水平面既不平行也不垂直,而是成一定角度,如斜井、上下山。

2.按巷道服务范围分类

(1)开拓巷道。

开拓巷道是指为为全矿井服务,或者为一个及一个以上阶段服务的巷道,主要有主副立井(或斜井)、平硐、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及回风石门、运输大巷及回风大巷等。

(2)准备巷道。

准备巷道是指为一个采区或者为两个和两个以上均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主要有采区车场、采区煤仓、采区上山(或下山)、采区石门等。

(3)回采巷道。

回采巷道是指只为一个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主要有工作面运输巷、工作面回风巷、开切眼等。

三、矿井开拓方式

矿井开拓巷道在井田内的总体布置方式称为矿井开拓方式,由这些井巷构成的生产系统称为矿井开拓系统。

矿井开拓的主要内容包括:

井筒的形式、数目和位置,开采水平的数目及布置等。

由于井田范围煤层赋存状态以及地质构造等条件各不相同,矿井开拓方式也不相通。

通常按井筒形式的不同,将矿井开拓方式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四种类型;按井田内布置的开采水平数日不同,将矿井开拓方式分为单水平开拓和多水平开拓。

1.立井开拓

立井开拓,是指用垂直巷道由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进入矿体的开拓方式。

当煤系地层上部的表土层厚度较大或煤层埋藏深度较大时,一般采用立井开拓。

立井开拓根据服务水平的数目,又可分为立井多水平开拓与立井单水平开拓。

2.斜并开拓

斜井开拓,是指利用倾斜巷道由地表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

随着强力带式输送机的出现,这种开拓方式的适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

根据井田内水平的设置、阶段内准备方式以及井筒位置的不同,斜井开拓可分为斜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斜井多水平片盘式开拓和斜井单水平倾斜分段式开拓。

3.平硐开拓

平硐开拓,是指利用水平巷道由地面进入煤层进行开拓的方式。

平硐的布置取决于地形条件与煤层赋存状态,平硐沿煤层走向方向掘进称为走向平硐,与走向斜交(或垂直)的称为斜交(或垂直)平硐。

如果地形条件允许,也可以在不同的高度开掘平硐,设置多个水平,称之为阶梯平硐。

4、综合开拓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井硐形式(立井、斜井、平硐)综合开拓井田称为综合开拓。

根据不同的地质与生产技术条件,综合开拓可以有平硐—斜井、立井—斜井、立井—平硐和立井——斜井——平硐等形式。

第二章采煤系统的安全检查

本章培训要点:

·熟练掌握采区巷道、设备、设施安全检查方法;

·熟练掌握综采工作面安全检查方法;

·熟练掌握特殊开采条件下工作面现场安全检查方法。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各类事故多集中发生在采煤系统区域,并以顶板事故最为突出。

因此,采煤作业是煤矿安全检查工作的重点之一。

第一节采区及辅助系统的安全检查

一、采区系统的安全检查

采区系统安全检查的重点:

一是检查采区系统是否完备、安全可靠;二是检查采区设计、作业规程、采掘衔接关系,以及相应的生产技术资料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采区系统安全检查的具体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生产技术资料的检查

(1)检查采区地质资料是否齐全。

例如,应掌握适合于采煤工作面布置的煤层赋存,煤质硬度,煤层倾角,夹石、断层构造,顶、底板岩性,水文地质,瓦斯涌出量等地质情况,以及相应的等高线图、等厚线图、地质构造剖面图和煤层柱状图。

(2)检查采区是否有规范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工作面衔接方案。

(3)检查采区是否有矿山压力预测预报资料。

(4)检查采区是否有大小断层预测预报资料。

2.采区设计的检查

(1)检查采区系统是否有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局总工程师批准的采区设计方案。

(2)检查采区设计是否符合采区设计方案,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没有批准的设计不准施工。

(3)检查采区设计内容是否齐全,并符合有关规定。

尤其在高瓦斯、有可能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自然发火和水患等自然灾害的煤层中布置采区或综采工作面时,必须在设计中提出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

(4)采区设计是否组织贯彻实施。

3.作业规程的检查

(1)每一个采煤工作面必须有符合工作面实际情况的作业规程,严禁沿用或套用旧的作业规程。

(2)作业规程是否经矿总工程师批准,综采作业规程是否报矿务局(公司)备案,无作业规程或作业规程未经批准不准施工。

(3)作业规程内容是否完善和符合有关规定。

(4)作业规程审批后,是否组织全体员工学习贯彻,考试不及格不准上岗作业。

4.生产衔接的检查

应全面制定采区或工作面衔接表,分析其可行性,严格控制采掘比例,严格按设计施工,做到按期正常衔接。

5.采区系统的检查

(1)检查采区实际系统与采区设计是否符合。

(2)采区采煤、运输、通风、供电、通讯等系统是否健全。

(3)采煤工作面是否具备两个以上畅通无阻的安全出口;采煤工作面无法保证具备两个以上安全出口时,是否经矿务局总工程师批准了。

(4)巷道断面尺寸是否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

二、采煤辅助系统的安全检查

采煤工作面是煤矿主要生产场所。

工作面采出的原煤,经过输送机运到煤仓或装车点,装入矿车运往井外。

与采煤工作面相配套的辅助系统,一般由回风平巷(为回风、运料、行人所用)、运输平巷(为运煤、进风所用)、煤仓(也叫天井)、装车点以及分布其间的各种设备设施组成。

安全检查工作实际上是从一个人口检查进入系统检查,工作面是检查工作的重点。

1.回风平巷的检查

回风平巷一般在巷道内铺设轨道(或单轨吊车道),综采面还配备有移动变电站、乳化液泵站、水泵、工作面机械的电气控制设备及集中操作控制台等系列车和小型备件库房;所有采煤工作面的回风运料平巷内都敷设有供(或排)水管路、供电电缆、信号电缆、通信电缆、(高瓦斯矿)瓦斯监测电缆、瓦斯监测探头、空气净化水幕、隔爆水(袋)棚、煤层注水装置(钻机、注水管、水表)等。

巷道环境的安全状况和这些设备的完好状况、防爆性能,都是安全检查员的检查项目。

其中重点检查的项目如下:

(1)通风管理方面。

检查风流风速是否正常,如发现风速减小、风流气温异常,要立即查明原因、找出问题,并及时排除。

(2)瓦斯管理方面。

检查专职瓦斯检查员的检查工作情况,查看瓦斯牌板记录,用便携式瓦斯测定器现场检测CH4浓度,查看瓦斯监测探头安设位置及隔爆水棚(袋)完好状况,发现问题,查明原因。

(3)煤尘管理方面。

主要检查浮尘、积尘情况,掌握除尘制度、措施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查看煤层注水情况。

(4)所有绞车的稳固、防护、信号、操作、控制设施是否齐全有效、灵活好用,钢丝绳完好状况以及相配套的托辊是否齐全灵活。

(5)轨道、道岔、轨枕是否铺设合格,有无不平不稳,轨距、间距、平整度是否符合要求。

(6)水管、电缆敷设是否符合要求,包括吊挂高度、吊钩间距、电缆拖垂度及各种电缆间距是否整齐合格,有无拖地现象。

(7)所有电气设备(尤其是电话、电铃、照明灯具、信号装置)是否防爆,有无螺丝松动、失爆现象。

(8)检查巷道支护和环境卫生。

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支架,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无空棚缺柱、断梁折柱、空帮空顶等现象,支护要齐全坚固、迎山有力,顶帮刹严刹紧。

地面无杂物、积水、浮煤,材料靠帮码放整齐且不影响通风、行车和行人,应有指定的材料码放场。

(9)检查巷道内的超前支护。

采煤工作面由于采煤外移,一方面顶板压力随着工作面推进而前移,集中压力将显现在工作面煤壁线往外1—3m处;另一方面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巷道的原来支护将被拆除、改动和破坏。

因而,要求工作面端头往外的巷道需要提前采取应对措施,这就是超前支护。

众所周知,一方面采煤工作面端头矿山压力集中,控顶面积大,设备体积大而且要移动(尤其是工作面输送机头、尾),以及因其移动造成的支架替换移动等,使端头安全受到很大威胁;另一方面,端头又是工作面的出人口,人员、材料、设备和电缆都要经过此处进出工作面。

所以,端头安全是采煤工作面的一个重大问题和重要环节。

20世纪80年代前,各煤矿对端头维护和巷道超前支护重视不够,事故很多,是顶板事故的多发地带。

检查端头巷道超前支护,主要查两个方面:

一是支架数量够不够,要求从工作面采煤线往外不少于20m,而且要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逐架检查;二是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不论什么形式的超前支护(如在原棚子下加柱子,在原棚梁下排铰接顶梁并在梁下加柱等),必须紧固有力,支设位置及其排柱距整齐排列都符合要求,误差不得超过±0.1m。

3.运煤进风平巷(运输平巷)的检查

运输平巷为了运煤,一般铺设有带式输送机或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以及与机械设备相配套的供电控制设备和信号设备;各转载点有喷雾洒水灭尘设施;有慢速回柱绞车(移工作面输送机头和回柱用),皮带张紧绞车(慢速);巷道内还敷设各种电缆、水管。

运输平巷检查的项目和要求与运料回风平巷大部分相同,在此不再重复,只将运输平巷特有的检查内容及要求介绍如下:

(1)在上部煤仓口要有煤位信号或有自动的仓煤报警保护装置。

无论是带式输送机还是刮板输送机,运煤人仓都要在仓满以后报警和自动停机,以防堆煤摩擦皮带或拉回煤造成事故。

(2)各转载点必须有喷雾洒水装置并正常运行,以洒水灭尘。

(3)带式输送机应具备断带、慢速、跑偏、过热保护装置。

(4)带式输送机要保持上、下托辊齐全、灵活,下托辊不准被浮煤埋住,底输送带下应无浮煤、块煤、石头等阻塞卡磨现象。

(5)运输平巷内设有足够的过人跨越天桥,人行桥要牢稳,两侧有扶手及上桥的梯子。

(6)刮板输送机及刮板式转载机的刮板数量齐全,机车平整,运行平稳,不得有斜刮板、缺螺丝等现象,更不准出现漂链现象。

(7)带式输送机及刮板输送机要张紧适度,带式输送机不准有打滑现象;输送带边缘无伤口,接口整齐、严密。

(8)转载机的机尾或靠近工作面的第一部刮板输送机的机尾,必须在放顶线以里,不得在采空区留尾巴;机尾应有防翻措施(如支设压柱等)。

(9)破碎机必须设置保护栅栏,防止人员进入。

第二节采煤工作面的安全检查

一、综采工作面的安全检查

对于综采工作面,在采煤机、液压支架的安全使用,上、下安全出口的安全,以及工作面冒顶片帮等方面最容易出现问题。

当然,防止瓦斯、煤尘事故也是安全检查的重点。

1、工作面支护的检查

(1)检查支架是否排成直线,支架排列偏差不应超过土50mm;中心距是否符合作业规程规定,中心距偏差不应超过土100mm;相邻支架间是否存在明显错差,错差不应超过顶梁侧护板高的2/3,歪倒应小于±5°。

(2)支架架设要与底板垂直,不得超高,与顶板接触要严密,迎山有力,不许空顶。

(3)检查支架是否完好、无漏液、不串液、不失效,架内无浮煤、浮矸堆积。

(4)检查支架是否采用编号管理。

2、安全出口的检查

(1)检查是否按作业规程规定进行了超前支护;安全出口20m范围内支架是否完整、无缺失,并有超前支护;巷道高度是否不低于1.8m。

(2)检查是否按作业规程规定采取支架防滑、防倒措施,倾角超过15°时,排头支架是否安装防倒千斤顶,并经常保持拉紧状态;倾角大的工作面下部端头需架设木垛,以支撑第一架支架防止下滑。

3、采煤机的检查

(1)检查采煤机状态能否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如备件是否齐全,截齿是否齐全、锋利,喷雾是否畅通、正常。

(2)检查采煤机运行时,牵引速度是否符合规定。

(3)检查采煤机割煤时,顶、底板是否割的平整,油泵工作压力是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

(4)检查采煤机停机后,速度控制、机头离合器、电气隔离开关是否已打在断开位置,供水管路是否完全关闭。

(5)检查采煤机是否被用做了牵引或推顶设备。

4、推移刮扳输送机的检查

(1)检查是否严格掌握输送机的“平直”,遵循程序推移刮板输送机原则。

(2)检查推移刮板输送机移架距离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出现陡弯,推移刮板输送机只在输送机工作时进行。

(3)检查每次推移刮板输送机是否推移一个步距,上、下机头是否不落后,也不超前。

(4)检查推移上、下机头时,是否将机头和过渡槽处的杂物清理干净,机头是否飘起。

5、工作面生产设备的检查

(1)液压泵的检查。

检查泵体是否安放平稳,零部件完好无缺,密封良好,运行可靠;压力表准确可靠,误差不超过土o.1MPa;高低、压过滤器、乳化器安装完好,性能可靠,油箱蓄压器不漏液,压力符合规定;乳化液清洁,无析皂现象,配制浓度控制在3%一5%;运行曲轴温度不高于75℃,油量适当,泵体温度不高于60℃;电动机运转声音是否正常,保护装置是否符合防爆要求;有填写清楚的运转日志。

(2)输送机和转载机的检查。

检查螺栓及其他连接零件是否齐全、完整、紧固;电动机运转是否正常,风翅、护罩是否齐全无损,符合防爆要求;溜槽铺设是否平、直、稳;不咬链、不跳链,刮板不短缺,溜槽无严重变形;液力联轴器易熔保护塞及易破保护盘是否齐全无损;铲煤板、挡煤板和电缆架有无严重变形;机头、机尾有无杂物;注油嘴完好畅通。

(3)带式输送机的检查。

检查螺栓、销子是否齐全、紧固;电动机运转是否正常,温升是否超过60℃;液力联轴器的易熔合金保护塞是否齐全无损、不漏液,液量符合规定;油嘴是否完好、畅通;输送带及接头有无撕裂,卡扣排列是否均匀、紧固,滚筒及上、下托辊是否齐全,运转有无异声,密封、润滑是否良好;输送带有无跑偏,张紧是否适当;机头、机尾两侧有无块煤、杂物。

(4)移动变电站和高、低压开关的检查。

检查零部件是否齐全完整,连接紧固可靠;高、低压防爆腔清洁,高、低压套管无破损、裂纹及放电痕迹;电气、机械闭锁机构齐全,接地完整,动作灵敏、可靠;电气仪表指示准确,仪表玻璃无破损,表面清洁;标志牌标明容量、用途、整定值;设备外壳无严重变形及大面积脱漆现象,设备整洁,周围无淋水及杂物;有无完整的电气系统图和检修记录,记录填写是否清楚。

(5)通讯系统的检查。

检查控制系统是否准确可靠,通话清晰;仪表指示是否准确、表面清晰;防爆腔及防爆面清洁,防爆面无锈蚀和机械伤痕,粗糙度及间隙符合有关规定;环境清洁,周围无杂物。

(6)电缆的检查。

检查电缆敷设有无“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和严重护套损伤现象;电缆悬挂整齐,符合规定;插销无裂痕,防爆面无锈蚀,零件齐全,连接紧固;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用铁质标志牌将有关事项标明清楚。

6、工作面管理的检查

(1)检查有无经矿务局总工程师批准的工作面统计和作业规程,并有效地贯彻执行。

(2)工作面有无施工图板。

(3)有无坚持对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的检测。

(4)有无区(队)长跟班上岗,有无质量验收员。

(5)是否执行开工牌制度和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

二、采煤系统特殊条件下的安全检查

1、工作面过断层的检查

断层附近由于顶板比较破碎,工作面过断层时容易发生事故,必须采取一些特殊措施。

因此,对其实施安全检查时,要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过断层之前,是否清楚断层的形状、性质、落差、围岩情况、导水性等。

断层情况不清,不许工作面强行过断层。

(2)凡是决定强行过断层时,必须有经过矿务局总工程师批准的安全技术措施。

(3)工作面过断层时,应做到接近断层时尽量缩小断层的暴露面积,并制定防止破碎带冒落及支架防倒措施;过断层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支护形式;严格控制采高;严格保证工程质量;断层带处应与整个工作面同时平行推进,不得滞后;断层带附近煤壁严重片帮,顶板暴露面大时,应采取超前支护措施。

2、工作面过老巷的检查

由于老巷周围的岩层已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工作面通过时压力增大,顶板往往难以维护,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极有可能造成重大顶板事故。

因此,工作面通过老巷时,应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过老巷前,是否已准确掌握了老巷位置、断面形状及围岩情况。

(2)过老巷时,准备工作是否做到,如检查瓦斯情况、排放积聚瓦斯;提前修复老巷,在巷道内架设一梁二柱或一梁三柱的抬棚;不论通过平行于工作面,还是垂直于工作面的老巷,均要提前30~50m进行维护,避免工作面通过时压死支架。

(3)通过老巷时,是否做到老巷位置与工作面平行时提前将工作面调整成伪斜,使工作面与老巷间形成一个三角带;老巷位置与工作面垂直时,通过前应在老巷中打好木垛,工作面通过时再将木垛撤出;老巷上空有冒顶时,应用木料填实。

(4)通过穿层石门时,应加强维护,在顶板中的一段石门应用木垛填实,保证稳固。

3、开采有冲击地压煤层的检查

(1)检查防治冲击地压的管理是否做到有冲击地压的煤矿有专人负责防治冲击地压工作;在有冲击地压的煤层中工作的人员应具有防治冲击地压的基础知识;发生冲击地压后,能及时组织调查,做好记录,制定防治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报矿务局备案。

(2)有冲击地压的矿井是否装备微震、地音监测装置,预测煤层冲击地压的危险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