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会计科目解释1.docx
《常用会计科目解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会计科目解释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用会计科目解释1
会计资料
2016年6月22日
目录
1.会计科目1
1.1资产类1
1.2负债类5
1.3所有者权益类7
1.4成本类7
1.5损益类8
2.会计分录10
2.1概念10
2.2要素10
2.3种类10
2.4编制要求10
3.借贷记账法11
3.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11
3.2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11
3.3成本费用类账户的结构11
3.4收益类账户的结构11
4.记账规则12
4.1基本要求12
4.2主要原理12
4.3举例13
4.4主要优点13
5.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3
5.1总则13
5.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4
5.3资产15
5.4负债15
5.5所有者权益16
5.6收入16
5.7费用16
5.8利润17
5.9会计计量17
5.10财务会计报告18
5.11附则18
常用会计科目解释
1.会计科目
1.1资产类
v库存现金
单位为了满足经营过程中零星支付需要而保留的现金,对库存现金进行监督盘点,可以确定库存现金的真实存在性和库存现金管理的有效性,对于评价企业的内控制度将起到积极作用。
v银行存款
企业存放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
v交易性金融资产
企业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
v应收票据
企业持有的、尚未到期兑现的商业票据。
是一种载有一定付款日期、付款地点、付款金额和付款人的无条件支付的流通证券,也是一种可以由持票人自由转让给他人的债权凭证。
v应收账款
该账户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运杂费和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
v预付账款
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的规定,预先以货币资金或货币等价物支付供应单位的款项。
在日常核算中,预付账款按实际付出的金额入账,如预付的材料、商品采购货款、必须预先发放的在以后收回的农副产品预购定金等。
对购货企业来说,预付账款是一项流动资产。
预付账款一般包括预付的货款、预付的购货定金。
施工企业的预付账款主要包括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等。
v应收股利
是指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以及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包括企业股票实际支付的款项中所包括的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和企业对外投资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等,但不包括应收的股票股利。
v应收利息
是指短期债券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v其它应收款
是企业应收款项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企业除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其他应收款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v坏账准备
是'应收账款 '账户的备抵账户,其贷方登记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坏账准备金,以及重新收回的以前年度发生的坏账损失;借方登记已确认坏账损失的冲销数;余额在贷方,表示已提取但尚未冲销的坏账准备金。
v材料采购
是指企业单位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的材料采购成本。
v在途物资
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即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本科目应按供应单位和物资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v原材料
即原料和材料。
原料 (raw material)一般指来自矿业和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产品;材料(processed material)一般指经过一些加工的原料。
举例来讲,林业生产的原木属于原料,将原木加工为木板,就变成了材料。
但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对原料和材料的划分不一定清晰,所以一般用原材料一词来统称。
v材料成本差异
用于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 贷方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节约额)以及已分配的差异额。
(节约用红字,超支用蓝字) 。
v库存商品
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v发出商品
是指企业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进行销售而发出的产成品。
v商品进销差价
是指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
v委托加工物资
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成新的材料或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物资。
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应当包括加工中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支付的加工费用及应负担的运杂费、支付的税金等。
v周转材料
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企业(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或者分次摊销法进行摊销。
v存货跌价准备
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并计入存货跌价损失。
v持有至到期投资
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v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
v长期股权投资
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
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是为长期持有,以及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
v长期应收款
是指企业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款项和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应收款项。
v累计折旧
属于资产类的备抵调整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资产账户的结构刚好相反,累计折旧是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余额在贷方
v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者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种情况称之为固定资产减值。
v在建工程
是指企业固定资产的新建、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尚未完工的工程支出。
v工程物资
是指用于固定资产建造的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玻璃等),企业(民用航空运输)的高价周转件(例如飞机的引擎)等。
在资产负债表中并入在建工程项目。
v固定资产清理
是指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出售,以及因各种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而遭到损坏和损失的固定资产所进行的清理工作。
v无形资产
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
v累计摊销
用于摊销无形资产的,其余额一般在贷方,贷方登记已计提的累计摊销。
类似固定资产中的累计折旧科目。
累计摊销科目为资产类科目,用来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
v长期待摊费用
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 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1年以上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股票发行费用等。
应当由本期负担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得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
v待处理财产损益
核算公司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
本科目下设置“待处理非流动资产损溢”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两个明细科目。
查明原因之前,盘盈时贷记本科目,盘亏时借记本科目。
待处理财产损益是资产类账户。
1.2负债类
v短期借款
是借款的一种,与之相对的是长期借款。
在中国的会计实务而言,短期借款是指企业为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或为抵偿某项债务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外单位借入的、还款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v预收账款
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或交易双方之约定,而向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在未发出商品或提供劳务时预收的款项。
一般包括预收的货款、预收购货定金等。
企业在收到这笔钱时,商品或劳务的销售合同尚未履行,因而不能作为收入入账,只能确认为一项负债,即贷记“预收账款”账户。
v应付职工薪酬
是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按照“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非货币性福利'、'其它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v应交税费
应交税费包括企业依法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税费,以及在上缴国家之前,由企业代收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
而企业交纳的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不需要预计应交数的税金,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
v应付股利
是指企业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确定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v应付利息
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
v其他应付款
是指企业在商品交易业务以外发生的应付和暂收款项。
指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利润等以外的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
v长期借款
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的各项借款。
v长期应付款
是在较长时间内应付的款项,而会计业务中的长期应付款是指除了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多种长期应付款。
v未确认融资费用
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应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的未实现的融资费用,换一个角度,我们可将其理解为由于融资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
也可视为承租方必须向出租方支付的因融资而产生的利息,因为融资租赁本身就包含了融资的目的。
1.3所有者权益类
v实收资本
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它是企业注册登记的法定资本总额的来源,它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
实收资本是企业永久性的资金来源,它是保证企业持续经营和偿还债务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企业抵御各种风险的缓冲器。
v资本公积
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
资本公积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的贷项。
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
v盈余公积
是指公司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
盈余公积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
公益金专门用于公司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
按现行规定,上市公司按照税后利润的5%至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
v本年利润
是用来核算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会计科目。
v利润分配
是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分配形式和分配顺序,在国家、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的分配。
1.4成本类
v生产成本
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
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工资(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
v制造费用
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v劳务成本
是指企业提供劳务作业而发生的成本,相对于公司劳务收入而言,可以是公司内也可以是公司外。
如提供修理、搬运、服务等,相应的人工工资、福利、劳保、相关费用等就是劳务成本。
1.5损益类
v主营业务收入
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基本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非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
主营业务收入发生时是在贷方,每到月末要在借方转入本年收入。
v其他业务收入
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所有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v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是因为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引发的损失或是收益。
v投资收益
是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等收人减去投资损失后的净收益。
v营业外收入
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
营业外收入并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
v主营业务成本
是指公司生产和销售与主营业务有关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须投入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工资)和固定资产折旧等。
“主营业务成本” 用于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
v其它业务成本
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
包括:
销售材料成本,出租固定资产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摊销额,出租包装物成本或摊销额。
v营业税金及附加
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填报此项指标时应注意,实行新税制后,会计上规定应交增值税不再计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无论是一般纳税企业还是小规模纳税企业均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中单独反映。
v销售费用
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由企业负担的包装费、运输费、广告费、装卸费、保险费、委托代销手续费、展览费、租赁费(不含融资租赁费) 和销售服务费、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其他经费等。
差旅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是包括在管理费用里面。
v管理费用
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 为组织和管理 生产经营活动 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管理费用属于期间费用,在发生的当期就计入当期的损益。
v财务费用
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有的企业如商品流通企业、保险企业进行单独核算,不包括在财务费用)、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如债券印刷费、国外借款担保费、等。
v资产减值损失
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
v营业外支出
是指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应从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非季节性和非修理性期间的停工损失、职工子弟学校经费和技工学校经费、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的捐赠、赔偿金、违约金等。
v所得税费用
是各地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个人应纳税收入的定义和征收的百分比不尽相同,有时还分稿费收入、工资收入以及偶然所得(例如彩票中奖)等等情况分别纳税。
所得税又称所得课税、收益税,指国家对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征收的一类税收。
v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是指企业对以前年度多计或少计的重大盈亏数额所进行的调整。
以使其不至于影响到本年度利润总额。
以前年度多、少计费用或多、少计收益时,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来代替原相关损益科目,对方科目不变,然后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结转到“利润分配”科目下,进行相应的盈余公积的调整
2.会计分录
2.1概念
会计分录是指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指明应借应贷账户的方向、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会计记录。
2.2要素
一,记账方向——借、贷
二,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三,金额
2.3种类
一,简单分录:
指只涉及两个账户的会计分录。
二,复合分录:
只涉及两个(不包括俩个)以上的会计分录。
2.4编制要求
一,一般是先写借方的内容后写贷方的内容。
二,借方和贷方的内容应当采取错格表示,即借方要比贷方往前一格,以表示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每个账户只能书写一行,经纪业务事项涉及几个账户就应该分别写几行,不能把涉及的账户都写在一行。
3.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借方、贷方反映会计要素数量变化的增减性质则是不固定的。
不同性质的账户,借贷方所登记的内容不同,下面分别说明各类账户的结构。
3.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在资产类账户中,它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
在同一会计期间(年、月),借方记录的合计数额称作本期借方发生额,贷方记录的合计数称作本期贷方发生额,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期末将借贷方发生额相比较,其差额称作期末余额。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
3.2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其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应在贷方。
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十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3.3成本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账户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账户的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余额。
如果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3.4收益类账户的结构
收益类账户的结构则与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收入转出(减少额)则应记入账户的借方,由于贷方记录的收入增加额一般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也没有期末余额。
如果有余额,同样也表现为贷方余额。
4.记账规则
4.1基本要求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一,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录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又必然要记录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然等于账户贷方的金额,即“借贷必相等”。
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
第三,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4.2主要原理
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发生相应变动。
但无论发生任何经济业务,它们对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不外乎是以下的几种类型。
即:
(1)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金总额增加。
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贷方。
(2)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金总额减少。
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借方。
(3)发生经营收入,一般会导致资产和收入同时增加,资金总额增加。
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入资产类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收入账户的贷方。
(4)发生经营费用,一般会导致资产减少与费用增加,资金总额不变。
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费用账户的借方。
(5)资产内部项目互相转化,即两个项目一增一减,资金总额不变。
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某一资产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另一资产账户的贷方。
(6)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资金总额不变。
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某一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另一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借方。
4.3举例
发生坏账,会导致“坏账准备”增多,“应收账款”减少,两者都是资产类科目。
借:
坏账准备
贷:
应收账款
销售产品收到票据,会导致“应收票据”增多(资产类科目),“主营业务收入”增多(损益类科目),销售产生销项增值税,计入贷方。
借:
应收票据
贷:
主营业收入
应交税金
4.4主要优点
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分析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
(2)有利于防止和减少记账差错;
(3)在账户设置上较为灵活;
(4)有利于会计电算化。
5.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令第33号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2014年7月23日根据《财政部关于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决定》修改)
5.1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5.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十五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第十七条企业提供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