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826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docx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与期末复习题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题加复习题

第一章

1、【判断题】二十世纪地理学的发展其中之一是从经验的地理学走向实验和实证的地理学。

(√)

2、【单选题】关于李吉均院士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说法错误的是(D)。

A现代地理学是全球地理学B现代地理学是建设地理学

C现代地理学是统一地理学D现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

3、【单选题】20世纪地理学的发展不包括(C)。

A从经验的地理学走向实验和实证的地理学

B从定性描述的地理学逐步走向定量分析的地理学

C从区域性的地理学走向普遍性的地理学

D从站在地表看地表的地理学走向从地表以外来看地表的地理学

4、【判断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理学的影响之一是,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地表环境的丁莲观测越来越广泛。

(X)

5、【判断题】人类经历了一个从依赖适应自然,到修饰改造自然,最后达到相互协调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理学学科的变化。

(√)

6、【单选题】分析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一般不需要分析(B)。

A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学科的要求B国家政策变化的趋势对学科的导向

C学科自身的发展趋势D教育发展的趋势

7、【判断题】多科学的紧密结合是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

(√)

8、【单选题】科学的地理学的主要变化是(C)。

A、从实验、实测到经验B、从分析到描述

C、从定性到定量、半定量D、从机制探索到过程研究

9、【单选题】自然地理环境所指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特殊圈层不包括(C)。

A、大气圈B、生物圈C、气候圈D、岩石圈

10、【判断题】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指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为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

(×)

11、【判断题】地理学的视角包括地方的综合、地方间的相互依存、尺度间的相互依存人地相互依存等四12、【判断题】阿努钦曾经提出统一地理学的思想,倡导自然地理学与科学地理学的结合。

(×)

13、【单选题】(C)已经成为地理学的性质和特征。

A、独立性B、拓展性C、系统性D、关联性

14、【单选题】自然地理学是(D)的核心学科。

A、地球系统B、地球内部系统C、地球表层系统D、地球表层自然系统

15、【单选题】地理学的发展未来不太会成为(B)。

A、系统的地理学B、人文的地理学

C、统一的地理学D、哲学的地理学

16、【判断题】要研究区域分异,必须从整个地表环境着眼,才可能得出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

第二章

1、【判断题】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产生影响,导致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也愈发复杂。

(√)

2、【单选题】一般来说,地理学家需要的专业基础是(C)。

A、圈层系统科学专业基础B、地表系统科学专业基础

C、地球系统科学专业基础D、人地关系系统专业基础

3、【单选题】对地理学家提出的新要求中的“三种技术”是(A)。

A、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

B、信息筛选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

C、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筛选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

D、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信息筛选的技术

4、【判断题】地理学家应有的能力不包括多环境兼顾和多要素观察的能力。

(√)

5、【判断题】地理学的宏观性往往导致其容易因为缺乏操作性而被忽略。

(√)

第三章

1、【判断题】人文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区域特征、区域分布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

2、【单选题】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自然的(D )。

A、空间的组成及分布B、成因和变化规律C、运行的机制D、利用的价值

3、【单选题】地理学的特征不包括(C)。

A、综合性B、区域性C、阶段性D、环境性

4、【单选题】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B)为研究对象的。

A、区域特征和时间分布、稳定特质B、区域特征和空间分布、变化规律

C、整体特征和时间分布、变化规律D、整体特征和空间分布、稳定特质

5、【判断题】自然地理学研究强调针对于不受人类影响或受人类影响较小的自然区域,不涉及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

6、【判断题】地理学的系统性是强调地理学在科学系统中与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作用。

(× )

7、【判断题】自然地理学也属于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范畴。

(√)

8、【单选题】受多种作用力的影响,长江口在不断地向(D )方向迁移。

A、东北B、正北C、正南D、东南

9、【单选题】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自然地理学采用()的观点和方法(A )。

A、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B、系统的、微观的、区域联系的

C、微观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D、系统的、综合的、微观的

10、【单选题】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围是(B)。

A、地外系统B、地球表层系统C、地球内部系统D、以上都对

11、【判断题】地外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包括陨石对地球的撞击。

墨西哥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

12、【判断题】2009年,联合国天文学科大会通过决议,将冥王星排除在了太阳系行星之外。

(× )

13、【判断题】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只要有能量的来源、物质的交换以及地内活动的其他环境效应。

(√)

14、【单选题】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不包括(C )。

A、能量的来源B、物质的交换C、气候变化D、环境效应

15、【单选题】组成地球表层系统的三个界类不包括(D )。

A、无机界B、有机界C、人文界D、生物界

16、【单选题】王建老师认为,台东地区出现的水向上流的情况是受到(B )的影响。

A、视觉差异B、重力C、地形D、气候

17、【判断题】受到地球重力的影响,海平面是绝对平整的,所以才会被用来作为高度的基准。

(× )

18、【判断题】地表上固态、液态、气态相互转化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能量转化和传输的过程,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

19、【判断题】生物圈的出现离不开无机圈层的相互作用。

(√)

20、【判断题】三峡大坝建成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水的循环。

(√)

21、【单选题】地表过程包括(D)。

A、机械过程B、物化过程C、生化过程D、人文过程

22、【单选题】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特征不包括(D)。

A、垂直分层B、水平分异C、立体交叉D、多级并行

23、【单选题】关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与地球环境表层说法正确的是(B)。

A、地球表层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表层环境

C、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了地球表层环境

D、地球表层环境包括包含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4、【判断题】人类对地表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地表环境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不大。

(×)

25、【判断题】地球表层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来自于地球的生态系统。

(√)

26、【单选题】地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没有体现于(C)方面。

A、人类的诞生B、人种的形成C、人群的文化D、人口的分布

27、【单选题】人类对于地表环境的影响不包括(C)。

A、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结构B、改变了地表环境能量平衡

C、改变了地表资源的分布D、改变了地表物质的循环

28、【单选题】从地理学角度来说,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的内容不包括(D)。

A、资源的合理利用B、自然灾害的防治

C、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D、自然景观的设计

29、【判断题】胡焕庸线是从大兴安岭到横断山脉的一条分界线,区分自然资源的分布密集程度。

(×)

30、【判断题】受环境影响,为了保证自身的温度,白种人鼻子比较长,嘴唇比较厚。

(×)

第四章

1、【判断题】暖流圈在岩石圈的上方,两者厚度相近。

(x)

2、【单选题】关于岩石圈,说法正确的是(A)。

A、岩石圈包括全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岩石圈包括全部地壳和上地幔

C、岩石圈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D、岩石圈包括地壳、上地幔和过渡层

3、【单选题】岩石圈中,(D)的数量最多。

A、火成岩B、石英岩C、变质岩D、沉积岩

4、【单选题】岩石圈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成分是(D)。

A、氢B、硅C、铝D、氧

5、【判断题】沉积岩可以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

6、【判断题】一般来说,自然界的沙子中最多的是石英和长石。

(√)

7、【判断题】岩石圈的结构特征是垂直变异、水平分层。

(x)

8、【单选题】大陆型的地壳平均厚度为(C)公里。

A、7.3B、23.7C、43.6D、20

9、【单选题】相对来说,比较少有化石的是(C)。

A、变质岩B、沉积岩C、火成岩D、石英岩

10、【单选题】沉积岩的层面构造一般没有(D)。

A、水平层理B、波状层理C、压扁层理D、膨胀层理

11、【判断题】岩石圈的水平运动通常称为造陆运动,垂直运动一般成为造山运动。

(×)

12、【判断题】灰岩变质后一般会形成大理岩。

(√)

13、【判断题】南北向的挤压会导致东西走向的张性断裂。

(X)

14、【单选题】青藏高原在形成之前是(C)。

A、平原B、盆地C、海洋D、山脉

15、【单选题】板块运动过程中,新俯冲边界出现于第(C)个阶段。

A、二B、三C、四D、五

16、【单选题】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是(D)。

A、南森B、奥特柳斯C、霍姆斯D、魏格纳

17、【判断题】火山喷发包括中心式喷发和裂隙式喷发。

(√)

18、【判断题】节理,又称断层,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地层的断裂。

(X)

19、【判断题】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比较公认的动力是地幔对流。

(√)

20、【单选题】现阶段公认的板块运动的动力是(B)。

A、海洋洋流B、地幔对流C、火山运动D、能量释放

21、【单选题】下列半球中,是压缩型半球的是(A)。

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

22、【单选题】北半球的岩石圈总体上是向(C)漂移的。

A、东B、南C、西D、北

23、【判断题】大型岛群大多分布于大陆的东岸。

(√)

24、【判断题】受到板块运动影响,大陆的面积越大,其平均的海拔越低。

(X)

25、【判断题】氩在大气中是最稳定的,滞留时间最长。

(√)

第五章

1、【单选题】在下列季节中,臭氧含量较高的是(D)。

A、冬季B、秋季C、夏季D、春季

2、【单选题】在平流层中,大气温度的变化趋势是(A)。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保持不变D、先降后升

3、【单选题】下列气体中,在大气中滞留时间最长的是(D)。

A、氮B、氧C、氪D、氩

4、【判断题】大气中主要的成分是氮、氧、氪。

(X)

5、【判断题】平均来说,在对流层里,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0.65度。

(X)

6、【判断题】从平流层顶以上到55-55KM高度为对流层。

(X)

7、【单选题】中间层的高度一般为平流层顶至(C)千米处。

A、60-65B、70-75C、80-85D、90-95

8、【单选题】地球气流的循环是(C)。

A、单圈环流B、二圈环流C、三圈环流D、四圈环流

9、季风形成的原因是(A)。

A、海陆日历差异B、地球自转C、海洋洋流D、自转偏向力

10、【判断题】海陆风是指夏季的风由大海吹向陆地,冬季的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X)

11、【判断题】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近地面的气旋呈顺时针形状。

(X)

12、【判断题】青藏高原在夏季起到冷源的作用,气流由高原周围吹向高原。

(X)

13、【单选题】一般来说,蒸发大于降水的是(C)。

A、赤道地区B、中纬度地区C、副热带地区D、高纬度地区

14、【单选题】关于山谷风,说法正确的是(D)。

A、白天,山顶受热较多,风由山坡吹向山谷B、白天,山谷受热较多,风由山谷吹向山坡

C、晚上,山顶散降温较慢,风由山谷吹向山坡D、晚上,山谷降温较慢,风由山坡吹向山谷

15、【单选题】焚风多发于(B)。

A、迎风坡B、背风坡C、山顶D、山谷

16、【判断题】地球上的热量主要是从低纬度地区通过洋流和大气环流向高纬度地区输送。

(√)

17、【判断题】受热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容易出现中心区域降水多余周边区域降水的情况。

(√)

18、【判断题】大气中CO2、N2O、CH4和CFCS等微量气体浓度一直持续增加是由于光合作用。

(X)

19、【单选题】下列关于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最热月说法正确的是(A)。

A、大陆性气候比海洋性气候最热月早一个月B、大陆性气候比海洋性气候最热月晚一个月

C、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最热月时间相同D、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最热月因东西岸而已

20、【单选题】关于夏季赤道地区的多雨带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A、更向北边偏移B、更向南边偏移C、最接近赤道D、随年份变化

21、【单选题】我国东南地区潮湿而西北内陆干燥的气候是收到了(A)的影响。

A、季风气候B、海洋洋流C、地球自转D、地形差异

22、【判断题】受热容量的影响,海洋性气候的春季温度要高于秋季温度。

(X)

23、【判断题】与大陆性气候相比,海洋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较小。

(√)

第六章

1、【判断题】绝大多数淡水以冰川水的形式存在。

(√)

2、【单选题】地球上淡水的总量占所有水资源的(C)。

A、9.931%B、4.458%C、2.762%D、1.336%

3、【单选题】平均来说,海水的盐度为(D)。

A、9.2%B、7.7%C、5.9%D、3.5%

4、【判断题】陆地水主要存在于(D)。

A、河流B、湖泊C、地下水D、冰川冰盖

5、【判断题】与副热带地区相比,赤道地区海水的盐度更高。

(X)

6、【判断题】热带地区受到阳光照射的影响,海水中可能出现一个冷的中间层。

(X)

7、【判断题】径流的变化主要分为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

8、【单选题】我国的径流带的变差系数最大的区域位于(C)地区。

A、西南B、东南C、西北D、东北

9、【单选题】我国泥沼最多的区域是(A )。

A、东北B、华南C、中部D、东南

10、【单选题】潟湖主要是(C )形成的。

A、河水B、冰山C、海水D、降水

11、【判断题】地下水中的承压水是指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

(√)

12、【判断题】内陆湖指的是位于大陆深处盆地里面的湖泊。

(× )

13、【判断题】地球上的水是开始就存在的(X)

14、【单选题】在海洋深度达到3000米的时候,海水所覆盖的地球面积在(C)之间。

A、30%-40%B、40%-50%C、50%-60%D、60%-70%

15、【单选题】水圈演化的特征不包括(D)。

A、从少到多B、从酸性到碱性C、从气态到液态D、从集中到分散

16、【单选题】洋流的类型不包括(D)。

A、风海流B、密度流C、补偿流D、季风流

17、【判断题】暖洋流指的是流向温暖地区的洋流,一般是从高纬度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

(X)

18、【判断题】水资源的小循环指的是只有液体和气体形态的水循环。

(X)

19、【判断题】水的收入与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

20、【单选题】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深层洋流流向是(A)。

A、由大西洋流向印度洋B、由印度洋流向大西洋

C、二者均流入太平洋D、二者之间深层洋流可以相互流动

21、【单选题】中国的旱灾主要集中在(C)。

A、西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

22、【单选题】夏季我国东南沿海的洋流方向是(B)。

A、从北向南B、从南向北

C、台湾海峡以北由南向北,台湾海峡以南由北向南

D、台湾海峡以南由南向北,台湾海峡以北由北向南

23、【判断题】水量的平衡指的是降水量和蒸发量基本处于相同的量。

(X)

24、【判断题】海平面上升一方面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冰山融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海水受热膨胀。

(√)

第七章、生物圈的组成、结构与地域分异

1、【单选题】有机物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D)。

A、氢、氧、钙B、钙、氧、碳C、氢、钙、碳D、氢、氧、碳

2、【单选题】生物圈的分布结构为(C)。

A、水平准正态分布式结构B、水平正态分布式结构

C、垂直准正态分布式结构D、垂直正态分布式结构

3、【单选题】生物圈的四个特性不包括(C)。

A、亲岩性B、亲水性C、亲养性D、亲光性

4、【判断题】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所以生物圈具有亲氧性。

(X)

5、【判断题】澳大利亚的生物面貌与地球上其他地区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大洋洲大陆过早与其他大陆失去联系。

(√)

6、【单选题】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一般来说属于(C)。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转化者

7、【单选题】寒武纪代表性的生物种类是(D)。

A、鼓藻B、草履虫C、硅藻D、三叶虫

8、【单选题】从区系性角度上看,除南非以外的非洲南部地区属于(B)。

A、全北区B、古热带区C、新热带区D、开首区

9、【判断题】如果使用一些难以分解的农药,例如DDT等,可能到最后积累到人体的浓度比受污染的水的浓度高出接近一万倍。

(X)

10、【判断题】一般来说,食物链最多不超过五级。

(√)

11、【单选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不包括(D)。

A、生产者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很低B、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利用率也不高

C、能量流动方向单一D、流动中能量逐渐增加

12、【单选题】生态平衡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是(B)。

A、正反馈B、负反馈C、正相关D、负相关

13、【单选题】生态系统中,存在流动的不包括(D)。

A、物质B、能量C、信息D、喜好

14、【判断题】生态系统越复杂,生物之间的流动和循环越随意,所以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弱。

(X)

15、【判断题】因为能量的利用率低,所以生态系统能量的生产和消费是不能平衡的。

(X)

16、【判断题】生物圈是以垂直准正太分布式的结构存在的。

(√)

17、【判断题】生物圈的演化其中之一是生物分布的空间范围由小到大并由陆地向海洋扩展。

(x)

18、【判断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单一途径的。

(X)

第八章

1、【单选题】一下区域中风化强度最强的是(D)。

A、温带草原B、温带及亚热带荒漠C、亚热带稀树草原D、热带雨林

2、【单选题】岩石的物理风化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C)。

A、降水B、日照C、温度D、风速

3、【单选题】风化过程中会吸收比较多的(A),从而起到影响气候的作用。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氢气

4、【判断题】我国西部地区自新生代以来,是在不断向东运动的。

(X)

5、【判断题】从海陆分布角度讲,岩石圈的运动可能会因为纬度、大气环流或洋流的变化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

6、【单选题】沙尘暴的能见度小于(C)。

A、3000米B、2000米C、1000米D、500米

7、【单选题】关于湿润地区气候对地貌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D)。

A、化学风化比较强B、容易形成浑圆的山坡

C、容易形成岭谷相间的地貌D、泥流阶地比较常见

8、【单选题】在干旱地区看不到的是(A)。

A、高的地方逐渐降低,低的地方逐渐升高B、风蚀蘑菇

C、岩壁成蜂窝状D、山地风化后平行后退

9、【判断题】春季的沙尘暴多于秋季是因为春季的风更大。

(X)

10、【判断题】治理沙尘暴的唯一办法就是多种植植物,保证地面的沙尘不容易被风卷带走。

(X)

11、【判断题】大陆漂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世界或区域的气候。

(√)

12、【判断题】海陆分布和轮廓的不同对气候的影响都很大。

(√)

第九章

1、【判断题】岩石的风化需要风的参与,不需要水的参与。

(X)

2、【单选题】东北的乌裕尔内流区的形成的原因是(D)。

A、降水稀少B、地处内陆C、地质结构D、地形限制

3、【单选题】岩石和水的关系不包括(D)。

A、岩石的形成离不开水B、岩石的风化、剥蚀离不开水

C、岩石的性质决定了水的下渗、流动与循环D、水对岩石的侵蚀改变了岩石圈内部的形态

4、【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隔水层的是(A)。

A、砂岩B、粘土层C、泥岩D、页岩

5、【判断题】放射状水系是指水流从各个方向汇集到一个比较低洼的地点而形成的水系。

(X)

6、【判断题】岩石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流域的性质和水系的发育。

(√)

7、【判断题】岩石圈与水圈通过水负荷的均衡调整进行相互作用。

(√)

8、【单选题】根据戴维斯的理论,地面发育最后一个阶段的特点是(B)。

A、地面起伏最大,地面最为破碎、崎岖B、地面由高峰深谷变为低丘宽谷

C、水系尚未充分发育,河谷间分水地带宽广而平坦D、侵蚀作用下海拔降低,部分重新被海水淹没

9、【单选题】根据戴维斯的理论,地面发育第一个阶段的特点是(C)。

A、地面起伏最大,地面最为破碎、崎岖B、地面由高峰深谷变为低丘宽谷

C、水系尚未充分发育,河谷间分水地带宽广而平坦D、侵蚀作用下海拔降低,部分重新被海水淹没

10、【单选题】戴维斯的理论不足之处不包括(C)。

A、忽略了抬升过程中的侵蚀作用B、忽略了均衡的调整

C、忽略了地震等自然剧烈外力影响的作用D、忽略了地面再次抬升的可能性

11、【判断题】流水对地貌的改变主要集中于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

12、【判断题】从岩石圈的运动角度来说,海洋的面积随着时间变化是逐渐增大的。

(X)

13、【判断题】都江堰于公元251至256年兴修。

(X)

14、【单选题】有助于保证都江堰枯水期也有足够的灌溉水量的是(A)。

A、深淘滩B、低作堰C、宝瓶口D、弯道环流

15【单选题】、受弯道环流的影响,一般来说会产生泥沙堆积的是(B)。

A、凹岸B、凸岸C、河道中心D、以上都对

16、【单选题】洪积扇一般出现于(C)的出山口。

A、热带地区B、高原地区C、干旱半干旱地区D、高纬度地区

17、【判断题】沟谷也可以称为河谷,即河流的流水下蚀而形成的沟渠。

(X)

18、【判断题】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洪积扇横坡面呈现高度由一侧向另一侧递减的现象。

(X)

19、【判断题】海洋和海平面是终极的侵蚀基面。

(√)

20、【单选题】由于水量的多少而可能出现笔直或弯曲的河道形状的河床类型是(D)。

A、弯曲型B、游荡型C、分汊河型D、顺直微弯型

21、【单选题】关于平衡岸湖,说法错误的是(B)。

A、形成主要是受到海水侵蚀的影响B、港湾的地方海水的冲击力集中于此,更容易被侵蚀

C、海岸线平直的地区受侵蚀的影响较为平均D、海岸线最终会形成相对平直但微微弯曲的岸湖

22、【单选题】下部是岩石,上方是沉积物的阶地类型是(C)。

A、内叠阶地B、上叠阶地C、基座阶地D、堆积阶地

23、【判断题】受海浪和重力的双重影响,海滩上半部向上淤积,下半部向下淤积,最终在中部形成沟壑。

(X)

24、【判断题】海侵和海退与海平面的升降有关,也与海岸的侵蚀和堆积有关。

(√)

25、【判断题】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表现最突出的在河口。

(√)

26、【单选题】一般来说,与滑坡形成无关的因素是(D)。

A、岩石圈的结构B、岩石圈的性质C、降水的多少D、降水的成分

27、【单选题】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表现最突出的地方是(C)。

A、海岸线B、大陆架C、河口D、半岛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