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届高三阶段测试物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973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莱芜市届高三阶段测试物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届高三阶段测试物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届高三阶段测试物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届高三阶段测试物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届高三阶段测试物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届高三阶段测试物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届高三阶段测试物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届高三阶段测试物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届高三阶段测试物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届高三阶段测试物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届高三阶段测试物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届高三阶段测试物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芜市届高三阶段测试物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莱芜市届高三阶段测试物理.docx

《山东省莱芜市届高三阶段测试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莱芜市届高三阶段测试物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莱芜市届高三阶段测试物理.docx

山东省莱芜市届高三阶段测试物理

山东省莱芜市2011届高三11月阶段测试

物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

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

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考试结束后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则

A.t=4s时,A、B两物体相遇

B.t=4s时,A、B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t=4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小

2.以下关于宇宙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宇宙速度是能使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

B.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的最小速度

C.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一定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D.地球上的物体无论具有多大的速度都不可能脱离太阳的束缚

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滑块A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匀速滑动.某时刻起,力F逐渐减小,

但方向不变,则滑块在速度减为零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逐渐减小

B.加速度逐渐减小

C.摩擦力逐渐减小

D.摩擦力不变

4.甲、乙两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之比是4:

1,轨道半径之比是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周期之比是1:

8

B.甲、乙的线速度之比是1:

2

C.甲、乙的向心加速度之比是1:

16

D.甲、乙的向心力之比是1:

1

5.在以加速度为a(a<g)匀减速上升的电梯里,有一个质量为m的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重力为m(g-a)

B.人的重力为mg

C.人对电梯的压力为m(g-a)

D.人对电梯的压力为mg

6.在同一点O水平抛出的三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则三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A、vB、vC的关系和三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时间tA、tB、tC的关系分别是

A.vA>vB>vC,tA>tB>tC

B.vA=vB=vC,tA=tB=tC

C.vA<vB<vC,tA>tB>tC

D.vA>vB>vC,tA<tB<tC

7.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在弹簧的正上方有一个物块,物块从高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将弹簧压缩.从物块与弹簧接触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B.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到零

D.速度逐渐减小到零

8.如图所示,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静止于P点.已知滑块和半球形容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支持力大小为FN,摩擦力大小为Ff,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f=μFN

B.Ff=mgcosθ

C.FN=mgcosθ

D.FNsinθ+Ffcosθ=mg

9.如图所示,处于平直轨道上的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开始运动,甲以初速度为零,加

速度为a1做匀加速运动,乙以初速度为v0(v0>0),加速度为a2做匀加速运动,下述情况可能发生的是(假定乙能从甲旁边通过互不影响)

A.当a1=a2时,相遇一次

B.当a1>a2时,相遇两次

C.当a1>a2时,相遇一次

D.当a1<a2时,相遇两次

10.如图所示的皮带传送装置中,右边两轮连在一起同轴转动,图中三轮半径关系为:

r1=1.5r2,r3=2r2,a、b、c三点为三个轮边缘上的点,皮带不打滑,则

A.a、b、c三点的线速度之比1:

1:

2

B.a、b、c三点的角速度之比2:

3:

3

C.a、b、c三点的周期之比3:

2:

2

D.a、b、c三点的向心加速度之比3:

2:

4

 

试卷类型A

高三物理试题2010.11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分数统计表(考生不要填写)

 

二、本题共2小题,第11小题6分,第12小题10分,共16分.把答案填

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

(1)如图甲所示,用M、N两个测力计通过细线拉橡皮条的结点,使其到达O点,此时α+β=

90°,然后保持M的示数不变,而使α角减小,为保持结点位置不变,可采用的办法是:

使测力计N的示数,同时使β角.(填“增大”或“减小”)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填“理想实验法”或“等效替代法”)

(3)如图乙所示为四位同学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所作的图示,F1和F2是两

个弹簧秤同时拉橡皮条时的力的图示,F'是一个弹簧秤单独拉橡皮条时的力的图示,F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F1和F2的合力的图示,其中错误的一个图是.

1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

(1)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填选项代号)

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

(2)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

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3)图示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七个计数点,测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

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即时速度大小v4=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本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倾角a=37°的斜面上,并通过细线跨过光滑滑轮相连,细线与斜面平行.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5kg,mB=10kg,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1=0.1,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3,现对B施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拉力F,使B平行于斜面向下匀速运动(g=10m/s2,sin37°=0.6,cos37°=0.8).求拉力F的大小.

 

座号

 

14.(10分)已知某星球的质量为地球质量的9倍,半径为地球半径的一半.

求:

(1)在该星球和地球表面附近,以同样的初速度分别竖直上抛一个物体

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之比是多少?

(2)若从地球表面附近某高处(此高度较小)平抛一个物体,射程为60m,则在该星球上,从同样的高度以同样的初速度平抛同一物体,射程是多少?

 

15.(12分)A、B两球(视为质点)质量分别为m1与m2,用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一长为l1的细线与B球相连,置于水平光滑桌面上,细线的另一端拴在竖直轴OO'上,如图所示.当m1与m2均以角速度ω绕竖直轴OO'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弹簧长度为l2.求:

(1)弹簧原长l0多大?

(2)绳子张力多大?

 

16.(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B=30kg的长木板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B上右侧放一质量mA=20kg的小物体A(可视为质点),现对木板B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且F=120N,使之从静止开始运动.测得木板B在最初t=2.0s内移动的距离为x=5.0m,假设木板B足够长.求:

(1)长木板B在2.0s内的加速度是多少;

(2)当t=2.0s时,A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3)在最初t=2.0s内A在B上滑动的距离是多少.

高三物理试题参考答案2010.11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

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

1.CD2.A3.AD4.BC5.BC6.C7.AC8.BD9.ABC10.AB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本题共2小题;第11小题6分,第12小题10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

题目要求作答

11.

(1)减小N的示数同时减小β角(2分)

(2)等效替代法(2分)

(3)B(2分)

12.

(1)AC(2分)

(2)AD(2分)(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3)v4=0.41m/s,a=0.76m/s2.(6分)

三、本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

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解:

当B向下滑动时,A向上运动,所受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对物体A受力分析如图1,则

f1=FNμ1=4(N)2分

由平衡条件得:

T1=f1+Gx=34(N)2分

对物体B受力分析如图2,

由题意知T1=T2=34(N)

f'1=f1=4(N)2分

f2=F'Nμ2=150×0.8×0.3=36(N)2分

由平衡条件得:

F+GBX=f2+f'1+T2

F=36+4+34-100×0.6=14(N)2分

14.解:

(1)在星球和地球表面附近竖直上抛的物体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上升的最大高度分别为:

h星=

h地=

2分

重力等于万有引力mg=G

解得:

=

=

=

3分

(2)由物体做平抛运动得x=v0t;h=

gt2

重力等于万有引力mg=G

解得:

x=v0

2分

=

=

x星=

x地=10m3分

15.解:

对A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kx=m1(l1+l2)ω2

解得:

x=

4分

l0=l2-x=l2-

2分

对B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T-F=m2llω23分

解得:

T=F+m2l1ω2=m1,(l1+l2)ω2+m2l1ω23分

16.解:

(1)设t=2.0s内木板B的加速度为aB,

由s=

aBt2得aB=2.5m/s22分

(2)分析可知,A、B要产生相对滑动.

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

F-f=mBaB,得f=45N2分

对A,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的加速度大小为

aA=f/mA=2.25m/s2,所以t=2.0s末A的速度大小为:

VA=aAt=4.5m/s.3分

(3)在t=2.0s内A运动的位移为SA=

aAt2=4.5m3分

A在B上滑动的距离Δs=s-sA=0.5m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