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011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

《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识图形一教案.docx

认识图形一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

教材简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上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材按“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三个层次安排教学内容。

在“知识的引入”部分,教材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教学内容;在“知识的教学”部分,教材按“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依次呈现,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立体图形。

在“知识的应用”部分,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和图形。

  2.通过摸、滚、推、拼、摆各种立体图形,直观感受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3.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纸箱,课件,投影片等。

教学重难点:

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实物

(课前,教师发给每张桌子一个纸箱,纸箱里分别装有积木块、魔方、易拉罐、笔筒、茶叶筒、球等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将纸箱盖盖好。

一、情境质疑,激发兴趣情

1.导入

今天我请来了一位朋友,瞧!

它是谁?

生:

是一只可爱的机器人。

师:

对!

机器人给我们每组小朋友送了一大箱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

请小朋友把盒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然后两个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有哪些“礼物”。

2.汇报交流:

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是什么?

其他小朋友要仔细听,看看你们组有不同的礼物吗?

(结合小朋友的学具出示课件:

粉笔盒、牙膏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子、积木块、乒乓球、摩方、接力棒、排球、皮球等实物)

【过程评析】:

由学生喜爱的机器人引入,萌发了童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学习情趣,接着由说礼物,使学生自然参与者官瘾新知的过程中去,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用品中经常风到的,学生感到亲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合作分类,初步感知

学习任务一:

小朋友们和小同桌合作分一分: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1.分一分(小组活动)

师:

这么多礼物堆放在桌上太乱了。

师:

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和同组的小伙伴合作分一分,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摆放在一起。

(教师深入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分法,参与学生操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说一说(交流汇报):

你们是怎样分的?

为什么这样分?

预设以下几种分法。

  第一种:

一堆是积木块、牙膏盒、肥皂;一堆是粉笔盒、魔方;一堆是易拉罐、笔筒、茶叶筒;一堆是球。

  第二种:

一类是四四方方的;一类是直直的,像柱子;还有一类是圆圆的球。

(这四四方方的还可以再分一分的)(这一类也可以再分的细一点)

  第三种:

物体的一个(或几个)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这四四方方的还可以再分一分的)还有就是圆和圆柱。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类的情况,指导更细的分类。

3.小结分法:

我们把这些物体按形状可以分成四类。

(课件)

【过程评析】:

让学生大胆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学生在动手分类中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各类物体的外面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初步感受将外形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

三、自主探究,认识特征

学习任务二:

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每组图形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小伙伴。

1.小组观察活动:

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小同桌说一说。

2.小组汇报:

你觉得每组图形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汇报预设:

(1)长方体

生:

我看到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

生:

我看出长方体的面有大有小。

生:

我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

生:

我摸到时长方体的面是平平的。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提醒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你有这样的感觉吗)

③小结:

(老师拿起长方体,小朋友拿),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一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

(长长的、方方的)数一数它有几个面?

(6个面)看一看它的面有大有小,摸一摸每个面都平平的。

这种形状的图形叫长方体。

(板书并邻读:

长方体。

过渡:

(我们知道长方体的样子了,快送长方体宝宝回家)

(2)认识正方体

1.学生汇报:

这一组物体看起来四四方方的。

(课件放大)

生:

这一组物体是方方的,

生:

这一组物体有而有大有小是我看出来的

生:

我数出这一组物体有6个面,

生:

我看到这组物体每个面一样大

生:

我摸出这一组物体每个面都平平的。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提醒不是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这样的感觉吗)

2.小结:

看起来方方正正的,有6个面,6个面一样大,每个面都平平的,这种形状的物体叫正方体(板书并领读)。

正方体

3.过渡:

我们知道正方体宝宝的样子,快送正方体宝宝回家。

4.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认一认,这些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3.认识圆柱、球

①教师:

(课件出示)这一组是圆柱(学生接圆柱),这一组是球(学生接球),小朋友们看一看摸一摸圆柱和球,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

②汇报:

老师拿圆柱问:

这个是圆柱(学生接),它长什么样子?

生:

我看到圆柱上下一样粗细,

生:

我看到圆柱上面和下面都圆圆的,(上下有两个圆),生:

我摸起来平平的

③汇报:

老师拿球问:

这个是球(学生接),它长什么样子?

生:

我看到时球是圆圆的。

生:

我摸到时球是光光的。

生:

我的球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提醒不是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这样的感觉吗)

④小结:

圆柱上下一样粗细,上面和下面都圆圆的,上面和下面摸起来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光光的。

(过渡:

我们知道了圆柱和球宝宝的样子,快送它们回家)

总结:

(课件出示四种实物图,学生接名称)这是长方体,这是正方体,这是圆柱,这是球。

你会画这四种物体吗?

4.引导学生想象。

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我说图形,你们用手指比画它的样子。

【过程评析】:

学生经历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的过程,通过组织交流汇报和引导思考,让学生区别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不同特征,,;初步建立各类物体的表象。

符合学生爱说爱动好胜的特点,让学生参与了知识面的形成过程,在玩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体现愉快学习的理念。

过渡:

小朋友们画得很认真。

你记住它的样子了吗?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实物的(不同)形状。

接着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立体图形,将他们从形象的感知认识升到抽象、、理性的认识。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和这些图形宝宝交朋友。

并板书认识图形。

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

1.引导观察,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

(1)这一组图形是什么形状(正方体)这些正方体都是正方体图形宝宝穿上漂亮的花衣服变出来的,想不想看一看正方体宝宝的本来面目?

(课件)我们这个图形来表示正方体。

(正方体看图齐读)

(2)这一组物体的形状是什么?

(长方体)它也是图形宝宝穿上漂亮的花衣服变的(课件)瞧它来了,这是什么?

(长方体)对它表示长方体。

(3)这一组物体是——圆柱。

它是谁变的?

(课件)认读图形。

(4)这一组物体是——球。

它是谁变的?

(课件)认读图形。

它也是一个图形宝宝穿上漂亮的花衣服变的(课件)瞧它来了,这是什么?

(长方体)对我们就用这个图形表示长方体。

这一组物体的形状是什么?

(长方体)

它也是一个图形宝宝穿上漂亮的花衣服变的(课件)瞧它来了,这是什么?

(长方体)对我们就用这个图形表示长方体。

这一圆柱的上下一样粗细,上下有圆圆的面,摸起来平平的。

我们就用这个图形来表示。

这是球,球摸起来圆圆的,光光的,我们就用这个图形来表示。

2.引导辨认、区分各类物体的实物和图形。

①认图形卡片:

这四种图形你认识吗?

一一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说出名称,

②看图说名称找实物。

  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贴在黑板上,要求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3.引导说一说,找一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设计意图: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不同形状物体的外形特征后,适时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形状的本质特征。

通过引导学生辨认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实践活动,体验特征

过渡:

想不想玩这些礼物?

1.滚一滚,推一推

①请每组小朋友在这四种图形中各拿出一个,在桌子上轻轻滚一滚,推一推,你发现了什么?

(在小组内说一说)

②汇报小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能推动但不能滚动,圆柱各球都能滚动。

③议一议:

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吗?

为什么?

圆柱和球一样吗?

为什么?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过程评析】:

让孩子在玩一玩、比一比、议一议的活动中,找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了圆柱与球的共同点,直观感知了能不能滚动的特征,进一步理解了冷酷图形物体的特征,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2..搭一搭。

还想玩吗/?

  

(1)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桌子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种造型。

先想一想搭一个什么造型,再尝试搭一搭,同桌两人合作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2)搭完后引导学生交流:

在搭的过程你用的什么图形最多?

为什么?

你们用球了吗?

为什么?

为什么?

(长方体、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则很困难。

)过渡:

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请小级的同学合作搭一个你们喜欢的东西,(老师强调:

小组先想商量好要搭什么,然后再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

小组展示成果,并介绍各部分的名字

【过程评析】:

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自主探究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又增加了趣味性,进而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43.数一数。

①做一做四幅图

老师也搭了几组图形(投影出示用立体图形拼成的组合图形),你看看我是用什么图形搭的?

数一数它们各用了几个?

②机器人图

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组合图形并说一说它是由哪些立体图形拼成的,然后数一数,它们各用了几个图形。

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设计意图:

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数一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不同特征,巩固学生已经建立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到在玩中能学到数学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六、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师:

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

你知道了什么?

你是怎样学习的?

让学生闭幕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搭一搭

过渡:

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请小级的同学合作搭一个你们喜欢的东西,(老师强调:

小组先想商量好要搭什么,然后再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

小组展示成果,并介绍各部分的名字

【过程评析】:

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自主探究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又增加了趣味性,进而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4)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学生辨认。

3.出示练习:

数图形(课件)——机器狗

问:

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

各用了几个?

(学生在书上完成)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4.书上的做一做数图形(加深理解)数不出的摆一摆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

(1)小组长交流:

让学生动手摸底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怕感受和发现在小组长内交流。

(2)

(2)汇报交流,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

(3)学生可说:

球是圆圆的,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关是圆的,平平的;长方体:

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

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个面等级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一、形成表象,初步感知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课件辅助讲解。

课件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2.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打印

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图形学生想)

(3)游戏:

看谁摸得准

让学生闭幕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学生辨认。

3.出示练习:

数图形(课件)——机器狗

问:

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

各用了几个?

(学生在书上完成)

二、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捏一捏:

通过橡皮泥捏图形使学生切实地了解各图形的特作特征

2.做一做第1题

3.让学生用捏造好的图形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

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一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三、全课小结

1.说一说今天认识的新朋友?

你还学会了什么?

2.下去仔细观察还有哪些东西是这种图形的,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

同学们,瞧谁来了?

(出示课件:

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

对!

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

赶快打开看看,把你认识的礼物说组同组的小朋友听,每个人都说说。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

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

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

(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

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

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

分―――提示概念

  1)活动:

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

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师:

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

(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

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

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

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

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

摸―――感知长方体

  a:

感知长方体

  

(1)活动:

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

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

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学生口答)

  b:

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

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

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

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

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

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

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

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

形成表象

  师:

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

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

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

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

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

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

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

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设计

设疑激情

1.说学具。

a.师导:

同学们,瞧谁来了?

(出示课件:

带音乐的机器人)

b.生说后师:

对!

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

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c.汇报:

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

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礼物吗?

(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

这么多礼物,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

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进入新知的学习,设计新,处理话。

设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了“童心”,激发了兴趣。

由说“礼物”,使学生身不由己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

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

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

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a.活动:

按教师的提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老师:

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祥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

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教师按学生所说用电脑出示各类实物。

老师:

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

(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c.揭示概念。

教师:

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

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

……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d.活动。

教师板书:

球。

问:

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

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学具篮)

[评析:

对于篮子里的“礼物”,学生并不莫生,但像这样的分类生活中遇到的并不多。

如果让学生独立分类,还有些困难,教师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组内分,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分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又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

2.摸──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①活动:

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你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②汇报。

教师:

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

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学生:

①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②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

③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

④我摸到长方体这里“尖尖的”。

⑤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

……老师及时表扬并在表扬中规范名称“棱”、“顶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觉。

②汇报。

学生依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

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

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

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p33做一做1题第一幅图。

教师:

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

为什么圆柱能滚,而长方体却不能滚动呢?

学生讨论解决后,教师:

其实这里还有深奥的知识等你长大后继续探索。

②电脑出示圆柱和球的滚动图。

教师:

叮当想问大家,圆柱和球都能滚动,但它们滚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教师:

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师: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老师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

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

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有学生的亲身体验做基础,这里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

看、摸、比、想、滚等。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由生活中具体的物体,到脱去“花外衣”的抽象的几何图形,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

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聪明的叮当是由更聪明的人制造的,数一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可独立数,也可自由组合。

2.搭学具。

a.活动:

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

然后再分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

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聪明、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城堡、火车、世贸大楼、五角大楼、航空母舰、大吊车……

[练习的设计颇具匠心,既加深了对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能力,在活动中还学会了合作与创新,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

小结

今天,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共2页,当前第2页12下载本文Doc格式文档查看更多与本文相关内容>>微信QQ空间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下载本文】觉得不错,别忘记分享哦推荐内容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三字经弟子规

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歇后语大全

成语大全周公解梦经典语录繁体字转换器

(四类)像魔方、积木这样的物体叫正方体,(课件放大这一类,跟读两遍板书)

依次认识长方体、圆柱、球。

教学目的1.通过看的、摸、滚、推、搭“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更新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直观揭示概念。

电脑分别出示各类实物,告诉学生各类实物分别叫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