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045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资料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北京)

Ⅰ.试卷结构

一、各类测试内容的赋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约15分

  

(二)阅读

  1.古诗文阅读约36分

  2.现代文阅读约27分

  3.阅读延伸约12分

  (三)写作

  1.微写作10分

  2.作文50分

二、试题类型

  试题类型包括选择翅、填空题、简答题(含阅读延伸题卜微写作、作文。

  阅读延伸题设置在古诗文阅读或者现代文学类作品阅读部分。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能力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程目标”的规定,结合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考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而所形成的能力进行考查。

  语文高考,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限内以笔答方式独立完成相关考查内容的一种选拔性考试,突出对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

  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包括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及评价等能力的考查;审美能力的考查,包括对文本艺术美和科学美的感受、品味、赏析能力的考查;探究能力的考查,包括对提出间题、分析问题、形成见解及发现创新能力的考查。

探究能力的考查,通常渗透在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内容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规定,根据北京市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具体要求,确定考试内容。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语文运用能力。

  1.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

  2.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3.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5.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

  常见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6.标点符号的使用

  7.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基本常识的了解

  8.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

  

(二)阅读

  1.古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歌。

(l)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2)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

常见文言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

(3)文本内容的理解(包括断句、翻译等)

  (4)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5)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6)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

  (7)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8)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9)名句名篇的识记和理解(篇目见附录)

  2.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l)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

  (5)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6)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概括

(7)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8)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的鉴赏

  (9)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

  3.阅读延伸

(l)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

(2)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愈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

(三)写作

  1.微写作

能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

2.作文

能写不少于700字的论述类、实用类的文章,也可以写文学类作品。

(l)符合题目要求

  

(2)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表达顺畅,结构完整

  (5)标点正确,书写规范

(6)提倡写思想深刻、选材新颖、想象力丰富、有文采的文章

(7)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Ⅲ.参考样题

  为使考生对高考试题和语文学科能力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编制了以下参考样题,参考样题与高考语文试题没有对应关系。

  【试题1】(试测题)

  某百货商店开业,老板的朋友送来四副贺联,但其中只有合百货商店。

这副是

  A.茅店月明鸡唱早,板桥霜滑马行迟。

  B.五夜早朝声人梦,一江春水鸭先知。

  C.生意可人存潮涌,财源似水秋果香。

  D.一楼风月当歌饮,万里澳山带醉看。

  【答案】C

  【说明】考查考生修辞手法运用、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试题2】 (试测题)

依次填入文字横线处的成语或俗语,恰当的一项是

有时候,我们可以用俗语和成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知:

“打开窗户说亮话”和“开诚布会”,“ ①  ”和“弄巧成拙”,“检了芝麻,丢了西瓜”和“   ”,“ ③  ”和“分道扬镳”等。

不过,俗语多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则多用作书面语,趋向典稚。

A.①鸡蛋里挑骨头    ②因小失大

③重打锣鼓另开张

  B.①偷鸡不成蚀把米   ②因小失大

   ③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C.①鸡蛋里挑骨头    ②舍本逐末

③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D.①偷鸡不成蚀把米   ②舍本逐末

③重打锣鼓另开张

  【答案】B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试题3】(2013 年第5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下句的一项是

A.微风习习,远处孩来阵阵歌声,也飘来了缕缕的花香。

B.蜜蜂酿出了甘甜的蜂蜜,也为人们酿出了美好的生活。

C.萧瑟的秋风吹落枝头的黄叶,却吹不去她满腹的惆怅。

D.风和日暖,小院关闭了柴门,却关不住那满园的春色。

【答案】A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词语、鉴赏现代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

  【试题4】 (试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赵老师发现11月的话费突然增至350元,就向居所附近的营业厅查询。

负责人小辛核查后发现多收了赵老200元,他向办公室程主任汇报后,登门道歉,把多收200元钱退给了赵老师。

下面是小辛登门退款时向赵老师致歉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赵老师,实在抱歉,多收了您200元钱,请收好,感谢您监督我们的工作。

  B.由于我公司工作疏漏,导致多收了您的话费,现如数退还,我们深表遗憾。

  C.赵老师,您反映的话费问题经程主任批示,已经弄清。

现退还200元钱,并请谅解。

D.您反映的多收话费之事,经查属实,这是退给您200元钱,谨请收好。

【答案】A

【说明】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试题5、6】 (试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登高远眺,俯瞰京城:

一边是,红堵内皇宫内院,金碧辉煌,气势恢宏;一边是,一望无际、大大小小的民居院落,掩应在绿树荫里。

若在雨中观看,就更有意境,诚是“云里帝城双凤阙,    ”。

  5.文中划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远眺  B.金碧辉煌  C.气势恢宏  D.掩应

【答案】D

  【说明】考查考生识记词语的能力。

6.下列各句填入文中横线处,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

A.雨中丛树万人家   B.雨中绿树隐千家

C.坊间丛树千万家   D.坊间绿树有人家

【答案】A

  【说明】考查考生修辞手法运用的能力。

  【试题7~11】(试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11 题。

  初夏的黄昏,闻一多先生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

当学生们乱七八糟地起立致敬又复坐下以后,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自己的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露出他那洁白的牙齿作  ①  一笑,问道:

“哪位吸?

”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坦直地接受这份Centleman风味的礼让。

于是,闻先生自已擦火柴吸了一支,使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浇重了他道士般神秘莫测的面容:

于是,像念“坐场诗”一样,他摇着极其  ②  的腔调,念着:

“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

”这样的,他便开讲起来,讲他心仪的《楚辞》,讲神话与诗歌的关系,得意地把两个古人的诗句集成一副对联在课堂上吟诵:

“劝君更尽一杯酒,  ③  ”显然,他像中国的许多旧名士一样,在夜间比在上午讲得精彩,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掸其烦地向注册科交涉把上午的功课移到黄昏以后的理由。

有时,讲到意兴阑珊的时候,他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出皎兮”的时候,这才在“凉露霏霏沾衣”中回他的新南院住宅。

7.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粲然  迂缓  B.蔼然  迂缓

  C.蔼然  和缓  D.粲然  和缓

  【答案】B

  【说明】考查考生辨析、运用词语的能力。

  8.文中黑体字熟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慢条斯理 B.神秘莫测 C.不惮其烦  D.意兴阑珊

【答案】D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运用熟语的能力。

9.将下列诗句填人文中横线③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A.与尔同销万古愁      B.烟波江上使人愁

C.举杯消愁愁更愁      D.同向春风各自愁

【答案】A

  【说明】考查考生修辞手法运用、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闻一多是现代著名作家,也是坚定的民主战士,代表作有小说《红烛》等。

  B.《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合集,屈原的《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

  C.“劝君更尽一杯洒”出自《送元二使安西》,其下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

  D.“月出皎兮”的四字句是《诗经》中的典型句式,其中“兮”字为语助词。

  【答案】A

【说明】考查考生了解中外重要作家作品基本常识的程度和能力。

11.下列关于闻一多的形象,作者最认同的一项是

A.道士   B.绅士  C.名士  D.烈士

【答案】C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文学作品艺术形象的能力。

  【试题12 ~16】 (2010年第6~10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 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

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誊清。

疾病庀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清皆乐然响应。

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

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

“清蚩妄人也。

  或曰:

“清其有道者欤?

”清闻之曰:

“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

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吾见蚩之有在也。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呜呼!

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柳先生曰:

“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

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

注:

①市:

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

这里指售出、成交。

③直:

价值、价钱。

【试题12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间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善药     居:

聚积,搜集

B.积券如山    券:

借据,欠条

C.未尝诣取直   诣:

前往

  D.终不复言    复:

问答

  【答案】D

【说明】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试题13】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清优主之          不害清之为富也

  B.市人以其异,皆笑之     清不以怠遇其人

    C.清其有道者欤        执其道不废

    D.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答案】

  【说明】考查考生在其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试题14】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拍成了队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乎

   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向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答案】A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试题15】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上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答案】B

  【说明】考查考生归纳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试题16 】

  文言文《宋清传》 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

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括的领悟。

(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问:

  举例一:

宋清只收购高质量的药材,对所有的患者一视同仁,得到了医生和病人的信任,因此他的顾客多,生意好。

  举例二:

对付不起药款的人,宋清也给与优质的药材,并且从不追讨欠款,甚至焚毁借据。

受过宋清照顾的人在发迹以后加倍回报宋清。

  第二问:

结合社会生活谈领悟,要求言之成理,观点鲜明,语言顺畅。

【说明】阅读延伸题。

考查考生体察与阐发文本内容的能力,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思考、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的能力。

  【试题17 一21】(2011年第6一9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一21题。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

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

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

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

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

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

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

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

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然而管仲免于缧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则失贤之数也。

故人有厚德,无间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

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鳣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

①誳:

弯曲。

②河上:

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

③涔:

积水。

  【试题17】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难成而易败者          败:

毁坏

B.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以为易也  易:

平坦

C.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

返回,这里指收回

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  略:

简略

【答案】D

【说明】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试题18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B.昔者,曹子为鲁将兵    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C.使曹子计不顾后      使管仲出死捐躯

D.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今人君论其臣也  

【答案】C

【说明】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虚词、实词的能力。

  【试题19】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

  B.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C.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

D.遁逃奔走,(然)不死其难,不可谓勇  

【答案】D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和虚词运用的能力。

【试题20】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见解并十分关注。

  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远处,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

  【答案】B

  【说明】考查考生归纳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试题21】 (参考样题)

  将下列文中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

  ②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

  【参考答案】

  ①个别小节有所亏缺,大的原则必须坚持,君子是这样做的。

②曹子不为一时的失败而羞愧.而以至死没能建立功勋为耻辱。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试题22~26】 (2013年第6~10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6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

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

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私觌①之礼,一无所受。

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

既而曰:

“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

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

“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

”彬顿首谢曰:

“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伐江南。

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

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彬曰:

“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诸将许诺。

明日,稍愈。

又明日,城陷。

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

“煜入或不测,奈何?

”彬笑曰: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

”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

“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

”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彬曰:

“不然。

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

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

”美曰:

“何谓也?

”彬曰:

“太原未平尔。

”及还,献俘。

上谓曰:

“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

”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

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

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彬退曰:

“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

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

六月薨,年六十九。

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释:

①觌(dí):

相见

  【试题2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受而籍之以归       籍:

登记造册

B.太祖典禁旅         典:

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

参与,加入

D.仍赐白金万两        仍:

于是,又

【答案】C

【说明】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试题23】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百玩之具罗于席    吴越人以轻舟追遣之

  B.观其所取        一无所受

  C.汝何故疏我       吾何功哉

  D.彬之总师也       上临哭之恸

  【答案】

【说明】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试题24】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若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请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李

  D.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答案】B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试题25】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

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答案】B

  【说明】考查考生归纳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试题26】

  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微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

  【参考答案】

  ①“美窃视彬微笑”:

曹彬已经料到太祖不会兑现许诺,甚至预见到太祖要说的理由。

潘美的会心一笑,表达了对曹彬的钦佩。

②“上亦大笑”:

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对曹彬的赏识。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试题27 】(2005年第11 题)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答案】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试题28】(2010 年第11题)

  用斜线(/ ?

└旅娑涛幕嵯叩牟糠侄暇洹?

/strong>

孟子曰:

“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

”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鸽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

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取材于苏轼《仁说》)

【答案】

  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