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069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docx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区)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我们这个一向以诗歌国度为骄傲的民族到了今天,已经基本上与诗无缘了。

除了教科书中的古典诗词和一些因时而变的所谓新诗,供孩子们形成概念外,大多数的读者,并不知晓也不关心今天中国诗人的存在与否。

无论自何种角度,也看不到诗歌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相联系的证据。

原因很简单,从生活样态和

社会意识来看,经济头脑和市场逻辑的强力主导,使遣词造句、吟风弄月之事看上去纯属多余;从写作者或者说诗歌的发生状况来看,仍在不断发表作品的极少数从业者,已经日趋流落为边缘群体。

现代社会对诗歌荣誉、诗人地位的取缔已经是事实。

关于诗歌的话题也就只能在所谓专业化的语境中自说自听——近三十年来,以“现代”“国际化”为旗号的中国诗人们孜孜以求的,正是“个人”“私人”和“纯诗”一类的东西,拒斥通俗,反对大众化审美,梦想与众不同的成就和价值,这本身就为诗歌

的命运自设了陷阱。

我们从现有标本看到的,是从《诗经》到汉魏时期的古风、乐府这样一些带有先民原初思维特质的歌咏,是唐宋以来的诗体自觉及形式上的登峰造极。

后世的人们,在将早期汉语固有的声韵和节奏逐步书面化、文本化的同时,渐渐游离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又被儒道之类的政治文化辖制,成为千年不变的教化工具,即便屡屡出现反抗载道、逃离世俗、解放心灵的冲动,却终归是游戏性质的,在认识上,在精神层面则是宿命论的和停滞的。

中国古代的诗歌,粗朴纯真,感时伤事,但少有对人的意识的深层观照,少有对精神世界的持续探求。

近世白话文运动的副产品之一就是所谓新诗的诞生。

“新诗”似乎是一种基于思想浪漫而催化出的文体的浪漫——胡适、徐志摩、郭沫若这样一些典型人物大肆铺陈,为情造文,因时事造文,假思想之名造文,自由体翼然展翅。

有人称此处发生了文化的断裂,其实非也。

白话文运动也就是汉语的现代化,其功也许可比近代社会历史运动中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因为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书写、表意系统,被空前地大众化了,文化的神秘与特权色彩被抹去,民主的曙光已经初现。

但诗歌却很快停滞不前,原地踏步,再次脱离了读者大众。

原因在于,新诗对体制有解放而无建设,基于语言的音韵

节奏等特质的形式生命,涣散为七零八落的长短句,没有了任何抑扬抗坠、顿挫起伏,所谓“内在节奏”的形成也并无章法,诗人们只是率性而为。

最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起初的精神动因——与呼唤民主、科学、自由,反对封建专制文化,吁求健康国民性等“五四”精髓共生的思想锐气,在诗歌中不仅未见光大,反而屡被强加的战祸与社会的癫狂所压制干扰,及至消弭不见了。

百年间,扔掉了旧式枷锁的新诗人们,就其思想的僵化、意识的荒芜而言,其实仍旧是破衣烂衫,唯有一副看似放浪形骸的奇怪尊容而已。

由于上述的未完成状态或曰畸变,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诗人们,的确是没有太多体面可言的。

(节选自殷实《语言和谐与价值和谐》)

1.下列关于“新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包括新诗在内的现代诗歌已经远离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是因为经济头脑和市场逻辑在当代生活样态和社会意识中占主导力量。

B.新诗的没落与中国诗人“个人”“私人”化的追求,排斥通俗和大众化审美,企图非凡的成就与价值有密切关系。

C.新诗作为自由体诗歌,有胡适、徐志摩、郭沫若等典型人物大肆铺陈,为情为事创作,真正实现了思想的浪漫和文体的浪漫

D.在白话文运动中产生的新诗,体制上有解放无建设,内容上与“五四”精髓共生的思想锐气却没有发扬光大。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曾是以诗歌为骄傲的国度,而今天的人们基本与诗歌无缘,以至写诗的人逐渐沦落为边缘群体。

B.今天的孩子们对诗歌形成概念一般是依靠教科书上出现的古典诗词和一些所谓的新诗而已。

C.现在大多数读者既不知道又不关心当今中国诗人的存在与否,也不见诗歌与当代社会生活的紧密关联。

D.从诗歌的传承与发展历程来看,诗歌一旦变得书面化、文本化,就失去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一直充当教化工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今诗歌荣誉和诗人地位已被现实社会所排斥,有关诗歌的话题也只限在专业化的小圈子里传播,很难在更广阔的领域引起共鸣。

B.从《诗经》到汉魏时期的古风、乐府再到唐宋以来的中国古代诗歌,大多数缺乏对人的意识的深层观照和对

精神世界的持续探求。

C.因为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书写和表意系统的诗歌被空前地大众化了,文化的神秘与特权色彩被抹去,所以给新诗带来希望的曙光。

D.今天的中国诗人们没有太多体面可言,这与诗歌发展的先天性不足、商品经济社会的特殊现状以及诗人本身等诸方面的因素有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王锷字昆吾,太原人。

始隶湖南团练府为裨将,嗣曹王皋为团练使,俾锷诱降武冈叛将王国良,以功擢邵州刺史。

皋之节度江西也,李希烈南侵,皋与锷兵三千,使屯浔阳,而皋全军临九江,袭蕲州,遂以众济。

表锷江州刺史。

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细大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预焉。

皋攻安州,使伊慎围之,而遣锷入城中约降,使杀不从者。

翌日城开,慎以贼降乃己功,不下锷,锷称疾避之。

从皋朝京师,皋奏锷文用虽不足,而它可试。

德宗擢为鸿胪少卿。

先是,天宝末,西域朝贡酋长及安西、北庭校吏岁集京师者数千人,陇右既陷,不得归,皆

仰稟鸿胪礼宾,月四万缗,凡四十年。

至是,锷悉藉名王以下四千人,蓄马二千,奏皆停给。

宰相李泌尽以隶左右神策军,以酋长署牙将,岁省五十万缗。

帝嘉

其公,迁岭南节度使。

诸番舶至,尽有其税,于是财蓄不资。

日十余艘载皆犀象珠琲,与商贾杂出于境。

数年,京师权家无不富锷之财。

进兼太子太傅,徙河东。

河东自范希朝讨镇无功,兵才三万,骑六百,府库残耗。

锷能补完啬费,未几,兵至五万,骑五千,财用丰余。

锷自见居财多,且惧谤,纳钱二千万。

李绛奏曰:

“锷虽有劳,然佥望不属,恐天下议以为宰相可市而取。

”不听。

卒。

子稷,历鸿胪少卿。

锷在藩,稷常留京师,视势高下以纳资焉。

长庆二年,用稷为德州刺史,悉金宝、媵侍以行。

节度使李全略利其货,因军乱杀稷,纳其女为媵。

(选自《新唐书·列传九十五》,有删节)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细大/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预焉

B.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细大/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预焉

C.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细大/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预焉

D.锷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细大/皋悉知之因/推以腹心/虽家人燕居或预焉

5.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裨将”,在古代是“副将”的意思,“裨”,古代次等的礼服。

B.“节度”,管辖、治理。

唐朝设置的节度使,是集地方军政大权的官职。

C.“鸿胪”,官职名,专管朝廷庆贺吊丧赞导之礼,汉武帝时始称。

D.“缗”,本义是计量金银的单位,在本文中是穿铜钱用的绳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锷屡立战功,却不争功。

王锷先后在平定王国良叛变、李希烈南侵中建立勋业;面对伊慎贪功的言行,王锷称病回避。

B.王锷精明能干,善于理财。

任鸿胪少卿时,他成功处理天宝年间数千外宾的陈案,经李泌的处理,每年为国家节省五十万缗开支。

C.王锷聚敛财富,沦为贪官。

在岭南节度使任上,王锷广征诸国船舶之税,中饱私囊,利用职权,贿赂权贵。

锷做事小心,善于探得军府情况,不论大小都告诉李皋。

李皋也推心置腹地任用他,即使是有妻女的家宴,王锷有时也在座。

李皋攻打安州,让伊慎围攻,派遣王锷入城订立降约,让王锷杀掉不同意投降的人。

明日打开城门,伊慎认为敌人投降,是他围城的功劳,因此他的功劳不比王锷差,王锷自称有病避开。

跟随李皋到京都,李皋举荐王锷,认为他虽然在文学方面稍有不足,其他则都可以试用。

于是德宗提拔他为鸿胪少卿。

在此之前,天宝末年,西域朝贡酋长及安西、北庭校吏每年聚集在京城的有数千人,陇右失陷后,这些人不能回去,需鸿胪寺发放给养,每个月需四万缗,共发了四十年。

到这,王锷详细统计名王以下人员四千人,两千匹积蓄的马,奏请朝廷停止发放一切费用。

将此干人马,悉数交宰相李泌掌管的左、右神策军,由酋长充任牙将,这样每年节省五十万缗。

皇帝奖赏他的功劳,任命他为岭南节度使。

西南大海中各国船舶驶至,利钱全被没收,于是王锷的家财多得不能计算。

王锷每天发遣十余艘小艇,多载犀角、象牙、珍珠、海贝,与商货混在一起出境。

几年以后,京师的权贵无不因王锷的财货而富。

后来又兼任太子太傅,调任河东。

河东自从范希朝镇守以来没什么功业,兵仅三万,骑兵六百,府库残损消耗。

王锷能够补全欠缺的经费,不久,兵至五万,骑兵五千,财用丰余。

王锷见自己贪财聚敛,害怕招致批评,就交出家财两千万缗给朝廷。

李绛上奏道:

“王锷虽然对国家有功劳,但是(贪污敛财),众望不归于他(或人心不服),(这样)恐怕天下人会以为宰相之位是可以买取的。

”皇帝不听。

王锷死后,他的儿子王稷历任鸿胪少卿。

王锷在藩时,王稷常常留在京城,看官员威势实力的高下行贿。

长庆二年,王稷任德州刺史,多带金宝、仆妾赴任。

节度使李全略贪图他的财货,从而图谋夺取,趁本州军队反乱,杀了王稷,王稷的女儿被俘虏当了小妾。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8~9题。

点绛唇

素香丁香

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至是,锷悉藉名王以下四千人,蓄马二千,奏皆停给。

(5分)

(2)锷虽有劳,然佥望不属,恐天下议以为宰相可市而取。

(5分)

[宋]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

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

含春雨。

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8.词中刻画的丁香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5分)

9.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 长沙》一词中,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思考的三句是:

“      ,          ,         ?

” 

(2)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一个很美的意象比喻河畔的柳树,这两句是:

“           ,            。

” 

(3)在《雨巷》中,诗人把自己的理想描述为一个姑娘,诗人说:

“我希望逢着/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题。

(25分)

在徐志摩的故乡

张同吾

去年晚秋时节,在北方已是万木萧疏了,而在江南海宁却仍是杂花生树层林尽染,浓浓的绿荫掩映着红顶楼房,一派幸福安详的景象。

海宁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曾三次登临百里长堤观潮,白光耀眼,惊涛裂岸,声如万马奔腾,状若山倾海翻。

我因而理解了:

是海洋文化和潮文化,在海宁人聪颖细腻的文化性格中增添了大气、潇洒与果敢,所以这里才会诞生国学大师王国维、训诂大家朱起凤、语言学大家许国璋、书法大师张宗祥、佛学泰斗太虚、红学家吴世昌、金石家钱君匋、军事家蒋百里、电影艺术家史东山、诗人穆旦、作家金庸等。

海宁又是诗人徐志摩的故乡,他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章,它们恒久的艺术魅力穿越时间的幛幔,至今仍辐射光芒。

我来到位于硖石镇的徐志摩故居,重温他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一生。

这座略带浅红的灰色楼房约600平方米,周围是一片美丽的草坪,围绕着铁铸栅栏,是典型的花园洋房

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徐父尽管反对这桩婚事,却拧不过儿子的韧性,为之修建了这座典雅的住宅。

庭院和廊下均由名贵大理石铺就,一层厅堂是西式地板和吊灯,摆设着中式桌椅,二层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卧室则一派西式陈设。

徐志摩十分喜爱这座中西合璧的宅第,称其为“香巢”,又将他与陆小曼的起居室题名“眉轩”。

每天清晨他都去买一束鲜花送给妻子,新婚宴尔娇宠之至。

徐志摩确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林徽因的清纯隽美、风华绝代,陆小曼的能歌善舞、柔美娇艳,都令他奋不顾身地追求,诚如他对恩师梁启超坦言:

“我之甘冒世之不韪”,“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灵魂得以救度,生命却殁于英年,他是为赶赴北京听林徽因讲演而在空中遇难的。

一年之后他热恋的“徽徽”痛定思痛,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

”而唤作“眉”的小曼在多年之后有《为志摩扫墓》一诗:

“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

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

”两位才女,前者情深意切,后者痛断肝肠。

瞻视橱柜中的种种实物和墙壁上的许多照片,眼前仿佛有朗朗新月冉冉升起。

他是“新月派”的灵魂,那些沐浴过欧风美雨的才俊,胡适、闻一多、朱湘、孙大雨、邵洵美、林徽因、陈梦家、沈从文、卞之琳等都围绕着他,如群星拱月。

徐志摩一生追求爱、美和自由,此亦是他诗歌美学的精髓。

由于历史的倾斜和观念的偏颇,他在半个世纪中受到贬损,但其美丽的文学光焰无法遮拦。

伴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他的诗又重暖人间。

有人说他是过分西化的,殊不知他的文化之根植于中国沃土,他自书楹联“山高水长中有神悟,风朝雨夕我思古人”。

因此他的诗才有优美的意境、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和精湛的语言。

一篇篇抒情短章广受读者的喜爱,那首仅有五行的《沙扬娜拉》堪称短诗极品,而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更是家喻户晓历久弥新: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

站在徐志摩故居的庭院,仰望湛蓝的天空,我想起他乘飞机时的感言:

这座飞机带着我的灵魂飞过高山,飞过大潮,飞在丛林间。

我当时就望这样飞出这空气的牢笼,飞到整个宇宙里去……这隔世的玄思和遐想,已成为现实,如今有多少诗的后继者,在更广阔的时空里飞翔。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第一段景物描写,表现幸福安详的景象,烘托了作者对徐志摩深切的缅怀和哀悼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第二段渲染氛围,为下文作铺垫,同时也表现了徐志摩聪颖、大气、潇洒、果敢的性格特点,引人入胜。

C.文章从徐志摩的故居、爱情、诗歌三方面入手,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徐志摩的形象,且选材典型,详略得当。

D.本文恰到好处地引用了诗歌、人物语言,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又使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饱含深情。

E.这篇文章看似平淡,实则娓娓道来,熔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富有极强的表现力。

(2)请简要概括徐志摩的形象特点。

(6分)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妙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4)你对“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请联系现实阐述。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我们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更要    ,从宏观角度规划未来,携手共创一个稳健团结、自强不息的社会。

 

(2)20多年的强势地位,让电视媒介在面对观众时带着    的态度,使观众产生距离感。

 

(2)毛泽东的决策    ,具有战略意义,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他向世界人民展现出了非凡的英明和伟大的气魄。

 

A.高屋建瓴  居高临下  高瞻远瞩

B.高瞻远瞩  居高临下  高屋建瓴

C.居高临下  高屋建瓴  高瞻远瞩

D.高瞻远瞩  高屋建瓴  居高临下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提起梅花,人们自然而然地会与冰清玉洁、超凡脱俗等精神联系起来,成为人们高洁志趣和傲岸品格的寄托和象征。

B.真正的权利意识,应是市民向政府呼吁更好的广场舞环境,让政府设立不影响市民又能方便娱乐的场所,而非一骂了事来解决问题。

C.对于考生来说,现在的高考,考的不仅是心理素质,也是知识和能力,因为高考对他们而言是决定命运的大事。

D.虽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个人缴费已成定论,但不解决“谁来买单”的问题,这一轮改革则很可能像7年前的改革一样陷入泥潭。

14在下面一段话中的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①      。

树并不很粗,却坚韧挺拔,都生长在石上。

②      。

树冠顶部都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在风中摇曳着。

 

A.①两边一色翠柏,铺满沟沟壑壑,枝枝蔓蔓

②树干破石而出,如迎风的大旗;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

B.①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铺满沟沟壑壑

②树干破石而出,如迎风的大旗;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

C.①两边一色翠柏,铺满沟沟壑壑,枝枝蔓蔓

②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迎风的大旗

D.①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铺满沟沟壑壑

②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迎风的大旗

15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要求:

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字。

(5分)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

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

①     

            ,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

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②                 ,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

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

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③                 ?

 

16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于2015年10月18日至10月27日在福州举行。

下图是为此次赛事设计的运动会志愿者标识“青春梦想”。

请写出除文字和数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6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

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

要求:

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材料是一段名言,是尼采的观点,站在半山腰看世界最美。

材料后面的提示语又给出了不同的导向:

“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暗示你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不必苟同于尼采的半山腰看风景。

因此立意相对宽泛,可以赞同尼采的说法,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

写作时,先要明确自己的立意,然后谈自己的人生感受即可。

 

9月语文月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1.下列关于“新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解析:

C项,“真正实现了”说法不当。

原文是:

“‘新诗’似乎是一种基于思想浪漫而催化出的文体的浪漫。

”“似乎”一词,有否定意味。

答案:

C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解析:

不是“诗歌被空前地大众化了”,而是“汉语被空前地大众化了”。

从文中“诗歌却很快停滞不前,原地踏步,再次脱离了读者大众”一句可见,没有“给新诗带来希望的曙光”。

答案: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

D项,“诗歌一旦变得书面化、文本化,就失去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前后没有必然的联系。

原文第三段中说“后世的人们,在将早期汉语固有的声韵和节奏逐步书面化、文本化的同时,渐渐游离了天然的

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

“一直”说法也过于绝对。

答案:

D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解析:

可以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句式断开,这段文字多四字短句。

答案:

B

5.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解析:

D项,表述颠倒。

本义是穿铜钱用的绳子,在这里是计量金银的单位。

答案: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解析:

D项,理解分析不正确,王锷献出家财是因为“见居财多,且惧谤”,而不是为了“平息众怒”。

答案:

D

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至是,锷悉藉名王以下四千人,蓄马二千,奏皆停给。

(5分)

(2)锷虽有劳,然佥望不属,恐天下议以为宰相可市而取。

(5分)

解析:

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与用法。

“至是”,到现在;“悉”,全部;“藉”,统计;“佥望”,众望;“佥”,众人;“属”,归于;“市”,买。

参考答案:

(1)到这,王锷详细统计名王以下人员四千人,两千匹积蓄的马,奏请朝廷停止发放一切费用。

(2)王锷虽然对国家有功劳,但是(贪污敛财),众望不归于他(或人心不服),(这样)恐怕天下人会以为宰相之位是可以买取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8~9题。

8.词中刻画的丁香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5分)

解析:

概括丁香的形象特点,要抓住词中描写丁香的关键语句,“素香柔树”“无意争先”“结愁千绪”等。

参考答案:

词中刻画的丁香具有品性高雅、香气素淡、与世无争、满怀愁绪的特点。

9.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解析:

鉴赏诗歌的情感,要注意词的下阕内容:

我不是“争先”,也“无意争先”,面对绵绵春雨,我“结愁千绪”,想起了当年的江南国主。

参考答案:

词人借助丁香的形象抒发了在“落木萧萧”的环境下,琼葩独吐而又遭梅蕊相妒时,彷徨、孤寂、苦闷的复杂情绪。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

(1)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2)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3)一

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题。

(25分)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解析:

A项,第一段景物描写,渲染了幸福安详的氛围,而不是“烘托了作者对徐志摩深切的缅怀和哀悼之情”。

B项,“聪颖、大气、潇洒、果敢”是指文章第二段列举到的海宁人,而不是专指徐志摩。

E项,文中没有用到对比手法。

答案:

CD

(2)请简要概括徐志摩的形象特点。

(6分)

解析:

此题考查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要注意文中的描写和议论,特别是作者对徐志摩的直接评价,如“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章”“他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一生”“拧不过儿子的韧性”“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一生追求爱、美和自由”等。

参考答案:

徐志摩的一生是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有韧性,一生追求爱、美、自由,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章,他是“新月派”的灵魂。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妙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解析:

此题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

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从文章的篇章结构着眼,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思考其作用。

参考答案:

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