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165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docx

专四作题顺序及考点

PartI 写作

       写作包括两部分,一是要求在35分钟内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二是要求在10分钟内写一个50——60字的便条。

这两部分均为命题作文,作文内容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都密切相关,另外也有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环保、旅游、健身等,题目理解起来都比较容易。

  短文写作部分文体为议论文,一般采用三段式的结构,第一段为论点,第二段为论据,第三段为结论。

最高要求为文章内容切题,思想表达清楚,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基本无语言错误。

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应该注意一下写作步骤:

  1.审题:

作文评分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内容切题,因此审题特别关键。

专业四级作文都是命题作文,而且多有中文提示或提纲,所以你首先应了解命题的基本要求,理解题目的真正意图,然后确定提纲中的关键词及各要点间的逻辑,整理自己的思路,对自己所想到的内容进行组织和全面安排。

尤其对要讨论的问题,该涉及的内容,所需的事实、例证、阐述、说明和总结等,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构思。

  2.组织段落:

构思好之后,根据构思的提纲,运用选好的材料,恰当地运用连词,合理安排段落,使文章条理清楚、内容连贯。

段落的组织主要是通过扩展句对主题句的支持或说明来进行的。

各段的主题句在审题构思时就应基本形成,主题句确定下来,接着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扩展句,来说明、论证或阐述主题句的思想。

常见的段落展开方法有列举、举例、比较和对比、因果、叙述、归类、下定义等,考试时应灵活运用。

  3.修改:

也就是说要删除与主题不相干的内容,检查句子时态、语态等。

特别应注意单词的正确拼写;字母大小写和标点符号;数的一致性(包括主语与谓语以及名词与其限定语的单复数一致性);指代关系(包括指代的一致性和代词的选用);动词形式(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

  关于考试过程中短文写作的时间分配问题。

我们知道,短文写作的时间为35分钟,要力争写完写好,这就要求考生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

建议按照如下的方案分配时间:

审题1~2分钟;组织素材,细节和关键词:

4~5分钟;起草:

20~25分钟;修改定稿:

4~5分钟。

  最后要说明的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专业四级考试作文有其固定的写作格式、结构,而对于固定的题型,有固定不变的表达法。

因此,大家有理由相信只要训练方法得当,搞好写作是不难的。

大家不妨试试多背范文和常用句型,包括各类型作文的开头、结尾句、中间展开、过渡句,以及比较、图表说明等的常用句型和表达法,然后自己多动笔写一写,只要按这样的方法进行练习,相信在一定时间内就可以在写作上取得满意的分数。

因为是三段式作文,写作的时候一定注意第一段提出的论点要简洁明了,开门见山;第二段的论据要能充分说明论点,论证条理清楚;第三段的结论要水到渠成,切忌草率,严谨完整的结尾是取得高分的保证。

  便条写作最主要的是注意格式正确,交待清楚,比如请柬、贺信、道歉函等,要注意称呼、正文、签名等的格式,一定要把相关的时间、地点、原因及主要事件内容交待清楚。

  PartII 听写

  听写,顾名思义,既听又写,它渗透在各种形式的语言活动中,是最常用到的基本功之一。

听写测试要求考生把听到的内容准确无误地以笔头的形式表达出来,虽无需考生自己遣词造句,但由于牵涉到语言(听力﹑单词拼写﹑篇章结构等)与非语言能力(如记忆力﹑速记等)也决非易事。

  从90年开始第一次TEM4测试,听写就作为一项测试项目,占有10分,比重为10%,91,92年,93年上升到15分,比重为10%,从94年起(由于难度问题,本次取消了proofreading),听写尽管仍为15分,但比重上升为15%,其间制定的新的考试大纲,正式明确了这一点。

从教纲到考纲,听写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部分,且所占比重上升,与写作相同。

  在TEM4中,考虑到基础阶段的特点及信度要求,采用的是录音式标准听写,根据考纲,长度为150字(word)左右,为一段或多段,答题纸上印有题目便于联想,所选题材广泛而不生僻,体裁多样,可以为叙述性、描写性、说明性,难度适中。

全文共分15个意群(chunk),每个意群可能是词组、分句或句子。

共念四遍,第一遍为正常速度朗读(wpm=120词),考生在此时要从整体理解全文内容,抓住中心大意,而不要着急写。

第二、三遍为慢读,根据意群停顿,分句或长句之间停10-15秒,考生此时要准确,逐字逐句迅速写下听到的内容。

第四遍又是正常语速(wpm=120词),便于考生校对,四遍全部听写结束后,留有2分钟作为复查时间。

考生利用此时可检查全文是否有单词遗漏,拼写是否有误,标点符号是否选择正确,直到录音中听到“Thatistheendofdictation”,便可进行下一项听力内容了。

  根据调查,听写中的几个明显错误是:

  1.考生对这种标准听写形式陌生,对听写材料进行改写甚至加工成作文;

  2.第一遍听音时不知如何把握全文的大意(top-downapproach),而是着急写,丢了西瓜捡芝麻(bottom-up),只见部分单词而缺少骨架结构;

  3.同样,在第四遍结束后的两分钟复查时间里,不会很好地利用分析逻辑能力对有些明显的或介词搭配或词语进行校正,小错不断,或丢词,或写出的内容前后不通顺;

  4.由于朗读中没有念出标点,而是靠学生自己听,判断选择,于是就出现全文没有标点符号,没有大小写,或所有的停顿处都是一种符号,或中文标点混用在英文短文里的情况。

  针对听写的考试现状,考生如何提高听写成绩呢?

  1.考前要充分了解听写的形式,最好进行一次模拟实践,体会全过程。

  2.根据朗读方式,选用相应的书写技巧。

如在听第一遍时,重点听主题思想、重点词,掌握全局概念,不要一听录音提笔就写,也许能写出前边的单词或句子,却有可能不知全文的大意;听第二遍和第三遍是以句子为单位重复的,在第二遍朗读录音时,要以意群为单位去理解,因时间关系,不可能一字一字地全部写下,所以要分清主次信息,抓句型和关键词(主语、谓语等),在听第三遍时,再把其它如修饰语、定冠词等遗漏内容补上,若有些词还来不及写,可用一些自己认识的缩略形式,甚至符号先代替,等最后一遍或复查两分钟时再恢复原形。

因为评分不是以写出的单词多少而得分,而是先以是否清楚表达原文的主要意思,然后以是否有小的错误,如单复数、大小写、有无定冠词等来评定不同扣分。

如果在听的过程中有个别词或词组一下反应不出来,就不要苦苦纠缠单个的词,要跟着录音进行下一意群的听写,因为阅卷是以15个意群分割成15分,每个意群最多扣一分,所以个别词或句的错或漏不会影响其它的得分。

而对于听不懂的单词,不妨写下音标,等回头检查时可再想。

  3.运用期待语法的作用。

听之前,根据题目展开联想,调集大脑中储藏的相关信息,同时仔细理解第一句,因为首句常是主题句,后边的句子围绕它进一步展开,这样,可以适当缩小范围,便于更快的入戏。

  4.听写是一项综合性的语言技能,包含了诸如听、写、单词量、语法结构、篇章理解、记忆力等各方面,因此,提高听写,关键就是加强各种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这也就牵扯到平时对各门功课的学习。

如提高听力水平,熟悉英美国家的不同说话发音方式即语音语调,这是必要条件,但同时,如何把接收到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并产出,则要求其它能力的配合,如对词汇、词语搭配、语法知识等的掌握及熟练程度。

运用所有知识,有时即使没听出来,也可补写出来,如单复数、时态等。

还可利用逻辑推理能力,因为所听材料都是有意义的独立成文的,所以,检查中如发现不合逻辑思维的句子,可以肯定所写有误,进而更正。

至于标点,是听出来的,可以利用二读三读时的停顿来判断。

一般地说,二读时,某个意群如有停顿,接下去是另一意群,那么两者之间可能有符号,如逗号,也可能没有,要看两者的关系,若是回读(三读)该意群,那么这之后肯定是表示完整的一句结束了,因此最有可能是句号。

此外,要充分利用语法知识进行分析,如单复数是否一致、上下文时态是否相配、大小写是否恰当、介词搭配或词语用法是否合乎规范、前后语意内容是否通顺等。

  5.听写是个相对机械故容易操做的测试手段,但提高听写决非一朝一夕仅靠突击就可以的,要加强相关能力训练,能够间接促进听写水平,同时,个人需有计划有目的的反复实践听写,这样,才可以促进巩固各项语言知识,发展运用知识的熟巧,促使语言能力向交际能力转化。

  6.最后,还要注意书写的整洁、清晰,用圆珠笔或钢笔按要求书写,以便于评阅。

  PartIII听力理解

  根据1997年出版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考试大纲》(修订本),听力理解部分共包含三个部分:

单人陈述﹑两人对话﹑新闻广播。

所选材料可以是描述性﹑解释性或说明性的反映日常生活的句子﹑对话及一般性的新闻报道和短评等,题材涉及社会﹑文化﹑经济﹑科学﹑艺术﹑人文等等。

其中出现的语法难度不超出大纲的相关规定,词汇原则上不超过大纲对四级的词汇要求,但BBC和VOA中有个别新闻报道的用语或生词,要求考生能根据上下文猜测。

背景知识应在考生掌握或理解的常识之内,不会出现超出原文专门测试背景知识或智力的题目。

  听力理解部分为客观测试题型,共25道题目,要求考生从所提供的四个选择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仅限选择一个答案,多选无效,答错不倒扣分。

  听力理解材料的录音由来自英美国家的专家录制,有英式也有美式英语,但不带明显的地方口音。

录音的语速为120词/每分钟,只念一遍,在每个问句后留有约10秒的间隙,供考生回答问题。

考试时间长度共20分钟,原始积分为25分,在总分中所占比重为15%。

  听力虽然属于接受性技能,但听力理解部分的考试实际上是对考生进行听﹑读﹑理解和记忆能力的综合性测试。

它要求考生在听懂语言材料后,运用语言知识,如语音语调﹑语义﹑句法,以及调动非语言知识,如文化背景﹑常识,推测并判断出合乎原文的正确答案。

但是由于听力内容瞬间即逝的特点,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因此,听力考试对非英语国家的学生来说,一直是个颇具挑战性的项目。

那么如何提高考生的成绩呢?

那就要考生从听力测试所涉及的几个方面有的放矢地提早做些准备。

  1.语言知识方面:

  

(1)语音语调:

只有掌握标准的读音,熟悉连读﹑重读﹑弱读﹑爆破﹑同化的英语发音特点,考生才能不受答案项中的语音干扰;了解美式与英式发音的异同,才能正确理解所听内容。

除了具有一般的语调知识外,还要特别注意口语中语调的表意功能,因为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表达的是说话者也许完全相反的情绪和态度,如:

陈述句通常用降调表示肯定,而有时用升调,表达的就不是肯定语气,而是相反,即不肯定﹑疑惑﹑惊奇等;通常情况下用升调的一般疑问句若用了降调,更多的是表示肯定而非疑问。

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才能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原文;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大量的泛听,接触各种不同题材﹑不同语音语调的听音材料,才能为此做好准备。

  

(2)词汇:

单词是构成一切语言的基础。

我们强调的不是脱离大纲的难词﹑偏词,而是对大纲内的词汇的熟练程度。

在此基础上积累词组﹑习惯用语﹑成语﹑同义词﹑近义词及谚语等方面的知识。

譬如,在问题中经常要求对原文释义(Whatdoesthespeakermean),而答案项通常用与原文不同的词或词组表达与原文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不彻底了解单词词组或惯用语,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即便听懂了,面对四个选择也只能是束手无策。

同时考生要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用英英字典查询,用英语的概念理解原文,潜移默化,才能更快做出反应。

  (3)句法结构:

掌握不同的句型结构,有助于正确理解其所表达的功能和意念。

如:

“Nosooner……than……”,如果我们了解这个结构,就知道它所表示的时间前后关系了。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用句型:

  表示建议:

  Isuggest/propose……

  What/howabout……

  Whynot……

  Let’s……

  Shallwe……

  Whatdoyouthinkof……

  IfIwereyou,I’d……

  表示同意:

  Iagree……

  Isharetheopinion

  Ican’tagreemore.

  Whynot?

  Ofcourse/Certainly.

  Byallmeans.

  Yousaidit.

  表示不同意:

  IamafraidIcan’t……

  Idisagree……

  Noway.

  Bynomeans.

  Ofcoursenot.

  表示条件或假设:

  if……

  solongas……

  provided……

  unless……

  表示比较关系:

  as……as……

  wouldrather……than……

  prefer……to……

  Justas……,so……

  Themore……,themore……

  Secondto……

  表示因果关系:

  because……

  since……

  nowthan……

  so……that……

  giveriseto……

  resultin……

  beattributedto……

  dueto……

  thanksto……

  resultfrom

  onaccountof

  owingto

  表示让步或转折关系的结构:

  though……

  although……

  evenif……

  but……

  unless……

  instead

  despite

  even……

  (4)口语与书面语:

听力测试考查考生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而英语可分成诸如书面语、正式、非正式、口语体等语域,它们在用词、句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考生不仅要熟悉英、美不同的语音、语调、单词,而且在学习书面语的同时,注意口头语的表达方式、用词、句型结构、升降调所表示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只有坚持不懈的长期进行泛听,听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不同性别、不同语音语调,甚至于同一单词的不同读音,才能稳步提高听力技能。

  2.非语言能力方面:

  

(1)背景知识:

一个人的理解力是同他的知识面分不开的,因此掌握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对提高大脑的思维与反应速度﹑增加理解﹑帮助记忆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另外,考生平时要多关心时事,多阅读如“ChinaDaily”﹑“Times”﹑《参考消息》之类的报刊杂志,了解一些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适当地做些笔记,如经常出现的人名﹑地名﹑国名﹑组织机构等的英译,考试中就能更快地调动储存信息,帮助解题。

同时在平时训练听新闻时,注意新闻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如what,who,where,when,how,andwhy等,在考试中再结合问题内容,就能很快做出正确选择。

  

(2)语境意识:

语言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其交际功能,能够理解中心思想,演讲者的意图,或细节,能体会语言的交际功能意义,善于把语言与语境联系起来进行体会字面表层所传递的深层意义,如请求、命令、建议等,而熟悉句子的句型,有助于提高对讲演者意图的判别能力,理解句子的语言外涵义。

陈述与对话都选自日常生活对话,所以考生在加强听力的同时,应多用英语交流,“听说不分”,创造运用英语的语境。

单句陈述比较难是由于没有上下文或重复,故对于词汇、词语搭配、句型结构的稔熟非常重要。

在双人对话中,不仅理解谈话内容,而且善于通过谈话内容判别诸如:

两者的身份;谈话的时间、场合、话题、弦外之音等。

在对话中还经常要求根据双方的对话,判断其真实的含义,这常超出原文本身的语言意义,因此要求考生善于把语言与语境联系起来,推测出其表达的请求﹑命令﹑否定、犹豫﹑责备等深层意义。

  (3)记忆能力:

听力的瞬间性决定了短期记忆的必要性。

记忆能力的强弱,除取决于先天外,还可受到后天的影响,因此考生可以有意识地加强这种训练。

另外由于听力的局限性,考生最好能使用自己明白的节略号做些笔记,特别是关键词﹑地点﹑时间﹑年代﹑数字等以增加确定性。

  (4)预读:

听力与语法、阅读不同,可以读完再回读,其内容是暂时、一次性的,因此学会抓要点、关键词,以意群为单位理解全文就变得相当重要。

在四级考试的听力部分中,问题都已印在考卷上,同时在各部分题目前试题册上都印有一段题目指令,磁带上也录有相应指令,由于每年考试这部分指令都基本相同,考生只要熟悉这些内容,就可以利用录有指令的这段时间,或利用两道题目之间的10秒停顿间隙,快速浏览一下已印在试卷上的问题和四个选择项,从而获取听音前的思考线索和对听音内容的背景提示,这样在听的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有选择地听原文,从而抓住相关信息,滤除不相关的内容,减轻听的负担和记忆的负荷,以提高听的有效性,同时,通过阅读干扰项,多些背景提示,再分析四个选择项的异同,以此作为线索,听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

  (5)熟悉出题形式:

听力中的测试题大体可分为直接题和推理题。

  直接题型:

问题直接针对原句中的内容,要求所选答案和原文意义上一致,选择项的措词与原文基本相同或使用同(近)义词。

  推理题型:

原文不能为选择提供直接的信息,而是要求考生必须通过理解字里行间的意义之后,或通过计算,或根据语言环境,推侧出符合问题的答案。

  单人陈述:

共七至九题不等,有简单句,也有复合句,多为陈述句句型。

题目通常是要求快速找出与所听内容在意思上相同或最为接近的最佳选择。

此外,也有判断说话人的身份、语气﹑数字计算等。

因为没有上下文提示或信息重复,这部分有一定的难度。

  两人对话:

约七至九组不等,由一男一女对话,第三人提问,问题大多是征询信息﹑判断地点﹑职业或身份﹑概括谈论话题﹑进行预测﹑数字计算﹑推测态度﹑感情﹑两者关系等等。

由于是对话,所以内容更具有口语的特点,如语音语调的升降变化。

  新闻广播:

若干篇,选自BBC﹑VOA及其它的一些重要的国际新闻报道,经专家专门录制,每篇有一至三道题目,一共为七至九题,题目多为询问事件或其原因﹑结果﹑目的﹑条件﹑地点﹑态度﹑全文的中心议题等。

在新闻里,题目都是按叙述的先后顺序提出的,所以考生除事先快速浏览外,还可边看着答案边听,以便答案更确定。

平时考生要注意新闻用语的特点,如新闻报道中的第一句通常是全文的总纲,对全文有很大的提示作用。

此外,由于是另外录音,稍微不同于平时广播中听到的BBC和VOA,因此考生最好事先选用相似的听力材料进行模拟测试,以熟悉考试形式。

  (6)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由于受母语的干扰,中国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习惯于在大脑中先把英语翻译成母语进行理解,然后再翻译成英语回答,而听的内容常常一瞬即逝,因此在平时学习中,考生要用英英字典,用英语的概念去解释诠释,从而避免把英语翻译成母语,再翻译成英语的习惯。

这样,可大大减少听的过程中解码所需的时间,也就不会出现猴子摘苞米的故事了。

  (7)放松与放弃:

放松心情。

心理因素对人的现场发挥有很大的影响,特别在听力上,内容只放一遍,考生在听之前,生怕听不懂,听觉紧张,越紧张就越不能专心;或有个别词汇一下子听不出,而绞尽脑汁地想,影响对接下来内容的注意力。

对此,考生平时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参加一些模拟考试,培养对考场的适应能力,增加自信心,训练自己整体理解而非逐字逐句理解的意识,和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的能力,从而做到“精神集中而不紧张,注意力专注但不停留”。

  学会放弃,就是说不要纠缠于一个没有完全没有听懂或听清的题目,而影响下一道题的听音,理智的做法是快速猜测一个答案(因为答错不倒扣分),然后开始阅读下一道题的内容。

  总之,听力是个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听力成绩的提高,决不是一朝一夕突击而来的,更不是单纯依靠技巧获得的。

只有不断练习,增加词汇量,大量摄取丰富的知识,熟悉英美语不同的语音语调,口语的表达方式,才能稳步上升。

  PartIV 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着重检查考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给出一篇破坏信息较多的短文,通常有250词左右,15个空,每空四个选项,需要考生综合考虑短文的内容安排、结构组织、内在逻辑及语言特色,主要测试词汇辨析、习惯用法、固定搭配、语法结构及逻辑推理和语篇理解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完形填空的解题过程可以概括为“总、分、总”三步走。

  第一步:

“总”  速读全文,把握大局。

考生用2~3分钟,以略读方式快速浏览全文,主要目的是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题材,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和结构框架,找出文章的主题、大意,作者的观点、态度、思路,文章展开的线索,句与句以及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文章的语言风格或特点。

考生应当格外注意段首句和段尾句,因为文章第一句话旨在让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段首句往往就是主题句;而段尾句往往是结论句,同样为主题服务。

另外,还要注意各种重复出现的词语。

重复出现的词语指的是同根词的重复,以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形式出现的重复,相似的表达方式或句式的重复等等。

这些词语相互呼应,从不同角度反复说明文章的主题,影射作者的意图,与段首句段尾句一起勾勒出全文的脉络走向。

文章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发展的。

论说文一般按照逻辑推理关系论述,叙述文常常按照时间顺序来发展,而描写文的发展往往表现为空间关系。

不同文体的文章在发展层次上常常要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过渡方式。

考生通过速读全文可以把握文章思路发展的基本线索,为下一步解题确定语境线索。

这一步必不可少,考生千万不要贪图节省时间而拿起文章就做题,这样往往“误入歧途”,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文章。

  第二步:

“分”  往返迂回,各个击破。

考生逐句通读全文,但是先不要看四个选择项,做到通读与猜测并行。

另外,千万不要拘泥于题目顺序,这一步解题过程可以针对不同情况分三轮解题,通俗地讲,就是好做的先做,不会的留到下一轮。

第一轮,对含义明显的词汇,固定搭配或习惯用法,常用句式等纯语言知识问题,可以边读边随时猜测出答案,包括介词的用法、倒装句、虚拟语气等固定的句型或语法。

第二轮,针对在通读过程中未能轻易猜测出答案的题目。

这类题目的答案,不仅仅取决于对文章局部的理解,而是要在对语篇理解的基础上,利用上下文中字里行间的线索才能猜测出答案。

此时,考生首先看清题区的句法关系,辨别句子是简单句、并列句还是主从复合句,并根据语法判断词性,然后根据考生自己的生活常识、背景知识与文章主题猜测该词或短语的语义范围。

例如,对于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实义词,应该在语篇基础上判断它们的性质:

动态、静态、积极、消极、褒义、贬义等。

对形容词和副词还要分辨它们是强还是弱,是修饰数量、质量、长度、面积还是形状。

对于连词,更要从上下文中判断它的逻辑意义,表示并列、递进、让步还是转折等。

对猜测出答案的题目,应当首先对照选择项,找出选择项中与自己猜测完全相同或十分接近的那个答案,把它填入原文,看一看还原后的句子是否符合语法规律,语义是否符合文章主题,如若不符合上述要求,就必须推翻原解,重新猜测。

第三轮,集中突破前两轮未能解出的题目。

在前两轮的基础上,针对最后难关,直接对照选择项,利用前两轮已填入的选项缩小填空范围,采用排除法,排除不恰当的选项,最后敲定答案。

  第三步:

“总” 检查核实。

此时的文章应当是一个语法结构正确,用词语义准确,上下文逻辑关系严密,主题突出,内容充实,意思连贯,层次清晰的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