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国的降水.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225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中国的降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5中国的降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5中国的降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5中国的降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5中国的降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5中国的降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5中国的降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5中国的降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5中国的降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5中国的降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5中国的降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5中国的降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5中国的降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中国的降水.docx

《5中国的降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中国的降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中国的降水.docx

5中国的降水

第25课时:

区域分析法---以中国为例:

6。

中国的降水

(课前对照地图册预习资料)

*知道哪些知识要记到图上,哪些要理解,哪些只了解*

考点一:

降水分布界线比较

a.800mm:

大致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

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

b:

400mm:

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

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

c:

200mm:

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昆仑山)一线。

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D:

1600mm:

台湾;海南

考点二:

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名称

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400MM等降水量线大体经过大兴安岭—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

夏东南季风→东部季风区

季西南地区

风西南→华南地区

影季风黄河中下游

响长江中下游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

降水少,雨季短;南方:

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考点三:

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锋面雨)

一。

锋面雨带的形成

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

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二。

面雨带的移动:

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

六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

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

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

(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九月,南撤

十月,结束

注图中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三。

按地区归纳雨带的推移(雨季)

南部沿海:

5—9月份(5月份夏

季风进;9、10份南撤)

长江中下游地区:

6—9月份。

(6月梅雨,7—8月

份梅雨,9月南撤)

华北、东北地区:

7—8月份。

附注——副热带高压与锋面雨带的位置

夏半年,冷暖气流在副高北侧交汇形成锋面雨带。

一般:

春末4、5月——副高在15°~20°N——玉带一道华南;

夏初6月——副高西伸北进到20°左右——玉带北移到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

7-8月——副高北进到25~30°N——雨带移到华北、东北地区。

9月,副高南退,雨带南移,北方雨季结束。

考点四:

夏季风进退异常的影响

1。

夏季风强/较常年偏北/较早:

北涝南旱

2。

夏季风弱/较常年偏南/较晚:

北旱南涝

受单一的夏季风(暖湿空气)影响不一定形成降水。

3。

我国冬季风势力强,夏季风势力弱的原因?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且亚洲高压势力强,南北气压差大;加上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冬季风顺势而下,所以冬季风强。

夏季南北温差小,且太平洋上副高势力弱,南北气压差小,风力小,所以夏季风弱。

联系南亚夏季风强强冬季风弱的原因。

4。

我国的雨带北移慢,南撤快的原因。

我国冬季风势力强,夏季风势力弱。

春季到夏季,冬季风势力慢慢减弱,而夏季风势力增强也较慢,故雨带北移慢。

夏季到秋季,冬季风发展快,故雨带南撤快。

5。

2006年重庆、四川地区严重干旱的成因。

第一,冷空气活动偏弱。

今年入夏以来,尤其是进入八月,北方冷空气南下不明显,致使川东和重庆等地气温高于常年同期四摄氏度以上,旱情持续发展。

第二,高原热状况偏强。

自二00五/二00六年冬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偏少,造成高原热力作用显著,从而有利于夏季风偏强,并导致长江流域,特别是重庆、四川等地降水偏少。

   第三,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西。

今年入夏以来,西太平洋海温偏高,导致七月中下旬副高位置偏北偏西。

同时,川东、重庆上空盛行下沉气流,致使重庆、四川等地降水偏少。

考点五:

地形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地形雨)

1。

台湾岛:

东多西少。

原因:

台湾山脉的东部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

联系盐场的分布。

2。

海南岛:

东多西少。

原因:

中部五指山对夏季风的影响。

联系盐场的分布及制碱工业。

3。

雅鲁藏布江谷地:

降水变率大

原因:

地处大峡谷,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沿峡谷抬升,形成地形雨。

4。

东南沿海年降水量都大于1600MM,但福建沿海少一些。

原因:

处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

5。

北方也有800MM的地区。

长白山以东,大兴安岭东部。

原因:

1、距海近;2。

夏季风迎风坡。

6。

西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少雨的原因:

1、深居大陆内部,夏季风难以到达;2、南有青藏高原阻挡了西南季风,北有天山,西有帕米尔高原阻挡了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到达。

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降雨较多的原因:

1、中纬西风将大西洋水汽带来,北冰洋水汽也会来;2、迎风坡。

7。

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就位于正对东南季风的山谷迎风坡地带;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托克逊,则位于深居内陆的盆地中,地形闭塞,降水极少。

8。

青藏高原南部降水较多:

能受夏季风的影响。

规律小结:

迎风坡

背风坡

夏季

降水多

降水少

日照少,气温低

日照强,气温高

冬季

山脉阻挡冬季风,温暖

受冬季风影响,气温低

年较差

 

考点六:

台风雨。

另外,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也往往带来大量降水。

利:

可缓解伏旱。

考点七:

区划分及分布

  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和植被

湿润区

>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南大部、东北的东北部

气候湿润,森林

半湿润区

400-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气候较湿润,草原和森林

半干旱区

200-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份

气候较干燥,主要为草原

干旱区

<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

气候干旱,主要为荒漠

 

考点八: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上述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相似,也主要是看等降水量线的走向、疏密及数值等几个方面,其具体判读方法总结如下:

(1)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如右图,B地区等降水量线比A地密集,B地区降水分布差别比A地大。

(图中单位mm,下同)

(2)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如右图是我国辽宁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多雨——迎风坡少雨——背风坡

 

第25课时:

区域分析法---以中国为例:

5。

中国的降水

(学案)

【一、研究高考】

『研究新考标』

『研究高考试题』---怎样问的、怎样答的、怎样发散、还可怎样考。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广西卷)读图7及表2,回答下列问题。

图7

表2 图7中各地点的相关资料

地点

海拔高度(m)

4

2895

1288

1302

2261

23

8

年降水量(mm)

559

966

61

1536

372

2045

975

年均温(℃)

12.2

6.6

11.7

17.2

5.5

24.1

24.3

(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2)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

 

(3)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二、学会学习】

◆学会识图◆

1.在右图上画出

我国降水分布的四条界线;

2.在右图上用适当的图例绘出我

国的四大干湿地区的分布地区

图例

3.分析下列四幅图的月份

4.根据下面四幅图说明我国锋面雨带按地区的推移规律

5.根据下面两幅图说明我国锋面雨带按时间的推移规律

 

◆学会阅读◆

编写中国的地形知识网络结构;

 

【三、学会思考和分析】

『1。

学会提问和学会利用中国的降水分布图解决问题』

1.根据中国降水分布图描述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分析夏季风进退异常对我国的影响?

3.根据中国降水分布图分析地形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4.台风对我国的影响?

5.重庆旱涝灾害的成因?

6.你也能提几个问题吗?

『2。

学会归纳小结』

分布特点的描述方法

降水的四种类型

降水成因分析法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

学会发散和延伸』

【四、学会考试】

完成一轮资料上的相关练习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文科使用))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第1-2题:

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五、学会计划】

1.巩固:

本节课你还有哪些想不通问题、哪些不太熟练的知识、哪些没记住的知识。

2.计划:

安排好本节内容的巩固时间

预习第26课时:

区域分析法---以中国为例:

6。

中国的天气与气候

的下发资料

【六、学会反思】

1、本节课应作重理解什么、记住什么、了解什么。

2、课后我还要作重理解什么、记住什么、巩固什么。

答案:

(1)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其地势高,故年平均温较后者低;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①地。

(2)④地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季风影响,可接受部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也可以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⑤地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降水量远高于⑤地。

(3)⑥、⑦两地纬度及海拔均接近,故年平均温接近。

但⑥地位于面向太平洋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雨影区),降水量大大降低。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文科使用))11、答案:

1.B      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