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418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

《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透纳其人与其画.docx

透纳其人与其画

 

透纳其人与其画

——从风景画家到光和影的先驱

 

目录

0引言2

1时代背景2

2透纳其人3

3透纳与他的绘画5

3.1透纳其画6

3.2透纳v.s.康斯坦布尔11

3.3印象派的先驱11

4结论12

摘要透纳是十八到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最著名的风景画家,他的绘画标志了一个风景画高峰期的来临,也因在浪漫主义绘画加入具有英国历史和环境特有的品格,而显示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气质。

本文从时代背景出发,并通过探索透纳的生平与性格,从而尝试分析透纳的绘画的特点与情感。

关键词透纳复杂性格风景画水彩画

0引言

2009年4月到6月,英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绘画作品珍品展首次来到中国,来自泰特英国美术馆珍藏的112幅油画和水彩作品,其中包括透纳最精美的作品,将透纳不同时期和特色的作品完整地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

我有幸去中国美术馆参观了泰特美术馆藏透纳绘画珍品展。

站在透纳的原作面前,我被画中细腻描绘的景色、波澜壮阔的波浪、梦幻般的光影所感染、所折服。

他笔下的风景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或平静祥和,或暗潮涌动,或激烈汹涌;画面的光线与色彩更是奇妙无比,让我久久无法离开。

透纳的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好奇,什么样的人才能画出这样恢弘而不失细腻的作品。

1时代背景

浪漫主义运动期间,风景画大大受益于艺术家选择题材的新自由。

以前风景绘画一直被看成是艺术的一个小分支,尤其是以画乡间宅第、花园或如画的景色之类的风景图为生的画家们,并不被真正当做艺术家看待。

十八世纪晚期的浪漫主义精神多少起了一些作用,促使这种态度发生了转变,而且有一些伟大的艺术家一生的目标就是把这种绘画类型提到高贵的新地位。

在英国,大约1720年以后,在柏林顿勋爵的圈子里,出现了一次“英国式中国风景花园”运动。

柏林顿是英国古典主义传统的领袖,他得到才华出众的建筑家、风景园艺家、画家兼设计家威廉·肯特的帮助,认为罗马共和国和古代中国那种不拘形式的花园体现着它们政府的宽大为怀以及它们对自由的向往和尊重。

英中式风景花园就自然成了由英国政府所体现的英国自由的象征;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凡尔赛几何形花园,据英国评论家声称,是强加把自然套在一件直挺的外衣里,体现着法国式残暴的专制政府形式。

克劳德·洛兰和加斯帕尔·普桑的风景画为花园设计师们提供了摹本。

人必须与自然相结合,自然与人的情绪及美的感受相关联,这些认识,清楚地表现在当时艺术家的尝试中,他们要表达对乡村的感受,而不是单纯对它加以摹拟;他们要传递对某一特定地区的情趣,而不是对整个自然的情感。

这些想法在两位最伟大的英国浪漫派风景画家的作品中最有代表性,他们是透纳和康斯坦布尔。

他们真正摆脱一切因袭法规和意大利、荷兰、法国的绘画影响,使英国风景画大大向前发展并且攀登它的顶峰。

他们对于光和色彩的敏感预示着十九世纪末法国艺术家对于光和色彩的探索。

2透纳其人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MallordWilliamTurner,1775-1851)出生于伦敦梅顿莱因,父亲是一位理发师。

他妹妹在1786年去世,母亲因精神错乱在1804年去世。

由于家庭负担太重,透纳被送到伦敦西部泰晤士河沿岸一个小镇的舅舅家抚养,在那里他喜欢上了绘画,10岁时已表现出绘画才能,创作了许多作品。

他后来被送到肯特郡上学,他父亲将他的绘画作品放到自己理发店的橱窗里。

1789年,他14岁时进入皇家艺术学院附中学习,第二年就进入皇家艺术学院。

1790年,他的水彩画作品被学院的夏季画展展出,1796年,他的油画作品《海上渔夫》被展出,以后他一生中几乎每年都有作品被学院展出。

虽然他以油画出名,透纳自画像1799布上油画

但他是英国最著名的水彩画家,被称为“画光线的画家”。

他最74x58cm伦敦泰特英国艺术馆

著名的油画《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一直在伦敦的国家画

廊展出。

1793年,透纳建立了自己的画室。

1799年11月,24岁的透纳成为皇家美术学院最年轻的候补会员,在十年时间里,他展出了60多件作品,在批评界树立了牢固的声誉。

1802年二十六岁的透纳当选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正式会员,并在1807年成为学院的透视学教授。

他强烈建议皇家美术学院能够设立一个风景画接受的席位。

透纳在1797年去约克郡的奥特雷旅行,被那里的风景吸引,他的作品《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风暴背景就是采用了在奥特雷的风暴,他在那里遇到作家威廉·威伯福斯,他们互相成为亲密的朋友,威伯福斯成为他作品的有利支持者。

透纳曾到欧洲各地旅行,1795年游历了威尔士、苏格兰,1802年到法国和瑞士,在卢浮宫学习古代大师的作品;1819和1828年访问了意大利,1826年去比利时、德国和法国,1838至1845年在威尼斯作逗留,威尼斯的纵横河道、水光山色和云霭烟雾都使他流连忘返。

这一系列的旅行开阔了他的眼界,也丰富了他的创作源泉。

透纳年龄大了以后,很少和人交往,和自己的父亲住在一起达30年,1829年他父亲去世后,他有些抑郁症。

他去世以后,根据他的遗愿,安葬在圣保罗教堂。

透纳在各方面都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

正像E.A.涅克拉索娃所说的:

“他是一个引人注目、自相矛盾、好探索、有谬误、有远见、有忧虑而又目标明确、并能顽强达到自己目的的艺术家。

技术娴熟,口齿不清,性格孤僻;……大胆地创新,希望理解、接受、效法、超过古代权威,战胜他们;孜孜不倦地探索自己的语言,由于自己对经常消失和不断变化的幻影——运动的阳光感到模糊不清而否认自己所取得的、似乎已经被大家所公认的成就,所有这些矛盾惊人地塑造出一个完整的形象。

透纳身上充满反差和矛盾,他似乎刻意追求一种神秘感,使人无法清楚直白地阐释他的艺术。

他似乎乐于将水火不容的对立两极集于一身:

既有前卫独立的艺术追求,又能忠于占据主导地位的艺术机构;明明是艺术虚构,他却能表现得如纪实文学般真实;他既能不断地探索新的主题和风格,也能模仿、弘扬既往的艺术精髓。

对透纳大加赞赏的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则说:

“我发现他是一个举止有些怪异、个性强烈、讲求实事、具有典型英国思维方式的绅士,他把喜怒都表现在脸上,痛恨所有欺骗行为、精明甚至有些自私、聪明过人。

他的思想的迸发,不是通过任何欣喜或者刻意的表现来展示,而是通过无意间的一句话或者随意的一瞥自然流露。

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既有如潮的好评和巨额的财富,也有指摘争论和苛责谩骂。

在他之前或之后,还没有哪位英国艺术家在其有生之年得到如此褒贬不一的评价,死后又不断引起如此激烈的争论。

透纳从来不缺狂热的支持者,称他为“无可争议的欧洲首席风景画家”,但是他的作品开始时也引起不安和敌意。

早在1833年,W.H.派恩(W.H.Pyne)就注意到这种情况,他写道:

“透纳的天才不允许他的欣赏者持折中的态度,他们要么完全喜欢他,要么完全讨厌他。

透纳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生活中,也表现在创作中。

他的创作题材极为丰富,风格多样,手法千变万化。

他的作品内容广泛,从城市到乡村,从山峦到河流;有威尼斯的旖旎风光,也有阿尔卑斯山的暴风雪。

大自然的美妙景色都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夸张,但不过火;表明看起来模糊一片,闪烁夺目,如梦如幻,但在梦境之后又有实体,它展示给人们的是大自然的内心。

透纳善于把幻想与现实糅合在一起,把光与影结合在一起。

他是歌颂大自然的色彩大师。

与透纳创作中的浪漫主义情愫相反,他终生是个孤独而自我封闭的人。

很少有人在他生前能够充分理解他和他的浪漫情愫。

父亲,是他终生的朋友和最好的导师,他们总是在一起欣赏和揣摩透纳的创作。

30年代以后,晚年的他与一位海员的遗孀住在一起,并向邻居隐瞒了自己的身份。

透纳有强烈的主见,不听信任何建言。

他上学、聆听、观察、模仿,但基本上他是自学而成。

他不受外界影响,以自己的原则为判断标准。

他就知道自己的目标,一生追求不懈,专心于此。

他的私生活在当时就不为人知,日后更是神秘;他把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投入到作品里。

透纳主张刻苦练习并坚持不懈。

他从皇家艺术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乔舒亚·雷诺兹爵士那里获得了很多教益。

雷诺兹鼓励学生观摩前辈艺术家的作品,分析他们的绘画技巧,学习他们的画面意象。

凭着勤奋和持之以恒,透纳很快取得了令同辈瞩目的进步。

1805年,爱德华·戴耶斯就以透纳为例,说“勤奋加自制,没有老师也能突飞猛进”。

几年后,透纳在日记中坦言:

“仅仅有天分是不够的,必须刻苦勤奋,多加实践。

年轻人要是做不到这一点,趁早换个职业。

”许久以后,当被问及成功的秘诀时,他说:

“秘诀只有一个,勤奋再勤奋。

透纳是个非常务实的人,他出身并不富裕,努力想摆脱金钱的控制,竭尽所能勤奋工作,所有的开销能省则省(他唯一放手花钱的地方就在最高级纸张、画布、画笔和颜料的购买上),借此积累大笔钱财(留下14万英镑的庞大现金遗产)。

画作售价由他决定,从不降价,有时还加价。

他做蚀刻、雕版、提供印刷材料,以满足源源不断的出版需求,与出版业者洽谈生意时讨价还价。

经商的家世背景灌输他行业机密的观念,对自己的创作他通常是秘而不宣。

他经营、设计自己的画室,画室有着伊特斯坎时红墙和完善的照明。

他将画室当作地下金库一样守护着,设有窥孔以防有人趁他不在时抄袭或作笔记。

他的创作量极大,在他油画作品的整理目录中,列有541件,总述大概将近900件。

1979年一份分类目录,列出1569件最重要的已完成水彩画,素描作品无疑超过2万件,其中许多以水彩画成,过半是写生作品。

在摄政时期伦敦的上流社会看来,透纳毫不遮拦地把艺术当作生意,自然是庸俗不堪。

然而这位具有精明经济头脑的艺术家,虽然常常被指责为可恶的贪财奴,实际上却是一位慷慨大方的朋友,肯为他所认同的计划牺牲自己的利益。

透纳的一个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对自己价值的认识不仅来自于他的艺术抱负,还来自于他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英国画派的爱国理想。

劳伦斯·高英曾简明扼要地指出:

“透纳把从事绘画的三种传统动机——名望、金钱以及对艺术的热爱——调和得如此完美,无人能及”。

3透纳与他的绘画

透纳于18世纪末引领英国画坛,毕生致力于风景画创作,并且把风景画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1800年之前,风景画及海洋画之类题材的绘画在学界的档次要比历史题材低很多,但透纳乐于打破严格的门类界定,他把含意丰富的叙事引入风景画中,赋予风景画独特的气氛和戏剧性效果,发展了自成一派的历史风景绘画。

接着,他在J.R.科森斯、R.韦斯托等同时代画家的水彩画成就基础上,使用了对比强烈的色调,运用了一系列大胆新颖的技法及大幅尺寸,挑战水彩画不如油画有表现力的观点。

透纳以景观艺术家发迹,以过人的精确和天赋来素描大教堂等宏伟建筑,再涂上淡彩;后来转攻包括山峦等更为雄伟的形体,并借由瀑布、冰川、山沟和峭壁,营造壮美的效果。

他受的教育虽然不多,却饱读书籍。

他认同德国诗人歌德在视觉上的观察心得,尤其人是透过光、影和色彩去感知见到的世界,而不是对实有形体的实际了解。

这个看法与透纳的个人经验正相契合,他断定我们所见之物基本上是落于该物的光线早就出来的;要画出真实,艺术家就必须画出光线和其效果。

透纳将历史感怀和现实思绪引入风景画之中,使风景画如同历史画那样承载“崇高”内容,而彰显出前所未有的宏大与崇高。

他把含义丰富的叙事成份及戏剧性激情融于风景画;将光、色、影和线条节奏结合,将厚涂肌理和运笔速度配合,形成自成一派的风景画风格。

他的绘画不仅标志在继法国古典风景画和荷兰海景画之后又一个风景画高峰期的来临,也因在国际性的浪漫主义绘画艺术中加入具有英国历史和环境特有的品格,而显示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气质。

在观察角度、创作思想以及技法探索中,透纳都远远走在同代画家的前面。

透纳关于绘画的新的想法层出不穷,不再满足于对物体照相机般的写实重现,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已经不能束缚他那自由奔放的内心。

他的画变得笔意纵横,散漫的、烟雾缭绕的、波涛汹涌的、光色淋漓的风景成了他的最爱,细枝末节在他眼里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在某些地方,用白色背景上淡淡的色彩勾勒来展现物体的基本颜色,光线和质感。

有人评价说,这真是节俭到了极致,如果再稍微简单一些,就什么也分辨不出来了,变成彻底的抽象画了。

3.1透纳其画

透纳喜欢描绘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

火灾、沉船、阳光、风暴、大雨和雾霾,他深爱大海,为大海的能力所倾倒,画了各式各样的海上景象。

在他一系列地志风景的构图中,海水显得沉静而平稳,在酝酿出独特气氛的《漂浮太玛河的老朽船》中,他捕捉了大海令人毛骨悚然的寂静瞬间。

他更热衷表现自然的各种力量,为了追求逼真的效果,他创造了漩涡似的构图手法。

《暴风中失事的运输船》、《暴风雪中的蒸汽船》等都呈现出非凡的视觉效果,仿佛观者被卷入到暴风雨中。

他虽然也描绘人物,但也只是为了衬托不能为人们征服的大自然的崇高和狂野,所以在他的后期注重描画在水面的光线、天空和火焰,而逐渐放弃描画实物和细部,为印象派的理论开辟了道路。

透纳绘画的速度快得惊人。

他的一贯作风是快速,只要可以绝不多花一秒、一丝力,用心观察,随时在画或思考,绝不怠惰。

从少年时代起,他便常常旅行,每年夏天都到英国不同的地方写生。

1813年走访英格兰时,在雷姆角,他和一群同伴冒着大浪乘小船出海,其他人晕船非常厉害,唯独透纳坐在船尾“专注观察大海”,将心得记在脑里,有时也用铅笔记下。

第一趟威尼斯之行时,透纳在途中多次停下来素描,在一到两天内画了八十幅素描。

在意大利的四个月间,他画满了19本速写册,里面有他在大运河上所“写”的那种小幅素描,还有许多画在蓝纸上或灰色涂层纸上的水彩习作。

他素描起来“就像写字”,手从无一刻停下,随时在记录细部。

他前往科莫湖两次,威尼斯四次,趁着北意大利光线所带来的冲击仍清楚记得之际,立即画下水彩习作。

这些习作记录下浓雾笼罩下的晨光、日正当中的阳光、落日的余晖,全都以半透明色彩呈现,以符合纯粹自然写实的目的。

这些素描在日后全可作为作画的材料。

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小颜料盒,当有一次他搭乘的公共马车于阿尔卑斯山翻车后,众乘客深陷黑暗、下雪的山上,茫然不知所措。

他却好整以暇,将眼前景致画成壮丽水彩画,浑然不顾就要冻僵的手。

在常年旅行的日子里,他画了大量的速写,积累了宝贵的视觉资料,这成为他从水彩转入油画及铜版画的切入点。

通过不断的练习,他历练了自己的眼光,写生时几乎不用当场涂色,只需寥寥数笔勾勒出轮廓,过后就能转化为色彩丰富的水彩佳作,还能配上很多富有当地特色的细节。

他曾宣称,画一张水彩的功夫,他能画15到16张铅笔速写。

透纳很多最具创造性的水彩画和一部分油画被反奴隶制的辉格党贵族华特·福克斯(WalterFawkes)购得。

福克斯住在约克郡里兹附近的法恩利邸宅,从1808年开始,福克斯便经常邀请透纳来做客,让他参与一些项目,并委托他描画宅邸和庄园。

福克斯一直在密切关注透纳画风的嬗变,因而比绝大多数人更能接受和欣赏透纳的大胆创新,并寻找各种机会收藏其新作。

1818年,透纳与福克斯待在约克郡时,据福克斯妻子的记载,发生了这么一件插曲:

有天吃早餐时,华特·福克斯告诉透纳:

“我想请你画一张一般大小的素描,借此让我对军舰的大小有些许了解。

”这构想深合透纳之意,因为他笑着对当时年约15岁的华特长子霍奇说道:

“来,霍奇,我们来看看可以为爸爸做什么。

”这男孩整个早上坐在他旁边,看着《粮食备足的一等舰》(AFirstRateTakinginStores)逐渐成形。

根据他的描述,透纳的工作方式非常奇特。

他先是将湿湿的颜料倒在纸上,直到纸上布满颜料,然后狂乱撕扯纸,在纸上乱画、擦刷,一切看起来非常乱。

但渐渐的,仿佛魔术一般,这可爱的船和它完美的细部出现在眼前,到了午饭时间,这幅素描已大功告成。

传统观点认为,水彩仅仅是一种彩色素描,但是透纳却很快打破了这一陈套,创作了更个性化的水彩作品,要让水彩画与当时皇家美术学院传统上更重视的油画的观点分庭抗礼。

他曾走遍意大利,专心去描绘大海的光色和空气的变化。

在威尼斯他感受到了天空、云影、水波的豁达之美,他长久地在这水的古都流连,观察每一种不同的天气下,流波、涟漪、浪花的变化,并把它们留到了自己的《威尼斯风光》里。

他悉心研究海上光的强度、云彩和风雨的活动。

透纳自己曾说,描绘自然需要准确的观察力,他的绘画是他视觉经验的准确体现,而透纳的视觉经验正是他长期细致观察大自然的结果。

透纳威尼斯大运河1835布上油画91x122cm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透纳喜欢用前人未曾用过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紧张和沉重的气氛,他不喜欢静态的体积感。

当1834年10月的一个夜晚,古老的国会大厦失火时,他不顾观看大火的人群赶忙写生,把眼前展现在湛蓝夜色背景上的火海和它映在平静河面上的倒影画下来,连续不断地画了九幅水彩,这些素材就成为他创作《国会大厦的焚毁》的基础。

透纳作画时从不东张西望,几乎只用刮刀作画,用一块指头般粗细的半透明东西在画布上滚涂。

有时也用指头作画,画水彩时常用指甲刮颜料。

在1800年代中期,透纳掀起了一场在泰晤士河沿岸进行户外自然光中作画的运动,直接感受大自然的原貌,重新思考如何在画中再现这一原貌。

当时,英国很多青年艺术家都在尝试户外写生。

他们认识到,早前的风景画家,如法国的克洛德·洛兰和尼古拉斯·普桑都是先在罗马乡间写生,再带着这些习作片段,回到画室中进行再创作。

透纳认为,洛兰的作品是风景画的典范,也许就是风景画的精髓。

洛兰作品构图优雅,尽管现在看来有些刻板,却再现了古典社会的和谐图景,场景与叙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透纳的创作明显转向,从自然写实的色系转向更加明亮更有力度的纯色。

这段时期透纳在构思作品时,通常先要创作大量的习作,这些习作常被称为“第一层颜色”。

这一用原色构筑画面的手法似乎也解放了其油画创作,引入更富有诗意的色彩处理手法。

在这些年中,他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创作,完成了大批风景画。

透纳在对光线的表现技巧上可谓炉火纯青,他更注重营造光线在建筑物或是自然景观上的效果。

特纳表现日出日落的作品较多,这样的画面是一场场色彩与光的盛宴。

尽管风景水彩画在当时相比表现高雅主题的油画地位低下,但透纳能够坚持在风景画的殿堂中尽情发挥,将绘画艺术推上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透纳在《斯塔法岛的芬格尔岩洞》等作品中,通过描绘汽轮迎着涌起的暴风云前进,再现了独特的现代生活图景,不仅在于他描绘了新兴蒸汽时代的发明,还在于他暗示这些新发明具有一种崇高的英雄主义气概。

透纳常常在其水彩画中加入工业时代的景象,最著名的如《里兹》和《达德利》,他还经常在画面中加入引发变革的机器本身,这一主题在《雨、蒸汽和速度——大西部铁路》中达到了极致,画中一辆疾驰的蒸汽火车,似要冲出画面,直冲观众而来。

透纳雨、蒸汽和速度——大西部铁路1844前布上油画91x122cm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

1843年的一天,他乘坐特别快车,火车飞速前进,窗外倾盆大雨,雾霭朦胧。

在征得对面座位的西蒙夫人同意之后,他突然打开车窗,把头伸到窗外,一动不动地观察着窗外模糊不清的景色,直到上半身湿透,才把身体缩了回来,身上的雨水直往下流淌,他却满不在乎滴闭上眼睛,似乎对刚才看到的景象很满意。

西蒙夫人最初被他的行动吓坏了,后来出于好奇也把头伸到车窗外,同样也被淋的透湿,却对窗外景色得到了难忘的印象。

一年后,西蒙夫人在伦敦的一次画展中看到油画《雨,蒸汽和速度——大西部铁路》。

透纳对大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有时达到惊人的地步。

不仅透纳观察自然的方法是令人惊奇的,连作品的构图和表现方法也是新颖的。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这幅画上的雨是用刮刀涂在画布上的污浊色斑来表现的,昏暗的阳光从很厚的污铬黄色块下透视出来,阴影用冷色调的茜红和调子低沉的朱砂色块来表现,机车火箱里的火是用深青色或豌豆色画的。

在观察大自然时,透纳有时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他把肉体受苦看成是营造宏大效果的要件。

67岁时,他为了要替《暴风雪:

汽船驶离港口》(SnowStorm:

SteamBoatoffaHarbousMouth)画下精确的素描,叫人把自己绑在精灵号的主桅杆上。

这幅画是透纳表现海上风暴最完美的一幅,在画展目录的画题下有过这样两句注释:

“作者在这狂风大作之夜正在埃里厄尔号轮船上,这艘船是从加维奇开出来的。

”当然,最惊险的情节还是画家自己道出来的:

我画它并不是为了让人理解它,我只不过是想表现与此情景相似的现象。

我曾请求精灵号水手们把我绑在桅杆上去进行观察,被绑了四个小时,我本来不指望能保住性命,但是假如我还活着的话,我有责任解释这些情况。

透纳暴风雪:

汽船驶离港口1842布上油画91x122cm泰特英国美术馆

《暴风雪:

汽船驶离港口》是透纳在海景画风格成熟时期的重要作品。

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翻卷的旋风把海浪高高卷起,空气中夹杂着雪花和海雾,天地一片混沌。

所有事物的形状都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只在朦胧的海风漩涡中,隐约看到了汽船的轮廓以及航进的方向。

汽船的桅杆高高的耸立着,在海浪中起伏。

画面上的一切都处在朦胧和失真的状态中,一切都是人们感觉中的刹那间印象。

画面上用旋风的形式来表现海浪,那夹杂着浪花、雪花的旋涡,使人感觉到一种真实的动感和排山倒海的气势。

而汹涌的海面也仿佛有一种突破某种束缚的冲动和不安,翻滚咆哮、摇摆不定。

画面的色彩运用丰富而富有变化,天上翻卷的乌云仿佛又成了海面上海浪的影子。

翻滚的海浪、白色的雪花、浓重的海雾以及汽船喷发出的蒸汽交织在一起,所有的颜色都混杂在一起,辨不清真实本色。

同时,画家也有意在它们之间保持了一些细微的差别,从而使颜色更加丰富和鲜明。

所有的东西都混杂在一起,使画面达到了奇特的表现效果。

画面的光线处理也极具特色,从汽船的上面发出了一团强光,也许是汽船上的灯发出的,或许是天上的闪电。

在它们的照射下,前面的海水一片光明,泛起了层层亮光,更前方的海水则显示出不同的光泽。

画家对海面上的光线、空气、海水等的心领神会由此可见一斑。

与西蒙·弗利格(SimondeVlieger,1601-1653)的《河口》相比较,弗利格不仅画出了他一瞥之下所见的东西,而且多少画出一些他知道存在于其中的东西。

他知道一条船怎样建造,怎样装配,看着他的画,我们也许能够重造那些船只。

然而依照透纳的海景画却没有人能够重造一艘十九世纪的汽船——一个跟狂风怒涛搏斗的印象。

我们几乎感觉到狂风在疾吹,波涛在冲击。

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寻求细节,它们已经被吞没在耀眼的光线和阴云的暗影之中。

在透纳的画中,自然总是反映和表现人的感情的。

面对无法控制的力量时,我们感觉到自己渺小和束手无策,就不能不赞美那随意支配自然力量的艺术家。

透纳经常使自己的绘画在同侪的绘画中脱颖而出。

皇家美术学院的年展竞争异常激烈,大展厅里里外外挂满了画作,一幅画可以对其周围的画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时有一个传统,在画展向公众开放之前,有三天或三天多点的时间,画家们可以再对自己的作品略加修正。

透纳呈送实际尚未完成的绘画,常利用这个机会,根据挂在自己作品两侧的画作,对作品进行修改,淡描浓抹,添色增彩,以达到最极致的呈现。

以1828年他在罗马所绘的《雷古卢斯》(Regulus)为例,约翰·吉尔伯特(JohnGilbert)爵士曾惊见透纳更改自己作品的光线,并记录如下:

他全神贯注于自己的作品,完全不看周遭,不断将白颜料薄涂上画面几乎涂满。

这幅画由各式各样的红黄色块构成,每个物体都处于火般激昂的状态。

他有一个大调色盘,上面除了一大块铅白,没有其他颜料。

他有两三枝颇大的小羊毛笔可供使用,他用这些笔激昂白颜料涂上凹处和画面各部……画面渐渐变得明亮生动,就像明亮的阳光吸收万物,将笼罩万物的雾霭驱除净尽一样。

站在这幅油画旁边,我了解到太阳是一大块的白,凸出如盾牌上的浮雕装饰。

透纳有时很大度,据说他曾主动减弱《科隆》的色调,以免令该画两边由劳伦斯所绘的肖像黯然失色。

不过,在这些野史逸事中,讲的更多的是他如何抢风头,比如他故意摆出寥寥数笔的作品,令康斯坦布尔宏大厚重的《滑铁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