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含答案 10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533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含答案 10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含答案 10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含答案 10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含答案 10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含答案 10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含答案 10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含答案 10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含答案 10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含答案 10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含答案 10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含答案 104.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含答案 10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含答案 10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含答案 104.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含答案104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含答案)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97.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2)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98.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99.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100.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曰,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贺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

 

【答案】

97.

(1)“只”字说明南京刺槐开花时间与北京刺槐开花时间间隔较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98.选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所以先说;经度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下差异又次之,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

另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这都是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的,条理清晰。

(意思对即可)

99.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这段文字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首要因素是纬度。

(意思对即可)

100.因为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暖和,春天反而寒冷;大连属于沿海地区,它的春天来临要比内陆迟若干天,所以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要比大连开放得早。

【解析】

【分析】

97.考查说明文表达的准确性。

解题时抓住加点词语进行解释,结合上下文、上下句,比较去掉该词后的表达效果,最后添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句“只”是“仅”的意思,说明相较于“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晚春五月初”的南京刺槐开花时间与北京刺槐开花时间仅差10天,时间间隔较小,这是我国的大陆性气候的南北温度夏季却相差不大的表现;

(2)句中“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这是海拔高度影响气候的特例,不适用于所有高度。

两句中的加点词都体现了说明文表达的严谨性。

98.考查理解说明顺序。

说明事理知识的文章通常采用逻辑顺序,按阅读接受习惯,较常出现的逻辑顺序有从主到次,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概括,从个别到一般,从原因到结果等。

选段用“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还有”表示采用的是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根据地理学的相关气候知识,对气候的影响力由大到小依次是:

纬度、经度、海拔,正符合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四个因素的影响由全球到部分到局部,再加上一个不记录分析看不出变化的时间因素,所以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顺序不能调换。

99.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

由“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南北差异的日数”“冬季南北温度”等可以判断用了作比较,对我国的南北气候差异进行对比,列了“20天”“10天”两个数字,举了早春和晚春南京与北京的物候现象差异情况的例子,准确具体地强调了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首要因素是纬度。

100.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本题作答可结合文章第③段“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内容,经度的差异就是海陆差异,“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大连与北京相比,纬度相似,大连属于沿海地区,它的春天来临要比内陆迟若干天,北京是内陆地区,所以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要比大连开放得早。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01.选文中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102.指出画线句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03.联系选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的理解。

【答案】

101.逻辑顺序;这样安排是考虑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按照决定因素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依次排列。

102.举例子;作者举了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比北京迟一个星期的例子,更好地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的道理。

10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选文中“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的事理。

因为桃花盛开在春季,“山寺”比“人间”的地势高,所以当“人间四月芳菲”已尽时,“山寺桃花”才开始盛开。

【解析】

101.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分析。

由“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可知,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介绍这是个因素。

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的。

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再次之,古今最次,体现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后一个因素是时间因素。

这样安排条理清晰,易于读者接受。

102.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和打比方等,然后结合内容来辨析。

结合划线语句,从“又如济南”中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济南、烟台”中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说明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103.本题考查文本知识的运用。

诗句描写的是山上大林寺中的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就说明了山上的春天比山下的春天来得要迟,根据文中介绍的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可见主要是因为地势的高低不同造成的,同一地区,海拔高度越高,春天来得越迟。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孩子最好的朋友

阿西莫夫

安德森先生说:

“亲爱的,吉米在哪里?

“在外面的环形山上,”安德森太太回答道,“他没事的。

罗伯特和他在一起——它到了吗?

“到了。

正在火箭站通过那些烦人的检查呢。

事实上,我自己都等不及想看见它了。

从十五年前离开地球后,如果不算上电影或者电视的话,我还再也没有见到过一个呢。

“吉米才根本没有见过呢。

”安德森太太仿佛有些遗憾似的。

“因为他是月生人,又不能去地球看看。

因此我才带了一个过来啊。

我想这可能是月球上的第一个。

“它可够贵的。

”安德森太太话虽如此,脸上却带着微笑,“维修罗伯特可也并不便宜啊。

正如他妈妈说的,吉米正在外面的环形山上。

从地球观点看,他有些纤弱,但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不如说他长得很高。

他有着长而灵活的胳膊和双腿。

穿上太空服,他显得厚重而矮胖起来,但他仍然能比任何一个地生人更好地适应月球引力。

当吉米伸开腿以袋鼠那种跳跃方式前进的时候,他爸爸也跟不上他。

环形山外面的斜坡向南面倾斜着,而低斜在南面天空的地球已经几乎变成了完整的圆形,因此映得整个环形山的坡面上一片光明。

斜坡非常平缓,即使加上太空服的重量也不能阻止吉米向前急冲一跃,仿佛月球引力不存在一样飘浮在空中。

“快过来,罗伯特!

”他喊道。

罗伯特从无线电里听到了他的喊声,尖啸着随后跳了过来。

像吉米那样的行家也跑不过罗伯特,这家伙又不需要太空服,又长着四条腿,还一身钢筋铁骨。

罗伯特跃过吉米的头顶,翻了个筋斗,正好落在他的脚边。

“别显摆了,罗伯特,”吉米说,“跟在我边上。

罗伯特再次发出尖啸声,这种特殊的尖啸声表示“是!

“我才不信你呢,你这个骗子!

”吉米喊着。

然后,他最后一跳,划出一道越过环形山顶的曲线落在里面的山坡上。

地球沉在了环形山顶的外面,他周围立刻被浓重的黑暗所包围。

一阵温暖而友好的黑暗抹去了地面和天空的差别,除了闪烁的星光。

事实上,吉米本不该一个人在环形山黑暗的内部玩。

大人们说那是危险的,但那只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去过那里。

地面很平坦,踩上去嘎嘎作响,而吉米知道仅有的几块岩石每一块准确的位置。

另外,当罗伯特在他身边蹦来蹦去,又是尖叫又是闪光的时候,他在黑暗中跑一跑又可能有什么危险呢?

就算没有它的闪光,罗伯特通过雷达也能知道它在哪里,吉米又在哪里。

当罗伯特在身边的时候,吉米又怎么可能走错路呢?

当他太靠近一块岩石的时候,罗伯特会轻轻地碰他的腿;罗伯特会跳到他的怀里表示它是多么喜欢他;当吉米藏到岩石后面的时候,罗伯特会一面转着圈子,一面惊恐地低声叫着。

而实际上,做这一切的同时,罗伯特总是清楚地知道他在哪里。

有一次,他一直躺着,假装受了伤,罗伯特就发出了无线电警报,月球城中的人们就飞快地赶来了。

事后,他爸爸告诉了他这个小把戏,他就再也没试过了。

正在吉米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从他的个人波段传来他爸爸的声音:

“吉米,回来,我有些事要告诉你。

吉米现在脱下了太空服,洗了个澡。

当你从外面进来的时候总是要洗个澡的。

甚至罗伯特也要冲个淋浴,但它很喜欢。

它四脚着地站在那里,小小的一尺长的身子轻微振动着,发着微光,它小小的脑袋上没有嘴巴,只有两个大大的玻璃眼睛,还有一个小小的突起——那里是它的大脑。

它不停地尖叫着,直到安德森先生说:

“安静点,罗伯特。

安德森先生微笑着:

“吉米,我们给你带了一份礼物。

它现在在火箭站呢,等明天所有的检查都完成了之后我们就可以见到它了。

我想我现在应该告诉你。

“地球上的吗,爸爸?

”“孩子,是地球上的一只狗。

一只真正的狗。

一只小苏格兰狗。

月球上的第一只狗。

你再也不需要罗伯特了。

你知道,我们不能把它们都留下来,别的孩子会带走罗伯特的。

”他看起来想等吉米说什么,但又接了下去,“吉米,你知道什么是一只真正的狗吗?

它是活生生的。

而罗伯特只是一个机械仿制品,一只机器狗,它也因此得名。

吉米皱起了眉毛:

“罗伯特不是个仿制品,它是我的狗。

“不是真正的狗,吉米。

罗伯特只是一堆钢铁和线圈加上一个简单的电子脑而已。

它不是活的。

”“它能做我让它做的每一件事,爸爸。

它能理解我,它肯定是活的。

“不,儿子。

罗伯特只是一个机器。

是编好的程序让它做的。

而一只狗是活生生的。

当你有了一只狗之后,你再也不会要罗伯特了。

“狗需要太空服,不是吗?

”“是的,当然。

但这是值得的,它会用得到的。

而当它在市里的时候就不需要了。

当它来了,你就会看到不同了。

吉米看着罗伯特,它又叫了起来,很低很慢的声音,仿佛惊惶不安的样子。

吉米伸出了胳膊,罗伯特跳进他的臂弯。

吉米说:

“罗伯特和那只狗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这很难解释,”安德森先生说,“但很容易看出来。

狗会真正地喜爱你。

而罗伯特是被调制成装作它喜欢你的样子。

“但是,爸爸,我们并不知道狗的内心是怎样的,或它是怎么感受的。

也许它也是装出来的。

安德森先生皱起了眉毛:

“吉米,当你体会到活生生的东西的爱的时候,你会知道其中的差别的。

吉米紧紧地抱住罗伯特,他也皱起了眉毛。

他那不顾一切的表情显示出他不会改变他的想法。

他说:

“但它们所装出来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你们想过我的感觉吗?

我喜欢罗伯特,这才是真的。

”而那只在它一生中从来没有被这么紧地抱着的小机器狗,急促而尖锐地叫了起来。

104.结合语境,品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我才不信你呢,你这个骗子!

”吉米喊着。

(体会吉米说话时的心情)

(2)“孩子,是地球上的一只狗。

一只真正的狗。

一只小苏格兰狗。

月球上的第一只狗。

”(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简述理由)

105.这篇小说在情节的推进过程中多处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106.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如何看待吉米和安德森先生关于“罗伯特的去留”的矛盾。

107.《流浪地球》在春节期间热映,引发了国内拍摄科幻电影的热潮。

请你结合文章,从小说内容、主旨、手法、观众期待等角度,向某影业写一封推荐信,推荐《孩子最好的朋友》作为下一部科幻电影的选材。

不少于80字,理由可以分条写。

【答案】

104.

(1)写出了吉米对罗伯特遵从他指令的怀疑,表达了吉米对罗伯特调皮行为的嗔怪,体现了他们之间亲密的关系。

(2)反复强调数量“一只”,体现了在月球上拥有这只来自地球的真正的狗的珍贵和来之不易,呼应上文安德森太太的话,同时也为下文安德森先生觉得罗伯特无足轻重作铺垫。

105.示例:

文章开头借安德森夫妇的谈话,如“月生人”“火箭站”等词,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同时巧妙地交代了小说的背景。

106.示例:

父子俩关于罗伯特去留的矛盾实际上是一种代沟,是孩子的天真纯粹的情感付出和成人值不值的现实意义之间的矛盾。

安德森先生将自己的意愿和喜恶强加给孩子,忽略了孩子的情感体验。

这种矛盾也体现了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矛盾心态。

作者正是通过父子间的矛盾展现了对沟通、教育,以及人类与人工智能关系的思考。

107.示例:

推荐信

尊敬的某影业负责人:

《流浪地球》的热映说明当下科幻电影在国内很有市场。

我建议贵公司要趁着这场科幻之风,拍摄优秀的科幻电影,赢取业界良好的口碑。

在此,我向您推荐《孩子最好的朋友》作为下一部科幻电影的选材。

理由如下:

首先,《孩子最好的朋友》这部科幻小说将故事发生的场景设置在月球。

这样的未来生活能满足影迷们对未来的幻想。

其次,这部科幻小说悬念迭生,层层推进,情节引人入胜,适合改编为电影。

再次,这部科幻小说主题多元化,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出现分歧,能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思考,具有现实意义。

推荐人:

某影迷

2019年10月22日

【解析】

104.

(1)根据前文中吉米和罗伯特的玩耍对话中可知,他们是一对好伙伴、好朋友。

在这里“骗子”是好朋友玩闹之间的戏称,更能体现他们关系的亲密。

这时吉米的心情是愉悦的。

(2)这段话中有四个“一只”,用反复的手法强调这只来自地球的真正的狗的珍贵,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05.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写作技巧,具体为设置悬念的运用。

悬念,即是指句子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的情景。

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悬念的作用是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如第一段中询问“吉米在哪里?

”,及后文中“火箭站”“月生人”等令人陌生引发读者的好奇心的词语。

据此可作答。

106.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本题是父子俩关于“罗伯特的去留”的矛盾,在陈述自己独特见解的同时,还应该紧扣文本。

结合本文主题,可以从人生目标、价值观、性格爱好、社会角色等角度展开论述。

具体可以谈论孩子与成年人不同的价值观,父亲并不懂孩子的内心,忽略了与孩子内心深处的沟通,以及人类与人工智能关系的思考等方面进行作答。

107.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信息,并注意语言得体,简洁。

根据信息的关键点“科幻电影的热潮”,展开推荐。

阐述理由时围绕月球场景、人工智能等科幻元素入手推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