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534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40分。

1.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

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

()

A.黄河中游B.长江下游C.珠江三角洲D.辽河流域

【答案】B

2.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A.黄帝B.舜C.禹D.启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治理黄河水患取得成功,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故题文的“他”是指禹。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获取题文的关键信息“治理洪水”、“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从本题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C。

3.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A.夏朝B.商朝

C.周朝D.秦朝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春秋时期的政治据是“永乐征伐自诸侯出”。

诸侯的出现与西周什么政治制度有关?

()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内容。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5.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列成语中源自晋楚争霸的是()

A.问鼎中原B.纸上谈兵C.卧薪尝胆D.三顾茅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的相关知识点。

根据所学知识,问鼎中原源于晋楚争霸的楚庄王,纸上谈兵源于战国的长平之战,卧薪尝胆源于春秋的吴越争霸,三顾茅庐源于刘备三请诸葛亮。

分析选项可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6.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

“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

”“他的好处”包括()

①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推行郡县制④统一货币、度量衡⑤修建陵墓

A.①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⑤D.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千古一帝秦始皇。

①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这属于他的贡献;②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古代文化,这是他暴虐的体现;③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后世影响很大,这是他的贡献;④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推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这是他的贡献;⑤秦始皇修建陵墓,给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这是他暴虐的体现。

所以符合题意的是①③④,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7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最直接的原因是他们因遇雨误期,而按秦律当斩,这背后的原因就是秦朝的暴政刑法的残酷;除此之外,秦朝时期的暴政还体现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统一度量衡是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与题意部不符;故选B。

8.班固《汉书》中“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记载的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哪一措施?

()

A.颁布“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派张骞出使西域D.统一文字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文中“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巩固统一采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

故选B。

9.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A.AB.BC.CD.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

回顾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正式管辖,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由此分析可知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张骞出使西域使西汉与西域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故A错误;丝绸之路主要运输丝绸,还有其它商品。

故B错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故C错误。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0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ABC都不符合题干的时间要求,所以答案选D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1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不是主要原因。

故选B。

点睛:

抓住信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解题的关键,需熟练掌握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12.小明正在准备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素材可以被入选的有()

①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②颁布均田令

③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④颁布“推恩令”⑤迁都洛阳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

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的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495年正式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①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颁布均田令;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迁都洛阳都和北魏孝文帝有关。

颁布“推恩令”是汉武帝的措施,可以排除。

故①②③⑤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13.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A.人面鱼纹盆B.司母戊鼎

C.毛公鼎D.兵马俑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的“商朝青铜器”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ACD都不是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

14.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下列属于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的有()

①《九章算术》②《齐民要术》③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④全身麻醉手术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属于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①《九章算术》东汉前期;选项②《齐民要术》北魏时期;选项③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东汉时期;选项④全身麻醉手术法,东汉时期;因此只有选项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15.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

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A.阿基米德B.张衡

C.祖冲之D.宋应星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张衡发明地动仪;宋应星编写《天工开物》;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祖冲之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

记忆祖冲之算出圆周率数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是世界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第7位的科学家,得出答案。

16.春秋战国时期,造就出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文化巨匠。

以下对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A.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

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

不正确的,“苛政猛于虎”是《礼记》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这个是不正确的,应该是老子的主张,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是不正确的,这是孟子的主张,只有A是正确的,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17.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开创了“论从史出”的治史方法,第一次以纪传体通史的体例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

这部史学名著是()

A.《汉书》B.《后汉书》C.《三国志》D.《史记》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总计10分)

1.尧、舜、禹之间的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方式,被古人称为“__________”。

为了巩固对辽阔土地和殷商遗民的统治,西周推行了_________制。

【答案】

(1).禅让

(2).分封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在尧、舜、禹时期,以推举的方式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2._________、________首倡的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答案】

(1).陈胜

(2).吴广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爆发的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的农民大起义,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反动统治,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汉武帝时,派遣_______、________发动三次大规模的战争,打败匈奴,确保了北方地区的安全。

【答案】

(1).卫青

(2).霍去病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派卫青、霍去病对匈奴发动三次大规模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抵御西汉的进攻,确保了北方地区的安全。

4.西汉历史学家_________编写《史记》,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通史。

【答案】

(1).司马迁

(2).纪传体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奠定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北魏贾思勰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

【答案】

(1).伤寒杂病论

(2).齐民要术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结合自己实践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北魏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他写的《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改正(每小题2分,总计10分)

1.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汤把都城迁到殷,商的都城稳定下来。

()

改正:

【答案】错误:

汤改正:

盘庚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水患严重,商朝前期多次迁都。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商的都城稳定下来。

因此,商朝又称殷朝或者殷商。

故本题错误是汤,改正为盘庚。

2.秦始皇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司法。

()

改正:

【答案】错误:

司法改正:

监察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规定: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军政大权。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因此,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

故本题错误是司法,改正为监察。

3.三国时期,在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造船业。

()

改正:

【答案】错误:

造船业改正:

织造麻布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期,南方得到初步开发。

在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织造麻布,当时有一地方出产的越布是著名特产。

故本题错误是造船业,改正为织造麻布

4.从西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少数民族纷纷内迁。

()

改正:

【答案】错误:

西汉末年改正:

东汉末年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东汉末年起,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有:

匈奴、鲜卑、羯、氐、羌。

故本题错误是西汉末年,改正为东汉末年。

5.四川出土的四羊方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

改正:

【答案】错误:

四川改正:

湖南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四面各有一条龙,四角各铸一只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故本题错误是四川,改正为湖南。

四、材料解析题(总计40分)

1.《宋书》记载: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

(1)这里“江南”主要是指哪一地区?

(2)江南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势?

(3)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答案】

(1)“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等地)

(2)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等

(3)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说的“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等地)。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以南,那里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这些都是江南地区具有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他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

——翦伯赞

(1)材料中的“他”是谁?

他曾几次出使西域?

(2)他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当时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理西域?

(3)他在出使西域的路途中历尽坎坷,你认为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的?

【答案】

(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2)借用西域大月氏的力量,夹击匈奴西域都护府

(3)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解析】

(1)依据材料的“他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可知材料中的“他”是张骞。

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38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联络西域大月氏的力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3)张骞出使西域,要穿过茫茫的沙漠、戈壁,自然条件艰苦;途中还有匈奴的拦截和常年扣押,时时有杀身之险。

张骞历尽艰辛,最后不辱使命,到达西域。

了解了西域各国的基本情况和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张骞敢于冒险,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百折不挠,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和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以及诚实、厚道、正义、求实的作风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的。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和西汉对西域的管辖的历史史实。

在张骞出使西域的路途中历尽坎坷,不辱使命。

张骞的报效祖国、不畏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的西域都护,是我国对新疆的最早管辖,证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3.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画像砖《讲经图》,所说的“经”是指“六经”,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最早兴办太学的皇帝是谁?

当时太学设置在何处?

(2)这位皇帝采纳哪位学者的什么建议,使儒家学说从此成为中国封建朝代的正统思想

(3)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谁?

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作为教育家,他对古代教育有哪些杰出贡献?

请列举你所知道的他的教育名言2条。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髓,谈谈这句话对你处理同学关系有何启示?

【答案】

(1)汉武帝长安

(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孔子;仁;创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编订《诗》、《书》和《春秋》等作为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答出任意一点就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等任写两句

(4)尊重他人,求同存异;适度忍让,体谅他人;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学习儒家的经典著作。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学说的人,均受到排斥。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

孔子是位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他编订《诗》、《书》和《春秋》等作为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

在教学中,孔子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都是孔子的教育名言。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

解释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在他人的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这句话对处理同学关系的启示是: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适度忍让,体谅他人;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儒学的创立和发展。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孔子是大思想家,其思想核心是仁;孔子是大教育家,在教育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4.与时俱进。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

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3)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

……帝曰:

“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4)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

(5)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请你谈谈你对我国推广普通话意义的认识。

【答案】

(1)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奖励生产。

(2)奖励军功

(3)使秦国的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说汉语。

(5)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言种类繁多,推广普通话便于进行交流。

【解析】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点。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

“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反映的是推行县制;“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反映的是奖励生产。

(2)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点。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规定,按照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所以公元前350年秦国的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是由于奖励军功而获田产的。

(3)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商鞅变法实行的推行县制、奖励生产、奖励军功等一系列措施,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此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材料二中的“魏主”指北魏孝文帝,“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意思是禁止说鲜卑语,学习说汉语,它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之一。

(5)此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对我国推广普通话积极意义的认识。

北魏孝文帝改革要求学习说汉语,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言种类繁多,推广普通话便于进行交流,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商鞅变法;人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