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03726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8 大小:2.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8页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8页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8页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8页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8页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8页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8页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8页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8页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8页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8页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8页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8页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8页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8页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8页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8页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8页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8页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8页
亲,该文档总共2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2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全套讲义.docx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本章考情分析】

年份

单选题

多选题

合计

2017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2016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2015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2014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2013年

5题5分

1题2分

7分

2012年

5题5分

2题2分

9分

【本章考点概览】

【本章考点详解】

【考点一】需求及市场需求

关于需求及市场需求的有关知识点如表1-1所示。

表1-1需求及市场需求

含义

考试重点

需求

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

购买欲望(愿意)

支付能力(能够)

市场需求

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考点小贴士】需求的构成要素记忆方法:

我想我能通过中级经济师考试。

想——购买欲望;

能——支付能力;

我——买方(主要指消费者)

【经典例题】

【真题:

2013年多选题】需求的构成要素有()。

A.消费者偏好

B.商品价格

C.生产者预期

D.消费者有支付能力

E.消费者有购买欲望

【答案】DE

【解题思路】本题根据“我想我能”找关键字,即可选择出E选项——消费者购买欲望和D选项——消费者支付能力。

本题注意,需求的构成要素只有两个,“想+能”,对于影响“想”的因素和影响“能”的因素均不选。

【考点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

(一)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如图1-1所示。

【解释1】替代品的价格。

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波音飞机和空客飞机等。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具体分析如图1-2所示。

【解释2】互补品的价格。

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具体分析如图1-3所示。

【考点小贴士】关于替代品价格和互补品价格对商品需求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考点,但考生不能死记硬背结论,否则极易混淆。

考生可以直接根据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举例来做题,虽然替代品和互补品例子很多,但为了快速做题,要一直用一个例子,比如替代品用“煤气和电”,互补品用“汽车和汽油”,然后经过简单的分析,画出箭头方向,就可以把题做对。

【经典例题】

【真题:

2009年单选题】某月内,甲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上升,引起的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分别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这类商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情况是()。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通过举例子,画箭头就可以做正确。

为简便起见,不需要找甲商品的替代品和甲商品的互补品,直接用我们平时常用的两个例子就可以,因为结论都是相同的。

【考点三】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规律及需求曲线如表1-2所示。

表1-2需求规律及需求曲线

类别

含义

需求规律

需求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即商品价格提高,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曲线

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需求的变化情形有两种:

(1)需求数量变动: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简记:

线不动,点动),如图1-4所示。

P为商品价格,Qd为需求量,D为需求曲线。

(2)需求变动:

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简记:

线动),如图1-5所示。

【提示】本处需掌握什么因素导致需求曲线位移,向右平移还是向左平移。

由于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就是所有消费者个人对该种商品需求之和。

因此,市场需求曲线也就是所有个别消费者需求曲线水平加总。

【经典例题】

【例题:

多选题】一般来说,导致需求曲线向右平移的因素有()。

A.商品价格下降

B.替代品价格上涨

C.互补品价格下降

D.消费者偏好增强

E.生产成本上升

【答案】BCD

【解题思路】本题做题思路:

根据“需求”排除影响供给的因素(E选项);再根据“平移”商品本身价格因素(A选项);最后根据“向右”,即需求量变大,选出B、C、D三项。

【考点四】影响供给的因素

一、供给的含义

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如图1-6所示。

图1-6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

(1)产品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呈正方向变化。

(2)生产成本。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3)生产技术。

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本并进而影响供给。

(4)预期。

生产者或销售者的价格预期会引起供给的变化。

【经典例题】

【真题:

2017年单选题】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

A.消费者偏好

B.生产成本

C.消费者预期

D.消费者收入

【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核影响供给的因素和影响需求的因素的区分,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生产成本、生产技术、产品价格等,主要是和“生产”挂钩的因素,而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是和“消费者”挂钩。

【考点五】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

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如表1-3所示。

表1-3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

类别

含义

供给规律

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即市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市场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

供给曲线

描述供给量和价格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如下:

(1)供给数量变动: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

(简记:

线不动,点动)如图1-7所示。

P代表商品价格,Qs代表供给量,S代表供给曲线

(2)供给变动:

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简记:

线动)

【经典例题】

【真题:

2013年单选题】以纵轴代表价格、横轴代表产量绘制某种农产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当生产成本上升时,在坐标图上就表现为这种农产品的()。

A.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

B.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

C.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

D.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

【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核供给曲线的位移。

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当产品价格不变,生产成本增加时会导致供给量下降,从而导致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考点小贴士】不管是需求曲线还是供给曲线,如果产品价格不变,当量变大时,曲线向右平移,当量变小时,曲线向左平移。

【考点六】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

一、均衡价格的含义

均衡价格是指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在实际生活中,供求十分活跃,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任何市场上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

关于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最高限价及保护价格有关重点如图1-9所示。

【考点小贴士】

关于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的记忆方法:

可以通过记忆“保过”举一反三。

若考核最高限价,全部反义词就可以。

【经典例题】

【真题:

2012年多选题】关于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有()。

A.保护价格总是低于均衡价格

B.保护价格总是高于均衡价格

C.保护价格有可能导致市场过剩

D.保护价格有可能导致市场短缺

E.保护价格会导致变相涨价现象

【答案】BC

【解题思路】本题题干出现“保护价格”,就要立即想到“保过”两个字,稍加思量,就可以选择出C选项“过剩”和B选项“超过”。

【真题:

2016年多选题】当政府对部分重要产品(例如肉类禽蛋等)实施最高限价政策时,通常会发生的情况有()。

A.刺激生产增加

B.增加经营者收入

C.增加生产者成本

D.出现市场短缺

E.如果政府监管不力,会产生黑市交易

【答案】DE

【解题思路】本题考核最高限价,可依据“保过”反义词去选。

实施保护价格市场过剩,那实施最高限价市场就会短缺,先选择出D选项市场短缺,也可选择出E选项黑市交易;根据短缺(供给少),可判断卖方不愿意卖,即抑制生产,刺激消费,会减少经营者收入。

而针对C选项增加生产者成本可以从“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来判断,若生产者购买的材料物资实施了最高限价,就会使生产者的购买成本降低,从而降低生产者的成本,C选项错误。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精讲班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考点七】四种弹性系数的计算及类型

一、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需求量对价格的反映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提示】需求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动符号相反,因此Ed为负数,为简便起见,我们通常把负号略去,取其绝对值。

【例题:

2013年单选题】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0.5,当价格为每台32元时,其销售量为1000台。

如果这种商品价格下降10%,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其销售量是()台。

A.950

B.1050

C.1000

D.1100

【答案】B

【解析】需求价格弹性系数0.5,表示需求的变动率是价格变动率的0.5倍,价格变动率是10%,则需求的变动率就是0.5*10%=5%,确定需求变动率后,再确定变动方向,价格和需求反方向变动,即商品价格下降10%,需求量应增加5%。

原来的销售量为1000台,增加5%后的销售量=1000×(1+5%)=1050台。

(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点弹性和弧弹性

类型

含义

适用

点弹性

需求曲线某一点上的弹性,等于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对变化对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变化的比。

即 

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弧弹性

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弧的弹性,等于需求量的相对变化量对价格相对变动量的比值。

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提示】点弹性和弧弹性计算上的区别就在于变动率的分母

点弹性变动率的分母是原需求量和原价格;

弧弹性变动率的分母是平均需求量和平均价格。

【例题:

2011单选题】某商品的价格为2元/件时,销售量为300件;当价格提高到4元/件时,销售量为100件。

按照弧弹性公式计算,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A.0.40

B.0.67

C.1.50

D.2.00

【答案】C

【解析】考核弧弹性的计算公式:

ΔQ=100-300=-200

ΔP=4-2=2

(Q1+Q2)/2=(300+100)/2=200

(P1+P2)/2=(2+4)/2=3

需求价格弹性=[-200/200]/(2/3)=-1.5

由于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始终是负数,所以可以直接用绝对值表示。

【延伸】本题若按点弹性计算公式可得

需求价格弹性==-2/3,即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2/3

(三)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及价格与销售收入的关系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通常有三种类型,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与生产者或销售者的收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如下表所示: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的类型

价格与生产者销售收入的关系

Ed>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

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Ed<1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

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Ed=1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即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

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

【考点小贴士】Ed<1,说明价格对需求的影响小,即,价格上涨很多,需求只下降一点点,价格乘以销售量的结果是销售收入,因此,销售收入就会随着价格的上涨有所增加,简单记忆就是对于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的商品,站在卖方的角度“涨价好”,涨价销售收入会增加。

【例题:

2012年单选题】通常情况下,生产者通过提高某产品单位销售价格而增加其销售总收入的前提条件是该产品的()。

A.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

B.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

C.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

D.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

【答案】D

【解析】通过题干中提高价格增加收入,即“涨价好”可选择D选项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本题考点也在2017年考核过。

【例题:

单选题】假设某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2,当商品的价格为1元时,销售量为10万件,厂商的销售收入为10万元;当商品的价格上升10%时,商品的销售收入为()万元.

A8.8

B10

C12

D7.6

【答案】A

【解析】当商品的价格上升10%时,商品的销售量下降20%,此时商品的价格为1.1元,商品的销售量为10*(1-20%)=8万件,商品的销售收入为8.8万元.显然提价后,厂商的销售收入下降了。

二、需求交叉弹性

(一)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定义和公式

  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j)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i)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Eij=

(二)需求交叉弹性的类型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类型

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

应用举例

Eij>0

替代关系

煤气和电

Eij<0

互补关系

汽车和汽油

Eij=0

不存在相关关系

大白菜与宇宙飞船

【例题:

2013年单选题】可以用于判断两种商品或者服务是否具有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的指标是()。

A.需求价格弹性

B.需求交叉弹性

C.供给价格弹性

D.需求收入弹性

【答案】B

【解析】通过本题掌握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及类型。

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j)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i)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例题:

2010年单选题】如果两种商品x和y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是-2.3,那么可以判断出()。

A.x和y是替代品

B.x和y是互补品

C.x和y是高档品

D.x和y是低价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判断方法如下图:

汽车需求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0

汽油价格

三、需求收入弹性

(一)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和公式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的变动和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之比,用以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二)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

【提示】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划分“高档品”、“必需品”“低档品”的标准。

(1)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称为“高档品”;

(2)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的商品,称为“必需品”。

(3)需求收入弹性小于0的商品,称为“低档品”

【例题:

2012年单选题】假设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的个人收入增加了20%,由此导致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下降了12%,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该商品属于()。

A.高档品

B.边际商品

C.低档品

D.必需品

【答案】C

【解析】收入增加,需求下降,符合低档品的性质。

四、供给价格弹性

(一)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和公式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即:

供给价格弹性系数==

  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和供给量是呈同方向变化的,因此Es为正值。

(二)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1)Es>1,供给富有弹性

(2)Es<1,供给缺乏弹性

(3)Es=1,供给单位弹性

(4)Es=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5)Es=∞,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考点八】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和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一)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具体影响

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

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则需求价格弹性大。

商品的重要性

生活基本必需品,需求弹性小;

非必需的高档商品,需求弹性大。

商品用途的多少

一般来说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时间

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弹性越缺乏,时间越长,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二)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对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

时间(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

短期内,供给弹性一般较小;

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

生产周期越长,供给弹性越小。

对于农产品来说,短期内供给弹性几乎为0

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投入品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则供给弹性大。

【经典例题】

【例题:

2012年多选题】通常情况下,影响某种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有()。

A.该种商品的生产自然条件状况

B.该种商品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

C.该种商品的生产周期

D.该种商品的重要性

E.该种商品的用途

【答案】AC

【解析】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多与“生产”挂钩,如生产需求时间、生产需要料、工、费等投入品、生产要有生产周期,生产要依赖自然条件。

另外对于“时间”这个因素既影响需求价格弹性也影响供给价格弹性。

【本章考点回顾】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本章考情分析】

年份

单选题

多选题

合计

2017年

1题1分

1题2分

3分

2016年

1题1分

-

1分

2015年

1题1分

-

1分

2014年

3题3分

1题2分

5分

2013年

2题2分

-

2分

2012年

3题3分

-

3分

【本章考点概览】

无差异曲线

预算约束

消费者均衡及需求曲线

1.效用理论

2.无差异曲线

3.预算约束线

4.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5.需求曲线的推导

6.商品价格变化产生的两种效应

【本章考点详解】

【考点一】效用理论

效用理论

项目

具体内容

经济人假设

是指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

效用

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人们的心理感觉,是主观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基数效用论

观点:

该理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可以用基数,就是用1、2、3、4……这些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

基数效用论下效用是可计量的,所以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1)总效用: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总和。

一般来说,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

(2)边际效用:

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提示】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即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时,边际效用为0;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总效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序数效用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关系

相同点:

均用来分析消费者行为,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的

不同点:

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序数效用理论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基数效用论下效用可加总,即能直接衡量,而序数效用论下效用不能加总,即不能直接衡量

【真题:

2014年单选题】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

A.边际效用是否递减

B.效用是否可以直接衡量

C.效用函数是否线性

D.是否承认效用

【答案】B

【解析】通过本题掌握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

基数效用论下效用能直接衡量,而序数效用论下效用不能直接衡量。

【考点二】无差异曲线

一、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基本假定

含义

完备性

如果只有A和B两种组合,消费者总是可以做出,也只能做出下面三种判断中的一种:

①对A的偏好大于B;②对B的偏好大于A;③对两者偏好无差异

【提示】完备性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的表达出来

可传递性

假定有A、B、C三种组合,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又大于C,那么对A的偏好必定大于对C的偏好

【提示】可传递性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

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如果两组商品的区别只是在于其中一种商品数量的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较多的那个组合,也就是多多益善

二、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形状和基本特征

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O

X2

X1

【真题:

2014年单选题】在序数效用理论中,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曲线是()。

A.预算约束线

B.平均成本线

C.无差异曲线

D.等产量线

【答案】C

【解析】描述消费者偏好的曲线是无差异曲线,本题考点近5年共考核4次。

【真题:

2012单选题】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由()决定的。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收入

C.所购买商品的价格

D.相关商品的价格

【答案】A

【解析】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分析】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代表的商品数量越多,根据“多比少好”的假定,消费者得到的满足程度水平越高

X2

O

X1

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分析】

A、B均位于I2,A、B偏好相同;A、C均位于I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