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755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docx

《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docx

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

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

将森林健康理念贯彻到森林经营实践当中

——中美森林健康经营试验示范区项目总结

一、项目概况

2002年,国家林业局和美国林务局共同开展了中美森林健康合作项目。

首批5个试验示范区分别建立在江西省信丰县、云南省丽江县、贵州省麻江县、陕西省佛坪县和北京市八达岭林场,基本覆盖了长江流域和太行山区森林培育经营的主要类型。

2006年,国家林业局又新增加了河北省新乐市、山东省泰山林场、四川省金堂县和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4个试验示范区,示范区总数达到9个。

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和项目区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示范区成为我国探索森林健康经营的试验田,经过10年的建设,逐步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森林健康经营做法,取得了森林健康经营工作点上突破,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建设成效逐步显现。

项目区森林质量明显提高,森林生态显著改善,群众的收入不断增加,参与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森林健康理念在全国范围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中美森林健康示范项目对于我国引入森林健康经营理念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从国内关于森林健康概念、背景、措施、评价等各方面的研究和相关实践工作来看,都是从2002年左右开始起步的。

二、主要做法

(一)确定健康经营类型

我国幅员辽阔,森林类型多样,中美森林健康试验示范,充分考虑了不同示范区森林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对森林资源的主要功能需求,根据培育对象和目标不同探索建立不同的森林健康经营模式。

比较典型的有,贵州麻江天然次生林及封育林健康类型,江西信丰低效林改造及经济林健康类型,云南丽江天然林及次生林旅游区森林健康类型,陕西佛坪珍贵野生动物栖息地森林健康类型,北京八达岭国有林场经营及景观游憩林、水源涵养林健康类型,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寒温带针叶林健康类型等。

在确定健康经营类型的基础上,各项目建设区都开展了针对经营区存在问题的森林健康问题诊断。

江西省信丰县于2002年启动森林健康项目,共实施了两期建设工程。

一期工程项目区所在的大桥镇八角村,是一个多立地类型、多林种树种、多针叶纯林、常发性和新发病虫害较严重的典型南方丘陵,健康诊断结果是:

生态系统整体脆弱,导致了生物灾害严重、森林火灾隐患多;经济林经营粗放,造成了经济效益低下等。

二期工程项目区所在的赣江一级支流桃江河河流,健康诊断结果是:

稀土矿开采和林果开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树种单一、林种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全面开展森林健康问题诊断是制定合理经营措施,确保经营成效的首要条件。

陕西省佛坪县地处中国自然地理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南麓,境内群山雄峙、溪流纵横、珍禽异兽、鸟语花香,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项目建设开始于2002年。

项目区森林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林分结构不合理,针阔比例1:

9,树种结构不合理,栎类资源占90%,林分大部分为多代萌生的单层次生林;社会经济发展落后,林区百姓生活条件较差,“靠山吃山”的生产经营活动对森林景观和环境造成影响;无林地面积多、25度以上坡耕地比例占耕地总面积56.%。

山东省泰山林场地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五岳之首”的泰山景区,于2006年开始项目建设。

其森林健康诊断结果为:

五十年代末期营造的大量人工林主导功能低下、水土保持能力较弱;林业有害生物大面积爆发,松材线虫病威胁最大;游客众多增加森林火灾隐患,旅游活动干扰森林群落稳定性。

确立不同示范区的经营类型,把好森林健康问题的脉,为项目区科学编制规划(实施方案),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建设内容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科学编制经营规划

森林健康经营项目区面积大小不一,大到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和陕西省佛坪县示范区的7000多公顷,小到江西省信丰县、四川省金堂县示范区的1000多公顷,均依托有关林业院校和科研生产单位编制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或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及成效监测等,确保了项目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连贯性。

北京八达岭林场示范区根据项目区实地调查情况,结合长期经营计划,制定了以主导功能健康为中心,多种效益最大化的项目年度实施方案。

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森林生态游憩体系建设、低效林建康改造、近自然化森林健康经营、土壤健康经营、森林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森林火险管理、森林健康监测等。

信丰项目区按照不同地类、不同林分类型和不同经营目的,科学编制森林健康经营规划。

将项目区分为五大经营区,即造林补植区、抚育改造区、经济果木林建设区、复层异龄林培育区、地带性植被恢复区,建设内容为优化森林结构、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及生态效益监测等。

佛坪项目区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佛坪县健康林试验示范区涉及佛坪县林业局和国家级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所管辖的范围,在建设项目布局上,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片实施的原则进行。

根据区内资源调查情况,将试验示范区划分为健康森林区、大熊猫走廊带建设区、恢复健康森林区、营造健康森林区。

建设项目布局上紧紧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森林,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从保护和扩大大熊猫栖息地,建立野生动物走廊带、营造林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监测与宣教工程、社区发展项目等五个方面入手,根据各区的不同特点来安排建设项目。

山东省泰山林场结合实际编制了《泰山林场森林健康试验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岱前风景林健康示范区、后石坞古松保护示范区和桃花峪(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三个示范区的方案。

重点分别是调整风景林结构,增加景观多样性,协调旅游活动与森林健康的关系,加快风景林的进展演替;保护古树生态环境,促进古树健康生长,形成旅游和古松群落和谐共进的发展关系;通过调整林分结构和组成,人工辅助形成稳定的针阔混交林,保护珍稀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

(三)加强项目宣传培训

森林健康关系着林区百姓生计。

森林健康示范项目特别重视示范区群众对于森林的依赖和需求,广泛采取了参与式的工作方法,充分听取项目区村干部、普通群众的意见、建议。

积极增强公众森林健康意识,提高示范区群众参与森林健康示范项目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接受和支持为促进森林健康而采取的措施。

云南省玉龙县黄山示范点项目实施以来有针对性地对护林员、林业技术员和参与种植造林的农户分别进行了培训。

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组织业务培训等形式,为项目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和技术力量。

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制定了群众认可的护林公约。

对参与造林的林农进行造林及其相关知识培训,与农户共同完善了村民公约,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有计划的培训,项目区内的广大干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公众也掌握了实用技术。

山东省泰山林场建立了泰山赤鳞鱼科普馆、植物科普园等工程,设置各种介绍森林植物、生态文化、森林健康经营措施等科普知识标牌,做好科普教育工作。

按照国际通用惯例,在景区内设置了7大类1000余块信息展示标志,从而使游客在游览泰山时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相关信息,生态意识和旅游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加强与当地学校合作,利用爱鸟周和野生动物保护月,广泛宣传动物保护知识,提高人们生态保护意识。

江西信丰县、四川金堂县、贵州麻江县、云南玉龙县等地重点加强了示范区中小学森林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把森林健康理念送入课堂,并逐步将中小学建设成为森林健康科普教育基地。

(四)开展森林健康监测

结合项目实施,各示范区都建立了典型监测样地,开展了森林健康监测。

贵州省麻江县等示范区对区内生物多样性、森林类型及结构、景观生态格局、森林病虫害、气象、土壤、人为活动、地表径流及水土流失状况等进行了监测。

由科技支撑单位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由护林员开展野生动植物监测,由林业院校设置固定样地定期进行植物生长及种类监测。

北京八达岭林场开展了林分特征、植物多样性、植被类型、昆虫种类、病虫害状况、土壤特性、植被节水量、枯落物水容量、土壤抗蚀能力和蒸腾强度等方面的森林生态系统监测调查。

同时,在全市积极推广森林健康项目成果,按照科学性、系统性、简便性、独立性的原则,构建了全市森林健康监测指标体系,颁布了北京市地方标准《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云南省玉龙县还在示范区设置了一个小型气候观测站。

准确记录示范区的气候变化,为径流场监测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提供相关的气象数据。

森林健康监测工作不局限于对示范区典型森林类型的健康状况的监测,同时监测不同的森林健康经营措施对森林健康状况及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改进森林健康经营方案和设计针对性更强的经营措施提供指导。

(五)结合实际设计措施

各试验区根据地方实际,结合自身特点,重点解决薄弱环节,采取了多样化的措施推动森林健康工作。

云南省玉龙县太安项目示范区是高寒贫困山区,每年每户薪柴消耗量约在4-5吨。

从项目区实际出发,开展了太阳能热水器建设。

修枝和砍伐阔叶树是当地农户获得薪柴的唯一途径,过度修枝和砍伐阔叶树在对森林资源造成了破坏,特别是过度砍伐阔叶树种,改变了林分内树种结构,使项目区内针叶纯林、针叶相对纯林、针叶混交林面积比例过大,增加了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影响到森林健康。

通过能源建设,项目区农户薪柴消耗量明显减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后的农户所消耗的薪柴由原来的4~5吨减少到2~3吨,效果非常明显,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项目区的薪柴消耗量,保护了森林资源,提高了项目区群众的保护意识。

山东泰山林场做好古树生态养护,实现旅游和古森林群落和谐共存。

泰山有古树名木18195株,隶属于27科45种,其中23株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泰山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被誉为“活文物”,具有记载历史、传承文明的特别价值,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

泰山林场按照“三通”、“六防”的要求,切实做好古树名木的生态养护工作。

即,确保古树的上部通光、中部通风和土壤通气;防树体倾斜、防土壤污染、防土壤板结、防伤根、防涝灾和防病虫害等。

重点改善古树生长的土壤环境,增强古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小古树的空间竞争效应,积极培育后备古树资源,按照景观培育的要求,采用“定株定向培育”的方式,有目的地选择保留了30株,作为古松后备资源加以培育。

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游憩及环境教育设施建设。

结合项目区的防火公路及步道建设,新修了1公里长的森林综合经营道路,不仅方便了项目区森林经营活动,并且给游人参观创造了条件。

同时把砍伐下来的枯死杨树、刺槐等充分利用,铺成台阶道路,既减少森林经营成本、降低森林火险和病虫害等级,还为游人游憩和环保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八达岭林场还在青龙谷建设了森林体验中心,树立了森林健康项目介绍牌匾、环保教育卡通画、森林健康经营措施监测样地标牌、森林科普知识宣传牌等,达到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广森林健康理念的目的。

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开展了森林抚育材利用及林副产品生产加工试验示范。

对抚育材的加工利用一方面可以增加项目区的经济收入,一方面可以降低发生森林火灾和病虫鼠害的危险。

一是利用抚育剩余物生产食用菌,小径白桦木粉碎成桦木屑,作为养殖人工袋装黑木耳、蘑菇等的原料。

二是利用抚育剩余物削片,削片后外销利用,作为造纸原料和生产刨花板的原料。

三是利用抚育剩余物发展养殖。

将抚育剩余物粉碎成桦木屑,加入专用发酵粉,建设发酵床,用于生态猪饲养,提高地表温度,提高卫生条件。

避免了人工堆腐,减少了资源浪费,杜绝了火险隐患。

(六)强化科技示范支撑

各地结合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探索示范区主要森林类型健康经营技术。

北京依托示范项目,向市科委申请开展了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北京山区森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目取得了多项理论成果:

一是以北京山区森林为对象,开展了森林健康基础理论、监测评价、经营技术体系以及试验示范等方面的研究。

提出了北京山区森林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北京森林健康监测、评价与预警技术体系,建立了北京山区不同功能类型的主要森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

二是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增加了森林碳汇与碳源、北京山区高保护价值森林研究等内容,适应了林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贵州省麻江县开展了森林多目标培育试验示范,包括马尾松商品林培育、杉木商品林培育、马尾松用材防护兼用林培育、水源涵养林培育、水土保持林培育、天然残次林培育等试验研究;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建立了森林健康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云南省玉龙县进行了不同林分生长变化规律及物种多样性研究、不同林分对水土保持影响效果的研究、森林病虫害预警预报系统研究等。

三、取得成效

(一)森林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为推广和宣传森林健康理念,国家林业局组织设计了森林健康标志,制作了森林健康宣传品,建设了中国森林健康网站,并组织各试区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森林健康宣传手册,详细介绍了试区实施森林健康理念、思路和实践经验,使森林健康经营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可。

各项目区通过广播、电视、墙报、集中授课、座谈会、科技大集等形式,深入项目区村庄、学校、庭院,向群众宣传森林健康理念,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明确了森林健康的内涵和意义,森林健康理念得到强化。

特别是在森林健康示范区建设工作中,充分尊重项目区农户、村组干部、乡镇政府三方的意愿,使广大干部群众对森林健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真正认识到项目实施不仅仅是单纯的植树造林,而是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结合,群众参与项目实施的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

森林健康理念在近10年得到了广泛传播,得到了政界、学界和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响应。

(二)主要生态问题得到遏制

通过森林健康项目建设,项目开展初期的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初步得到了改善。

北京市八达岭林场项目实施后,示范区森林生态系统日趋稳定、结构和功能得到完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进一步提高、森林自身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满足了市民所期望的森林多目标、多价值、多用途、多产品和多服务的需要,有效改善了首都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现状。

森林健康等级提高、森林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监测覆盖率达到了90%,防治率达到了95%、森林火险等级降低、小流域地表径流水质达到二类,小流域土壤侵蚀量降低了20%、林地固碳能力比实施前提高了15%。

江西省信丰县通过在项目区大力开展“造、封、改、补、抚”等森林经营,项目区不同地类的保水保土效益逐步改善,水土流失程度减轻。

项目区流域生态监测结果显示,实现了强度和极强度水土流失面积减少,逐渐转化为微度和中度侵蚀,年土壤侵蚀量由1.48万吨减少到0.67万吨,平均侵蚀模数由3185吨/km2•a减少到1887吨/km2•a以下。

通过建立坡面径流试验区,沟道径流堰和多点标桩对试验区不同利用土地类型水土保持效益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各种生物治理措施使水土流失得到明显改善。

荒山造林与封山育林措施土壤保水保土效果较好,灌木补植措施、乔木补植措施优于草本补植措施。

云南玉龙县示范区森林逐步向健康的方面发展,森林结构进一步改善、抵御灾害能力不断增强、功能不断完善,正逐步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示范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森林防护功能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水土流失、塌方、滑坡已得到有效遏制,河沟两岸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趋于稳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位于太安项目区吉子水库,每年来越冬的水禽数量和种类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项目区森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对样地长期监测显示,一方面,由于砍伐和清除林下灌丛,直接造成物种结构的减少;另一方面,通过种植速生树种,使天然更新的幼苗处于竞争劣势。

同时,人工林种植密度大,林下灌丛、草木因缺光、水等增援而生长不良,从而导致多样性的下降。

从种类组成和密度来看,鸟类夏季以阔叶林最为丰富,无论是种类和数量都高于其他样地。

冬季鸟类的种数也以阔叶林为最多,多样性最高。

具有群落结构复杂的优势,能为更多的生物提供栖息地或营养资源。

从全面发挥森林生态功能来看(如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改善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等),采取管护措施后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改观,鸟类、兽类、植物等数量与种类都有所增加,尤其是数量增加。

(三)森林经营队伍逐步加强

十年来,中方共有10个森林健康代表团访问了美国,美方也先后12次组织专家到中国森林健康项目区进行访问交流,并在中国合作召开了3次森林健康研讨会。

双方的交流互访,促进了中美两国森林健康领域的了解与沟通,加强了中美林业在森林生态系统、有害生物防治、资源监测评价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为引进、消化和吸收美国等国家森林健康经营的理念和技术,培训了一批项目区技术人员、业务骨干及村民。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考察、交流、研讨、培训、示范建设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各级行政和项目区广大群众的森林健康经营理念,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省、市、县、村各层次的森林健康经营技术专家和施工员。

贵州省麻江县以项目带动,培养科技人材,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已作为贵州大学教学实习地点,每年贵州大学都派博士、硕士以及本科生到项目区进行研究实习。

通过项目实施为麻江县林业局培养了两位硕士,增强了单位科技队伍的实力,提高了项目实施的科技含量。

山东省泰山林场高度重视队伍管理及人才培训工作,专门成立了泰山景区教育中心(泰山研究院),加强和规范了对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为了深入学习应用森林健康经营技术成果与经验,每年都组织相关专家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森林健康、有害生物防治、健康监测、森林经营等方面,全面提高了工作素质和能力。

(四)带动示范区内群众增收

森林健康项目的实施不仅在示范区群众当中宣传了森林健康理念,更使项目区群众享受到了由森林健康项目及其建设成效带来的生活条件改善。

云南省玉龙县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按照村民意愿和项目规划,2008年在以上村(组)旁、路边、沟边及房前屋后种植了1.2万株花椒,成活率达90%,保存率在85%以上。

2009年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的要求,在项目区种植了1.2万株优质泡核和4500株冬桃。

配合林下资源开发,发展林药种植和野生食用菌人工促繁及观赏植物培育和林药种植,采取农户与项目合作方式,给予一定的项目资金和技术扶持,同时由农户自筹部分资金,双方共同承担该项目建设所需的全部费用,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四川省金堂县项目区梨花沟村发展以“游农家、赏梨花”为主题的森林旅游产业。

在项目区功能定位上将该村规划为“景观培育生态观光游憩区”。

一方面,加强游憩区生态景观的建设,对坡耕地通过坡耕地治理,生物埂建设,在旅游通道及盐井沟居民聚居点实施新农村绿化家园行动,栽植黄葛树树、银杏、木兰、等观赏树种;另一方面,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修建步游道、垃圾清运池等,制作了一批景点标识标牌。

在扩大项目区景观规模的同时,促进了景区功能的完善和规范建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村农家生态旅游的发展,当地农户种植业收入比项目建设前提高100-300元/亩,开办农家乐的农户家庭总收入提高10000-20000元/年。

陕西佛坪县示范区的项目建设直接通过劳务工资促进了农户增收。

示范区村民通过参与造林、低效林改造、修路渠、森林管护等活动,从中获得劳务收入。

示范区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1069元,提高到2010年3240元。

(五)形成健康经营关键技术

森林健康项目建设的10年间,在中美双方和各项目区的共同努力下,研究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森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

森林健康评价是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建立一套科学的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科学制定森林保护对策提供依据,对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和环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美森林健康项目启动后,国家林业局组织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等单位,研究制定了区域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组织召开了“中美合作森林健康评价因子研讨会”,从生态和社会经济两个层面探索建立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一些项目示范区已形成了自己的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如北京森林健康状况诊断评价指标体系、贵州麻江示范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云南丽江村级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等。

北京市建立了功能导向型的森林健康经营技术体系,对不同功能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经营关键技术、不同功能典型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健康经营关键技术和不同功能典型灌木林生态系统健康经营关键技术加以探索,在关键树种选择、品种选择和最佳森林密度调控技术等。

项目发布《森林健康经营与生态系统评价规程》等4项地方标准,累计发表论文167篇,出版专著11部,项目所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森林健康研究的空白,初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北京山区不同森林类型的健康经营技术措施,形成了具有我市特色的森林健康经营体系。

通过森林健康经营技术措施的实施,八达岭项目区森林健康经营水平明显提高,2006年通过了国际FSC森林经营认证,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国际森林认证的生态公益型林场。

四川金堂县为川中丘陵区柏木林改造及经营开展探索性工作。

由于土壤、气候等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干扰,桤柏混交林中的阔叶树严重死亡,针阔混交林中阔叶树比重减小,甚至由混交林变成针叶纯林,造成森林种群结构不良,生物多样性丧失,抗逆性差。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补植、补播窄冠刺槐、华棒、栾树等阔叶树种、抚育间伐和封育管护等经营措施,改善林分结构,改善林内光照,促进林下灌草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

项目实施过程中探索的森林健康经营措施,为川中丘陵区柏木改造提供借鉴。

江西省信丰县通过开展大量的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和防治试验。

掌握了其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环境关系等,找到了其防治的关键所在,探索了在不同林分、不同虫态的防治办法,创新性地制定了《萧氏松茎象预测预报办法》和《萧氏松茎象防治技术规程》,“萧氏松茎象系统控制技术研究”课题于2011年度通过国家林业局和江西省科学院主持的项目鉴定,并获江西省农科教技术成果二等奖。

同时该项技术成果已列为省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推广项目,并在全省开展示范推广。

项目区及周边萧氏松茎象有虫株率已由最高年份的80%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20%左右,达到了可控目标。

四、主要经验

健康的森林才能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只有满足了群众对森林的需求,才能促进社区持续地自我管理森林。

因此,在项目规划、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始终把培育健康森林与满足项目区农户需求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主要经验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坚持培育健康森林与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相结合。

所制定的建设内容、措施都充分考虑到了社区对森林的实际需求,使项目区群众因项目建设而受益。

二是坚持以营林措施为主,多种措施相结合。

包括以造补、封育为主的营造林技术措施,以及能源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和森林健康意识教育等多种技术和非技术措施,为促进项目区森林向健康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三是坚持参与式的工作方法。

充分应用参与式工作方法,通过村民大会、村民小组讨论、农户访谈、协助村民制定森林管护公约等方式,鼓励项目区群众广泛参与项目决策、实施和利益分配,充分体现和促进了村民的民主管理。

四是注重对当地社区的宣传和发动。

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宣传碑、召开形式多样项目介绍和宣传动员会,不断增强当地群众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意识,把森林健康的理念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让广大群众进一步加深理解森林健康理念及森林健康示范项目的目的和意义,激发群众自觉参与保护森林的积极性。

五是加强科研,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

项目建设科技支撑单位与多个部门合作开展了有针对性地科研工作和技术培训,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保证,同时为科学评价项目成效提供科学数据。

另外,还多次邀请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等大学及科研单位的专家对项目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和技术指导,美方专家也多次到项目区指导项目建设工作。

六是加强森林健康经营制度创新。

在政策上对项目区的林业生产实行倾斜,如长防林重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工业原料林建设、通道绿化等工程项目和安排专项集约经营材采伐指标等优先满足项目区需要;在体制上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林业生产,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如股份制造林、发展果业生产等;以林地经营权流转为突破口,采取各种方式搞活经营机制。

如“集体、农户出山,大户承包经营,项目资金扶持,利益分成”等经营形式推动项目实施,扩大群众和大户参与的积极性;在项目实施中全面引入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项目法人制、报帐制等。

明确了项目建设管理者、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