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811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8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docx

中考模拟科学卷附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20年中考模拟科学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班级、姓名、考试编号。

3.必须在答题卷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各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右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N2+O2

2NO

【B】2SO2+O2

2SO3

【C】2CO+O2

2CO2

【D】2H2+O2

2H2O

【答案】B

【解析】有图可知:

反应物左2个分子,反应物右1个分子,生成物是2个分子.且每种分子的构成也可以看出来反应物左由2种原子个1个原子构成,反应物右由一种原子的2个原子构成;生成物由2种原子以1:

2的比例构成.则2CO+O2

2CO2符合.

2.在化学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从下列各图的气密性检查结果判断,装置漏气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A.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

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

B.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

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

C.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

用手捂热烧瓶,则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玻璃管中被压入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

D.若装置气密性好,上下移动左边仪器时必然和右边产生压差,左右液面不可能等高,说明D中漏气,故D正确。

3.下列有关人体代谢的血液循环中“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动脉血管中流动的一定是动脉血静脉血管中流动的不一定是静脉血

【B】静脉血中的营养物质一定比动脉血中的少,动脉血中的含氧量不一定比静脉血中的高

【C】肾静脉中的尿素含量一定比肾动脉中的少,肝动脉中血糖不一定比肝静脉多

【D】心脏的左心房和左心室中流动的一定是静脉血,左心房和左心室不一定同时舒张

【答案】B

【解析】A、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主要看血液中氧的含量和颜色.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而静脉血含氧量少,颜色暗红.比如:

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A错误.

B、小肠静脉内流的是静脉血,但是含营养物质最多.因此静脉血中的营养物质不一定比动脉血中的少.因此,静脉血中的营养物质不一定比动脉血中的少,动脉血中的含氧量一定比静脉血中的高,B正确.

C、出球小动脉流动的一定是动脉血,肾静脉中一定不含尿素,动脉血中的含氧量一定比静脉血中的含氧量高.肾静脉中的尿素含量比出球小动脉中的尿素含量低.C错误;

D、心脏的左心房和左心室中流动的一定是动脉血,在心脏跳动时,左心房和左心室同时舒张,不能同时收缩,D错误.

4.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探究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将其鲜重和干重的变化分别绘制成甲、乙两条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豆种子萌发过程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B】d点之后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D】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答案】B

【解析】A、大豆种子萌发过程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A正确。

B、大豆幼苗长出叶,光合作用开始进行,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从c点之前就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而萌发的种子一直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从c点开始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机物开始积累,干重增加,B错误。

C、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C正确。

D、由于大豆幼苗还没长出叶前,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因此从a点到c点有机物是减少的,即干重下降,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D正确。

5.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相互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越高,机械做功越快

【B】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C】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

【D】做工越快的机械,功率越大

【答案】D

【解析】A.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的多少,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机械效率高,只能说明所做的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大,不能说明做功的快慢,故A错误;

B.由于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故做功多,不一定机械效率就大,故B错误;

C.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说明做功快,如果做功时间为零,则可能做功为零,故C错误;D.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说明做功快,故D正确。

6.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来研究某种疫苗对于预防某种病毒感染的有效性。

如图为该实验的某些关键步骤,其中需要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的是(  )

【A】a、c

【B】c、d

【C】b、c

【D】a、d

【答案】B

【解析】制备疫苗(a)后,给乙组小鼠注射疫苗(b),它进入鼠体作为抗原起作用,使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具有免疫力的抗体,再注射同种病毒后,病原体已侵入,抗体立即与之结合,从而被吞噬细胞消灭,因此乙组小鼠没有发病。

而甲组小鼠没有注射疫苗(b),体内没有抗体,因此注射病毒生病死亡。

甲组、乙组唯一的变量是否注射疫苗(体内有无抗体),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

所以,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来研究某种疫苗对于预防某种病毒感染的有效性。

如图为该实验的某些关键步骤,其中需要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的是c、d。

7.某人失血过多,分别输入A型血和B型血各150毫升,均无发生凝集反应。

则该人在检验血型时的凝集反应符合下图中的(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某人失血过多,分别输入A型血和B型血各150毫升,均无发生凝集反应.表明此人可接受A型血和B型血,则该人在的血型是AB型.

  AB型血中含有A、B两种凝集原,但是不含有抗B凝集素和抗A凝集素.因此该人在检验血型时与B型标准血清和A型标准血清都会发生凝集反应,如表:

A型血

B型血

O型血

AB型血

A型标准血清

无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无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B型标准血清

有凝集现象

无凝集现象

无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7.杭州某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蜗牛与草之间属于不是关系

【B】若除去野兔,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降低

【C】该公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若公园长期受到重金属污染,则老鹰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

【答案】C

【解析】除了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外,该生态系统中还缺少分解者

8.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四个位置如图,下列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地球位于甲处时,北极圈会出现极昼现象

【B】地球位于乙处时,杭州处在秋季

【C】每年的清明节,地球大致运行在甲和乙之间

【D】地球从丙运行到丁的过程中,杭州白昼时间在边长

【答案】C

【解析】每年的清明节,地球大致运行在甲和丁之间

10.某温度时,将烧杯中的xgKNO3饱和溶液恒温下蒸发部分溶剂,然后再将烧杯中的物质逐渐升温(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能够正确表示此过程中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w)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某温度时,将烧杯中的xgKNO3饱和溶液恒温下蒸发部分溶剂,此时有晶体析出,但整个过程始终是KNO3饱和溶液,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C错误,

然后再将烧杯中的物质逐渐升温,随着温度的升高,KNO3的溶解度逐渐增大,刚析出的晶体逐步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D错误。

11.周末小杨到西湖银泰去买运动鞋,他站在商场匀速上升的自动扶梯上,听到身后传来好友小林熟悉的声音。

转头发现小林正站在同一台自动扶梯上。

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以小林为参照物,小杨是静止的

【B】小杨受到的重力和扶梯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杨随着扶梯上升的过程中,他的机械能守恒

【D】小杨是根据音色辨别出是小林的声音

【答案】C

【解析】A.小杨相对于小林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因此以小林为参照物,小杨是静止的,故A正确;

B.小杨随着扶梯上升的过程中,相对于扶梯静止,受到的重力和扶梯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小杨乘商场的自动扶梯上升过程中,人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故C错误;

D.每个人的声带振动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小杨是根据音色辨别出是小林的声音的,故D正确。

12.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应保护它。

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B】外力作用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动力

【C】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D】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壳,地幔

【答案】C

【解析】A.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B.内力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形式;C.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D.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13.通过右边各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2:

1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但图示实验只能说明甲烷中含氢元素

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有酸性;只有②③④符合,故选C

【错因分析】

14.如图是汽车启动装置简图,当钥匙插入钥匙孔并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铁上端为S极,触点B与C断开,汽车启动

【B】电磁铁上端为S极,触点B与C接通,汽车启动

【C】电磁铁上端为N极,触点B与C断开,汽车启动

【D】电磁铁上端为N极,触点B与C接通,汽车启动

【答案】D

【解析】当钥匙插入钥匙孔并转动时,电路接通,电磁铁中的电流是从下边导线流入的,根据安培定则可以判断出电磁铁的上端为N极;当电磁铁电路接通时,电磁铁具有磁性,将上边的触电A吸下,使BC触电接通,电动机工作,进而汽车启动.故选D

【错因分析】

15.我们小时候都玩过秋千吧,闭上眼睛,那种时高时低的感觉如同在飞……,你知道吗?

其中包含许多的物理知识,对于图中荡秋千的小孩,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小孩从A摆到B的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

【B】小孩受到的重力和拉力都对小孩做了功

【C】小孩摆到最高点C时受到的力一定不平衡

【D】小孩摆到最高点C时,手中滑落的小玩具将落在C点的正下方

【答案】B

【解析】从A摆到B的过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转化为动能,A正确;小孩受到的重力对小孩做功,没有经过拉力的方向前进距离,拉力不做功,B错误;最高点C时小孩会返回B点,说明此时受力不平衡;小孩摆到最高点C时,速度为0,由于惯性,掉落的物体速度也为0,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在C点正下方,D正确。

故选B

【错因分析】

16.在AgNO3、Na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A】Cu2+和Ag+

【B】Fe3+和Na+

【C】Fe2+和Na+

【D】只有Na+

【答案】C

【解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于铁在钠后,不可能把钠离子从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在银和铜的前面,因此铁可以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由于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过量的铁,因此在滤液中不可能再有硝酸银和硝酸铜;故选C.

17.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滑片从左端向右滑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示数逐渐变大

【B】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

【C】电灯的亮度逐渐增大

【D】电路总功率逐渐变小

【答案】C

【解析】A.电路是串联电路,电压表测灯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总电压,即电源电压,所以电压表示数不变,该选项错误.B.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也变小,电源电压不变,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该选项错误.C.根据上一选项,电路中的电流变大,通过小灯泡电流变大,而灯的电阻不变,根据P=I2R,灯的实际功率变大,灯变亮,该选项正确.D.对整个电路来说,电源电压不变,电路中电流变大,根据P=UI,可知电路总功率变大,该选项错误.故选C.

18.如图是小乐在某冬日正午拍摄的“西湖残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残荷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随着太阳西行,残荷的倒影将向东运动

【C】拍摄时,在残荷北面的水面上有其影子

【D】残荷出现弯折现象是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B

【解析】A、平静湖面上残荷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B、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残荷的倒影与残荷关于水面对称,因此随着太阳西行,残荷的倒影不会向东运动,故B错误;C、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因为是正午拍摄,所以拍摄时,在残荷北面的水面上有其影子,故C正确;D、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因此残荷出现弯折现象是力作用的结果,故D正确.故选B.

 

19.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物质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曲线表示的是序号()

序号

HCl和H2SO4的混合酸

Ba(NO3)2溶液

Cu-Zn合金

稀H2SO4

生锈的铁钉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CO2和HCl混合气体

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

盐酸

【A】①④ 

【B】③⑤

【C】②⑤

【D】③④

【答案】B

【解析】解:

(1)盐酸和稀硫酸混合物,与氯化钡溶液混合时,一开始就有硫酸钡沉淀生成,同样与第二个图中的信息加一会氯化钡溶液才生成不符,故

(1)错误;

(2)铜锌合金和稀硫酸混合时,根据金属的活动性规律,其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物中一开始一定就有氢气生成,与第二个图中给予的气体,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有气体产生不符,故

(2)错误;

(3)生铁的铁钉,与稀盐酸混合时,首先稀盐酸和铁锈反应,过一会多余的稀盐酸才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所以符合图示的信息,故(3)正确;

(4)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和氯化氢的混合气,不会生成沉淀,故(4)错误;

(5)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加入稀盐酸,会先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钠,与图象符合,故(5)正确.

20.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某同学用下表所示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乙、丙、丁是并列关系.下列各A、B、C、D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离子

氧化反应

原子核

乙、丙、丁

NH4+、K2MnO4、Na+

树皮、韧皮部、木质部

呼吸作用、铁生锈、塑料老化

质子、电子、中子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K2MnO4不是离子,错误;

B、木本植物茎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四大部分组成,草本植物茎无形成层,不能逐渐加粗,错误;

C、呼吸作用、铁生锈、塑料老化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正确;

D、原子核中不含有电子,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21.(4分)如图为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

(1)若血液从B处流经某组织器官后,尿素含量明显降低,则该处器官的名称是  ;人体通过某些器官排出尿素等代谢终产物的过程,属于新陈代谢过程中的  作用.

(2)血液从图中组织器官流至右心房属于  循环的一部分,流经组织器官的血液中不可能含有下列物质(蛋白质、无机盐、麦芽糖、维生素、尿素)中的  .

【答案】

(1)肾脏、异化

(2)体、麦芽糖

【解析】

(1)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两个过程.血管f与e中的血液相比,尿素含量明显降低.原因是:

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该物质与其他废物一起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若血液从B处流经某组织器官后,尿素含量明显降低,则该处器官的名称是肾脏;人体通过某些器官排出尿素等代谢终产物的过程,属于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异化作用;

(2)血液从图中组织器官流至右心房属于体循环的一部分,流经组织器官的血液中不可能含有下列物质(蛋白质、无机盐、麦芽糖、维生素、尿素)中的麦芽糖.

22.(4分)以下是某校校医室的一则通知:

“近日,810班发现一起麻疹病例,生病学生已回家检查和治疗.滨江区疾控中心医生也到我校了解情况.经协商,对此事件作如下处理:

①生病学生由家长带去医院检查治疗.若再有学生有发烧、红疹、咳嗽等症状,班主任立即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带领学生即刻到医院治疗.治疗期间在家里隔离,没有学校医务室允许,没有痊愈的生病学生不能回学校上课.

②建议810班所有任课老师到疾控中心接种麻疹疫苗;班主任通知家长,请带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孩子到卫生防疫部门接种麻疹疫苗.

③810班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按时出操、下课、到餐厅就餐.教室在下课时间做到常规开窗通风,落实到人.”

(1)从传染病学分析,麻疹病毒属于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麻疹病毒属于  。

(2)学校给出的处理措施①属于控制传染病措施中的  .

(3)抗体是人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作用的蛋白质,下列哪些物质的成分与其相似  .

A.胰岛素     B.淀粉酶      C.DNA.

【答案】

(1)病原体、抗原

(2)传染源(3)AB

【解析】

(1)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麻疹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体.

(2)生病学生属于传染源,对其进行检查治疗,治疗期间在家里隔离,属控制传染源.传染病具有传染性.

(3)A胰岛素和B淀粉酶都属于蛋白质.

23.(4分)自杭州获得G20举办以来,政府正努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各项工作,如:

对煤的脱硫脱硝(氨)处理及粉碎后燃烧,对汽油挥发形成的油气(主要成分有苯、二甲苯、乙基苯等)进行回收处理等.

(1)对煤进行粉碎后再燃烧,该措施的科学原理是;

(2)二甲苯和乙基苯的化学式都是C8H10,但化学性质却不相同,其原因是。

【答案】

(1)增大煤炭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2)分子的构成不同

【解析】

(1)煤炭粉碎后燃烧的科学原理是增大了煤炭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2)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二甲苯和乙基苯的化学式都是C8H10,但化学性质却不相同,其原因是:

分子的构成不同.

24.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业流程如图.请写出沉淀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该工艺流程中化学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答案】Ca(OH)2+MgCl2===Mg(OH)2↓+CaCl2置换反应

【解析】解:

提取镁的过程中,氢氧化钙与氯化镁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在该工艺流程中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合反应,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是复分解反应,氯化镁通电分解成镁和氯气是分解反应.没涉及的反应时置换反应

25.如图所示,天平平衡后将天平横梁固定不动,再把实心物体A放入左盘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将落在盘外的杯中),待物块在水中稳定后,再松开制动,观察天平,若物块A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天平将会;若若物块A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天平将会(均填“左端下降”“右端下降”)。

【答案】左端下降保持平衡

【解析】

(1)将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入溢杯中时,物体排出水的重量(左盘减少的重量)为:

而左盘增加的重量为:

增加的重量

大于减小的重量

所以天平失去平衡,左盘下降.

(2)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的物体放入溢杯中时,物体徘开水的重量(左盘减少的重量)为:

而增加的重量也是

所以天平仍保持平衡

26.工程载重汽车比一般汽车的轮子要多些,是为了;.若车身质量是8t,轮胎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7×105Pa,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4m2 ,该车最大装载质量为t.已知发动机的排气量(等于活塞面积S乘以活塞移动的距离L)为3.0L,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强为8×105Pa,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对活塞做功J.(g取10N/kg)

【答案】减小压强,增大摩擦;20;2400

【解析】

(1)工程载重汽车比一般汽车轮子多,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车对地面的压强,保护路面.

(2)轮胎上有花纹而且比较深,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3)G=F=PS=7×105Pa×0.4m2=2.8×105N.车和货物总质量为:

m=Gg=2.8×105N10Nkg=2.8×104kg=28t.货物质量为:

m'=28t−8t=20t.

(4)V=3L=3×10−3m3

燃气对活塞的压力:

F=PS=8×105Pa·S

燃气对活塞做功:

W=FL=8×105Pa·S·L=8×105Pa×3×10−3m3=2400J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27.(8分)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

(2))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图2为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

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错误的是A.X>Y   B.X>Z   C.Z>Y     D. Y与Z之间大小关系不确定

(3)微型月季经常利用扦插繁殖,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

【答案】

(1)促进生根、抑制生根

(2)C

(3)保持亲本优良形状,快速繁殖

【解析】

(1)由图1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激素类似物甲浓度增加,月季插条生根的数量逐渐增多;而随着激素类似物乙浓度的增加,月季插条生根的数量逐渐减少.说明激素类似物甲具有促进生根的作用,激素类似物乙具有抑制生根的作用.

(2)根据图2可以知道,在三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甲中,X浓度下的侧芽生长量小于空白对照时的生长量,Y和Z浓度下的侧芽生长量大于空白对照时的生长量,且Z浓度下侧芽生长效果最佳,Y浓度下侧芽生长效果次之.说明X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对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Y和Z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对侧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再结合图1可以知道,激素类似物甲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而在促进生长浓度中有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高于或低于最适生长浓度存在两个浓度(一大一小)对生长效应相同.由此可以得出起抑制作用的X浓度应该大于起促进作用的Y和Z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