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864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7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docx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位因素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

区位因素

一、答题策略

㈠把握主干知识,建构知识体系

农业区位:

六种地域类型及区位选择、工业区位、区位选择及传统、新兴工业区

城市区位:

单个城市兴衰、城市带的发展、城市功能区布局

交通区位:

铁路公路、港口、航空港、汽车站

商业区位:

商业街和商业小区、市场最优、交通最优

旅游区位:

旅游点和旅游区

地缘政治区位:

国家和区域组织

㈢整合信息提取与分析要领

工业区位分析:

重点关注风向、河流流向、交通线路、资源和能源地、大专院校等信息。

农业区位分析:

重点分析气候、地形、水源、土壤、交通线路、城市分布等信息。

港口区位分析:

重点考察通航条件(河湖、海洋或人工运河),停泊条件(深水港湾可防风防浪),筑港条件(地势平坦开阔),腹地条件(广阔而经济发达的腹地),城市条件(以城市为依托)等关键信息。

㈣建立区位分析评价的基本步骤

1、明确某一人类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

2、提取区域(或材料)相关区位信息。

3、评价区位因素优劣(对相关区位因素作出有利和不利的分析)。

4、形成正确的观念(通过对其合理性或偏差性的分析,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㈤关注区位因素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空间布局的影响

农业区位:

关注市场、交通、科技(保鲜、冷藏技术)等因素的变化。

工业区位:

关注、原料、市场、交通、科技、环境等因素的变化。

传统工业:

关注原料、动力、市场及廉价劳力等因素的变化。

新兴工业:

关注技术、环境、交通等因素的变化。

信息通讯网络的通达性和对市场信息及时反馈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二常见的失分原因

㈠审题时不注重条件的变化、不能区分有利和不利因素

区位因素考查一般在设问中有明显的提示信息,这就要求同学们做答时,关注问题指向。

例如就某一城市发展纺织工业而言,考查区位分析可做出如下设问:

①指出该城市发展纺织工业的优势条件;②简述该城市发展纺织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③扼要说明该城市发展纺织工业的限制性因素。

注意考查指向会因设问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因而决定了同学们思维的方向。

高考测试环境下,同学们很容易陷入固有模式,而不注重条件变化,造成缺失要点或方向误差。

㈡答题时不能从问题的实质出发拓展知识、抓取主要特点

考场答题因氛围影响,思路难免会受到限制。

解答问题关键是洞悉考查意图,抓住问题实质。

区位要素中有很多是一致的,其影响也是相似的。

例如交通可以对农业、工业、人口、城市、旅游、商业等产生影响,都会使地域联系扩大,利于各种商品的运输。

影响城市、人口、工业布局的因素中都有农业基础的好坏。

影响人口布局的因素,也是影响城市布局的因素,二者实质是相同的,因为城市的分布也是人口的分布。

㈢应对非常规性区位分析表现为经验不足

非常规性区位分析是指对某些特殊要素的区位分析,就内容和考查而言不常见,命题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创新度,但分析问题的方法却与常规性区位分析相同,因此这类问题在考查上更显高度,是区位分析方法的应用。

例如,我们见惯了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分析,但对渔业、林业、副业的考查却不多见。

06年高考天津卷考查了渔业区位分析。

农、林、牧、副、渔业都是农业的有机组成,这种考查的思维也是符合高考能力立意的要求的。

应对非常规性区位考查,关键是从主体要素的特点出发,研究题图信息,弄清相互联系。

㈣信息处理过程不注重微观分析的方法

解答试题的过程,实质上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高考注重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区位分析类问题构建区位分析模式,体现的是区域宏观分析的方法。

而在实际分析中,也要注重区域微观分析,拓展试题信息,联系题目问题。

例如气候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不能仅用气候适宜与不适宜进行评价,这只能说时宏观影响,从微观角度分析,一般要从气候要素出发,分析其优势与劣势。

气候要素包括:

气温(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降水(冬夏降水、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变化)、光照等。

三、区位分析的步骤

在何处(了解经纬度位置或相对邻位置)→有什么(思考有哪些地理事物)→为什么(思考该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主导因素是什么)→怎么样(思考区位因素的变化,探讨其发展规律

一、区位因素

1、自然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河湖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

2、人文区位因素:

交通、市场、技术、劳动力、基础与工业协作、政治(政策)、宗教等。

三、区位问题类型

类型1:

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

如设问:

读图分析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类型2:

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

(2004年全国文综.浙江等省用39题)(3)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并指出这个时期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类型3:

分析某类最佳工业区位的选择

类型4:

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看行业兴衰,观地区盛衰演变。

从动态角度观察某类或某地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视角。

例如,钢铁工业布局就依次走过了从接近煤产地→接近铁矿地→接近交通便利地的演变(港口)。

(2004年全国文综卷.浙江等省用第39题)(4)简述近年来该省(辽宁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6分)

类型5:

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区域特征的了解和把握程度。

日常复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

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但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四、答题要点

区位优选的核心是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说明主体区位需求的满足程度。

(一)、城市发展的区位分析

1、城市新区的发展区位选择——从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分析比较城市各个方向发展的优势,选择发展的重点方向。

(大比例尺的平面图上)

例:

分析浦东开发区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应从上海市的城市发展需求出发来分析,上海城市在扩张、“退二进三”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建设成服务型、信息化、国际化大都市。

故扩大其中心商务区的功能是关键。

可答为:

①紧邻外滩老商务区,历史基础好;②、与老城隔江相望,易发展成一个整体;③、地势低平、水源方便;④、老城区人口、工业、商业活动高度集中,环境问题重,急需减压。

⑤、滨江临海,交通方便。

2、城市“点状”的区位分析(小比例尺的平面图上)。

多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形成多与自然条件相关——气候优越、地形平坦、水运、水源便利、矿产丰富。

发展多与经济壮大有关,如交通的发展、经济的开发有关。

如重庆市的形成和发展区位:

①位于嘉陵江和长江的汇合处。

②直辖市。

③西南重要的工业基地。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命题趋势

农业区位:

①农业区位分析的能力要求:

一是分析某一区位因素对某种农业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二是结合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分析具体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②命题趋势:

以某区域图来考查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其变化的原因,尤其是与农业相关的粮食问题,如以2008年的世界“粮荒”为切入点,考查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粮食运输的路径、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1.自然因素

  地形:

由地图判读出:

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

由地图判读出:

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

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

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

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

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

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

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

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1.农业区位

(1)自然条件:

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2)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条件、农产品冷藏技术和保鲜技术;劳动力;地租;农业技术;政策;工业基础;农业传统;饮食习惯等。

(一)农业区位因素的比较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

区位因素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气候

热量:

不同热量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光照:

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生物有喜光与喜阴之分;降水:

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水分条件,因此,气候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

地形

不同地形的农业类型不同

坡度小于18°的地区(平原、低缓的丘陵)可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18°的坡地一般不宜发展种植业,但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

平原地区利推广机械化作业,山地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不同而不同。

土壤

土壤的酸碱度、肥力、土层的厚度、土壤的质地都对农业生产有影响。

如酸性土壤适宜种茶树、柑橘。

碱性土壤适宜种甜菜、沙棘、枸杞。

水源

作为对天然降水的补充,它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条件,对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生产起决定性影响。

如河西走廊的粮、棉。

市场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此类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如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政策

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劳动力

劳动力的多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或劳动经验等对农业生产也会产生影响。

技术

先进技术的推广,技术装备的改进,科学技术(培育良种,改革灌溉技术,改进耕作方式)都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生活

习惯

例如稻米是南方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青稞在西藏居民的食物中,需求量很大,所以西藏种植青稞的比重较大。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

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地价的高低。

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所以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乳牛。

(2)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值大小。

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塘鱼、果园、粮棉。

(3)各种农业类型需水量的多少。

需水量大的花卉等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4)产品对运输的迫切需求。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易变质,因此,花卉,乳牛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农业区位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条件决定适宜发展的农业种类,且自然因素可以利用和改造。

而社会经济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主要决定农业的生产方式,效率,水平等。

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们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也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农业区位因素。

(二)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区位条件比较

农业区位因素的比较为学生提供了区位分析的基本思路,运用这些知识引导学生对我国的各类农业区区位进行分析比较,提高分析能力。

如下表:

农业区

有利的区位因素

限制性因素

东北商品农业基地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③人均耕地多,交通便利;④工业基础好

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华北旱作农业区

①雨热同期,光热充足;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①人多地少;②旱涝,盐碱,风沙

南方水田农业区(平原区)

①光,热,水丰富;水稻土肥沃;②劳动力充足;③市场广阔

春季低温阴雨,夏季伏旱和洪涝灾害

西北灌溉农业区

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③有灌溉水源。

降水不足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区

①河谷避风,海拔相对较低,气温较高;②地势平坦;③水源充足;④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

热量不足

同理世界各国农业区区位因素也可列表进行比较。

三、能力培养

通过上述知识整合比较学生有了基本的知识储备,如何将已有知识灵活的运用在解题之中,并且思路清晰,表述准确,便是能力的提高了。

因此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利用高考真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对高考的考查角度、深度有了切身的感受和认知,并且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区位问题的能力。

如下例:

1.(2007四川高考题)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指出图9中甲阴影区与图10中乙阴影区农业结构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解析:

①从经纬网位置、海陆轮廓可以确定图9是欧洲西部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莱茵河下游地区。

图10为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阴影部分为长江三角洲地区。

②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是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两地的地形、土壤、水源条件相似,气候条件不同。

答案:

甲区以畜牧业、园艺业为主,乙区以种植业为主。

甲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温凉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乙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同季),适宜谷物生长。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

由地图判读出:

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

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

由地图判读出:

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

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

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

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

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

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

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

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典例】

⑴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

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肥沃的黑土);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

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思考】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哪一种?

该区域发展此农业类型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从土地利用的潜力看,该区域可以发展什么?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工业区位:

①工业区位分析的能力要求:

一是判断某类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二是结合实例考查某一工业区的主要区位,三是根据已知区位因素,选择某一工业的合理区位,四是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性。

②命题趋势:

以某一地区的工业发展,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如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武汉城市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图或资料为题,考查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利和不利)、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等内容,将在高考中得到重视。

2.工业区位

 1.自然因素(位置;土地;水源)

  原料:

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

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

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

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通信;地租;劳动力数量、素质、价格;技术。

  市场:

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

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

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

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社会协作、国防安全;社会需要;工业惯性。

  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

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

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

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风向、河流流向等。

  风向:

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水源:

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

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生态环境:

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典例】⑴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

①距铁矿区近:

有大冶铁矿;②能源充足:

有葛州坝和三峡的水电,距华北能源基地也不远;③水源充沛:

有长江和汉江;④地势平坦;⑤工业基础好;⑥水陆交通发达:

有长江及汉江水运,京广线纵贯南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⑦地理区位优越:

中部经济区的中心,区域协作条件好,市场非常广阔;⑧科技文化较发达,劳动者素质较高。

⑵天津发展海洋化工的优势条件:

①原料充足:

附近有全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②能源丰富:

附近有开滦煤矿、华北油田等,而且有统一电网;③地势平坦开阔;④沿海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⑤人口、城市密集,接近消费市场;⑥依托京津,背靠“三北”,区域协作条件好;⑦国家政策支持。

【思考】包头有“草原钢城”之称,其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区位是什么?

限制性因素主要是什么?

3、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城市区位:

①城市区位分析的能力要求:

一是判断某一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二是结合区域环境综合分析某一城市(群、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三是从微观的角度,对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合理配置做出分析和评价,特别是工业区和居民区的合理选址问题。

②命题趋势:

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区位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异同,城市功能区的影响因素及城市功能区的变化,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等内容仍是09年高考关注的重点内容。

  1.城市的区位

(1)区位要素(宏观)

①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②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矿产);交通运输;政治;军事;宗教。

③新兴要素:

科技;旅游。

(2)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区位因素(微观)

①自然因素:

地形、河流流向、气候(风向)、植被分布。

②历史因素:

城市职能、知名度。

③经济因素:

距市中区的距离、交通的通达度。

④社会因素:

收入、知名度、种族、宗教。

【典例】重庆市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②自然条件优越:

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③农业发达,物产富饶;④工业基础雄厚;⑤科技教育较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⑥国家政策优惠,有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等。

【思考】攀枝花兴市的条件是什么?

试分析这一西南钢城发展的有利区位因素。

  四、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地质:

①平原:

限制少,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地:

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的地区(隧道避开断层,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梁总长度、投资、施工量

气候:

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经济因素

⑴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⑵铁路、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

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3.社会因素

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②促进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③国境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有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边境贸易)

【典例】京九铁路①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南北铁路的运输压力,激活全国铁路网);②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③维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思考】青藏铁路已全线铺轨完工,请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其对青藏地区的意义。

4.交通的区位

(1)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的区位

①经济因素(决定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

②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

③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④自然因素(制约因素):

地形;地质;气候。

(3)内河船运的区位:

①自然条件:

地形(地势平坦、水流平缓、利于航行);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水位变化较小,冬季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水文(河网密布、运河众多,形成庞大的内河水运网;河流含沙量小,河道不淤积)。

②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经济影响客货流状况

  五、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①交通线(点)区位分析的能力要求:

一是根据影响交通线(点)的主要区位因素进行正确的线(点)选择,二是结合区域环境信息对某一交通线(点)的选择进行区位分析与评价。

②命题趋势:

以景观图、某地区图、交通线路图、交通运输相关数据表或重大工程(国家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拉动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形式来考查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影响,考查铁路或公路建设对于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旅游业、资源开发等)、可能遇到的困难、产生的环境问题等。

这类问题仍将在09高考中有所反映。

  

(一)港口的区位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以港口的区位为例)

①水域条件(航行、停泊条件):

河港——沿河、水深、河宽、流缓;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避风的海湾。

②陆域(筑港)条件:

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便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交通条件(影响客货的集散);腹地条件(经济腹地的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客货流量,进而影响港口的兴衰);城市的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才、物的优势,利于港口的建设和发展);

③政策条件(自由贸易港口和对外开放港口有得于港口的发展)。

1.自然条件

  水域条件(航行条件):

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

  港湾:

避风浪

  陆域条件(筑港条件):

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抛锚空间

  2.社会经济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