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909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

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得到重视,朝廷往往向氏间征招“笔杆子”,优秀的还给官当。

贾谊、司马相如、杨雄、东方朔、枚皋、张衡、蔡邕这些汉代词赋名家,当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

可是,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謝?

靠“打赏”。

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

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如汉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屡被打赏。

据《汉书·王褒传》,王褒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常将他和张子侨俩人带在身边,“所幸官馆,辄为歌颂”。

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汉宣帝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唐代时,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

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

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

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

尤其是韩愈,他最擅长写墓志、碑文,高的话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讥之为“谀墓金”。

看来,为了拿到润笔,韩愈在志文中未少用阿谀奉承之词。

其实,“谀墓受金”韩愈并非第一人,这一词最早使用在东汉末文人蔡邕的身上,由此可见,润笔早在汉代即已存在。

“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视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创收手段,殊不知古代文人早就开始玩这一套了,到明清时手法已颇老到。

所谓“软文”,就是根据对方需要而创作、发布的形象宣传、广告、美言性质的文章。

古代最早最出名的一篇“软文”,是出自汉代才子司马相如之手的《长门赋》。

司马相如本人也没有回避此事,他在序中如实交代: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

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

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这就是后世文人津津乐道的“千金买赋”的故事。

古代文人创收的花样还有很多,除了传统的打赏、稿赀,还可以直接“卖文”、代人“捉刀”、“卖版权”等等。

(摘编自倪方六《古人如何玩“自媒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古代无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如王褒、司马相如等。

B、古人玩自媒体靠“打赏”获得酬劳,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汉宣帝赏赐王褒而来。

C、唐代已很流行稿费制,这样,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润笔”这条创收渠道。

D、人们津津乐道的“千金买赋”的故事,说明古代文人“写软文”都是心照不宣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打赏“润笔”“写软文”等为例,介绍了古人玩“自媒体”获取报酬的方法。

B、“谀墓受金”一词最早用在东汉蔡邕身上,为汉代已存在润笔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C、唐朝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拿到巨额稿费一例,证明古代文人润笔很高。

D、司马相如在《长门赋序》中的如实交代,证明了作品是根据陈皇后的需要创作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代的一些词赋名家如贾谊、杨雄、张衡等都是朝廷从民间征招上来的“笔杆子”。

B、如果不是为了拿到高额润笔,韩愈在墓志、碑文中就不会用那么多阿谀奉承之词。

C、汉宣帝“第其高下,以差赐帛”,才子王褒、张子侨便因其文章文采飞扬屡被打赏。

D、古代文人有时还直接“卖文”、代人“捉刀”、“卖版权”,这也是他们的创收渠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过去一个月里,中国航天几乎是在全球公众面前上演了一场“反转剧”:

6月19日,传来火箭发射异常的消息,“中星9A”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7月5日,航天人通过轨道调整,又将这颗卫星从半空中“救出”,送入预定轨道。

消息公开后,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单位走进公众视线: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一我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航天器测控与管理中心。

正是该中心主导了这次天地之间的“营救”事件。

鲜为人知的是,在此之前,这里就曾成功抢救过10余颗重大故障卫星,并长期管理着我国几乎所有的航天器——目前已超过100颗卫星。

也因此,这个中心被称作“中国卫星大管家”。

(摘编自邱晨辉《走近卫星“起死回生”背后的“牧星人”》)

材料二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组建50年来,经过一代代航天测控人的不懈奋斗,中心从最初单一测控的临时指控中心,发展为集航天器实时测控、在轨航天器长期管理等多任务于一身的现代化航天测控中心。

两个多月前,“中星9A”卫星发射时出现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距离预定初始轨道远地点高度2万5千多公里。

业内专家认为,这颗卫星基本没救了。

测控技术部副总工程师杨永安说,我们不能放弃,用卫星自己的燃料,尽快从1.6万往3.6万上走,往高里弄,还得节省燃料,分段实施,接力控制。

最终,他们用时16天,准确实施轨道调整、定点捕获,让“中星9A”卫星“起死回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创造了奇迹。

(摘编自邓曦光等《走进航天测控领域的“国家队”——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材料三

随着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发射航天器的数量越来越多,太空垃圾也相应增多。

据统计,目前约有3000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飞行,而且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

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约为7.8千米/秒,如果撞击到航天器表面,轻者会留下凹坑,重者会穿透航天器造成部分系统功能失效,甚至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太空垃圾也会威胁在舱外活动的航天员。

(摘编自王晓易《太空垃圾的产生、危害与对策》)

材料四

科学家分析当人造卫星“死亡”之后出现的几种可能性:

1、进入“轨道墓地”

任务控制员如果探测到人造卫星存在故障,就会点燃其发动机,使其抵达被称为“轨道墓地”的太空区域。

该太空区域位于人造卫星最初飞行平面数百英里之上,这样将避免邻近的太空人造卫星可能遭受的损害。

2、导弹击落人造卫星

出现故障的人造卫星也可采用导弹击毁。

3、送回地球修理

处理故障卫星的另一种方法就是通过美国宇航局的航天飞机携载返回地球进行修理,航天飞机舱内完全可以携载小型人造卫星返回地球。

4、“火葬”

处理太空飞船和垃圾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进行燃烧,之前一些老式太空飞船曾在地球大气层进行故意操作性燃烧。

(摘编自魏冬《人造卫星变成太空垃圾后的处理方法》)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星9A”卫星火箭发射异常,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航天人通过轨道调整将其送入预定轨道。

B、因为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长期管理着我国几乎所有的航天器,所以被称为“中国卫星大管家”。

C、“中星9A”卫星发射时出现故障,偏离预定轨道,距离预定初始轨道远地点高度2.5万多公里。

D、在业内专家认为“中星9A”基本没救的情况下,测控中心不放弃,经过16天努力使其起死回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根据材料一、二,我们了解到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具有航天器实时测控、在轨航天器长期管理等多种职能。

B、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目前管理着100多颗卫星,并成功抢救10多颗重大故障卫星,创造了航天奇迹。

C、根据材料三可知,随着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发射航天器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太空垃圾也必然相应增多。

D、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如果太空垃圾撞击到航天器,必定会造成航天器系统功能失效等灾难性的后果。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卫星测控工作的意义。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英雄

殷贤华

为弘扬社会正气,县里决定开展“十佳英雄”评选表彰活动。

经过层层筛选,初步确定了名单并进行公示。

在公示最后一天,评选办的李主任接到一个神秘电话:

“李主任,这次评选的英雄都了不起,但比起夹皮沟乡旮旯村的牛大爷,那还差得远呢!

听说近年来他在旮旯河救起失足落水者上百人,村里每年都要给他开庆功会。

李主任感到很意外:

“不会吧?

我们怎么没听说过?

夹皮沟乡政府也没有推荐报送呀!

“夹皮沟乡是全县最偏远的乡,旮旯村又是夹皮沟乡最偏远的村,很多事情,可能县上和乡里并不清楚,你们自己去了解情况吧。

对方口气里有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李主任决定亲自到旮旯村去走一趟。

正是酷夏,太阳很毒。

汽车一路颠簸,李主任好不容易来到清澈的旮旯河边,不觉口渴难耐,他见河水透亮干净,先咕噜咕噜灌了一肚子河水。

忽然他感到奇怪,一路上河里总有不少游泳的闲人,这么热的天,旮旯河里竟然空无一人。

李主任路遇一位正在锄地的村民,村民见他淌汗,主动递上他的水壶,请李主任润润嘴,告诉他旮旯村人这几年都习惯晚上下河游泳了,白天当然看不到。

李主任急着赶时间,不再细问,直接交代来意:

“大伯,我是县上来的,来找下河救人的牛大爷。

请问他住在哪里?

一听是找牛大爷,凑过来的几个其他村民都展开笑脸,其中一个乐呵呵地主动说:

“找牛大爷?

真巧,村里今天正给他开庆功会哩!

我现在就带你去,这事,村主任老杨最清楚!

只一袋烟工夫,他们便来到了旮旯村村委会办公室,主席台上坐着村主任老杨和戴着大红花的牛大爷。

牛大爷傻傻地笑,不过,台下只稀稀拉拉坐着十几个人,场面不是很热烈。

李主任和村主任老杨、牛大爷一一握手。

得知李主任来意后,牛大爷得意地说:

“是呀,我在旮旯河边救的人起码超过一百呢!

村里年年给我开庆功会,我光荣着呢!

哈哈,我这又去救人去!

”说完撒腿就跑。

老杨连忙叫一个参会的小伙子跟着跑去了。

主角说跑就跑了,这是怎么回事?

李主任一头雾水。

老杨叹口气说,牛大爷是个心地善良的孤寡老人。

几年前,有个孩子在旮旯河边玩,不小心掉进河里,幸亏被路过的牛大爷发现。

牛大爷不会游泳,忙喊“救命”,可周围没有人,牛大爷急得跳下河救人。

牛大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孩子顶上岸,但自己因呛了太多的水昏了过去。

村民赶来把牛大爷救上岸,命虽然保住了,但他的神智此后就出了问题。

他常常在旮旯河边巡视,见到游泳的人也误以为是落水者,毫不犹豫跳下去救人,并为此自豪,经常给村委会报告“英雄壮举”。

老杨说,牛大爷因为救人变成这样,大家感到既内疚又难过。

为了维护牛大爷的“自尊心”,大家一致承认他的“英雄壮举”,村里就组织了几个他“救”下的“落水者”代表,给他开了场庆功会,让牛大爷高兴高兴。

结果全村人都很受教育,越来越和气了,就决定每年都给老人开个庆功会。

“难怪这里的村民习惯晩上下河游泳,原来是躲着牛大爷,担心他盲目下河救人,危及他的安全呀!

”李主任突然想起了他刚才的纳闷儿,恍然大悟,不禁眼角湿润,“老杨,明年咱村儿开庆功会的时候,请通知我也来参加!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讲述了牛大爷因下水救儿童而神智失常,之后热衷下水救人,旮旯村用开庆祝会的方式,对他进行抚慰的故事。

B、李主任最初不相信有救助百人的英雄,后来参加了旮旯村庆功会,转变了思想,端正了认识,小说主旨也得以深化。

C、作者善于制造悬念,从开始李主任接到神秘电话到看到河中无人游泳,情节设计波澜有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语言质朴无华散淡平和,人物对话流利自然,透露出淳朴的生活气息,娓娓道来中谱写了一曲平凡英雄赞歌。

8、李主任路遇村民的一段文字描写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9、小说为什么以“英雄”为标题?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子恪,字景冲,兰陵人,齐豫章文献王嶷第二子也。

永明中,以王子封南康县侯。

年十二,和从兄司徒竟陵王作《高松赋》,卫军王俭见而奇之。

初为宁朔将军、淮陵太守,建武中,迁辅国将军、吴郡太守。

大司马王敬则于会稽举兵反,以奉子恪为名,明帝悉召子恪兄弟亲从七十余人入西省,至夜当害之。

会子恪弃郡奔归,是日亦至,明帝乃止,以子恪为太子中庶子。

东昏即位,迁秘书监,领右军将军,俄为侍中。

中兴二年迁辅国谘议参军天监元年降爵为子除散骑常侍领步兵校尉以疾不拜徙为光禄大夫俄为司徒左长史。

子恪与弟子范等,尝因事入谢,高祖在文德殿引见之,从容谓曰:

“我欲与卿兄弟有言。

我有今日,非是本意所求。

且建武屠灭卿门,致卿兄弟涂炭。

我起义兵,非惟自雪门耻,亦是为卿兄弟报仇,望卿兄弟尽节报我耳。

昔刘子與自称成帝子,光武言假使成帝更生,天下亦不可复得,况子舆乎’。

梁初,人劝我相诛灭者,我答之犹如向孝武时事:

彼若苟有天命,非我所能杀;若其无期运,何忽行此,正足示无度量。

曹志是魏武帝孙,陈思王之子,事晋武能为晋室忠臣,此即卿事例。

”子恪寻出为永嘉太守。

还除光禄卿秘书监。

出为明威将军、零陵太守。

十七年,入为散骑常侍、辅国将军。

普通元年,迁宗正卿。

三年,迁都官尚书。

四年,转吏部。

六年,迁太子詹事。

大通二年,出为宁远将军、吴郡太守。

三年,卒于郡舍,时年五十二。

诏赠侍中、中书令。

谥曰恭。

(节选自《梁书·萧子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兴二年/迁辅国谘议参军/天监元年/降爵为子/除散骑常侍领/步兵校尉以疾不拜/徙

为光禄大夫/俄为司徒左长史/

B、中兴二年/迁辅国谘议参军/天监元年/降爵为子除散骑常侍/领步兵校尉/以疾不拜/徙

为光禄大夫/俄为司徒左长史/

C、中兴二年/迁辅国谘议参军/天监元年/降爵为子/除散骑常侍领/步兵校尉/以疾不拜徙

为/光禄大夫/俄为司徒左长史/

D、中兴二年/迁辅国谘议参军/天监元年/降爵为子/除散骑常侍/领步兵校尉/以疾不拜徙

为/光禄大夫/俄为司徒左长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

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封赐的爵位,萧子恪获封“公、侯、伯、子、男”五爵中的“侯”爵。

B、太子:

中国古代对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称谓,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

C、寻:

不久,表示行动或事情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

文中是说萧子恪不久出任永嘉太守。

D、卒:

古代对死的说法等级区分严格,“卒”专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下官员的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子恪年少有才,才华初露。

卫军王俭看了萧子恪十二岁时和堂兄司徒竟陵王作的《高松赋》后,很赏识他。

B、萧子恪官职多变,调动频繁。

他在建武年间做过辅国将军,明帝时做过太子中庶子,东昏侯即位后做过秘书监。

C、萧子恪受到皇帝倚重。

皇帝曾与之推心置腹地交谈。

高祖援引前事,表明希望能得到他的报效。

D、萧子恪戎马一生,自然终老。

他在吴郡宅邸去世,时年五十二岁。

朝廷追赠萧子恪为侍中、中书令,谥号为“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子恪弃郡奔归,是日亦至,明帝乃止,以子恪为太子中庶子。

(5分)

 

(2)彼若苟有天命,非我所能杀;若其无期运,何忽行此,正足示无度量。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除夜寄弟妹

白居易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

A、题目中“寄”表明作者对弟弟妹妹有好多话想说,只能借诗以寄思念之情。

B、首联写作者除夕夜想到弟弟妹妹,感时伤怀,辗转难眠,多种忧思涌上心头。

C、“病容非旧日”写出自己长期疾病缠身,一脸病容,远不是昔日的容貌。

D、“归思逼新正”写出难以自已的思归之情倒逼作者产生新年正好相会的想法。

15、有人认为颌联“情致细腻,意境深远”,请简要赏析。

(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杜甫《春望》中“”借鸟声表达家国之悲;还如屈原《离骚》中“”以鹰之卓然不群寄托自我追求。

(2)韩愈在《师说》中对士大夫之智竟然无法赶上巫医乐师百工而感叹的句子是“

,。

(3)《琵琶行》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北京时间昨天晚上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的商品自今年7月6号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

同时对约16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

环球时报发表社评称,美方为了征收一点关税,(

),而且将失去之前谈判给美方创造的新订单,这对美方显然是个亏本买卖。

中国是有力量的防守者,有坚守公平原则的本钱。

这场国际斗争真是比世界杯的球赛还富有戏剧性。

过去几个月,中美贸易战,三轮谈判你来我往,让人眼花缭乱,起初,转眼又柳暗花明,最终却又是暴风骤雨……反转剧情为何频频上演?

商务部发言人讲得很明白:

令我们深感遗憾的是,美方置双方已经形成的共识于不顾,,挑起贸易战……这一轮轮荡气回肠的交锋中,一个突出亮点就是:

中国坚定捍卫核心利益的决心和立场,始终如一,,不管是谁,只要侵犯底线,我们必然反击,而且是强有力的反击。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美国政府北京时间昨天晚上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的商品自今年7月6号起实施加征关税。

B、北京时间昨天晚上美国政府宣布,将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的商品自今年7月6号起实施加征关税。

C、美国政府北京时间昨天晚上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的商品自今年7月6号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

D、北京时间昨天晚上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的商品自今年7月6号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中方会给它同等规模和同等力度的报复

B、不仅面临中方同等规模和同等力度的报复

C、不仅中方的报复也会是同等规模和同等力度的

D、不仅面临中方的报复是同等规模和同等力度的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跌宕起伏一触即发反复无常牢不可破

B、升腾跌宕箭在弦上翻云覆雨坚如磐石

C、跌宕起伏一触即发反复无常坚如磐石

D、升腾跌宕箭在弦上翻云覆雨牢不可破

20、下面是某高校的一则公告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各位同学,因李教授得病,经文学院领导商量并请示学校领导后决定,这个学期的现代文学课暂由张明教授教着。

授课时间与科目学分还是那样。

希望同学们能和张教授相处愉快,预祝大家有个好成绩。

21、“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连日来,这句非常朴实而又有力的奋斗强音,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情回应。

请你以上述话题为中心,仿照例句,再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一致,字数大致相同。

(6分)

例句:

新时代的舞台足够大,能够容纳每一个为梦想奋斗的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材料一:

药可以医病,食可以医饥,诗可以医俗,勤可以医贫,法可以医乱,道可以医天下。

材料二:

中国的香港特区,今年来已持续暴乱六个多月了。

警方已抓捕暴徒6000多人,令人痛心的是,这中间有四成是青年学生。

这些暴徒数典忘祖,认贼作父,公然投靠美国。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医治香港社会乱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