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925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7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8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8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8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8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8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8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8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8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8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8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8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8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8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8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健康生活伴我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健康生活伴我行》。

学情分析

当今社会正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身体健康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引导学校教育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首位,通过阳光锻炼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科学健康生活。

社会、学校的关注,让学生对“健康第一”的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

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虽然知道懒于运动、吸烟、喝酒等行为都是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却意识到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的危害;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较弱,做事缺乏持久性和忍耐性,自觉抵制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缺乏,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还需长久、坚持关注。

针对学情,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

帮助学生了解吸烟和酗酒对身体的危害,远离烟酒,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教学难点是:

学会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形成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主动关爱自己的身体,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主动寻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习惯差、意志品质薄弱的人因不健康生活方式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的危害的事例,感受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指导他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学习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形成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设计思路

品德与社会课是活动型课程,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交流讨论、实践体验等学习形式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不断提高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能力: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抵制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学会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知识:

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了解吸烟和酗酒对身体的危害,远离烟酒,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教学难点

学会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形成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主动关爱自己的身体,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动寻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了解教育部近年来对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情况;搜集有关宣传禁烟、戒酒的公益广告、禁止吸烟标志等。

学生准备:

收集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资料;开展调查、采访身边人因不健康生活方式给人造成危害的事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1-P4页内容,话题为“健康第一”。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5-P7页内容,话题为“拒绝烟和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有健康才幸福

1.导语:

毛泽东爷爷早在50多年前,针对当时学生体质比较差的状况,提出“健康第一”。

为什么说“健康第一”呢?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没有健康的身体,对自己有何影响?

2.我国著名医学家钟南山曾经说“没有身体作保证,一切贡献都谈不上”,读读教科书中钟南山的故事,谈谈你的理解。

3.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怎样呢?

让我们关注教育部近年来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情况吧。

小资料:

近20年来,青少年体质状况降到20年来的最低水平。

超重与肥胖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1/4的城市男生成了“胖墩”;大、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中国学生的近视率目前在世界排名第二;学生肺活量、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

看了这则调查显示,你们有何感受?

小结: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成长、学习、生活的重要保障。

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

有了健康,就有未来,失去健康,就失去一切。

【设计意图:

通过毛泽东、钟南山对“健康第一”的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健康重要性;通过呈现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引发学生对身体素质的关注和重视。

活动二我运动我坚持

1.健康从哪儿来?

要想拥有健康,就必须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利于身体健康呢?

2.俗话说的好: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

交流:

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

3.阅读教科书第三页图片的内容,讨论“拦路虎”对运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懂得要“克服困难,坚持锻炼”。

小结:

健康生活方式能让人生活得更快乐。

大家要学会选择自己适合的运动方式,克服困难、坚持运动,让健康伴随每一天。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指导学生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掌握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活动三我探究我发现

1.要想拥有健康,就必须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坚持锻炼外,还有很多生活方式对健康都有影响。

阅读第4页教科书的内容,探究“肥胖与健康”、“睡眠与健康”、“饮食与健康”等问题。

2.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大家找一个与自己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内容,收集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给人造成危害的资料。

现在,交流交流吧。

3.学生根据探究发现各种健康生活方式对人的影响,完成“健康生活方式探究卡”。

小结:

通过探究日常生活行为背后的学问,我们了解了更多健康生活的小常识,这些能指导我们从点滴做起,健康、快乐地生活每一天。

【设计意图:

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交流讨论、筛选资料,得出结论等形式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发现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健康生活方式,对学生日常生活起到较好地指导作用。

板书设计

健康第一

选择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是基础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第二课时

活动一吸烟酗酒危害大

1.出示:

禁止吸烟标志。

认识这个标志吗?

为什么禁止吸烟呢?

2.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看后,大家谈谈感受。

实验:

香烟的危害

首先,找三个大小一样的瓶子,里面装着相同的清水,准备一根香烟。

实验开始了!

第一个瓶子不放烟丝,在第二个瓶子里放上一点儿烟丝,而在第三个瓶子里放很多的烟丝,然后用棍在这三个瓶子里搅拌。

不一会而就发现,第一个瓶子里的水还是很清,第二个瓶子里的水变成了淡黄色,第三个瓶子里的水竟成了土黄色!

接着,把小鱼分别放进了这三个瓶子里。

过了一会儿,出现了可怕的现象:

一个瓶子里的小鱼安然无恙;第二个瓶子里的小鱼拼命地挣扎着;而第三个瓶子里的小鱼尾部僵直了,只有嘴还在有气无力的呼吸着。

短暂的时间里,两条活泼可爱的小鱼就一动不动了,变成了硬邦邦的小僵尸!

只有在没有放烟丝的第一个瓶子里,小鱼还快活地游着。

3.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吸烟和喝酒的现象。

你知道抽烟、酗酒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吗?

课前,老师布置了一项调查作业,调查、采访抽烟、酗酒给身边人带来的危害,填写了“调查表”。

现在,大家在组内交流交流吧。

小结:

吸烟和酗酒对人的身体危害大。

【设计意图:

通过了解实验结果,调查、采访抽烟、酗酒给自身及身边人带来危害的真实事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吸烟、喝酒危害大。

活动二拒绝诱惑我能行

1.阅读书上第6页,讨论:

有些人在第一支烟、第一杯酒面前,为什么不能拒绝呢?

2.学生交流:

有哪些拒绝烟酒的好方法?

3.写承诺书,在全班宣读。

小结:

让我们从拒绝第一支烟、第一杯酒开始,请人监督也好、联想后果也好,重要的是要清楚的认识到吸烟喝酒的的危害,主动拒绝烟酒。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交流拒绝烟酒的好方法、写承诺书等形式不断增强他们关爱身体,主动拒绝烟酒的意识。

活动三劝告他人齐行动

1.阅读介绍世界无烟日主题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2.课件出示宣传禁烟、戒酒的公益广告。

吸烟有害健康;

珍爱生命,远离烟酒;

扫除烟酒害,健康你我他……

3.课堂实践活动:

设计一则宣传禁烟、戒酒的公益广告或画漫画,在全班交流。

小结:

我们要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健康快乐生活每一天。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设计一则宣传禁烟、戒酒的公益广告或画漫画,激发学生劝告、警示他人禁烟的责任意识,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拒绝烟酒的决心。

板书设计

拒绝烟酒

吸烟喝酒危害大

关爱身体,自觉抵制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2.《天天拥有好心情》

设计:

王彦群(武昌区中华路小学)

审稿:

梁巧华(武昌区教学研究室)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天天都有好心情》。

学情分析

情绪是学生每时每刻都能体会到的一种比较深刻的心理活动,它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无时不刻影响着学生的生活。

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年级的学生社会生活范围逐渐扩大,学生独立与人交往活动日益频繁,自我肯定,渴望被他人认可的需求不断增强,情绪教育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生情绪发展很不稳定,心理发展很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引导他们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良好的状态,克服消极的情绪,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根据这些实际问题,确定的教学重点是: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主动寻求积极的情绪体验。

教学难点是:

让学生知道面对同样的事情,态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会有不同的心情,由此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要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主动为自己选择并创造好心情。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验,积极帮助学生关注不同情绪产生的原因,让他们用平常的心情看待自己情绪的变化;通过自我对话、角色互换等形式,引导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获得不同的情绪体验;以他们碰到的实际问题为案例,指导他们学会选择、创造好心情。

设计思路

品德与社会课设计理念:

一个核心——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一个基础——它是儿童生活的课程;一个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注重依据课程设计理念,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引导学生采用观察、记录、归纳、体验、感悟、整理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同时注重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实现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目标的有机融合,努力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自信心,用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的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

能力:

主动为自己选择并创造好心情,寻求积极的情绪体验。

知识:

了解自己的情绪特点,悦纳自己。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主动寻求积极的情绪体验。

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面对同样的事情,态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会有不同的心情。

要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主动为自己选择并创造好心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下载汶川地震中左腿残疾的李月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们表演的一段舞蹈视频;拍摄录像“王萍的烦恼”;查找一些创造快乐心情的好方法,制作一个“快乐大转盘”。

学生准备:

记录一周的情绪变化;推荐自己创造好心情的“快乐妙方”;搜集一些幽默故事或小笑话。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8-P9页内容,话题为“我的心情我知道”。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10-P11页内容,话题为“选择一份好心情”。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12-P13页内容,话题为“好心情,我创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多变的情绪

1.在成长的过程中,快乐与我们相伴,烦恼也经常产生。

同学们已经进行了一周的心情变化,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里和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心情故事,把一个星期来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情与伙伴们分享。

(小组交流)

2.谁愿意给全班同学讲讲一周内自己的情绪变化:

遇到什么快乐的事,遇到什么烦恼事?

当时的心情怎样?

3.看图交流:

这些表情体现了人怎样的情绪呢?

(高兴、生气、伤心等等)人们的情绪为什么会常常发生变化呢?

小结: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为快乐的事开心不已,也常常会为一些烦恼而伤心、难过,人的情绪常常会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一周心情变化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人都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是我们对所经历的不同事件的正常反应,人的情绪是极易受到影响和变化的。

活动二捕捉好心情

1.好心情在哪里,就在我们点滴的生活中。

阅读教科书第9页的内容,你感受到了书上小朋友的好心情吗?

2.教师给每位学生发一张“快乐心情卡”,大家把最近生活中感受到的快乐简单记录下来。

小结:

只要大家善于发现、去捕捉、去感受,好心情就就会不断洒落在我们们的心田。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事件,体会、感受快乐的事对情绪的影响,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活动三快乐共分享

1.学生通过介绍自己的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展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快乐的事情、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在分享活动中共同感受快乐。

2.采访活动:

教师随机采访几个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体验,说一说好心情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小结:

把你感受到的好心情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能传递你的快乐,让更多的人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快乐、感受快乐、传递快乐、分享快乐!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快乐感受让大家互相分享快乐的情绪体验,让学生明白分享也是一种快乐,学会通过正确、积极的方式传递、表现自己快乐的情绪体验。

板书设计

我的心情我知道

情绪多变化

快乐常分享

第二课时 

活动一换个角度看问题

1.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的看法不同,感受也就不一样。

阅读故事《哭婆婆变成了笑婆婆》,思考:

为什么对同样一种情况,两个人的想法却不一样,哪种想法会使人不快乐,哪种想法可以使人感到快乐些?

  

2.观看视频《永不停跳的舞步》:

2008年9月6日晚,伴随着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悠然响起,屏幕中那位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爱好跳舞的女孩李月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们继续着“永不停跳的舞步”。

大家从李月的表情中感受到她此刻的心情吗?

看了李月的表演,听了她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心态完全不同,原来快乐可以自己把握。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中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可以自己把握,要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惑。

活动二碰到烦恼这样想

1.人人向往快乐,但生活中,却常常被烦恼所困扰。

同学们碰到过哪些烦恼呢?

咱们来说说自己的烦恼吧。

开展小组交流活动:

说说我的烦恼。

2.遇到烦恼的事,改变一下我们的思考方式,换个思路想想,看看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播放录像“王萍的烦恼”:

一天早上,王萍进教室时听到几个同学在背后议论她,她感到非常生气。

让学生讨论,假如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觉得怎样想、怎样做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面对烦恼。

3.学生们针对大家提出的主意互相交流、评议、总结消除烦恼的方法。

小结: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有两种方法来对待生活给予我们的考验:

一是悲观消极的态度,二是乐观积极的态度。

当我们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时,快乐将紧紧伴随我们。

【设计意图: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孩子在交流、讨论、评议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感受学会选择好心情的重要作用。

活动三学会选择快乐多

1.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就可以选择拥有好心情。

你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2.小组交流。

学生结合自己亲身经历介绍当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时获得的不同的情绪体验。

3.(课件出示)集体讨论,合作完成11页的作业:

学会选择一份好心情。

当你和同学闹矛盾时,不要选择伤心,要想想如何与同学改善关系;

当有人对你不满时,不要选择委屈,要多和对方沟通,设法使他理解你;

当你有好多事没有做完时,不要埋怨事太多,要抓紧时间去做;

当你对他人的表现不满时,不要一味责备,要多和人沟通、交流

……

4.朗读欣赏:

“心情驿站”。

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选择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是在选择一份好心情帮助我们走出烦恼,减少烦恼,增多快乐。

希望大家学会笑对生活、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亲身的体验、感受,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一面,用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摆脱烦恼,笑对生活。

板书设计

选择一份好心情

换个角度看问题

第三课时

活动一创造快乐好心情

1.导入:

快乐可以在发现中去感受,好心情可以通过选择去获得,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快乐。

2.阅读教科书12页的内容,看看有什么创造好心情的办法。

小结:

这些方法多么巧妙呀!

原来,人人都能为自己创造好心情。

【设计意图:

通过教科书中创造好心情的一些巧妙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好心情可以自己创造。

活动二快乐妙方真不少

1.在生活中,你曾经为自己或他人创造过快乐吗?

谈谈发生在你身上的快乐小故事吧!

2.呈现“快乐大转盘”,介绍几个快乐妙方。

小资料:

快乐妙方

(1)转移回避法:

听音乐、散步、看书、打篮球、逛街购物、吃零食或做点其他自己喜欢的事,把自己的情绪转移到另外方面,回避消极情绪。

(2)自我激励法:

照一照镜子,给自己一个笑容,鼓励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等。

(3)想象调节法:

想想以前快乐的事情,调节情绪。

(4)自我安慰法:

在特定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采用自我安慰法。

如:

不生气,不要跟别人计较等。

3.学生在“快乐大转盘”空格处补充自己介绍的快乐妙方。

小结:

同学们推荐的“快乐妙方”可真不少,在生活中,可试着选择其中的好方法为自己创造快乐心情哟!

【设计意图:

通过快乐妙方的推荐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创造好心情的妙方,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用乐观的心态看待自己的生活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活动三快乐“食谱”大比拼

1.良好的人际关系,与身边人友好相处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快乐。

阅读教材13页中的快乐“食谱”,谈谈你的收获。

2.学生制作自己的快乐“食谱”,然后全班交流。

3.开心沙龙:

开展讲幽默故事或笑话的活动,体会幽默带来的快乐。

小结:

原来快乐可以自己创造,我们要多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的快乐,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设计意图:

学生在讲幽默故事、笑话、创编快乐“食谱”等有趣的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快乐心情的乐趣多,进一步增强了主动创造好心情,寻求积极的情绪体验的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好心情,我创造

选择快乐

积极创造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3.《阳光少年知荣辱》

设计:

王彦群(武昌区中华路小学)

审稿:

梁巧华(武昌区教学研究室)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阳光少年知荣辱》。

学情分析

知荣明耻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有羞耻感,渴望得到同伴及身边人的赞许和认可。

但因顾及面子,他们有时爱慕虚荣,常常会用不真实的言行遮掩自己的错误,缺乏正确看待错误的心态和积极面对错误和勇气。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情况,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

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要爱惜自己的名誉。

教学难点是:

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懂得应分清是非,正确的事坚持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通过交流、分析身边的人知荣明耻的行为背后的认识和思考,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不断形成对荣辱观的正确认识,从思想、行动上认识到应通过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

设计思路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

本单元教学设计注意突出“四性”:

目的性、过程性、针对性和开放性。

依据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感知,感悟;针对学生行为上的误区,认识上的盲点,分步骤的进行引导;注意课内外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升华。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要爱惜自己的名誉。

能力:

学会反省自己的生活行为。

知识:

知道犯错误后的自责就是有羞耻心的表现,明白羞耻心的重要性;明白“好口碑”就是好名声,要爱惜自己的名誉。

教学重点

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要爱惜自己的名誉。

教学难点  

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懂得应分清是非,正确的事坚持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定“推荐我心目中的阳光少年”和“我的阳光行动计划”表格。

学生准备:

搜集爱惜名誉的人物故事及珍惜名誉的名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14-P16页内容,话题为“爱惜自己的名誉”。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17-P20页内容,话题为“知耻而后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努力获得好名誉

1.名言激趣,揭示课题。

  

出示名言:

名誉比生命可贵。

  

提问:

你听说过这句名言吗?

这句名言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名誉,做自尊自爱的人。

2.名誉就是名声。

每个人都希望在他人心目有个好名声。

讨论:

一个人怎样才能获得好名誉?

3.阅读教科书中“乐于助人得赞誉”、“诚实赢得好名声”的故事后在组内交流:

生活中还可以怎样获得好名声?

说说自己获得好名声的小故事。

小结:

乐于助人、严于律己、诚实守信……都能使我们获得好名声,好名声是靠自己努力获得的。

【设计意图:

了解获得好名声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知道名誉就是名声。

每个人要想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留下好印象,要靠自己努力去获得。

活动二不图虚荣惜名誉

1.同学们,你们认为好名声与爱慕虚荣有何差别呢?

2.阅读教科书15页的故事后小组交流:

我们身边有这样的现象吗?

碰到这样的情况你是怎样想的?

3.辩论:

爱慕虚荣的人的行为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好名声吗?

小结:

有虚荣心的人追求的是一种虚假的名声和荣誉,我们要珍惜荣誉,不要爱慕虚荣。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辨析追求好名声和爱慕虚荣的区别,引导学生明白要有正确的荣誉观,那些追求虚假名声和荣誉的人的行为并不能获得真正的好名声。

活动三好口碑美名扬

1.讲述董奉、刘宠、梅兰芳爱惜名誉的故事。

说说,他们是怎样获得好口碑的?

2.学生交流搜集的爱惜名誉的人物故事及珍惜名誉的名言。

小结:

“名誉比生命可贵”。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杰出人物把名誉看得比生命可贵,他们以崇高人格受人尊敬和爱戴。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不做有损个人名誉的事,爱惜自己的名誉。

 

【设计意图:

通过故事会、交流爱惜名誉的格言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感受爱惜名誉的具体行为,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是爱惜名誉的具体表现。

板书设计

爱惜自己的名誉

努力获得好名誉

好口碑美名扬

不图虚荣惜名誉

第二课时

活动一知羞耻惜名誉

1.出示名言:

“人不可以无耻”、“人之患,莫大乎不知耻”。

提问:

这些名言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些名言告诉我们:

一个人做错事感到内疚不安自责就是有羞耻心的表现,人有羞耻心并勇于改错是一种值得赞赏的品质。

2.阅读教科书17页的故事《羞耻心为他把住了关》,设想丛林会怎样做?

为什么?

3.交流:

你有过类似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