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442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书法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书法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书法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书法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书法艺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书法艺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书法艺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书法艺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书法艺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书法艺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书法艺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书法艺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书法艺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书法艺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书法艺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书法艺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书法艺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书法艺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书法艺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法艺术.docx

《书法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艺术.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书法艺术.docx

书法艺术

第三节:

书法艺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期的书法的特点是各种书体同时存在,交相发展。

楷书在汉代已出现,但属隶、揩书难分时期,由于战争传室递及公文书写需要,书写要求快捷,便利,促使隶书的波势简略、演变为楷;后又由于书写人求快难免笔画带草,就促成了草书、行书的出现。

因此,楷、行、草三种书体此时期基本定型。

一、三国、两晋书法:

代表书法家及传世作品:

陆机,西晋时代文学家、书法家。

华亭人(上海松口)。

代表作品《平复帖》,是中国古代书法名家流传下来最早的墨迹。

书法是草书中章草向今草演变时期作品,风格古朴,苍劲有力。

行笔流畅。

堪称稀世奇珍。

现藏于北京故宫。

钟繇(151—230),今河南长葛人,擅长、楷、行书体,尤以楷书最为著称。

被奉为“正书之祖”。

二、东晋书法:

是行书、草书成熟时期。

王羲之(303—361)社会山东临沂人,后久居会稽(绍兴),官至右将军,故称“王右军”,写出传钟之法,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成为当时书法集大成者。

王对楷书、行书、草书皆有创造性贡献,是中国书法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被后世尊称为“书圣”。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传为王酒后所作,时年51年。

作品共324字,行文前松后紧,极为自然随意,骨格清秀,点画遒美、行气流畅。

传世多为摹本、真迹据传为唐太宗随葬品,埋在昭陵。

王献之(344—386)王羲之之子,从小随父学书,与父并称“二王”。

《鸭头丸贴》是王献之墨迹中的精品,笔法灵动,书风流美。

现藏在上海博物馆。

王珣:

王羲之族侄,书体与“二王”一脉相承。

《伯远贴》行笔俊峭秀丽,结体自然流畅,使转灵活。

现存北京故宫。

三、南北朝书法:

南北朝的书法现存主要在北魏、东魏的碑刻,除碑碣、摩崖外,还有造像记、墓志等。

北魏的碑刻用笔截,字体扁方、紧密,是魏碑的典范。

代表作品有:

《始平公造像记》碑(龙门石窟古阳洞)

《张猛龙碑》、《郑文公碑》、《高贞碑》、

《石门铭》、《张黑女墓志》

思考题:

1、简述中国石窟的分布

2、简述中国石窟艺术的主要特征

3、简述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4、简述宗大炳《画山水序》的理论要点及其理论意义

5、简述王微《叙查》的理论要点及其理论意义

6、简述二王的书法特征及其影响

 

第五章隋唐五代美术

隋唐五代美术总体呈现:

灿烂求备,异彩纷呈的特点。

首先隋代美术呈现出承上启下的过度性特色,唐代美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容纳一些外来艺术形式,丰富发展了民族艺术传统,赋予了作品以一种丰富,健康、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

在唐代,山水、花鸟、人物开始分科,出现了专事山水、花鸟、人物、鬼神、屋宇、走兽的画家。

山水画在晋以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画法上青绿与水墨相继成熟并得以划分,奠定了山水画在宋元以后的发展。

画鸟画继山水之后独立于画坛。

佛教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宗教的羁绊,洋溢着浓郁的世俗气息。

雕塑艺术在唐代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佛教造像更加兴盛,而且更加显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

书法艺术达到繁盛时期,由于“尚法”精神的引领,楷书风格成熟,名家辈出。

五代时期,出现了历史最早的画院建制,山水花鸟更为兴盛。

逐步完善了山水画皴擦、点、染的技法。

花鸟画写实风格大大加强,形成南唐的西蜀两大流派。

人物画承唐代余绪,细润精致的格调占主流。

隋唐五代美术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两宋美术的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节绘画艺术

一、墓室壁画:

唐代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发展的鼎盛期,其创作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水平之高,空前绝后。

唐墓室壁画就其题材内容,形式风格发展上分为四期。

初唐分前后两期,盛唐与中唐和为一期,晚唐一期。

第一期,题材为青龙、白虎、车马仪仗、列载、仕女、天象等。

人物长圆脸,仕女面目清秀,体态匀称,质朴清纯、衣饰简练。

造型朴实,设色简练,总体风格延续了北朝晚期特点,尚未形成唐风。

第二期,内容有青龙白虎、出行、仪仗、客使楼阁建筑等。

人物造型追求唯美,仕女丰润,躯体欣长,苗条,曲线柔美,窈窕婉丽,极有韵律,开始确立初唐人物造型的样式。

第三时期,主要内容有宅邸生活,乐舞等、家居生活气息浓重。

人物造型为典型的盛中唐作风,仕女颜面饱满,体态丰硕、浓丽富贵。

线条流畅飞扬、劲健灵动,设色柔丽。

第四时期:

壁画趋简,仕女面丰体肥,近于臃肿,衣饰宽大,浓艳富丽。

二、石窟壁画:

隋唐时期,壁画艺术继续发展,在当时的绘画艺术中占着主要地位。

其中以莫高窟壁画尤为突出,其隋唐五代时期的壁画数量最丰富、水平最高,艺术成就最突出。

隋代壁画除传统题材外,新出现了西方净土经变,东方药师经变,维摩诘经变等,一般画幅不大,内容比较简单。

隋代壁画人物造型比较写实,面相方圆,体态匀称,比例适度。

菩萨形象女性化特征更加明显。

唐代以后,壁画在题材内容上有新的变化,巨大构图的经复故事成为壁画的主要部分,构图宏大,气势壮观。

单身佛、菩萨佛也很盛行,供养人的地位日趋显著,图案装饰达到新的高峰。

无论是构图、造型、线描、晕染技法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人物造型丰满圆润、写实逼真、个性鲜明,情态风丰腴浓丽,雍容华贵,世俗化、生活化色彩浓郁。

三、隋唐画家及传世作品

初唐画家阎立本、尉迟乙僧。

阎立本,曾继其见为工部尚书,后为右相,是初唐时期重要人物画家,擅长人物肖像和政治性题材的历史画。

他的人物画造型生动、勾线简练沉着设色庄重,人物发式、服饰、道具描绘致细认真,具有历史的真实性。

现存主要作品:

《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步辇图》描绘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辇上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画中人物形象精干,拱手致敬,略带拘谨的神情表现出对天朝皇帝的恭敬。

而唐太宗形态庄重严肃,颇有风度,构图中运用“主大从小,尊大卑小”的原则,成功地刻画了人物的不同地位,身份、性格特征。

画面中表现了唐太宗运筹帷幄、气度不凡的雄才大略。

画面突出人物而省略背景,使主题突出,形象鲜明。

勾线细致坚实,松紧得度。

设色浓重艳丽,并适当运用了晕染法,体现了初唐人物画水平和风格特征。

《历代帝王图》是反映初唐绘画艺术水平的另一幅作品。

全画画了十三位帝王像,加上侍从共46人。

表现上同前幅作品,“主大从小”,作者力图通对各个帝王的不同相貌表情和性格特征的描绘,揭示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和性格,政治作为。

对于政治上有建树的皇帝,多半威严肃气势轩昂、深沉大度。

而对表现平庸无能的皇帝则表现出萎靡不展、平庸愚弱。

尉迟乙僧

尉迟乙僧画与阎立本齐名,他是来自于阗(新疆和阗)的贵族,是久居长安的画家。

画风具有西域风格。

用笔紧致,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

2、吴道子

吴道子,早年为民间画工,擅长宗教题材绘画,后从民间画工成为宫廷画家。

他绘画造型整体感强,面部圆润,所画人物如“塑”,用线一改顾恺之以来的线型,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莱条”式的描法,所画人物衣袖、飘带,迎风起舞的动势,被人称为“吴带当风”。

他是中国古代最享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民间画工奉他为“祖师”。

主要作品《送天子天王图》(藏于日本大阪美术馆),全画共有20余位人物,个性鲜明。

3、仕女画家张萱、周昉

盛唐以后,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宗教绘画兴盛的同时,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风俗画,特别是描绘仕女生活的绘画得到发展。

张萱、周昉就是此时期的代表画家,他们的画风影响晚唐和五代的人物画。

张萱,长安人,武周时入宫廷,工画人物画,善画仕女。

据《宣和画谱》所记录,当时御府收藏的张萱作品多达47件,其中30件是仕女画。

张萱的仕女形象以朱色晕染耳根,衣饰华丽,曲眉丰颊,体型丰满,表现出一种健康的美和雍,华贵的气质。

所画人物不仅“形似”,而且传神,能确切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

传世作品有:

《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杨贵妃的三姐带侍从游的情景。

构图前疏后密,聚散安排主次分明,富有节奏变化。

画面情节单纯,没有任何背景,但马匹轻松悠游的步子,表现了春游的主题。

周昉,长安人,约有40年左右从事绘画活动,擅长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壁画,尤以仕女为突出。

周昉人物画继承发展张萱的艺术风格,具有“丰厚为体”、“衣裳简致”、“彩色柔丽”的特点,由于周昉生活时代失去了开元时的盛况,社会危机日趋严重,故他笔下的仕女从张萱的欢愉转向苦闷和空虚,反映了贵族生活的危困。

传世作品《簪花仕女图》刻意表现宫廷仕女闲适,而又空虚无聊的生活。

画中仕女装扮华丽,身着曳地长裙,肩披透体薄纱,在庭院中信步、赏花、异蝶。

描绘工巧精致,线条圆润流畅,着色浓丽。

张萱、周昉所画的仕女形象具有一种健美丰硕的体态和艳丽多资的作风,说明了唐代的审美趋向有别于魏晋时代“秀骨清像”。

4、山水画家及传世作品

隋唐时期,山水画的发展过程历经2个阶段:

第1阶段为隋代及初唐时期。

第1阶段:

青绿山水画由初创逐渐成熟。

第2阶段为唐中晚期:

除青绿山水外,又出现了“水墨渲淡”一体的山水画。

其中青绿的展子虔、李思训父子为代表,水墨山水的王维,张璪为代表。

展子虔,是北朝未到隋代的重要画家,擅长人物画,但主要成就却在青绿山水画。

代表作品《游春图》是现存卷轴山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年代最早,被世人称为“中国山水第一画”。

画中山石以线勾出,填染青绿色,树叶和山顶树丛以石绿点染。

在构图上以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景,已摆脱了魏晋时期山水画“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布局方式,标志着中国山水画正走向成熟。

李思训,唐朝宗室,官至“武卫大将军”,善画山水、楼阁、艺术,尤以青绿山水著称。

承展子虔画法而有所发展。

用笔工致严整,赋色浓烈沉稳,画面格局宏伟、堂皇华丽,装饰效果很强,确立了山水画“青绿金碧”一派的风格面貌。

李思训的画追求深远意境,寄托“超然物外”的思想情怀。

《宣和画谱》记载有李思训画作17件,但传世的只有《江帆楼阁图》。

《江帆楼阁图》从布局到画法可以看出与《游春图》的继承关系,但又有发展。

李已注意画树时交叉取势树显得繁茂厚重;山石开始运用“小斧劈”皴法,表现出山石的凹凸感,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

设色上似以青绿为主,但在墨线转折处用金粉提醒,形成了金碧辉煌,交相辉映的强烈效果。

李思训之子李昭道,继承家学,被称为“小李将军”,他的画风稍变文法,更精巧细密。

传《明皇幸蜀图》为他所作。

水墨山水画家:

王维,被认为“有笔无墨”。

以“破墨”一体著称于世,出现了以水墨渲染为法的山水画表现形式,故将山水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王维,山西太原人,官至尚书右丞。

诗、书画,音乐皆有所长,尤以诗、书画更为突出。

他山水画深受吴道子和李思训影响,画水墨也画青绿,但以水墨山水画对后世影响为最大。

王维的山水画注重墨法表现,墨色由浓到淡,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

他的画还有一个特色是诗和画的有机结合,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故苏东坡称赞他的艺术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被后世“文人画”推为始祖。

相传有《江山雪图》、《雪溪图》等作品。

中晚唐水墨画山水继续发展,形成强大的势头。

代表画家有张璪。

张璪,工松石山水,善画松。

他作画时满怀激情,不拘形似,笔墨随意纵横,以山水破墨,以墨为色,注意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

“破墨法”是张在绘画上的创新。

他自己认为技法不是从别人学来的,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结果。

山水画发展唐代,进入了一个自由的新天地,为五代两宋山水画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5、花鸟画家及传世作品

花鸟画是工艺装饰发展而为独立画种的,直到唐代才独立成画种。

主要代表画家有薛稷、边鸾、刁光胤等。

薛稷,盛唐时代人,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擅画鹤。

《历代名画记》记载说“屏风六扇鹤样,自稷始也”。

他创作了用鹤装饰六扇屏风的形式。

边鸾,长安人,中唐时期的画家,善画折枝花鸟,蜂蝶雀蝉但精。

当时的德宗皇帝虽接受外国送的一只孔雀,即命边鸾写生,他画了一正一背皆很生动,说明他善于观察、写生,表现技法极高。

刁光胤,晚唐时代画家,善画湖石,画竹、猫兔、鸟雀之类,为五代黄筌宗师。

6、画马画牛名家及传世作品

在唐代其他杂画以鞍马最盛。

唐代国力强盛,继北朝尚武之风,对鞍马尤是重视,由于统治阶级养马风行,为画马画家提供无尽的素材。

其中以曹霸、韩幹、韩滉为主要代表。

曹霸,出身世家,善画肖像,尤善画马。

虽为玄宗画御马,由于善于观察,他所之马神情兼备,而负盛名。

韩幹,少时家贫,曾得王维的资助,学画十余年,终成名家。

初师曹霸,后自成一家,成就超越曹师。

他一生的绘画活动,大多以马为题材。

他画马不拘成法,注意观察写生,从传世的作品有《照夜白》、《牧马图》。

《照夜白》是画玄宗的御马,用精练而富有弹性的线勾勒后,略加渲染,一匹烈马狂暴不安的神情跃然纸上。

《牧马图》表现了马的典型特征:

肥壮高健、骨肉停匀、精神饱满,艺术处理成黑白二骑并行,形成鲜明的色彩和虚实对比。

韩滉,官至右丞相,善画牛羊,由于“安史之乱”时经历了一段逃难流亡的生活,因而对下层民众和民俗风情了解和体验深切,所以画了许多农村生活的题材。

《五牛图》是他的代表作品。

《五牛图》画中五牛,姿势不一,花色各异,全图结构准确,一些细节描绘写实逼真,呼之欲出。

形象健壮有力,神气自然生动,用笔厚动粗辣,老劲。

《五牛图》是传世作品中最早的纸本作品。

五、五代画家及传世作品

五代时期的人物画,发展了唐以来的世俗化倾向,但内容上没有了唐代的欢愉升平的题材,而更多是日常生活、身边琐事的题材,表现的是人物内心的迷离心绪和含蓄阴柔的美。

1、人物画家周文矩、顾闳中

周文矩,江苏人,南唐宫廷画家,李煜时任画院翰林待诏,善画道释、人物及仕女。

他的仕女师法周昉而更加纤丽,用笔和线条受李后主书法影响常用颤笔画衣纹,给人以简率自然之感。

《宣和画谱》记载他的作品达70余件,现存的作品有《宫中图》、《重屏会棋图》等。

《重屏会棋图》描绘的是李后主在宫中下棋的情景,正中为李后主正与其弟对弈,李煌的形象“面貌冠服、无毫发少异”可见其写实功夫之精。

图中有画屏,可见宋代界画的空间处理,在五代已经出现。

顾闳中,为南唐宫廷画家,画院特诏,是当时极负有盛誉的人物画家。

传世作品《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绢本,纵28.7cm,横330.15cm,全图画的是南唐大臣韩熙载夜生活,饮宴听声观舞技的场面。

南唐中后期,国主不思救国国强,韩感到大势已去,深感失望悲观,终日消沉于酒宴歌舞之中,由于李后主不放心,既命顾闳中至其家窥视,顾目识心记,回家后便绘成此图。

全画以连环画式构图,画分五段,分别是听乐、环舞、歇息、清吹、宴散内容,以屏风床榻分隔,构图自然自然巧妙,画中人物个性鲜明,线条工整、精细,设色绚丽和谐,艺术水平极高。

2、花鸟画家黄筌、徐熙

花鸟自唐兴起,至五代西蜀黄筌、徐熙的出现,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五代是花鸟画艺术走向成熟的时期,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异,徐黄之派相映生辉,对后世花鸟画发展影响深远。

黄筌《写生珍禽图》,此画为其儿子示画范本,以双勾填彩技法表现,画面写实,画风精工富丽。

徐熙,徐熙的师承不明显,主要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发挥他的独创精神。

技法上有别于黄体,而是“落墨有格”,即以墨勾出物象,后以不同的墨色分出凹凸,最后略加淡彩。

徐派画风在入松以后并不为人所崇尚,以至其孙徐崇嗣不得不改变徐派画风,以求在北宋画院谋取一席之地。

但对之后的水墨花鸟画的发展咱产生极大影响。

3、山水画家及传世作品

山水画发展到五代,画家深入地研究自然,师法自然,作品重视意境的创造,五代是山水画发展的成熟时期,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画派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画派、风格各异,技法有别,共创了中国山水画。

荆浩和他的学生关仝,是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创造了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画;董源和他的学生巨然,是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表现平淡,天真的江南风光。

荆浩注重笔法的变化,又不忽略水墨的灵活运用,在水墨山水画皱、擦、点、染的笔墨技巧上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代表作品《匡庐图》,画面构图“高远”、“平远”两法结合,中间危峰迭起,壁立千仞,四周群峰连绵,溪谷蜿蜒。

全画气势磅礴,法度谨严,风格苍劲。

关仝,他的画势与荆浩相仿,构图以巍峨、雄奇、深远见长。

代表作品《关山行旅图》,此图峰峦叠嶂、气势雄伟,用笔简动,富有生活气息。

董源,和其弟子是南唐伟大的山水画家,他们生活环境不同与旷寂、雄厚、寒冷的北方,而是地势起伏平缓、阳光和煦、温暖湿润的江南。

故他们的作品多为平缓连绵的山峦、林麓洲渚,山村渔舍,一派江南丘陵江湖景色。

水墨和着色并用,画面苍润、清淡、幽雅、表现出风雨、朝暮的变化。

懂源首创“披麻皱”,笔墨繁复而含蓄,给人以润泽、草木繁茂之感。

代表作品《潇湘图》,全画以花青运墨,色墨清淡湿润。

巨然,和尚,是董源画风的忠实继承者。

善用长披麻,风格比董雄秀奇逸。

代表作品《万壑松风图》,画中远山群峰重叠,葱郁浑强,中部山头松树随山势错落、有致,构图严谨,空间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董巨画风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宋、元、明、清各代的山水画作品中,都能找到他们的传统基因。

第二节雕塑

石窟雕塑:

1、陵墓雕塑:

昭陵六骏:

六骏学雕表现的是唐太宗戎马生涯的六匹坐骑,阎立本起稿,良匠雕刻而成,浮雕的上方有唐太宗撰文、欧阳询书写的赞文。

其中两件于1914年被盗运美国。

六骏全部为高浮雕,构图简洁明确,轮廓清晰爽朗,空间关系和谐,块面结构丰富。

2、隋唐墓俑

隋唐是继秦汉以后中国古代墓俑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作品数量巨大,唐三彩俑是其中最富时代特色的墓俑。

隋唐俑富有多彩,形神兼备,通常为黄、绿、白三色,故所谓“三彩俑”(分别用含铜、铁、钻等元素的矿物质的釉料着色)。

3、石窟雕塑

隋代石窟造像:

一般以1佛、2弟子、2菩萨的组合形式为主。

佛像的特征为头颅方圆、肉髻宽扁、薄唇广额,立像胸腹微凸、坐像正襟端生。

整体造型“大头、短足”,神情蕴含了人世的气息。

唐代是中国佛教艺术空前的兴盛繁茂时期——盛唐之境。

龙门石窟恢复到了全国造像中心的地位。

莫高窟在此期间就开凿近200个洞窟。

佛教造像在唐代至秦于成熟,造型手法趋于写实,追求庄严宏丽之美。

佛的造型丰满圆润,神情庄重、雍容大度;菩萨面容、服饰精美华丽。

龙门的卢舍那大佛是此期间的造像的代表作。

像高17.14米,面相丰满圆润,鼻梁高挺,眉如新月,眼光流溢出智慧的光芒,神志庄严典雅,温和亲切,一派大悲大智的心怀和气度。

第三节书法

隋唐五代是书法艺术的求规隆法时期,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最繁盛的时期,各种书体得到发展,显示出劲健雄放的风格,楷书出现“尚法”精神。

隋代书法:

承魏晋启唐代书体先河,主要书家有王羲之七世孙智示和尚。

唐代书法:

初唐四家:

初唐书法,实际上已突破了五代的衣钵。

楷书笔法遒劲,自成新风,其代表人物: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盛唐书风:

盛唐时期,书家在空前繁荣的社会经济和充满创造精神的文艺思想影响下,书法像诗一样,直抒胸臆。

狂草具有这种功能。

在盛唐书风大变,完成纵草变狂草的过程。

代表人物有张旭和怀素。

历史上称“张旭为颠,怀素为狂”。

书坛巨灵:

颜真卿

颜初字褚体,后从张旭得笔法,正楷端庄大度、气势开张,为后世学书的典范。

代表作有:

“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行书有“祭侄季明文稿”。

自创书体的柳公权

柳是唐代最后一为大书家,初学王书,后学颜欧、独创出“柳体”,柳体用笔骨力深注,爽利快捷,以方为主,辅之心圆,结体纵长取势,左右均衡,中密外疏。

代表作:

“玄秘塔碑”。

五代书法:

五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书坛较为清冷,书家及传世作品极少见,书法风格出现了由唐至宋元的重要转折。

主要书家:

杨凝式,书法突破唐人法度,创造出楷兼行,行兼草的风范。

思考题:

1、简述敦煌唐代壁画的主要特征

2、简述阎立本的绘画特征及其贡献

3、张萱、周昉的艺术成就

宋辽重元美术

一、概述

宋辽金元的美术可谓是“开宗立派的时代”。

北宋是继唐之后又一次国家大统一的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文化艺术繁荣奠定了基础。

两宋时期各种画科全面发展,是中国绘画史上鼎盛时期。

1、山水画占据主导地位,花鸟画,风俗画成就卓著。

2、宋代画院兴盛,吸引和集中了全国各地的名家,形成了一个为宫廷服务的院体画派。

画院规模庞大,体制完善等,都远远超过历代。

3、文人画是宋代绘画中极富特点而又在中国画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画派。

4、宋代的美术理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所涉及的问题上都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5、元代文人画得到很大发展,在形式要素上趋于完备。

诗书画印溶合一体,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节绘画

一、画家与传世作品

1、山水画:

北宋山水画:

中国的道、儒思想渗入影响山水(儒、道互补、儒为入世、道为出世)。

山水画有“卧游”之说,提倡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而阴阳五行与道密切相关,因而出现水墨山水。

山水很早出现,但在宋期时间内并不成熟,属“大器晚成”而持久。

宋代山水画以写实为主,此时山水朝深度和广度发展,画家仍在表现山水的雄伟和秀美之中,总结出了完整的创作规律,使宋代山水画成为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极端。

北宋已达到顶峰,而后即往写意发展,历经北宋——南宋——元的发展变化,出现了程式,并渐渐走向写意。

北宋时期,以李成、范宽等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家,用写实的笔法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山水景色,创作了不朽名作;北宋中后期有郭熙等卓有成就的画家。

郭熙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高远、深远、平远”的构图与透视方法、对山水画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李成《读碑窠石图》,(藏于日本大阪美术馆),《晴峦萧寺图》。

李成先世为唐宗室。

结合了五代北南两派传统,把气势和烟迷秀美结合,将山水画“寒林平远”称著,画风写实,意境深远。

 

溪山楼观图(北宋)燕文贵

渔父图(北宋)许道宁

范宽,初学荆浩、李成,后入终南、太华一带的崇山峻岭之中,师法自然,终成大家。

代表作品《溪山行旅图》,作品构图大胆,顶天立地的大山,极具质量感,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效果。

画风严谨写实,笔法雄浑老硬,墨色厚重沉稳,为山水画不朽之作。

 

雪景寒林图轴(北宋)范宽

郭熙,师法李成,晚年有自己独创,把北方山水画派推向新的水平,成为北宋山水画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品《早春图》,远景峰峦高耸,中景楼阁隐现,瀑布高悬,山路行人匆匆,细微地表现出早春气息,意境深远。

郭熙又是美术理论家,著有《林泉高致集》,成为山水画理论进入成熟期的标志。

北宋后期山水画坛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作品的主题和形式也随之分野,成就主要体现在青绿和水墨两个方面。

 

这一时期的青绿以王希孟和赵伯驹为代表。

王希孟,得宋徽宗亲授,代表作品《千里江山图》为18岁时所作。

这是一幅用一整匹绢画的山水巨制高51。

5CM,纵1191。

5CM,大青绿。

全图以高远,深远、平远的构图法则,以不同的视角展现江山之壮丽,气象万千:

重峦叠障,苍莽起伏,气势壮阔而又秀丽多姿。

 

赵伯驹,承唐代李思训画风又有新创,作品失传。

王诜,近法李成,郭熙一改唐代青绿山水之浓艳而为雅致清逸,代表作品《烟江叠嶂图》

米家山水:

即米芾,米友仁父子独创的风格迥异的山水画,其画风脱尽古人法规,多作江南平远景色,山石不作轮廓,用清水笔润泽出大貌,再以淡墨渲染,然后皴出层次,用浓墨或焦墨横点叠垛。

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力,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南宋山水画:

到了南宋,山水画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产生了开创南宋山水画刚健峻锐,水墨苍动新风格的南宋四家,其影响至明清不衰、甚至波及东洋。

南宋四家:

李唐原为北宋画院山水名手,作品古朴苍劲、富有意境。

刘松年、马远、夏圭等人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画法,形成别具一格的风格。

南宋四家,作品重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