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4714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5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次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后一次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后一次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后一次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后一次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最后一次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最后一次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最后一次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最后一次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最后一次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最后一次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最后一次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最后一次实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后一次实验报告.docx

《最后一次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次实验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后一次实验报告.docx

最后一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王操

实验一

单口网络测试

1.实验名称:

单口网络测试。

2.实验目的:

学习单口网络的划分方法。

掌握子网络的替换方法

3.实验原理:

对复杂网络运用节点或网孔分析时,特别是只对其中某一支路的电压、电流或其中某些局部的电压、电流感兴趣时,我们可能仍嫌联立方程太多,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办法便是把这个大网络分解为若干个小网络,即若干个子网络,对于这些子网络逐一求解从而得出所需的结果。

其一般分解步骤如下所示:

(1)把给定网络划分为两个单口网络N1和N2

(2)分别求出N1和N2的VCR

(3)联立两者的VCR或由它们伏安特性曲线的交点,求得N1和N2的端口电压、电流。

分别求解N1和N2内部各支路电压、电流

4.实验过程:

如上图,沿着图中的直线将电路分为两个单口网络N1,N2。

电流参考方向向左,电压上正下负。

求出N1,N2的VCR,分离出N1,得到N1的VCR为u=28+16i;

分离N2得到N2的VCR为u=8-4i。

联立得到i=-1A,u=12V。

用12V电压置换N1可以得到出i1=0.4A,用-1A电流置换N2得到u2=12V。

5.实验结论

得到的数据与预期相符,证明单口网络替换方法是正确的。

方法是把这个大网络分解为若干个小网络,即若干个子网络,对于这些子网络逐一求解从而得出所需的结果。

6.实验感想:

本实验不是一个验证性实验,而我们做的验证性实验比较多,有了思维定式。

在本实验中,我们需要求两次VCL,这就要求我们把前面的知识学习好,然后合理运用到这里来。

我们首先要选好分界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简化的目的。

另外,简化的思想是我们以后的学习中都要用到的,这一点很重要。

实验三  戴维南和诺顿定理的验证

1.实验名称   戴维南和诺顿定理的验证

2.实验目的

1.学习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用实验方法测定有源二端网络N的开路电压和输入端等效电阻

2.加深对戴维南诺顿定理的理解,用实验方法验证戴维南诺顿定理

3.实验原理:

1.戴维南定理:

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端口网络,对外电路来说,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来等效置换;此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外电路断开时端口处的开路电压uoc,而电阻等于端口的输入电阻(或等效电阻Req)。

诺顿定理

任何一个含源线性端口电路,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流源和电导(电阻)的并联组合来等效置换;电流源的电流等于该端口的短路电流,而电导(电阻)等于把该端口的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的输入电导(电阻)。

4、实验过程

戴维南定理

如上图,先计算出电压和电阻的大小,然后用一个电压和一个电阻串联代替线性源电路,发现电压与电流均不变。

诺顿

如上图,先计算出电流和电阻的大小,然后用一个电流和一个电阻并联代替线性源电路,发现电压与电流均不变。

5.实验结论:

实验数据与计算相同,说明,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都是正确的。

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端口网络,对外电路来说,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来等效置换;此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外电路断开时端口处的开路电压uoc,而电阻等于端口的输入电阻(或等效电阻Req)。

任何一个含源线性端口电路,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流源和电导(电阻)的并联组合来等效置换;电流源的电流等于该端口的短路电流,而电导(电阻)等于把该端口的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的输入电导(电阻)。

6.感想: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原理是差不多的,但是我却没有想到能够用一个实验来包含两部分,我首先应该多做一些思考,为什么这次实验要放在一起,他们能不能用一个相似的电路图来仿真?

但是我没有做到这一点。

但是我觉得在本实验中,电阻电压以及电流的求法是难点,我以后还要加强。

实验三正弦稳态最大功率传递定理的验证

1.实验名称:

正弦稳态最大功率传递定理的验证

2.实验目的:

3.学习在正弦稳态时负载,从电源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4.最大功率传递定理的验证

 

 

5.实验过程:

如下图,电压为10V。

频率为159.155HZ。

以下图直线左边为电源一部分,右边为负载部分。

电源的部分包含一个电阻和点感,先计算出其总阻抗,然后接负载。

发现只有负载是电源一部分阻抗的共轭值时(即一个0.5欧的电阻串联一个2mA的电容),得到最大传递功率。

6.实验结论:

实验数据说明,在第一种情况下,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负载阻抗与电源内阻抗为最大功率匹配或共轭匹配;在第二种情况下,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负载阻抗模与电阻模相等,称为模匹配

6.实验感想。

我觉得在做实验时最重要的就是首先做好准备,把书上的东西看懂,之后在做实验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

但是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意外,比如说我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就不知道我是不是应该将负载的电阻先固定,然后变动电容;或者电容固定,变动电阻。

但是只要搞清楚了阻抗的含义,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实验四  相量模型的网孔分析

1.实验内容

相量模型的网孔分析

2.实验目的

掌握信号源的相量表示方法

在EWB中验证相量模型的网孔分析

熟悉相量表示法中的计算问题

3.实验原理

用待定系数法求解电路微分方程的特解得出的答案,即使电路很简单,也感到非常麻烦。

当把时间t的正弦函数变换为相应的复数(相量)后,解微分方程特解的问题就可以简化为解代数方程的问题,且可运用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来处理正弦稳态分析问题,为我们提供了方便。

 

 

 

4实验过程

 

在Muitisim中完成实验,如图。

部分截图如下。

 

U=10V;

Zl=j4欧;

Zc=-j2欧;

(3+j4)*I1-j4*I2=10(0度);

(j4-j2)*I2-j4*I1=0;

得到I1=-3.347uA;

I2=3.660uA。

图中数据与所求相符,故相量法在此处使用正确。

仿真波形图中,电容支路的电压相位领先于总电压。

5.实验结论:

仿真结果与预期相一致,说明了相量模型法求解电路电压与电流是正确的。

6.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下载Multisim。

而我下载了很久也下不下来。

说明我对计算机操作不熟练。

我觉得,只有不仅要熟悉课本上的教材,有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应该把计算机上的软件运用掌握好,才能把实验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