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26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南昌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

这类院校都是在建筑学专业的基础上增设的城市规划专业,学制为五年。

其中,清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不设本科,只招收研究生。

2.以文科地理学专业为主建立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

这类院校以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为代表。

这类院校是在地理学科的基础上设置的城市规划专业,学制为四至五年。

其特点是地理类、经济类、法规类课程较多,注重城乡区域规划理论研究,在规划技术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在社会调查、数据整理、地理信息分析、预测技术和遥感技术等方面的能力。

3.以林业、农业风景园林专业为主

建立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这类院校以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学校为代表。

其特点是以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课程为主,同时兼顾建筑学的部分设计课程。

这类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风景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方面的工作,在城市环境建设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宏观的城市规划和微观的建筑设计方面的训练比较欠缺。

城市要素(选)

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

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城市是怎么形成的(简)

(1)最早因商品交换产生。

随着商人的出现,交换场所由临时地点改为固定的城市。

(2)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和具有商业和手工业职能的城市。

(3)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出现了城市。

城市发展阶段:

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各阶段主要产业

前工业社会即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很低,主要以农业、渔业、采矿等消耗天然资源的经济部门为主的社会形态。

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大机器工业生产取代了以往的农业、手工业生产。

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部门主要以制造业即第二产业为主。

后工业社会主要经济部门是以加工和服务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甚至第四、第五产业,诸如运输业、公共福利事业、贸易、金融、保险、房地产、卫生、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

城市化的含义

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

城市化水平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城镇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名)

(1)城市化:

农业人口和农业用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城镇化:

(3)郊区城市化:

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区域的城市化过程。

(4)逆城镇化:

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

(5)再城镇化:

即"

二次城市化"

,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一个应对过程,使得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

郊区城市化是城市郊区乡村型社会地域组织向城市型社会地域组织演变的过程.一般来说,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刚刚起步阶段的时候形成的产物,由于人的急剧扩张,导致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郊区也纷纷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而逆城市化则是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较高的时候,这时人口(高收入较多)往往向郊区迁移。

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过度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凸现,城市发展开始倾向分散,最终导致“逆城市化”:

城市人口、工商业向农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慢,甚至开始衰落.

城镇人口(名)

城镇人口是指城镇建成区内实际居住人口,由三部分构成,即建成区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户籍农业人口和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低碳经济(名)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诺瑟姆曲线(名)

把城镇化的轨迹概括为拉长的S形曲线,并将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

生产力水平较低,城镇化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加速阶段:

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

稳定阶段:

农业现代化过程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描述建国以来中国城镇化道路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简)

(1)1949-1957城市化起步和人口自由迁移阶段,城镇化率增长缓慢

(2)1958-1960城市化过快推进和人口过度迁移阶段,城镇化率增长较快

(3)1961-1965城市化调整和人口返迁阶段,城市化水平下降

(4)1966-1977城市化停滞和人口迁移受阻阶段

(5)1978-1995城镇化与人口加速流动阶段

(6)1995-至今不完全化与人口自由流动阶段

 

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描述文中古文涵义并记住此图

都城:

商:

河南安阳(殷墟)周:

西安

翻译:

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城门(设立两个侧门)。

城内有九纵九横的十八条大街道。

街道宽度皆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十二尺)。

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社禝。

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

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注:

经涂,不是指纵向的路。

一夫,是指一夫之地,夫是农夫,一个农夫有百步之地来耕种

五大古都

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和开封,六大古都加上杭州,七大古都加上河南的安阳(安阳殷墟)。

中国古代都城它的选址有什么特点?

它们建都是受什么条件制约的?

1.古代都城选址对自然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所谓自然条件,第一就是山水条件,要求背山面水,座北朝南。

盖房子要采光、要朝阳。

建都城,要选地形,要大的地形。

2.第二个还要考虑居中,天下居中。

不管是夏王朝,还是商王朝,它尽量考虑它的都城要能够便于控制它的国家。

3.再一个就是人文的和经济发展条件。

归根结底:

1.礼制思想

2.“天人合一”自然至上的理念

希波丹姆模式(名)

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以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希波丹姆规划型式便成为一种主要典范

罗马营寨城(名)

罗马营寨城有方正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中间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四门。

在道路交叉口建神庙。

古罗马城市建设的特征

(1)世俗化

公共浴池、斗兽场、宫殿、府邸和剧场等取代了神庙建筑

(2)军事化

条条道路通罗马;

修建了坚固城墙、大跨度的桥梁和远程输水道等战略设施

(3)君权化

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称为城市空间秩序组织的核心和焦点,古希腊纯粹的市民活动已让位给歌功颂德的纪念性空间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渊源(简)

(1)空想主义的乌托邦,托马斯·

莫尔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

(3)欧文的“劳动交换银行”和“农村合作社”,主张建立“新协和村”

(4)博立叶“法郎吉”

田园城市(可画图)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城市部分有一系列同心圆组成,中央是一个面积约145英亩的公园,有6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6个区,沿公园可建公共建筑,公园外圈为住宅,再外面为学校、教堂等,再外面为花园住宅,城市的最外圈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另一面是环状的铁路支线。

城市外围为永久性绿地,供农牧业用。

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

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

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城市的规模通过田园加以限制。

卫星城镇发展历程

(1)思想萌芽:

“田园城市”理论的发展,即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

(2)第一代:

卧城。

城市除居住建筑外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

(3)第二代:

半独立卫星城镇。

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部分居民可就地工作;

 (4)第三代:

新城。

基本独立于主城,具有工业、生活服务设施,规模较大,城市公共交通和公共福利设施完善;

具有多种就业机会,城市中心有大型商业中心,邻里单位设小型商业点。

  (5)而现阶段的第四代卫星城,为多中心敞开式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城中去,从而控制大城市人口过分膨胀,疏散大城市的部分工业和人口,同时也是为了抵销大城市对周围地区的人口吸引力。

卧城(名)

卧城就是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

职能除以居住为主外,没有生活福利设施,无就业机会,对主城依赖大。

西方古代典型城市特征

强调秩序、组织和永恒的理性至上的原则。

这些原则是理想的、超时的和绝对的。

在城市建设中追求抽象的对称和协调,寻求纯粹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强调轴线和主从关系。

《雅典宪章》的内容,最大贡献?

(如何对其评价)

(1)《城市规划大纲》被称为《雅典宪章》,提出:

1)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2)城市发展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

3)指出城市的主要矛盾,以区域规划为依据,按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平衡,在建立三者联系的交通网。

城市规划是三度空间的科学。

要以法律形式保证规划实现。

(2)评价:

最大贡献是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

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适应生产和科技的发展,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

马丘比丘宪章内容?

评价?

内容:

对《雅典宪章》进行了总结和思考,还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土地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贡献:

《马丘比丘宪章》可贵的地方在于,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雅典宪章》不仅有继承,还有批判的精神。

它摒弃了《雅典宪章》的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确定了城市文化在城市生活中同样重要的地位。

不再为了过分追求功能分区而牺牲城市的有机组织,并且强调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邻里单位(名)

邻里单位的思想要求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通过在邻里单位内设置小学等公共建筑减少车辆对老人及儿童穿越道路的危险。

有机疏散(名)

指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又可以分为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通过正逆反应逐渐把城市的紊乱状态变为有序状态。

以交通为例,把高速交通集中在单独的干线上,使其避免穿越和干扰住宅区等需要安静的场所。

柯布西耶和赖特规划上的思想比较

柯布西埃在“明天城市”和“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中,通过对大城市的结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部通过技术的手段解决城市问题,主要体现的是城市集中发展的思想

赖特1935年发表《广亩城市》提出反集中的空间分散的规划理论,倡导美国化的规划思想,强调城市中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

两个极端理论的共性:

(1)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

(2)都考虑了新技术的出现:

电话和汽车对城市的影响

倡导性规划

PaulDavidoff针对于过去规划理论中出现的认为规划价值中立的行为的观点而概括和总结出来的规划理论

第3章城乡规划体制

规划法规系统

是规划行政体系、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作系统的法律固化总和。

同时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

我国法规系统构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部门规章

(6)地方政府规章

(7)技术标准(规范)

有关城乡规划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分别有哪些?

行政法规:

专指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律规范。

如《风景名胜区条例》

地方性法规:

如《北京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河南省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办法》

部门规章:

建设部根据《城乡规划法》制定了一系列的城乡规划部门规章,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其他如《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

地方政府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城乡规划方面的地方规章,如《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天津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细则》

城乡规划领域主干法:

《城乡规划法》

从属法规和专项法规

依据5大类形成不同的行政法规(例如xxx条例)、部门规章(如xxx办法,xxx规定)、技术标准(如xxx标准,xxx规范)。

《城乡规划法》基本框架

(1)城乡规划的制定

(2)城乡规划的实施(3)城乡规划的修改(4)监督检查(5)法律责任

规划编制部门和审批部门

城乡规划法律建设历程

1.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2.“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时期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

包括农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部门,包括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

如交通运输、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教育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等。

具体见书P95表6-2-1

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模式(简答,包括名词)

(1)增长极模式。

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

佩鲁提出,他认为,如果把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做力场,那么位于这个立场中的推进性单元就可以描述为增长极。

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

(2)点轴开发模式。

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来相互连接,从而形成轴线。

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会产生新的增长点。

点轴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

(3)梯度模式与反梯度模式

梯度是指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过渡的空间演变过程。

梯度发展模式认为,一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循阶梯而上,从发展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本土资源密集型产业起步,并尽快接过从高梯度地区外溢出的产业。

反梯度理论认为,在承认和接受高新技术、资本和产业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梯度转移扩散的过程中,落后地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信息化条件,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改变被动地被辐射、被牵引发展的态势,改变三年产业渐次发展的顺序;

可跨越某些中间发展阶段,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自身具有优势的高端产业,形成相对较高的产业分工梯度,成为新的“次级化”经济核。

(4)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模式

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规模经济(名)

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水平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可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是“规模报酬递增”的产物。

解释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

正效应和负效应

(1)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名词解释】

当一个人并没有因为他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收益而得到补偿时,就产生了正外部效应;

而当一个人并没有因为他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损害而支付额外的成本时,就产生了负外部效应。

(2)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名词解释】

外部经济是指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采取的行动给他人带来了收益而自己却未得到补偿。

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

城市规模(名)

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第七章人口与社会

城市人口统计的口径

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自然增长

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

机械增长

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

即在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差值。

百岁图

指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的图,横坐标是年龄(0-100),纵坐标是对应的人口数。

年龄构成的意义(简)

(1)比较成年组人口数和就业人数,可以看出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

(2)掌握劳动后备军的数量,对研究经济有重要作用。

(3)掌握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数量和发展趋向,是制定托儿、幼儿及中小学等公共设施规划指标的重要依据。

(4)掌握老年组的人口数及比重,分析城市老龄化水平及发展趋势,是城市社会福利服务设施规划指标的主要依据。

(5)分析年龄结构,可以判断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变化趋势;

分析育龄妇女人口数量,是预测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依据。

第十章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城市规划调查方法

1、现场踏勘

这是城市规划调查的最基本手段

2、发表格调查

抽样调查的最重要方法

在总体规划阶段的两种主要形式:

部门(单位)调查,居民调查

3、访谈和座谈

运用于两种情况:

历史状况描述,无文字记载的内容;

解决某些问题和对未来发展的设想与愿望。

4、文献查阅

5、类比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简)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和生态、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

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拟订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城乡规划的调整

是指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按照实际需要对已经批准的规划作局部性变更。

城乡规划的修改

是指城市人民政府在实施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发现城乡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和框架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作出重大变更。

城乡规划的审批(选)

清楚分级审批制度,详见书p178

(1)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审批。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省域域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审批。

(2)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3)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建设用地适用性评定

以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

用地适用性评定将用地分为三类用地,

一类用地:

适合建设用地;

二类用地:

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

三类用地:

不适宜修建用地。

第十一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气候分区

热岛效应

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度,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

风玫瑰

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

城市用地的判定(分类)

一类评定:

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代码

用地类别中文名称

R

居住用地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M

工业用地

W

物流仓储用地

S

交通设施用地

U

公用设施用地

G

绿地

大、中、小城市是怎么划分的(城市规模)

(1)超大城市:

城市人口1000万以上;

(2)特大城市:

城市人口500至1000万;

(3)大城市:

城市人口100至500万,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