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518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9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docx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23

第一章井田概括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珙县煤矿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珙泉镇,隶属于四川芙蓉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即芙蓉矿务局),为国有企业。

珙县煤矿位于珙县珙泉镇北,井田东端以洛普河(长宁河之上游)为自然边界与珙县二号井田相隔;西端以2号堪探线至HB4号孔作垂线至煤层露头与白皎井田相连;南迄嘉陵江组;北止于下二迭统茅口组。

井田东西走向长5.5-6.5Km,南北宽2.5-3.0km,面积18km2。

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

104045’00”-104045’52.5”

北纬:

28022’30”-28023’00”

宜(宾)珙(县)铁路通过井田北侧,工业广场至卷子榜火车站的铁路专线长400M左右。

井田北东南三面均有公路相通,北侧有宜(宾)珙(县)公路,由珙泉经巡场可至宜宾或古宋、泸州;东、南侧有珙(县)洛(表)公路经底硐可至兴文周家、古宋和云南威信。

(见图1-1-1)。

二、地形地貌

芙蓉矿区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接壤地带,总地势南高(一般海拔900-1000M)北低(一般海拔500-600M),区内最高峰为芙蓉山(海拔1230.9M)。

珙泉矿井位于矿区南缘。

地势呈西高东低,西面麻团顶为井田最高点(海拔1135.5M),东北面洛普河为井田最低处(海拔340.0M),地形相对高差近800M。

属中等切割。

主要地形多呈单面山,并组成东西向与构造线一致的长峘式岭脊,北坡陡,南坡缓。

三、气象和水文情况:

区内温湿多雨,归属川南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4℃,最高39.5℃,最低-2.2℃。

年平均降水量1152.9mm,最大达1516mm,最低799.5mm,月降雨量超过100mm达半年之久(4-9月),低于50mm的时段一般为11月至翌年二月,秋多霪雨,少晴天。

年平均蒸发度1096mm,湿润系数1.04。

年平均相对湿度83%。

主要风向为北风,风力一般为1~2级。

按四川省山地环境地质分区,矿山所在地区属川西南山地环境地质灾害中等亚区,矿山所在地区属川西南山地环境地质灾害区中等亚区,地处我国地震活动强烈的南北地震带中段,北西距龙门山断裂带不远,西南与鲜水河断裂带和安宁河断裂带相邻,上述断裂带是我省地震活动较强烈地带,发生在上述地震带上的地震曾波及到境内,区域地应力场较强。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划定,区内地震烈度为Ⅶ度。

为此,区内建议以Ⅶ度设防。

区内新构造运动不明显,仅表现为剥蚀及冲沟侵蚀作用。

四、矿区概况

区内以农业为主,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及薯类和竹木、茶叶等经济作物。

近年来营造了大片松树林。

镜内矿产资源丰富,除无烟煤外,尚有菱铁矿、硫铁矿、石灰石及耐火粘土等。

由于国营矿山的开发促进了地方工业的发展。

个体兴办的小煤矿多处,年产量数百万吨。

此外,还有小水电站、铁厂、水泥厂、农村产品加工、机动运输、建筑建材等较兴旺。

第二节 地质构造及煤层特征

矿井所在区域为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接壤地带,山系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大体呈东西向,地势南高北低。

珙泉井田位于珙长复式背斜之次级褶曲—双河背斜南翼西端,井田内除出现局部小型波状起伏外,基本上是一缓倾斜的单斜构造,倾向一般170°~230°,倾角16°~28°,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从勘探期间,在储量计算范围内,断层很少,几乎对开采没有影响。

井田內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下二迭统茅口组(P1m)、上二迭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B)及宣威组(P2X)、下三迭统飞仙观组含煤(T1f)和嘉陵江组(T1j)。

地层平均总厚1447M。

其中宣威组(P2X)为本区的含煤地层,系近海型含煤沉积,相序为海进序列,海水由东向西推进。

垂向上相旋回结构比较清晰。

厚度117M-148M,平均126米。

以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及煤层为主,夹数层似层状菱铁矿及泥质灰岩。

含煤6-12层,其中珙县矿井范围内可采煤层只有一层(C1),属于单一煤层矿井。

煤层厚度平均为2.5m,煤层倾向南北,走向东西,煤层为倾角16°~29°。

可采煤层平均厚度为2.0m。

可采煤层(C1)位于宣威组第三段下部,为全矿可采煤层。

煤层顶板主要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或K7生物碎屑泥质灰岩,煤层底板岩性为灰色泥岩、炭质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

煤质牌号为WY

矿井可采煤层厚度、间距及顶底板岩性见表1-2-1,煤层煤质分析见表1-2-2。

煤层综合柱状见1-2-1图。

主要煤层层位、厚度、顶底板岩性表1-2-1

煤层代号

厚度m

倾角度

间距m

煤层特征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C1煤层

1.2~2.8

2.0

16~29°

单一

煤层

煤层结构复杂,具2~3层夹矸,夹矸厚0.05~1.10m,多为粘土岩、炭质泥岩。

往深部厚度变大,属稳定煤层。

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或K7生物碎屑泥质灰岩

灰色泥岩、炭质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

主要煤层工业分析结果(平均值)表1-2-2

煤层

Wf

(%)

Ag

(%)

Vr

(%)

QcDT

(MJ/kg)

固定碳

(%)

C1

1.41

31.11

14.63

22.84

53.03

地层

系统

岩石名称

岩石厚度(m)

柱状

岩性描述

(P2x3)

深灰色泥岩

灰-深灰色,近水平层理,性脆较坚硬。

砂页岩互层

灰-深灰色,含泥质细粒砂岩,中夹0.1-0.5m硬脆的黑色硅质、铁质泥岩互层。

泥质灰岩

灰色,含生物碎屑及动物化石,黄铁矿细晶,有时变相为砂质页岩。

(P2x2)

砂质泥岩

黑色,中含黄铁矿,局部相变为煤。

粘土岩

深灰色,含植物碎屑和黄铁矿结核。

砂质泥岩

黑灰色泥岩为主,含砂质和稳晶菱铁矿与黄铁矿共生结核,含植物化石,有时变相为砂质泥岩。

煤线

含少量黄铁矿结核。

细粒砂岩

灰-深灰色,上部有0.25m厚的深灰色细粒砂岩,中及下部为灰-浅灰色并含0-0.2m煤线。

砂质泥岩

浅灰色砂质泥岩为主,并与细砂岩少部分中粒砂岩互层,含植物碎片。

炭质页岩

上部有0.25m厚的深灰色细粒砂岩,中及下部为灰-浅灰色并含0-0.2m煤线。

炭质页岩

黑色,中含黄铁矿,局部相变为煤。

细粒砂岩

灰色,不显层理,与中粒砂岩互层,顶部有时有0.5-1.3m砂质页岩或粘土泥岩。

粘土岩

深灰色,含黄铁矿结核,有时相变为砂质页岩或细粉粒砂岩。

煤层

四煤层(俗名一型炭),黑色,组织松散,有节理和壁理,以暗亮煤为主,含少许片状黄铁矿结核。

粘土岩

浅灰、灰白色,含细-粗粒浅黄色结晶菱铁矿团块及植物化石碎屑,遇水易风化。

砂质泥岩

灰色泥质砂岩,含植物碎片及炭质泥岩。

炭质页岩

性脆、质轻,但一般不稳定。

砂岩

灰-深灰色细粒、中粒、粉粒砂岩,且中夹一层厚0-2.0m的铁质细砂岩。

砂质泥岩

灰-深灰色,有时相变为细砂岩。

区内煤层瓦斯含量高C1煤层CH4含量6.31-15.10m3/t,平均9.80m3/t,确定本矿为高瓦斯矿井,煤尘无爆炸危险。

根据勘查时采样试验结果表明,本井田煤层属无自然发火倾向,本区无高温热害,地温一般小于26℃,深部地区地温较高,是因煤层埋深所致,不受地热异常影响,属正常地温区。

茅口组地层表现为局部异热,其原因主要是受地下深循环热水影响。

矿井由于地表水系的切割,致南部成狭谷区,相对高差500m以上,属中等切割;中部和北部为轻度切割,整个地区属中低山区。

区域内山岳多层地貌景观表现明显,主要河谷为侵蚀—溶蚀谷地,可见三级阶面显著倾斜的阶地,并具有洪积阶地特征。

矿井东部地表水系可划分为两个小流域,即东部长宁河流域与中—西部南广河流域,此二水系未进入本区。

长宁河在区内流经珙县一、二号井田外缘及巡场井田东缘,系统区内较大常年河。

南广河主河道也不在矿井范围内,在区内仅有三条支流,均属山间小溪,呈树枝状分布,系季节性溪沟。

在井田详查报告中,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大井法,比拟法和水力均衡法三种计算方法比较计算,本矿井最大涌水量为60m3/h,最小涌水量10m3/h,一般为30m3/h。

地表水对本矿区开采影响非常微弱,本设计不考虑水患。

茅口组(P1m)为深灰、灰色灰岩,岩溶发育,为强含水层。

但当无大的导水断裂时,对矿井充水无影响。

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为深灰、灰绿色玄武岩,具气孔、杏仁状构造,在浅部裂隙、节理发育;在深度大于20m以后水容度小,持水性差,深部致密坚硬,为良好的隔水层。

宣威组(P2x)下部由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组成,属隔水层;中上部以砂岩、砂质泥岩及煤层夹数层泥质灰岩组成,属极弱含水层,且受降雨补给。

飞仙关组(T1f)以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组成,其中厚层砂岩、砂质泥岩及薄层灰岩为主要含水层,厚度127m,且由于风化带透水造成下部含水,致使该层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在井田深部由于裂隙减少,含水层厚度变薄,为61m左右,其含水性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弱。

嘉陵江组(Tlj)在井田内出露面积较大,以厚层灰岩为主,夹泥质灰岩及泥岩,岩溶发育,井田范围内系补给区。

但由于距开采煤层较远,从目前开采资料看,其岩溶水对矿井充水无影响。

从上可知,除主要含水层--飞仙关组在大气降水时对矿井充水有影响外,其余地层对矿井充水有影响。

小窑水:

井田内老窑及生产小窑较多,开采极为混乱,其积水可对临近的采掘工作面构成突水威胁,但均位于本矿开采范围以外300m的距离,对本矿影响十分微弱,但必须做好探、放水工作。

地表水:

井田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河流,仅有一些季节性的溪沟。

各溪沟平时流量极微,洪水时流量较大但延续时间短。

陷落柱:

从总体来看,陷落柱受区域构造控制,呈条带状发育,条带方向为南东—北西向,其发育部位在断层、构造比较发育的复合、交叉部位,且垮落高度比较大,一般在200m左右,最低发育标高为+160m,但均位于本矿井田范围外,对矿井采掘部署无影响。

第二章井田境界及储量

第一节 井田境界

芙蓉集团珙县煤矿位于宜宾市珙县珙泉镇。

井东端以洛普河(长宁河之上游)为自然边界与珙县大田相隔;西端以2号勘探线至HB4号孔作垂线至煤层露头与白皎井田相连;南迄嘉陵江组;北止与下二迭统矛口组。

井田东,西走向长5.5——6.5Km。

珙县井田为与珙长背斜西南翼;井田东,西走向长5.5——6.5Km,南北宽2.5——3.0Km,面积18Km2,储量计算面积14Km2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04o45'00"——104o45'55.5"

北纬28o22'30"——28o23'00"。

矿井井口大地直角坐标为:

X——3150172.18;Y——35473799.09;Z——416。

第二节 井田储量

井田煤层有工业储量3345.15万t,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09.16万t.

工业储量扣除永久煤柱损失后剩余的储量,全井田可采储量为3145.03万t,其中+420m水平以上的工业储量有308.2万t,占全井田的10.8%。

本井田的一水平永久煤柱有边界煤柱和井筒煤柱,共计9.5万t;采区保护煤柱及开采损失按《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计取,共计200.11万t

矿井设计储量,设计可采储量见表2-1-1

表2-1-1矿井可采储量、设计可采储量汇总表

水平标高

煤层

工业储量

(万t)

永久煤柱

(万t)

可采储量(万t)

保护煤柱、开采损失(万t)

设计可采储量(t万)

+420以上

C1

308.2

9.5

298.7

13.6

285.1

+300以上

C1

775.39

6.6

768.79

38.44

730.35

+150以上

C1

969.24

8.84

960.4

48.02

912.38

-50以上

C1

1292.32

11.05

1281.27

64.06

1217.2

合计

3345.15

35.99

3309.16

164.12

3145.03

第三章 矿井工作制度、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一节 矿井工作制度

矿井年工作日300d,每天三班作业,其中两班采煤,一班准备、检修。

三班掘进。

每班工作8h,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4h。

第二节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确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依据

本井田可采煤层1层,据勘探资料,本井田规划工业储量3345.15万t,设计可采储量3145.03万t,因此本井田有丰富的储量保证矿井有充足服务时间。

本井田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井田内仅受隐伏小断层的影响,为机械化集中生产创造了条件,煤层无自然发火的倾向,生产安全管理难度较小,给炮采创造了条件。

(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

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的确定:

根据F=L×l×h×r×c

   =450×120×2.0×1.7×0.95

   =174420

F—采煤工作面年生产能力 (t/a)

L—工作面年进度(m/a)

l—工作面长度(m)

h—采高   (m)

r—煤的容重(t/m3)

c—工作面回采率(取95%)

因为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t,矿井由二个采区的二个炮采工作面来完成矿井的设计年生产能力。

综合以上因素,设计推荐矿井生产能力为30万t/a,其理由如下:

①、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1层,有工业储量3345.15万t,可采储量3145.03万t,其服务年限74.88年,符合《煤炭工业设计规范》及有关技术政策的要求。

②、结合矿井的具体情况邻近矿区芙蓉矿务局的实际生产经验,在相类似的矿井中,一个炮采工作面年平均产量10-15万t左右,矿井易达到设计能力。

由此可见,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为30万t/a,从井下采区布置采掘接替关系等方面是满足,矿井服务年限也符合《煤炭设计规范》和有关技术政策的要求。

③、矿井及各水平服务年限

矿井及水平设计服务年限按下式计算:

    

式中:

T——矿井、水平设计服务年限(a)

Z采——矿井、水平可采储量(万t)

A——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

K——储量备用系数,取1.4

经计算: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74.88a,一水平设计服务年限为6.79a,二水平设计服务年限为17.39a,三水平设计服务年限为21.72a,四水平设计服务年限为28.98a。

第四章 井田开拓

第一节 开拓方案的确定

矿井内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对开采的影响

矿井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均属简单,煤层仅次于地下水位线以上,影响矿井开采的水文地质因素为上部P2C和底部P1m灰岩岩溶裂隙水,大气降水以及煤层采空区老窑积水等。

但煤层产状变化不大,为单一倾斜煤层,只要巷道保持3‰的流水坡度,即可实现自流排水至水仓,矿井向深部开采,矿井涌水量将增大,要加大机械排水能力,防止汛期淹井,本矿井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同时根据对矿井初期开采有利,储量可靠,井巷工程量省,建井期短;井田两异储量大致平衡,井下运输、通风、开采比较均衡合理;尽量不占良田、少占农田,充分利用地形使地面生产系统,工业场地和地面运输比较合理;井筒尽量避免穿过流砂层、较大含水层、较厚冲积层、较大的断层和采空区。

尽量少压煤,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不受岩崩、滑坡和洪水位威胁;地面地形比较平坦,地面工程量少,有利于煤炭外运;井口应远离森林、河流,井口标高应高于矿区历年最高洪水水位,以免矿井生产受到威胁。

针对以上地质资料,提出以下开拓方案:

(1)立井开拓

根据地质、地形资料,选择立井开拓,在井田范围内最恰当的位置选择井口位置,就必须选择在井田中部,才可以使井田上、下山煤的储量平衡,有利于矿井开采,根据地质、地形资料显示,主井筒深度为380m的立井,副井筒深度为420m的立井,两井筒深度为800m的立井,施工难度非常大,且后期维护十分困难,且采用立井开拓时,就必须将公路修至井田中部的山上,公路须修12km距离,电源、水源、通讯及地面建筑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设计不选择立井开拓。

(2)平硐开拓

根据地质、地形资料,选择平硐开拓,在井田范围内最恰当的位置选择井口位置,就必须选择在煤层露头线外与矿井最低开采标高基本一致的位置,平硐底板揭煤;或在煤层上方地形标高与矿井最低开采标高基本一致的位置,平硐底板揭煤,才可以使矿井进行平硐上山开采,根据地质、地形资料显示,主井筒在沿茅口组(P1m)茅口灰岩法向方向中挂口掘进深度为1000m的平硐,采用平硐开拓底板揭煤时,走向长壁采煤方法,初期工程量较小,施工工期较短,初期投产工期短,将公路修至井田北部的杨家沟,公路只须修1km距离,电源、水源、通讯及地面建筑都比较便捷。

距宜(宾)-珙(县)铁路600m,便于施工专线铁路,其平硐挂口标高416m左右,距煤层露头线720m有304m垂高,很好的控制了420m以上标高的煤量。

平硐坡度为3‰向外排水坡度。

但对其下部煤量缺乏控制。

因此,本设计不选择平硐开拓。

(3)平硐+暗斜井开拓

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交通、电源、水源、通讯及地面建筑十分容易。

且初期工程量较方案

(1)、

(2)都小,初期投产工期短,选择平硐+暗开拓开拓,走向长壁采煤方法,矿井为高瓦斯矿井,煤尘无爆炸危险和煤无自燃发火倾向。

煤层顶板稳定性较好,底板含水性差遇水膨胀轻微底鼓,这样的开采技术条件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是恰当的,只要加强通风管理和顶底板管理生产安全是有保障的。

暗斜井坡度为20度,平硐坡度为3‰向外排水坡度。

平硐有主平硐、副平硐。

因此,本设计选择平硐+暗斜井开拓。

(4)明斜井开拓

采用明斜井开拓方式,交通、电源、水源、通讯及地面建筑也十分容易。

且初期工程量较方案

(1)、

(2)、(3)都小,初期投产工期短,同时地面、井下运输系统十分简化,因此选择明斜井开拓,走向长壁采煤方法,矿井为高瓦斯矿井,煤尘无爆炸危险和煤无自燃发火倾向。

煤层顶板稳定性较好,底板含水性差遇水膨胀轻微底鼓,这样的开采技术条件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是恰当的,只要加强通风管理和顶底板管理生产安全是有保障的。

暗斜井坡度为20度。

斜井有主斜井、副斜井、行人斜井,因此不采用斜井开拓。

第二节 井底车场

根据井田地质条件,井型、井筒、运输大巷的布置,提升和运输方式及地面生产系统,直接选择车场。

第五章 回采工艺及采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 采区概况及煤层地质特征

井田内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为;下二叠统茅口组(P1m),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和宣威组(P2x),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和嘉陵江组(Tlj),总厚约1000m。

煤系地层为宣威组,平均厚度131.3m。

宣威组第二段(P2x2)为主要含煤段,系泻湖海湾沉积。

底部为一层厚0.5~6.0m的灰绿色细~中粒砂岩,特征明显,为区内标志层;下部以浅灰色厚层状粘土岩、细砂岩为主,含鲕状菱铁矿团块及致密菱铁矿层;煤层顶板为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煤层为主,含煤可采煤层1层,其中A2煤层全区可采,煤层平均厚度为2.0m。

以矿井首采区(一零区)为例进行论述巷道布置。

第二节 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一、基本参数:

1、煤层厚度:

最大煤厚2.8m,最小煤厚1.2m,平均煤厚2.0m,确定采高为2.0m。

2、煤层倾角:

最大:

29°,最小:

16°平均煤层倾角:

22.5°

3、煤厚硬度:

f=2~4

4、可采年产量:

30万t

5、顶板情况:

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砂岩、粘土岩。

二、采煤方法: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

三、回采工艺:

1、采高的确定和支护形式的选择

确定工作面采高为2.0m,煤厚大于2.5m时,采取留底煤进行开采,煤厚小于2.5m时,一次采全高。

2、支护

采区采用悬移支架支护工作面。

(附:

工作面顶板支护图)

3、进、回风巷的布置方式

工作面机、风巷沿煤层走向布置,切眼沿煤层倾斜方向布置,切眼与机、风巷联通。

4、回采工艺流程

①、工艺流程

打眼→放炮落煤→临时支护→攉煤→溜槽出煤→支护→回柱

②、装煤及运煤方式

A、人工攉煤

B、工作面采用SGB-630/220型可弯曲刮板运机向顺槽运煤,刮板运机每6m设一推留器推移输送机。

机头、机尾设在工作面,采用四对八梁支护。

第三节 采区巷道布置

1、一零采区三条上山的布置

a.轨道下山的布置:

一一区轨道上山(距煤层45m,将作为一水平西面的排矸上山)为一级提升,上段通过水平运输大巷施工车场,由车场往上部至+580水平为排矸场,形成盘区提升系统。

各区段通过中部车场进入各区段煤层。

总回风上山与轨道上山,与铸石溜煤上山平面间距20m,铸石溜煤上山与轨道下山平面间距20m。

b.铸石溜煤上山布置:

从水平运输大巷挂口施工铸石溜煤上山。

c.总回风上山布置:

总回风上山在水平运输挂口,施工总回风上山至+645水平,与西风井贯穿。

形成一0区回风系统。

2.一一采区二条上山的布置

a.轨道下山的布置:

一一区轨道上山(距煤层45m,将作为一水平东面的排矸上山)为一级提升,上段通过水平运输大巷施工车场,由车场往上部至+470水平排矸场,形成盘区提升系统。

各区段通过中部车场进入各区段煤层。

总回风上山与轨道上山平面间距20m。

b.总回风上山布置:

总回风上山在水平运输挂口,施工总风上山至+470水平,与东风井贯穿。

形成一一区回风系统。

3、采区各区段顺槽巷道的布置

采区在甩道与底板道贯穿、通过底板道施工材料回风上山、溜煤眼揭煤后按中对中10m布置风巷、机巷,巷道施工时,按中线沿煤层顶板掘进。

3、主要巷道断面的确定

根据巷道的性质用途,结合矿井实际,其确定如下:

1、轨道上山

轨道上山为全区的材料提升,并兼作全区进风道。

设计净断面为8.378m2的半圆拱锚喷支护巷道。

2、铸石溜煤上山除安设固定溜煤机外,还作全区的主要管线安设及进风行人巷道。

设计净断面为7.4m2,的半圆拱锚喷支护巷道。

3、总回风上山

根据矿井实际,行人安设乘人器设计净断面为8.4m2的缺圆拱锚喷支护巷道。

4、工作面顺槽机、风巷、切眼

机、风巷切眼设计净断面为5.8m2金支架梯形断面。

采区巷道布置设计计算:

1、储量

以10区为例:

该采区共计一层煤,即A2煤层。

设计标高:

+420—+645m,走向长度Lz=1000m。

煤层情况及相关参数如前所述,储量计算如下:

1)C1煤层的工业储量

式中:

Z工.C1————C1煤层的工业储量,t;

H————采区的水平垂高,取225m;

Α————采区煤层的倾角,取20º;

d————煤层(C1)的煤层平均厚度,取2.0m;

L走向————采区走向长度,取1000m;

γ————煤层容重,取1.7t/m3

故,Z工.C1=223.67万t

2)采区可采储量

a.中厚煤层,A2煤层的可采储量:

Z可.C1.=(Zc1-PC1.).K

式中:

Z可.C1.————C1煤层的可采储量,t;

Zc1————中厚煤层C1工业储量, 

PC1————采区边界及水平隔离煤柱

C1————中厚煤层的采区采出率,取0.95;

故,Z可.C1.=202.28万t

2.采区服务年限

采区生产能力18万t/a,是《毕业设计任务书》所要求的。

则采区服务年限为:

式中:

P————采区的服务年限,a;

Z————采区可采储量,取;202.28万t

A————采区的年生产能力,18万t/a;

故,202.28/18/1.4=11.24a

3.采区主要参数

1)采区倾斜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